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我的內心在滴血!可憐的佛教,原本在臺灣可以更有力量!

2021-02-15 大公佛教

圖說: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期間,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於宜興大覺寺專訪星雲大師。攝影:方懷

 文/星雲大師

另外,也曾經有一段時期,佛教界一些良心人士,想要推選我做佛教會的理事長。但佛教會竟然疏通社工會主任蕭天贊,讓他到佛光山叫我不可以擔任中國佛教會的理事長。蕭先生告訴我,要我擔任中日佛教促進會的會長,等到下一任的時候,他保證讓我做中國佛教會的理事長。 

我很納悶,本來我也沒有什麼要到中國佛教會做理事長的念頭,為什麼要這樣前來叫我退讓?我原本就沒有進取,還有什麼退讓的呢?

不過,說起佛教會的風雲,實在也很奇妙。例如,我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講演了三十年,樹林海明寺的悟明長老,與白聖法師也算同一個派系,不過,悟明老對我也還滿友好的。因為大家友好,都要彼此往來,所以有一次,我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講演,他也在座,我便邀請他在我演講之前上臺致詞。就因為他這一次替我致詞,想不到,沒有幾天,白聖法師就把他在佛教會「常務理事」的職務拿下來。有這麼嚴重嗎? 

所以,後來我就跟一些同道朋友,例如現在還在臺北的今能法師、過去的祥雲法師,說,你們要想進入中國佛教會當理、監事嗎?我告訴你一個辦法,你們只要反對我星雲,我保證你們就有理、監事的位置。 

因為那個時候,在臺北的中國佛教會,每一個人到了理監事會選舉,大家就熱烈競選;選過了之後,名片上就多了一個「中國佛教會理事」頭銜,就好像做了官一樣。 


爭取與會 前往日本交涉 

中國佛教會由白聖法師做了四十多年的理事長,可惜,四十多年,哪一件事是對佛教有貢獻的?說來,關於中國佛教會的事,要是慢慢的講來,也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 

例如,我們訪問過東南亞之後,中國佛教會就說為了團結海內外佛教,就想召開一次世界華僧大會。照講,因為我跟著他們出國,緣分最多,我也應該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佛教會就是不讓我參加。 

當時,臺灣每個縣支會的理事長,只要出資五千元,可以做華僧大會的當然代表。我是宜蘭縣佛教會的理事長,當然我也有一份;但是,全臺灣的縣市都已經做了代表,只有宜蘭縣佛教會是由常務理事真華法師代表參加。 

後來又說,不管誰,只要捐款五萬元以上的,可以做代表。我還記得華宇出版社的朱蔣元先生,他跟我建議說,乾脆你就來一招,捐他個二百萬給華僧大會。 

我一聽,倒也不是說要捐五萬元做代表,而是因為對國際友好的朋友到臺灣來開會,我們應該給予贊助,所以就捐了二百萬元。但是,香港的覺光法師跟後就捐了二百零一萬,白聖法師也捐了二百零二萬,這不是很有趣嗎? 

我也記得,章嘉大師要我參加在尼泊爾召開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他們也想方法阻止,連章嘉大師組團,要我參加做代表之一,都不給我機會。所以,在白聖法師的領導之下,除了中央黨部下令讓我去訪問東南亞之外,所有的大會,他從來沒有讓我跟他一起出席會議。 

不過,到了一九七八年,第十二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日本召開會議,聽說大會已經刪除在臺灣的中國佛教會代表的資格,由主辦單位邀請大陸的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參加。白聖法師他們這才感到著急,覺得要派人到日本去交涉,臺灣不能放棄。本來應該是由白聖法師前去,這時候,他倒滿謙讓的,就讓我做團長組團前往,團員有淨心、聖印法師、翁茄苳,以及慈惠法師翻譯。 


友人協助 取得會議資格 

我們到了日本以後,主辦的日本佛教會組織部長巖本昭典先生,跟我差不多的年齡,可以說是多年相交,惺惺相惜,結為兄弟一樣的至交。我找到他,他說:「哎呀,報名已經截止,會議都已經定案。你們現在才來,又要恢復報名參加……。」他面露難色,心中似乎感到為難。 

不過,由於看在我們過去的關係,他特地調出檔案,把日期修正一下,讓中國佛教會終於可以做為代表,出席在日本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問題解決了,但是當我們回到臺灣的時候,中國佛教會派遣前往到日本參與會議的代表名單已經排定了,如:白聖法師、道源法師等等。 

聖印法師知道了,還打電話給我,說:「怎麼我們在日本前方作戰,他們在後方分贓?」我本來就無意於參加這個會議,因為我一生很怕開會,坐在那裡,尤其語言又不通,很無聊啊!一聽到沒有我們參加,我反而很歡喜。只是,這種作風就是讓人覺得很不以為然。 

法國的禪定法師知道中國佛教會這樣的不友善,他就出面,特地專函邀約我到越南參加「世界佛教社會服務會議」。我心裡想,佛教不可以這麼搞分裂,我應該隨著團體活動,所謂「我在眾中」,我要和他們在一起。 

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要想出國參加會議,必須都經過中央黨部黨團會議的決定,黨團要派人來佛教會指定人數、時間多久等,也通知我一起來參加。我特地從高雄坐夜車趕到臺北善導寺出席會議,白聖法師是理事長,也是會議的主席,我到的時候,他已經坐在中間,等時間到,會議就開始。 

他一看我進入會場就問:「你來做什麼?」我說:「老法師,不是說要到越南參加社會服務的國際會議嗎?」他說:「我們裡面都不歡喜你參加,你不必去了!」 

當時我一聽愣住了,心裡想,我們總是年輕晚輩,於是我就說:「那老法師,我就告辭了!」 

我出來了以後,在佛教會擔任常務理事的立法委員莫淡雲代表也跑出來,很遺憾的樣子,問我說:「你就這樣回去高雄嗎?」我說:「我不回去做什麼呢?我沒有事啊!」她也無可奈何。我又再坐上火車,當天晚上回到了高雄。 


鞏固友誼 組團赴美慶賀 

尤其有趣的,一九七六年逢美國開國二百周年紀念慶典,全臺灣各個團體,藉著這個機會,為了鞏固臺灣和美國的友誼,紛紛組團表示祝賀。但那時候,佛教界都沒有人敢組團到美國去,因為路遠,語言又不通,在美國接應的單位也很困難。中央黨部社工會的總幹事汪崇仁先生,他來中國佛教會開會,私下跟我說,希望我組團,代表佛教會前去美國。他致詞表示希望佛教會組團,提到:「你們像星雲法師都很有能量的,他也可以組個團前去。」 

白聖法師立刻很老練的說:「總幹事,不勞你煩心,我來組團。」不過,汪總幹事也很高明的說:「老法師,你組織第一團,星雲法師組織第二團,你們多組幾個團到美國去也很好啊!」他們好像在鬥智一樣。但是這是我不歡喜的,何必佛教這樣分裂呢?團結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過了一段時期,我想,還是去拜訪白聖法師。我說:「白老,關於中央黨部上次指示我們組團到美國,我有個意見,你做團長,我做你的副手好了;第二,如果你說你做名譽團長,那我來效勞帶團服務。」 

我以為這樣的話,他會很歡喜;但是他說:「我們這裡面的人都不喜歡你,我們都不要跟你參加,你去做你的吧!」 

當時,雖然我面上沒有跟他抗爭,但心裡下定決心:「好。」所以,我後來就自己組團前去美國了,可以說,這是一個很成功的訪問。但佛教會他們遲遲沒有動身,等到我們回來以後,人家的慶典也都過去了,他們才成行。 

後來是信徒回來轉述,在途中,他們團裡的紛爭,甚至路上發生打架、吵架事件,那也不是我所能評論的事情了。 


創佛光會 全球百萬會員 

不過,據聞中國佛教會到了夏威夷,行程安排訪問總領事柳鶴圖先生。當他們抵達的時候,總領事從樓上下來就喊道:「星雲法師!」他以為是我帶的這個團,不知道是由白聖法師領隊的另外一個團。那許多團員也感到很愕然,我們的團裡沒有星雲法師啊!當那許多團員回來告訴我這許多趣談,我只覺得丟人獻醜,並沒有感到有什麼可取之處。 

後來,感於佛教會太過官僚,障礙佛教發展,我只想到,佛教實在很可憐,好比鐵路擁塞,再加建一條高速公路也很好,為什麼要彼此排斥呢?因為這樣的關係,在佛光山開山三十年左右,我就創辦了國際佛光會。 

有佛光山在各地的分別院做基礎,一下子,國際佛光會就蒙政府批准,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成立大會。中國佛教會在臺灣幾十年,每次開大會,要找上級的官員來代表,連內政部的一個科長都不肯來,只派一個科員應付;但是我們佛光會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成立大會,除了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蒞臨以外,歷任的內政部長如:邱創煥、林洋港、吳伯雄、許水德等全部到齊。由於這樣好的開始,在臺灣的發展就非常順利。我們只是為信徒服務,一下子四百多個分會紛紛成立,海內外信徒會員達到百萬以上。 

由於一些保守的寺廟、出家人都很單純,他們並不知道佛教會裡面的風雲,也不知道佛教會的這麼多紛爭,我們也不願意佛教有所謂的家醜外揚,所以過去以來,我也沒有提過這許多事件。只因為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經過很多的信徒回來「話說佛光山」,就把五十年來佛光山受佛教會壓抑的情況,也聊說幾句,表示讓歷史有一點記載而已吧。 

如果擁護白聖法師做了四十年理事長這種濫權、因循、官僚風格的人,你們想要出來說話,也是不要緊,我還有更多的話可以告訴你們。 

如同這文章一開頭提到,中國佛教會可以說是我們佛教徒的家園,信仰的依賴,但幾十年來,這個家園處於偏遠的山區、海邊,已經窮苦不堪,不但不能保護我們,還讓我們飽嘗饑寒受凍。現在,我們只有在山區、海邊呼號,亟待救援,大概用這樣的比喻才能說明吧。 

不顧大局 使得發展受限 

我也幾度想,乾脆發出聲明佛光山脫離中國佛教會,因為以佛光山在高雄這樣弘法利生的能力,可是想取得一名高雄縣佛教支會的理事,都不能做到。所以說,他們對於佛光山的排擠,完全不顧一點佛教的大局,只是自私自利,實在是過分。只是,我們想到身為佛教徒,還是忍耐吧!因為忍辱波羅蜜就是我們的修行,也就算了。 

現在,成立了國際佛光會,在全世界五大洲有幾千個分會,有幾百萬的信徒;可是,我們的中國佛教會對國際佛光會還是要給予一些貶壓。例如,不時會收到訃聞,每一次他們都做治喪讚頌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硬是掛我做副主任委員,我也不知道我和那個往生者的關係,怎麼忽然就做了副主任委員,而且竟然也做了好多次。 

正主任也好,副主任也好,正主任就增加一點什麼嗎?副主任就減少一點什麼嗎?都不會的。只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人處世呢?為什麼大家的心量這樣狹窄,如此,怎麼能為佛教、為信徒來謀取福利呢?怎麼能以佛陀的慈悲、包容、尊重來弘揚佛法呢? 

所以,在話說佛光山五十年的這個時候,另外還有佛光山受打壓的事跡,我也就不再去一一述說了。因為,中國佛教會到底還是我敬愛的團體,只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把這一段說出來,我的內心在滴血,實在痛苦;但也讓臺灣的大家知道,佛教的法運如此,真是時也、命也。 

可憐的佛教,原本在臺灣可以更有力量、更有發展,爭取在社會上服務的地位,可惜,在中國佛教會這樣的行事態度之下,讓我們佛教界的生存,受到了限制,甚至受到人家輕視。 

敘述至此,不得不擲筆一嘆。慈悲偉大的佛陀啊!您說,奈何呢?(本文完)

相關閱讀:關於中國佛教會(上)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敢言!感言!若真正珍惜佛教的未來,且聽星雲大師的語重心長!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大公網佛教頻道!

大公佛教官網:http://bodhi.takungpao.com/

新浪微博:@大公佛教

微 信 號:TakungBuddhism

投稿信箱:fo@takung.cn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談名利: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環球人物》:如果人生是場遊戲,在這個過程中,您如何做到不為名利所動? 星雲大師:我童年家貧,三餐不繼,但我從來不覺得貧窮。我有手有腳,耳鼻舌身俱全,父母還給了我勤勞的性格。我三四歲時,跟著外婆學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家裡沒錢供我讀書,外婆偶爾給我幾個銅板去念私塾,認識幾個字。
  • 為何葉蘭慧者和星雲大師都自稱是貧僧?
    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的釋星雲,常被信徒稱為星雲大師。他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創會會長、佛光山開山大師,幾十年來一直倡導人間佛教,四處弘揚佛法。出家78年,寫了300多本書、2500萬字的釋星雲很少用這麼直接的書名——貧僧有話要說。  事實上,釋星雲非常不喜歡過去大陸出家人自謙的說法「貧僧」。他在書中透露,「出家人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為何自甘墮落要做貧僧呢?」。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1994年4月,星雲大師第三次赴大陸探親,他來到南京母親的住處,依偎在母親的床前,聽從她的教誨。「我告訴母親,我在臺灣有萬千聽眾,但來到南京,我是您的聽眾。母親眼中掠過一絲笑意,她說:『講經的人不一定能得道,聽經的人反而個個都能得道。』好一句智慧之言。母親將自己做的十幾雙襪子放到我手中,我對母親說:『我一雙襪子能穿一兩年,您為什麼給我這麼多?』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我說:「世界上有三種人讓我們景仰,第一種人是慈善家,用無私的心來幫助社會弱勢;第二種人是政治家,為國富民強貢獻心力;第三種人是宗教家,以無私的心來自度度人、普度眾生。」星雲大師就是我所說的宗教家,他出家第十一年的二十三歲,就從大陸來到了臺灣,為臺灣佛教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榮景;在出家八十一年的悠悠歲月中,造福人間世界,影響無遠弗屆。
  • 信仰觀察 臺灣佛教:福智真如上師拜會星雲大師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大師親切地在大樓門口等待迎接,真如上師謙恭執禮,一見大師立刻鄭重頂禮,僧俗弟子也恭敬跟隨禮拜。有感於大師的悲智胸懷,真如上師一見大師即感動落淚。 除了特別送來五十盆蘭花莊嚴道場,真如上師更恭敬地以琉璃觀音、藏文《菩提道次第廣論》長函、花梨木七層寶塔,以及真如上師所創作的佛教讚頌專輯供養大師,祈願大師法輪常轉、法體康泰。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人間星雲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出家人
    進入21世紀以來,臺灣社會族群紛爭,人心動蕩,大師不時投書臺灣主要報紙,建言獻策,消泯爭議和仇恨,如2003年的《沒有臺灣人——在臺灣居住的,都是臺灣人》,2004年的《大和解,救臺灣》,2005年的《去中國化之我見》,最轟動的是2006年的《上臺下臺——論施明德「倒扁」》,他以公民身份表達「無關挺扁倒扁,只為全民幸福安樂,籲請陳『總統』下臺」。
  •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本次大會由上海大學文學院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共安排有3場研討會和2場主題論壇。來自海峽兩岸的近40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從各個層面研究、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在6月2日上午的開幕式和主題論壇結束後,下午進行了兩場研討會,每場研討會各有A、B兩個會場。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成年以後,我學歷史,對佛學文化,對高僧大德,領略一二,心懷景仰。因其時文化環境,而接觸佛學甚微。上個世紀80年代,我作為訪問學者到了美國。在美訪學期間,耳聞星雲大師的生動故事,卻無緣見面,留下了懸念。1992年,我到臺灣出席「海峽兩岸清史檔案學術研討會」,對於星雲大師,了解更多,傾心仰慕,時間短暫,未能謀面。
  • 傳播真善美 第八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頒獎典禮於臺灣舉行
    紙媒報導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12月11日,第八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頒獎典禮在佛光山臺北道場舉行。「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旨在尋找高瞻遠矚的傳播貢獻者、尋找真實善意的報導、鼓勵成人之美、與人為善、不走極端的善良傳播手段,至今已舉辦了八屆。本次獎項的設立,不僅延續了之前的「傳播貢獻獎」、「媒體貢獻獎」,「社會前進獎」,鼓勵青年媒體人的「年度專題計畫報導」,更著重增設了「網路原生媒體獎」。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及「星雲真善美傳播獎」主任委員高希均出席本次頒獎。
  • 地球上的星星,星雲大師和阿米爾汗
    從大賽在宋慶齡故居的啟動,到獲獎參賽作品的數位化,再到頒獎儀式的紀錄,以及賽後與小畫家們廣結善緣的延續,無不讓我深深感受到星雲大師慈悲發心的博大胸懷,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出家的長者,雙目早已失明,為何孜孜不倦地關愛著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多彩世界?阿米爾汗用《地球上的星星》,給我們描繪出了答案。
  • 星雲大師: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貪嗔痴」,用這三個字可以化解
    「經」的佛教典籍。緊接著,星雲大師引用佛經重的兩句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來為大家指點迷津。可以看出,如何消除煩惱?星雲大師和六祖慧能大師都開出了同樣的三字妙方——戒、定、慧。星雲大師而且,星雲大師更為詳細接受如何對症下藥:生活中,利他人的事,大家往往不肯做,但是如用「戒」的力量,就會想到寧可犧牲自己的嗜好,不去侵犯別人,因此,可見「戒」就可以對治貪病。
  • 星雲大師: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問:由於近代生物科技發達,中外相繼有「複製羊」、「複製牛」的誕生,請問大師,站在佛教的立場如何看待這件事,佛教認為生命是可以複製的嗎 儘管科學發達,未來或許真有可能誕生出複製人,但是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科學家所複製的是有機體,心靈的能量無法複製。也就是說,複製品只是形體上的,身體六根可以複製,但生命的精神與意志無法複製,生命要用生命才能複製,一切都不離「因果」。例如,用花、草、樹木,不能複製牛、羊、人;牛還是牛的基因,羊還是羊的基因,人還是人的基因,生命不能憑空複製,更不能錯亂因果。
  • 臺灣軟實力 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也親臨會場,向獲獎人鼓勵致意,全場報以熱烈掌聲感謝大師創辦獎項的發心。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致詞時表示,星雲大師洞悉在資訊快速傳播的現代,媒體與文字成為改變社會的因緣,對人類有深遠影響,因而創立兩大獎項鼓勵媒體與文學發揮正向力量,他更期望臺灣的學生、青少年每天都能閱讀好的文章與報導,國家社會就會看見未來希望。高希均則指出,九年前星雲大師就曾言明:「只有媒體可以救臺灣」,而創立傳播獎,為傳播界注入一股向上提升的動力。
  • 學誠法師:我眼中的星雲長老
    2004年2月15日至29日,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團在臺灣演出,每場演出結束後,星雲長老以及我和其他幾位法師,都會一起上臺謝幕。猶記長老在謝幕後真情流露的致辭: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歷史,一個融和的歷史。把傳統佛教的梵唄和現代的樂器融和在一起,把靜態的禪與動態的武功融和在一起,把漢傳的、藏傳的、南傳的佛教融和在一起,把海峽兩岸佛教徒的心也融和到了一起。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 88歲星雲大師雙眼幾乎全盲 用心寫就一筆字(圖)
    12歲的兒子,從揚州來到南京尋找丈夫,路上遇到了一位喜歡他兒子的和尚。 宜興大覺寺,星雲大師早年出家的地方。「我師父在這裡做過住持,我在75年前在這裡住,我那個時候12歲。所以是我的祖庭。我是第48代弟子。」 由於身患嚴重的糖尿病,88歲的星雲大師已經不能再行走,雙眼也幾乎全盲。 「在70歲左右的時候,忽然眼睛模糊看不清楚了。這個手啊,也抖動不停。
  • 星雲大師:吃素的真正意義
    對於西方素食文化,據我所知,在美國有一個市區只準賣素的不準賣葷的,他們也不是佛教信徒,全然是基於健康的立場而推廣吃素。  佛教雖然是最早倡導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時代並非素食,因為當時是靠「沿途託缽」的方式乞食,信徒給甚麼就吃甚麼。  中國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  儒家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 《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昨上演 星雲大師特地錄製祝福
    星雲大師,一位從揚州走出去的高僧大德,立志於在全世界推廣「人間佛教」,最近,90歲高齡的他回到家鄉,在揚州講壇開壇立說。昨晚,為了表達對星雲大師的崇敬,《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在揚州大劇院上演,這場音樂會以星雲大師詩詞作品和故鄉揚州主題歌曲為主,再現星雲大師的感人情懷。儘管未到現場,星雲大師還是為現場觀眾們錄製了祝福視頻。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在23歲之前,星雲法師一直生活在大陸,在12歲就已經在南京棲霞寺出家,1945年在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星雲法師渡海去臺灣。星雲大師佛教功績卓著,1967年在臺灣創建佛光山寺,並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 海波隨筆|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上周六(5月18日),我前往上海星雲文教館參加了《慈悲的力量——談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講座,很是感觸。回家後又再次翻看了星雲書法集《行願》和星雲大師的口述記錄書《貧僧有話說》。說起《貧僧有話要說》,這本書還是2016年得星雲大師親自相送的珍貴禮物。記得那年2月底,已經90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北齊天保年間的一尊釋迦牟尼佛首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