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豔影后到琉璃巨匠:她花了30年復活國寶,星雲大師都為之讚嘆

2021-02-14 O2O商學院

版權聲明

文 / 程菡  來源:致匠心(ID:Heart-Hands)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來源標註有誤請告知,我們及時予以更正/刪除

O2O商學院投稿及建議:842645227@qq.com

—— 美豔影后與琉璃巨匠 ——

文 / 程菡

你想去遠方,就要離開你現在站的地方


「我想過生命最好的樣子應是:手裡有事業,身邊有愛人,眼裡有光,心中自在。」

北京正午時分,爬上景山,遠眺故宮,金光閃閃,像鋪了層金子一般。「朱牆金瓦,朱門金釘」,這裡「金瓦」指的就是琉璃。



琉璃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琉璃、金銀、玉翠、陶瓷、青銅)之首,佛家「七寶」之一。琉璃是以各種稀有金屬及水晶為原料,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因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歷經千年不磨損而備受讚譽。

中國古代,琉璃一直是皇室專用,曾一度被認為比玉石還要珍貴。它曾經輝煌,也曾經沒落,經過漫長沉寂,技藝幾經失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當代琉璃的復興,靠的竟然是曾經紅遍中國的亞太影后——楊惠姍。


▲年輕時期的楊惠姍

關於楊惠姍,江湖間有太多她的傳說:


從影11年,主演過120多部電影;

金馬影史上第一個兩年連莊的影后;

拍過上世紀的色戒《玉卿嫂》,摘得亞太影后桂冠。

人生事業巔峰時,楊惠姍卻毅然轉身。

從藝人到匠人,她投身陌生的琉璃藝術,苦心孤詣摸索琉璃脫臘鑄造法,終被世界肯定:

作品獲世界級重要博物館的永久典藏;

全世界上百位國家元首接受過她的作品作為贈禮;

並多次選入奧斯卡及艾美獎頒獎盛典禮籃;

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楊惠姍都做到了極致,讓人驚嘆,也讓人好奇。


其實,34歲之前,楊惠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離開電影界,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工藝界,從「零」開始。這樣的人生轉折,來自一次無意中的相遇。

 

一天,楊惠姍在電影片場,見到許多擺放的琉璃藝術品。陽光下,一片片琉璃之光澄明清澈,楊惠姍一瞬間就被震撼了:「我當時就看呆了,沒想到琉璃能夠呈現如此美妙變幻的色彩和穿透力」。


此時,楊惠姍已經出演了100多部電影,塑造過無數角色。而《玉卿嫂》、《小逃犯》、《我就這樣過了一生》更是讓她連獲金馬、亞太影后殊榮。三年三個影后桂冠,讓她在電影事業上進無可進。

 

▲楊惠姍獲得金馬影后,張毅獲得最佳導演

 

「該演的角色都演過了,該拿的獎也拿到了,再堅持下去只是不斷的複製。」

從楊惠姍挑選電影角色就可以看出,她一直是喜歡挑戰的人。當時文藝言情片當道的臺灣,楊惠姍不按套路出牌,專挑別人不要的角色:不良少女、日本忍者、黑社會頭目、性感殺手、賭場老千……

 

「我已經拍了100多部電影,體驗了各種各樣的人生悲喜,我突然發現一個比電影更迷人的琉璃世界,就義無反顧地投身進去。」

 

此後,楊惠姍把對電影的熱情轉移到琉璃工藝品上。


在當時,所有的琉璃藝術作品,來自世界各國,唯獨沒有中國。

 

要知道,在明清時期,中國皇家還設有專門的「琉璃窯廠」製作高級琉工藝品。故宮三大殿、圓明園、萬壽山、承德避暑山莊等建築都有琉璃的蹤跡,中國琉璃曾經一派繁榮。

 

而現在,這顆工藝明珠居然隕落了,這深深地刺痛了楊惠姍。斷舍離容易說,卻很難做,而楊惠姍早已透過電影看到人生種種的不安,開始嘗試放下。

 

▲楊惠姍和林青霞是當時臺灣兩大巨星

 

「以前我演別人不要的角色,現在我要去做別人不做的琉璃工藝。」

就這樣,11年最好的年華、120多部電影、3個影后桂冠,楊惠姍說放就放下了,轉而投身琉璃藝術。

 

1987年,楊惠姍和後來成為自己丈夫的導演張毅,一同隱退演藝圈,建立了水晶玻璃工作室「琉璃工房」,決心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琉璃作品!


▲楊惠姍與張毅

遵循現代中國琉璃風格,玻璃工房選定「脫臘鑄造法」為主要創作技術。當時國際上,只有法國的一家工作室知曉此法。但這個密法,早在中國漢代業已運用嫻熟。河北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墓裡,兩隻琉璃耳杯就是以脫蠟法鑄造的高鉛琉璃。

 

然而,這種方法是琉璃製作中最為繁瑣也是難度最高的。有的琉璃匠人,終其一生,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兩道工序。楊惠姍暗下決心:要用「脫臘鑄造法」將中國琉璃傳承下去,而不會再中斷2200年。

 

半路出家,毫無經驗,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一途。從醞釀、創意、設計、雕刻、燃燒、雕琢….. 幾十步的工序創作,稍有疏忽便會造成失敗或瑕疵。

三年半光陰,楊惠姍與張毅花光了所有積蓄,並負債7500萬臺幣,琉璃工房陷入不知明日為何的困境。每日面對籌錢的問題,張毅竟日焦慮,而在工作室裡,楊惠姍依然每日面對一爐又一爐破碎的琉璃。

 

「有人做到過呀,只是我還沒有找到答案。」

這就像穿透無邊黑暗的那束微光,給了楊惠姍莫大的信心與勇氣。

 

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在淡水賣過玻璃,差點驚掉人們的下巴,而他們努力顯得釋然。楊惠姍說:「我不是什麼電光火石的天才,都是死工夫、下笨功夫。電影如此,我花了11年,琉璃也如此。」

 

雕塑、燒制、細修、打磨……楊惠姍經常在高溫煅燒的工作室做滿50個小時,汗溼衣背,手指僵硬,雙腳腫脹到無法穿鞋。

琉璃製作周期高達數十天,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任何一道工序把握不當,所有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由於釉色不同,燒制的溫度也有所變化:如綠釉需要880℃左右,黃釉要980℃左右,而孔雀藍釉則要1000℃左右……琉璃技師要根據火的顏色來判斷溫度,爐門上留一個觀察孔,隨時調整爐火的溫度,才能燒出漂亮的釉色,達到流光溢彩的效果。


楊惠姍一邊摸索,一邊不停拜訪學界,實務界,赴國外琉璃藝術學院研習進修。終於苦盡甘來,研究開發出更精良有效的琉璃脫臘鑄造技術。

 


▲星雲大師前來參觀楊惠姍琉璃作品

 

琉璃工藝品被高度認可,除了因技法造就其本真的神韻、驛動,更重要是創作者的創意與情思。楊惠姍把從影11年積累的靈感都給了琉璃。

 

「我在100多部電影中,學習生老病死,這個過程讓我接近所有的生命;而做琉璃,就是讓我去釋放這些感悟。」

 

楊惠姍開始以「身如琉璃」為主題,創作一系列的作品,旨在以「琉璃」的佛教概念——「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去感染鼓舞更多的人。

 

「如果說琉璃有什麼精神指向,我覺得是無常,透過這種半透明的材質,讓人會有思考,對於生命的意義、對於美好事物的態度。」

 

有人說,他們從楊惠姍的作品看到了生命的不安,看到了釋然,看到了安靜,看到了放下……

用作品去表述心中的感動,然後去激勵別人。這不就是藝術文化最真切的價值嗎?電影如是,琉璃工藝品也如是,楊惠姍有一根金手指。

 

1993年,她的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這是北京故宮建館以來第一次收藏當代的琉璃藝術品。


她的中國風格作品,成熟的思維,極具潛力的雕塑才能,以及令人不可思議的脫臘琉璃完成度,也驚豔了國際琉璃界。


她用七年時間在一個全新的領域,再次證明了自己,而琉璃也讓她迸發出無限的創作熱情,持續不輟28年。

林青霞在書裡對楊惠姍日常工作是這樣描繪的:


「吹制工作室室內溫度高達45攝氏度,一千四百度熔爐的爐門打開,惠姍撩起大長棍,就往爐裡伸,馬步十分穩健,又仿佛孔武有力,就像是置身沙場指揮若定的女將軍,他們分秒必爭不容有失,看得我心驚膽顫。工作人員透過那枝大長棍把琉璃吹製成花瓶。」


這個曾經的美豔影后,脫掉華服美鑽,穿上布衣布鞋,憑著一顆匠心,用素白的雙手燒制精美的琉璃品,背影依然動人。

 

《大願》

如今,琉璃工房從最初的7人發展到800多人,培養了數百名琉璃技師,製作了大量精美的琉璃工藝品,讓中國琉璃在國際工藝界佔有了一席之地。而她也成了「中國現代琉璃」的代名詞,琉璃工房更成為一個重要的中國文化品牌。

 

「生命最好的樣子應是:手裡有事業,身邊有愛人,眼裡有光,心中自在。」


楊惠姍都做到了。曾經她遍嘗匱乏,困苦掙扎,如今終得豐繞。她說:沒有人生的掙扎,何來自在的感悟,你想去遠方,就要離開你現在站的地方。

-END-


以全平臺日均超50萬閱讀的影響力,致力為讀者提供精彩、深度、有料的商業財經讀物,為企業提供全媒體品牌策劃、內容創作、推廣傳播。

商務合作QQ:842645227

微信ID:o2obus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仔細欣賞星雲法師的書法作品,第一感覺是難以捉摸,之所以會給人難以捉摸的感覺,是因為大師的書法沒有任何一處張揚的特點,沒有一些書法家的那種鮮明的可識別的張揚個性,就難以對其書法作品下一個論斷,自然就生出難以捉摸之感。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1994年4月,星雲大師第三次赴大陸探親,他來到南京母親的住處,依偎在母親的床前,聽從她的教誨。「我告訴母親,我在臺灣有萬千聽眾,但來到南京,我是您的聽眾。母親眼中掠過一絲笑意,她說:『講經的人不一定能得道,聽經的人反而個個都能得道。』好一句智慧之言。母親將自己做的十幾雙襪子放到我手中,我對母親說:『我一雙襪子能穿一兩年,您為什麼給我這麼多?』
  • 從全班墊底到星雲大師首席英文女翻譯,她是如何煉成的
    來,感受一下↓↓原來,這位女僧人是星雲大師的首席英文翻譯官妙光法師。她不僅全程不做筆記,對佛學典故更是信手拈來。星雲大師:「你在這個世間上,養成了勤勞的習慣,念佛、念法、念僧,加以信仰,將來到了極樂世界,就會習慣了。」
  • 是她,把星雲大師的素菜館帶到CBD來
    藏身在廣州大劇院角樓裡的這家素食館,和其他家相比有些不同,她的存在,是要弘揚星雲大師「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的精神。滴水坊,這一滴來自臺灣佛光山的水,落在CBD的繁華深處,泛起陣陣漣漪。把這滴水帶到廣州來的人,叫任海鷹。她是滴水坊素食餐廳負責人,也是《僑時代》雜誌社總編輯。
  • 為何葉蘭慧者和星雲大師都自稱是貧僧?
    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的釋星雲,常被信徒稱為星雲大師。他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創會會長、佛光山開山大師,幾十年來一直倡導人間佛教,四處弘揚佛法。出家78年,寫了300多本書、2500萬字的釋星雲很少用這麼直接的書名——貧僧有話要說。  事實上,釋星雲非常不喜歡過去大陸出家人自謙的說法「貧僧」。他在書中透露,「出家人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為何自甘墮落要做貧僧呢?」。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她常說:「做人要善,心善,行善。」夏天蚊子很多,經常告誡我們:「蚊子叮人,把它轟走,不要打死,那也是一條命啊!」心善、行善,既是我家的家規,也是我家的家訓。所以,我家堂號叫「敬善堂」。兒時記憶,永不忘懷。成年以後,我學歷史,對佛學文化,對高僧大德,領略一二,心懷景仰。因其時文化環境,而接觸佛學甚微。上個世紀80年代,我作為訪問學者到了美國。
  • 星雲大師:青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情觀?
    星雲大師既是臺灣佛光山開山法師,也是兩岸佛教文化使者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得道高僧。
  • 海波隨筆|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上周六(5月18日),我前往上海星雲文教館參加了《慈悲的力量——談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講座,很是感觸。回家後又再次翻看了星雲書法集《行願》和星雲大師的口述記錄書《貧僧有話說》。說起《貧僧有話要說》,這本書還是2016年得星雲大師親自相送的珍貴禮物。記得那年2月底,已經90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北齊天保年間的一尊釋迦牟尼佛首回到北京。
  • 地球上的星星,星雲大師和阿米爾汗
    從大賽在宋慶齡故居的啟動,到獲獎參賽作品的數位化,再到頒獎儀式的紀錄,以及賽後與小畫家們廣結善緣的延續,無不讓我深深感受到星雲大師慈悲發心的博大胸懷,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出家的長者,雙目早已失明,為何孜孜不倦地關愛著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多彩世界?阿米爾汗用《地球上的星星》,給我們描繪出了答案。
  • 信仰觀察 臺灣佛教:福智真如上師拜會星雲大師
    教團形式不同包容才能廣大 大師除了回顧與日常老和尚的過往情誼與相互倚重,對於福智僧俗二眾致力研修《菩提道次第廣論》,也特別表示深得我心。大師強調做善事容易,但是佛法僧三寶以法為中心,沒有法寶,佛也不能成佛。對於福智團體能從教育、法理著手,打造出深厚良好的基礎,非常肯定。
  • 身患疾病的年輕姑娘凍藏三十年後奇蹟復活且依然美豔如昔
    身患疾病的年輕姑娘凍藏三十年後奇蹟復活且依然美豔如昔 在全球有很多富翁希望自己能儘可能的長壽,他們用錢來延續生命,費用相當驚人,李嘉誠上了年紀後服用的抗衰老藥一粒就值128萬,那些全球的巨富那更是誇張,一些有錢人得了絕症,就想花錢通過凍藏等未來醫療發達時再解凍復活,現在還真有人幹這事,但已知的成功例子少之又少
  •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星雲大師講述的報恩小故事,值得分享
    星雲大師現身說法,向世人分享了自己所經歷的3個報恩小故事,值得一讀。  第一個小故事,是星雲大師報答別人40年前的恩情的。  40年前,王如璋女士主動幫助星雲大師,為他挨家挨戶推銷不下1000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當年佛教處境艱難,還不發達,此舉十分難得。
  • 揚州講壇精粹丨高希均:星雲之道
    2009年4月,我參加了「揚州講壇」,現在已經是2017年,過了七八年的時間,我也進入了「80後」。我今天非常高興,與大家分享近30年來,我所認識的星雲大師。我現在過了80歲,大師過了90歲,我們相差10歲。我80年裡,40年在大陸、臺灣,40年在美國念書、教書。1949年,我13歲,跟家人到了臺灣。
  • 星雲大師: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星雲大師 文字統籌許陳靜 環球人物記者 張之豪 王肖瀟 星雲大師本身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 2015年10月30日,星雲大師在北京出席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發布式。言談間,他詼諧逗趣,思路清晰,似乎全不為病痛所苦。有人問佛教徒遭遇毀謗時該如何面對。大師說:「與其跟人爭論,不如把謾罵化成自己修行的動力。大人不計小人過嘛。」臺下聽眾笑聲與掌聲四起。贈書環節,他努力從輪椅上站起,欠身相贈,謙和之風令人感動。 這一次大陸之行,星雲大師的行程排得很密集。
  • 星雲大師經典語錄
     提示:點擊上方"tan"免費關注 公眾號ttsd168"談天說地"微雜誌-給您品味的圖文音樂雜誌 星雲大師(釋星雲1927年-),俗名李國深,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出生,原籍中國江蘇江都,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我所知道的佛光山,弘法遍及全世界,對於社會有著廣大的關懷心與化導力,是由大家所尊敬的星雲大師所開創領導。今年的二月十四日,因「七彩雲南」在佛光山舉辦第二屆的交流活動,我代表高雄市政府,到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致詞。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有舍,才有得。——星雲大師2.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星雲大師3.「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
  • 看點 蔡英文正式登記參選,朱立倫拜訪星雲大師
    然而這些插曲並未影響到蔡英文的心情,登記完成後,她和陳建仁揮手合照、笑容滿面,好像沒有聽到抗議的聲浪,也沒有做出回應。國民黨2016參選人朱立倫,今天在高雄開啟宗教之旅,其中一站是拜訪高雄佛光山星雲大師。
  • 扒扒43大金馬影后之現狀,她兩奪影后如今卻成琉璃藝術大師
    扒扒43大金馬影后之現狀,她兩奪影后如今成琉璃藝術大師文/一床情書2月初,張國立鄧婕夫婦合體亮相北京衛視綜藝節目
  • 澎恰恰、許效舜 皈依星雲大師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洪佩蓮大樹報導】 2015-09-20藝人澎恰恰和許效舜「鐵獅亮光樂團」,9月20日為佛光山舉辦的護智健走活動,展開「護智不失智、佛光守護你」的倡導短劇及歌唱表演。演出之前,因澎恰恰帶領的樂團請求皈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也現身會場,親自為澎恰恰、許效舜及現場醞釀皈依之情已久的民眾,舉辦皈依儀式,場面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