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觀察 臺灣佛教:福智真如上師拜會星雲大師

2021-03-02 禪林網

來源:人間福報 2015/03/09

【記者郭書宏大樹報導】日常老和尚創辦的福智團體領導人真如上師,昨天上午首次帶領福智僧團住持如證法師等比丘僧團執事、南海寺住持融光法師等尼眾僧團執事、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盧克宙、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福智教育園區負責人陳耀輝等重要弟子約七十人,在佛光山傳燈樓拜見星雲大師。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大師親切地在大樓門口等待迎接,真如上師謙恭執禮,一見大師立刻鄭重頂禮,僧俗弟子也恭敬跟隨禮拜。有感於大師的悲智胸懷,真如上師一見大師即感動落淚。

除了特別送來五十盆蘭花莊嚴道場,真如上師更恭敬地以琉璃觀音、藏文《菩提道次第廣論》長函、花梨木七層寶塔,以及真如上師所創作的佛教讚頌專輯供養大師,祈願大師法輪常轉、法體康泰。大師也回贈《百年佛緣》、《雲水三千》等重要著作。

會談在莊嚴、歡喜的氛圍中進行了約一小時,星雲大師談到自己已高齡九十,出家七十七年,長期與各界大德往來切磋,主持過許多重要的佛教組織聯合會議。對於此次福智團體陣容龐大的僧俗二眾專程來訪,大師表示特別歡迎。

教團形式不同包容才能廣大

大師除了回顧與日常老和尚的過往情誼與相互倚重,對於福智僧俗二眾致力研修《菩提道次第廣論》,也特別表示深得我心。大師強調做善事容易,但是佛法僧三寶以法為中心,沒有法寶,佛也不能成佛。對於福智團體能從教育、法理著手,打造出深厚良好的基礎,非常肯定。

真如上師表示很高興有機會來拜見大師,特別仰慕大師心緣眾生的胸襟與開示佛法的善巧,很想跟大師學習。

大師感慨臺灣社會的分歧與佛教界缺乏合作,表示地球都是我們的家,唯有包容才能廣大。教團的形式雖有不同,在弘法利生的作用上殊途同歸。對於在法義上精進研修的福智法師們,大師接連數次以「很有為」稱讚。大師表示,真如上師帶領福智團體,作為法師們傳承的中心,對佛教的延續是很重要的。

大師歷數禪、淨、天台、賢首各宗,各有祖師,如百花燦爛,說道:「這個時代是彩色的世界,大家多彩多姿才好!」真如上師熱切呼應大師的「彩色佛教觀」,也認同「包容、團結、合作,最能為眾生帶來安樂繁榮」。

學習諸佛讚嘆彼此心得交流

大師親切地詢問真如上師有什麼理想與心願?真如上師表示,自己承接日常老和尚託付的使命,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堅持將身心奉獻給佛法和善知識,實現日常老和尚的期待,帶領住持戒律、以佛法為中心的僧團,開展如大師所言的具有包容力、多採多姿的佛法事業。」

「想到星雲大師在世界各地跨越人種、膚色、語言所開展的佛法事業,就心中澎湃不已,這樣的宏觀發展正是福智團體要努力追隨學習的。」真如上師謙稱自己不是老師,是終身的學生,是眾生的僕人。

大師表示早已聽聞外界盛讚真如上師非常謙虛、開明。不管什麼行業要成功,做為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謙虛和開明。真如上師表達她會努力學習,大師稱讚「你已經夠條件了」。

星雲大師讚美福智僧團前途無限,歡喜之餘還慈悲地請僧眾繼續提問。因大師感冒未愈,真如上師與住持如證法師都勸請大師多休息保重法體,希求能多次向大師請教。大師最後以佛與佛間都是相互讚美,來勉勵教界要學習諸佛,擴大心量,多多交流學習。

接下來,大師安排福智僧俗參觀佛陀紀念館,真如上師盛讚佛光山道場莊嚴,宛如人間佛土,深深禮敬大師帶領僧眾勤勉於佛法事業、教化人心。

午齋時,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熱忱款待,佛光山法師與福智團體也做了許多切磋交流。

最後,大師又親自到佛陀紀念館山門口慈悲相送,並熱切詢問真如上師是否會再來,真如上師殷重感動地回答必定會再來拜見大師,為這場歷史性的會面畫下希望無窮的句點。


網友評論:


大事年表:



公眾平臺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臺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禪林」微信關注方式

【微信號】:chanlinorg

【二維碼】:

「禪林App蘋果版」獲取方式:

【網址】:https://itunes.apple.com/us

/app/chan-lin/id957055597?l=zh&ls=1&mt=8

【二維碼】:

長按如下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進入App Store下載頁面

相關焦點

  • 福智金夢蓉真如邪師淫亂僧團
    兩岸共同擊騙子我昨天已經把這些林林總總的內容濃縮成摘要,傳給所有我認識的大陸師父了:「請大家,不要再參加臺灣任何「福智團體」金夢蓉女士是破壞比丘、沙彌根本戒的魔!早期的上座梵因法師已「逃離」福智,並指控福智比丘、比丘尼僧團的領導人,金夢蓉女士,也就是俗稱的接班真如上師,她長期與比丘、沙彌同住一層豪宅,每晚以治病、傳法為理由色誘年輕男性僧侶,並且揮霍福智信徒的供養金,在加拿大大舉蓋豪宅,用享奢華,她在大陸早期是「」活躍人士,繼已故教主「
  • 福智2017憶師恩法會,用善行串連起日常老和尚的心願
    用隨手可為的善行紀念師恩福智團體 2017 憶師恩法會 全球共同守護師長利他心願福智團體創辦人上日下常老和尚於 2004 年 10 月 15 日示寂,真如老師遵循老和尚囑託成為福智團體接班人。來年,在真如老師的指導下,全球福智學員齊聚舉辦首次「憶師恩法會」,自此之後,未曾間斷對日常老和尚的懷念。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1937年,星雲大師的父親外出謀生,此後兩年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憂心忡忡的母親帶他去南京打聽父親的下落。路上,他偶遇南京棲霞寺的知客師,知客師隨口問道:「你是否願意做和尚?」他憑直覺答了句「願意」。「不到半個小時,棲霞寺住持志開上人派人來找我。『聽說你要出家,就拜我做師父好嗎?』我信口說出『好』。一句承諾,我就信守了一生。」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星雲大師:我的內心在滴血!可憐的佛教,原本在臺灣可以更有力量!
    攝影:方懷 文/星雲大師另外,也曾經有一段時期,佛教界一些良心人士,想要推選我做佛教會的理事長。但佛教會竟然疏通社工會主任蕭天贊,讓他到佛光山叫我不可以擔任中國佛教會的理事長。蕭先生告訴我,要我擔任中日佛教促進會的會長,等到下一任的時候,他保證讓我做中國佛教會的理事長。
  •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南京大學哲學系王若曦博士發表論文《<金剛經講話>的修持論及其詮釋特點》,認為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兼容並包了不同的詮釋傳統,並開出修行的生活面向。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張曉林教授發表論文《「忍」——星雲大師人生(佛法)修持的理論與實踐》,全面梳理了星雲大師「忍」的論述,認為星雲大師「忍」的思想豐富了人間佛教的內容。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我所知道的佛光山,弘法遍及全世界,對於社會有著廣大的關懷心與化導力,是由大家所尊敬的星雲大師所開創領導。今年的二月十四日,因「七彩雲南」在佛光山舉辦第二屆的交流活動,我代表高雄市政府,到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致詞。
  • 星雲大師: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問:由於近代生物科技發達,中外相繼有「複製羊」、「複製牛」的誕生,請問大師,站在佛教的立場如何看待這件事,佛教認為生命是可以複製的嗎 儘管科學發達,未來或許真有可能誕生出複製人,但是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科學家所複製的是有機體,心靈的能量無法複製。也就是說,複製品只是形體上的,身體六根可以複製,但生命的精神與意志無法複製,生命要用生命才能複製,一切都不離「因果」。例如,用花、草、樹木,不能複製牛、羊、人;牛還是牛的基因,羊還是羊的基因,人還是人的基因,生命不能憑空複製,更不能錯亂因果。
  • 星雲大師:他12歲出家,創辦佛光山最大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
    星雲大師,中國臺灣一代佛教高僧,臺灣佛光山道場的開創者,「人間佛教」的踐行者,1927年,他出生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寒,12歲便在棲霞寺出家,一生宣揚佛法,弘法利生,在全球各地都留下弘法足跡,座下弟子一千餘人,全球信眾超過百萬,佛光山也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星雲大師: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星雲大師雖然在南京棲霞寺出家,但大覺寺才是他的祖庭。「76年前,大覺寺很簡陋,但我很榮幸它在戰爭年代收留我,給我口飯吃。」10月18日,他在大覺寺大雄寶殿開光儀式上說,「10年前江蘇省宗教局前局長翁振進問我可否回來復興祖庭,我心裡像觸電一樣。」於是,他復建了這片佛國淨土。10月24日,他又趕赴無錫靈山,參加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
  • 為何葉蘭慧者和星雲大師都自稱是貧僧?
    釋星雲在其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的現場發表講演。  10月30日,89歲的釋星雲從輪椅上站了起來,雙手合十向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參加其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的讀者致意。  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的釋星雲,常被信徒稱為星雲大師。他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創會會長、佛光山開山大師,幾十年來一直倡導人間佛教,四處弘揚佛法。出家78年,寫了300多本書、2500萬字的釋星雲很少用這麼直接的書名——貧僧有話要說。  事實上,釋星雲非常不喜歡過去大陸出家人自謙的說法「貧僧」。他在書中透露,「出家人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為何自甘墮落要做貧僧呢?」。
  • 星雲大師:佛教如何看待自殺行為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3佛教如何看待自殺行為問:萌生自殺念頭的人,雖然多數是因為活得不快樂而輕生,但也有的人則認為死後可以和親人相聚,或是因為信仰因素而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請問大師,佛教對自殺心理,乃至因信仰而自殺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答:自殺是對生命意義無知的表現。有的人以為自殺是不怕死的勇者,其實那苦逼迫到絕路,已經超過死亡的恐懼,他以為一死就能解決生的痛苦,因而作出的愚蠢行為。這種人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怎能說他對死不害怕呢?
  • 【星雲大師對你說】佛陀也會被人毀謗
    一九六三年,我初次隨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走訪東南亞各國,到達最後一站時,一位同道建議:沿途收到的贈品太多,搭船比較方便。我說:中央政府已來電錶示要派人前來接機,還是坐飛機比較妥當。沒想到回國之後,原先提議坐船的人卻在佛教雜誌上撰文,謂星雲某人為了做生意,一路買了許多貨品,所以主張坐船云云。
  • 星雲法師的得意弟子、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成為牧師
    信仰是不能心懷二意的,不能腳踏兩船,不能信耶穌又拜媽祖拜佛祖,這是沒有效果的!」傳道人緊緊地握了一下拳頭說:「一定要全心一樣!」人群中早已有人認識這位字字鏗鏘的傳道人,因為他曾經是虔誠的佛教徒,皈依佛光山星雲法師門下,更曾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會長——他就是臺中的曹永杉。究竟神的救恩是如何改變他的生命呢?基督的恩手何時輕輕卸下曹永杉相信佛家「輪迴、因果、報應」的重擔,改變他一生呢?
  • 地球上的星星,星雲大師和阿米爾汗
    《地球上的星星》,不數不知道,數罷恍然大悟:阿米爾汗和星雲大師不約而同地做了一件相同的事!少兒公益繪畫大賽,是星雲大師長久以來的心願,但因為大師年已九十一歲高齡,身體一直欠安,2016年十月底安排在北京鳥巢的頒獎典禮,大師早已委派宜興大覺寺住持妙士法師代他出席祝賀。宜興大覺寺是臺灣高雄佛光山的祖庭,是在星雲大師的親自關懷安排下修復重建的。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上個世紀80年代,我作為訪問學者到了美國。在美訪學期間,耳聞星雲大師的生動故事,卻無緣見面,留下了懸念。1992年,我到臺灣出席「海峽兩岸清史檔案學術研討會」,對於星雲大師,了解更多,傾心仰慕,時間短暫,未能謀面。2008年初,我接到星雲大師籤名贈送的《雲水三千》(精裝本)1部。不久,星雲大師來京,在大會堂受到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接見。
  • 星空對談印心 星雲大師解青年迷濛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在23歲之前,星雲法師一直生活在大陸,在12歲就已經在南京棲霞寺出家,1945年在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星雲法師渡海去臺灣。星雲大師佛教功績卓著,1967年在臺灣創建佛光山寺,並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 星雲法師:張鐵林仁波切,你過來一下,我保證……
    張鐵林及數位「侍僧」所穿衣服並非藏傳佛教佛家袈裟,是俗家咒師所穿的衣服,而張鐵林被賜予的「法帽」卻形似寧瑪派僧裝。視頻最後念的經文也並非坐床儀軌上的經文,僧眾誦經時,背景畫面顯示的文字是梵文,但都是胡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