鏡片成本6元,毛利率50%,衝刺IPO的明月鏡片招股書透露眼鏡行業有多...

2020-12-25 紅星新聞

紅星資本局:聚焦資本市場,專註上市公司,提供投資參考。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

近日,產品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月鏡片」)披露招股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再次引發公眾對眼鏡行業暴利的探討。

鏡片成本6元,毛利率50%,電商直營可達95%

明月鏡片招股書顯示,我國目前近視患者高達6億人次。據全球調研機構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數據,2018年,我國眼鏡產品市場規模為833.28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004.6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81%。

一直以來,眼鏡行業被貼上了「暴利」的標籤。從2014年到2019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71.17%。

眼鏡巨大的市場體量和高利潤吸引資本入場。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共有123萬家眼鏡相關企業,其中在業存續的有96萬家。

而與主打眼鏡連鎖店的博士眼鏡不同,明月鏡片主打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招股書顯示,2019年,明月鏡片的鏡片單位成本價僅為6.23元,單個鏡片出廠價約為13.5元。鏡架為20.91元/副。成鏡56.09元/副。而市場上明月鏡片的銷售價格往往在幾百上千元。

2017年-2019年,明月鏡片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0.45%、44.78%和51.24%。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鏡片收入,2017年-2019年的毛利率分別為43.73%、47.9%和53.76%。

其中自有品牌的毛利率遠高於貼牌。2017年-2019年度,自有品牌鏡片收入佔比分別為62.34%、62.52%和70.08%。貼牌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6.14%、35.82%和38.16%。

公司線上自營零售的成鏡毛利率為74.58%,電商直營鏡片毛利率更是高達95%左右。

為減少中間商賺差價,明月鏡片正著力拓展線上零售業務。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以來已經在天貓、京東、小米有品等平臺開設了線上自營旗艦店銷售成鏡及鏡片,線上業務佔比從2017年的0.45%提升至3.77%,電商自營零售業務收入從187.62萬元提升至2078.18萬元。

明月鏡片在招股書中表示,當前眼鏡消費的市場已逐步滲透到線上銷售,不少眼鏡生產、經銷、零售企業通過線上運營壓縮中間銷售環節以節約成本,公司還將繼續增加線上零售業務投入,未來的利潤率可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銷量下滑、產品提價,營收淨利雙增

近兩年,明月鏡片的銷售量不斷下滑,由2017年的3544萬片下滑至2019年的3321萬片。2019年,鏡片原料銷量1853噸,同比下降96.81%。

然而公司通過提價維持了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增長。

2017年-2019年,明月鏡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6億元、5.09億元、5.53億元,營收累計增幅約30%;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85.53萬元、3284.66萬元、6984.60萬元,累計增幅271.5%。

在此期間,明月鏡片平均售價為10.22元/片、11.16元/片、13.48元/片。兩年間提價幅度為31.11%。其原料、鏡架同樣連續兩年提價,提價幅度接近36%。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2018年前後,明月鏡片啟動「價值回歸工程」,並於當年先於全行業率先提價。2019年1月,公司在其年度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將永久退出價格戰,並透露2019年主要產品將再次提價。

而隨著明月鏡片相關產品提價,明月鏡片渠道端的經銷商數量也開始減少。

2017年-2019年,明月鏡片經銷商數量分別為105家、95家、91家,三年新增數量分別為1家、2家、0家,2019年無新增經銷商,但有4家退出。

向外採購高端產品,研發費用率連續下滑

明月鏡片在招股書中明確提出,「受限於上遊精細化工原料供應狀況、生產技術水平以及生產工藝中部分環節的環保要求,明月鏡片目前仍無法直接生產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樹脂單體。」「前沿的新型鏡片原材料研發與生產,主要掌握在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手中,其他國家企業往往只能直接進口預聚物用於生產。」

2017年-2019年,明月鏡片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三井中國、丹陽KOC採購金額分別約為3800萬元、5200萬元、4200萬元,主要採購內容為高折射率鏡片樹脂單體。

本次IPO,明月鏡片擬募資5.68億元,其中3億元用於高端樹脂鏡片擴產項目。

招股書顯示,高端樹脂鏡片擴產項目主要產品為1.71折射率鏡片、超韌非球面鏡片、定製片等高端樹脂鏡片產品。通過該項目,公司將新增高端樹脂鏡片產能1650萬片/年。

一邊向外採購高端樹脂鏡片,一邊高端研發費用率也連續下滑,2019年已經跌破3%。

招股書顯示,明月鏡片的核心產品仍然為2014年研製出的折射率1.71的鏡片。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連續下滑。2017年-2019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520.44萬元、1535.41萬元、1626.6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57%、3.01%、2.94%。

招股書顯示,明月鏡片公司擁有技術人員104人,佔員工總數的8%。截至2020年6月末,擁有12項發明專利,46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外觀專利。

依視路集團官網顯示,目前依視路在全球範圍內有5個研發中心,超過500名科研人員,迄今為止擁有超過9500項專利(含申請中專利)。

產能過剩仍計劃擴產,銷售費用3年翻一倍

本次IPO還計劃募資1.41億元用於常規樹脂鏡片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必要性卻讓人疑惑。

招股書顯示,常規樹脂鏡片項目主要產品為 1.60、1.67等折射率的常規樹脂鏡片產品,項目完成後將形成850萬片/年的新增產能。二者合計新增2500萬片/年的新增產能,相當於當前產能的65%。

然而2017年-2019年,明月鏡片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5.72%、99.43%、83.02%。

明月鏡片把更多的精力與資金花費在了營銷造勢上,其品牌知名度已進入國內眼鏡生產品牌第一梯隊。

除了在全國各地機場、高鐵站、城市核心商圈、知名樓宇、電商平臺等投放廣告,明月鏡片還聘請了明星陳道明做代言人,又陸續與《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綜藝節目進行廣告合作。2017年-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928萬元、7682萬元、1.04億,翻了1倍,均超過公司當年的歸母淨利潤。

網際網路衝擊眼鏡零售行業

明月鏡片在招股書中表示,網際網路零售的發展給包括眼鏡行業在內的傳統零售行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衝擊,而由於眼鏡零售行業的特點,目前驗光配鏡與售後服務尚還需要在線下得以體驗,網際網路零售尚未對眼鏡零售業態造成實質性的衝擊,但不排除未來出現可以替代線下眼鏡實體店功能的新的線上銷售模式,將會對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經營模式造成影響。

線上避免了高額的租金費用,相比實體店,成本大幅降低,因此線上配眼鏡比線下便宜,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目前,眼鏡企業紛紛加大線上銷售力度。博士眼鏡在2020年半年報中指出,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博士新雲程商貿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公司在天貓、京東平臺上的官方旗艦店。2020年上半年,公司線上交易額為3916.22萬元,公司在天貓平臺、京東平臺上的營業收入(不含稅)分別為3318.41萬元、57.64萬元,合計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2.99%。2019年博士眼鏡線上銷售額為4890.09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52.87%,佔公司總體銷售額的7.47%,較前年增加5.02%,線上銷售呈現增長態勢。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白兆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明月鏡片衝刺IPO:成本6元電商直營毛利可達95% 鏡片行業有多暴利?
    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近日,產品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月鏡片」)披露招股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再次引發公眾對眼鏡行業暴利的探討。
  • 明月鏡片招股書揭行業暴利:鏡片成本僅6元,自營電商平臺毛利率達94...
    近日,明月鏡片創業板上市申請獲深交所受理,而公司遞交的招股書中也揭露了眼鏡行業成本之謎,鏡片單位成本僅6元,一副成鏡的成本價不到60元。從產品銷售情況來,鏡片業務對主營業務貢獻最大,銷售收入佔比超過80%。但明月鏡片並不直接經營眼鏡門店,只在丹陽國際眼鏡城開設了一家線下體驗店。公司直銷渠道包括銷售鏡片產品給終端眼鏡門店、眼鏡連鎖企業、電商企業等。同時,也在天貓、京東等平臺開設電商旗艦店,直接銷售成鏡。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明月鏡片被曝成本6元零售價卻上百,行業堪稱「暴利」
    | 字號:A+ | A-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句話在眼鏡行業一直廣為流傳,不過看完明月鏡片的招股書,貓妹還是被震驚到了。
  • 鏡片行業有多暴利?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 「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視科新材IPO:鏡片成本4元出廠價8元, 同城彎弓射「明月」?
    視科新材主要鏡片生產基地位於「眼鏡之都」江蘇省丹陽市,與明月鏡片同城競爭。  眼鏡行業一直被稱為「暴利」行業,出廠十幾元的鏡片到終端消費者手中卻要上百元,隨著越來越多眼鏡企業上市,相關數據也逐漸為外界所知。
  • 零售千百元的明月鏡片成本才6元,JINS為最大客戶,廣告費3年增5倍
    來源:貓財經「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句話在眼鏡行業一直廣為流傳,不過看完明月鏡片的招股書,貓妹還是被震驚到了。2017年博士眼鏡登陸A股時告訴我們眼鏡零售行業有多暴利,而作為鏡片生產商,明月鏡片的招股書則告訴我們一片鏡片的成本可能只有6元左右,拉進韓國KOC公司掌握了原材料成本後,明月鏡片近來更關注品牌建設,而向下遊零售行業延伸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 賣眼鏡毛利堪比茅臺!這家公司鏡片最高賣兩千,單片均成本僅6元
    上市文件獲得受理的明月鏡片就在招股書中道出了行業真相。一塊成本6元多的鏡片竟然可以賣到2000元左右。據該公司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每片鏡片的價格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市界發現,該數據遠遠低於2017年「中國眼鏡第一股」博士眼鏡上市時披露的招股書數據,2016年,博士眼鏡單片鏡片的採購成本為28元,採購鏡架的平均單價為89元。不過,在對外銷售時,雙方眼鏡的價格都是直衝上天,以鏡片為例,明月鏡片天貓旗艦店價格從228元到2000元左右,價格跨度很大。
  • 6元成本千元賣,招股書透露出眼鏡行業的暴利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在國內總近視患者高達6億。在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下,國產品牌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卻能夠讓我們大吃一驚。作為一名從初中就開始戴眼鏡的近視患者,眼鏡陪伴了我20年。
  • 小小一對眼鏡片,單只鏡片成本不足7元,如何一年賣出6億元?
    眼鏡作為一種兼具視力矯正、視力保護與面部裝飾的消費品,對追求美與健康的消費者而言日益重要。大街小巷中似乎永遠在做促銷活動的門店,不禁讓人好奇眼鏡的「真實價格」。在傳聞「暴利」的眼鏡行業有這樣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交情,400元賣給你是一種行情。
  • ...鏡片最高賣2000,平均單片成本僅6元!眼鏡電商仍有難言之隱?
    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 成本僅6元,最高賣到2000元! 民間有一種說法:眼鏡、牙科,這兩個行業賺錢比販賣毒品還要容易!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網友熱議:手錶...
    虎撲9月8日訊 近日,有網友曝出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眼鏡真是暴利嗎?明月鏡片招股書揭真相 重銷售輕研發應收款高企
    明月鏡片成立於2002年9月17日,註冊資本為10075.6萬元,經營範圍包括數位相機鏡頭、光釺鍍膜、光學鏡片、光學器材的生產;光學眼鏡片的批發以及相關的驗光配鏡業務;眼鏡製造、眼鏡產品的設計、研發、諮詢服務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招股書顯示,明月鏡片控股股東為明月實業,實際控制人為謝公晚、謝公興和曾少華。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在明月鏡片的招股書中披露,2019年每片鏡片的價格成本僅為6.23元,而每副眼鏡的成本也只有56元,但是在對外銷售的時候,客戶拿到的眼鏡通常都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明月鏡片的網店毛利率高達95%。
  • 「眼鏡之都」打響同城德比,視科新材緊追明月鏡片
    來源:斑馬消費隨著視科新材披露IPO招股書衝擊創業板,與明月鏡片之間的「鏡片第一股」之爭愈演愈烈,「眼鏡之都」丹陽的這一場同城德比頗為引人注目。另一邊,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同一時間進軍IPO,對標愛爾眼科,近視概念股兩大賽道熱鬧非凡。
  • 銷售費用三年翻兩倍,明月鏡片退出價格戰闖關IPO
    從2017年聘請陳道明為代言人、2018年在行業中率先提價,到去年正式宣布退出價格戰,一系列動作,不啻為明月鏡片決意進軍眼鏡行業高端市場的宣言。然而,公司業績增長之下依然存在隱憂:業績預期未達標、重營銷道路是否可行、存貨周轉率放緩等問題,都是橫在明月鏡片IPO路上的絆腳石。
  • 成本幾十售價上千,果真「暴利」行業?深圳橫崗眼鏡城實探:顧客寥寥...
    來源:證券時報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其招股書披露,一片鏡片的成本只有6塊錢,一副成鏡也只有幾十塊。消費者紛紛大呼「被宰」,為何幾十塊的成本能賣出成百上千元的價格?零售端毛利率高達70%明月鏡片近日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衝刺創業板上市。明月鏡片是一家位於江蘇丹陽的眼鏡鏡片製造商,鏡片業務佔據公司營收八成以上。招股書顯示,2019年,明月鏡片每片鏡片的單位成本只有6.23元,平均售價為13.48元;每副鏡架成本為20.91元,平均售價為29.16元;每副成鏡成本也僅有56.09元,平均售價為126.05元。
  • 2019上海眼鏡展看點:明月鏡片助推消費體驗升級,賦能鏡片行業未來
    中國鏡片行業領導品牌明月鏡片,攜新一代眼鏡店及全套終端SI系統強勢登陸,同時帶來的還有針對現代人網際網路生活的鏡片新產品「防藍光Pro」,圍繞消費者體驗打造極致服務。國際權威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歐睿國際)發布了「2018年眼鏡消費白皮書」,根據白皮書中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明月鏡片是全國銷量第一的鏡片品牌」,而這也是明月鏡片連續第三年摘奪此項銷量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