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弄混淆的動物

2020-12-25 大米大魔王帳號

多年以前的一款乾脆麵讓浣熊成功「c位出圈」,導致現在只要是長得像浣熊的動物出現,大家都會跟在後面喊浣熊。但其實幹脆面包裝上的圖案融合了多種相似的動物,圖案的臉部比較像浣熊,整體顏色更接近小熊貓,形態上又與貉有相似之處,這種小時候一直以來的誤導,就讓許多人分不清小浣熊和貉。

讓我們先來看看浣熊,它們是一種源自北美洲的雜食動物,幾乎什麼都吃,甚至對人類的食物也來者不拒。之前網上還流傳著浣熊潛入居民家中,翻遍了院子裡的垃圾桶和其它角落,只為獲取食物的視頻,甚至還有浣熊搶奪居民寵物食物的視頻,讓人看著好氣又好笑。如果你去觀察浣熊的神情,就會發現它們看起來非常乖巧,不過你可千萬別被它們的外表所迷惑,它們可能只是看上了你手中的好吃。

浣熊體長40到70釐米,尾長20至40釐米,它們最大的特徵就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與周圍白色的臉的顏色形成鮮明對比,像是戴了一個眼罩。它們四肢細長、行動敏捷,耳朵略圓,有白色的描邊,其它地方則為深淺不一的灰色。它們的尾巴蓬鬆且長,上面有5-7個有黑白環紋,也有少數浣熊的環紋為黃白相間。

浣熊雖然視力不佳,但卻能依靠一雙靈活的爪子分辨抓住的物品是什麼以及是否能吃。浣熊爪子上的觸覺細胞相當豐富,在與水接觸後,這些觸覺細胞就變得十分敏感,所以人們常常能看到浣熊在河邊「清洗」食物的場景。

如果你在亞洲某地看到了長得很像浣熊的動物,那麼它們很有可能並不是浣熊,而是另一個動物——貉。它和浣熊的相似程度從英文直譯名「浣熊狗」就能看出來,而它的日語羅馬音翻譯過來則是狸貓。只不過有趣的是,貉和浣熊、狸貓完全沒有關係,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犬科物種,也是唯一一種需要冬眠的犬科動物。

查德一看,浣熊和貉長得真的很像,但貉的毛是棕灰色的,頰部覆有蓬鬆的長毛,形成環狀領,背的前部有一交叉形圖案,胸部、腿和足暗褐色。它們的體型也比較矮粗,腿比較短,看起來就像一個圓滾滾的糰子。它們的臉也不如浣熊圓滑,頭骨輪廓較為扁平。此外,它們的尾巴也沒有黑色的環紋,而是棕色中摻雜著些許黑色。

除了從外貌上區分浣熊和貉,我們還可以從它們的棲息地來區分。浣熊來自北美洲,而貉最早是東亞特有的動物,在20世紀初才被引入歐洲。日本分布著數量較多的貉,它們還是日本民間傳說中一種名為「化狸」的妖怪的原型,因此如果你在日本見到了長得很像狸貓的雕像,可千萬別將它們認錯了,它們並不是狸貓,而是貉。

最後,除了以上這些區別,浣熊和貉還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圓滾滾的貉通常四肢著地,它們無法像浣熊一樣輕鬆地用後腿站立起來,其前肢也不能像浣熊一樣捧起細小的食物。

相關焦點

  • 最容易混淆的貓科動物分類:獅子屬於貓科,獵豹和雲豹不屬於豹屬
    貓科動物種類繁多,分為多個屬和大約40個種,其中貓科豹屬的動物都是大型貓科動物,它們體型較大,性情兇猛,還能發出吼聲。貓科豹屬共分5個種,但是很多人經常弄混淆,這其中有你嗎?1.虎。獅子是群居性貓科動物,分為非洲獅和亞洲獅兩個亞種,亞洲獅的獅群一般比非洲獅的獅群小。很多人對獅子的分類混淆,誤認為獅子屬於犬科而不屬於貓科,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獅子不僅屬於貓科,還屬於豹屬。美洲獅雖然名字帶「獅」字,但也不屬於豹屬。3.美洲虎。美洲虎主要分布在美洲,是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它的體型、力量、身上的花紋均比豹大。美洲虎也叫美洲豹,不要誤以為它們是兩種貓科動物。
  • 中國有兩座名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卻很容易混淆
    比如下面我們將要給你講的這兩座山,中國有兩座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卻很容易混淆。究竟是哪兩座山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02二:相距1000公裡,很容易混淆因為讀音相同,所以,琅琊山與狼牙山,很容易混淆,之前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話說有一年,我在河北過年,過完春節之後,我對朋友說:馬上要到正月初九了,我準備去琅琊山一趟。
  • 容易搞錯混淆的英文短語
    容易搞錯混淆的英文短語pull one's leg開玩笑(不是「拉後腿」)
  • 英語單詞容易混淆,試試這樣區分它們
    導讀在學習英語單詞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碰到一些讀音,構成或是含義比較相近的單詞,這種單詞特別讓人產生混淆。許多小夥伴也深受其困擾。但是我們在學習了詞根詞綴學之後,這個混淆單詞的情況將成為過去式,因為通過詞根詞綴的分析,我們能夠非常清晰地區分單詞的含義,避免混淆。今天機農就和大家分享兩組特別容易混淆的單詞,讓大家看看機農是如果通過詞根詞綴的分析方法來區分這兩組單詞的不同。
  • 三種最容易混淆的唇形:M唇標準,含珠唇性感,嘟嘟唇立體!
    本期,綿綿就來給大家分享三種最容易被人們混淆的唇形,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定的幫助。首先,第一個就是M唇。M唇也被稱為標準唇,這是一種最符合大眾審美的唇形。這種唇形最突出的特點是唇峰形狀鮮明,呈現明顯的M型。整體上來看,嘴唇呈柳葉型,比較薄,上下嘴唇一邊厚。一般來說,大眾眼中的標準美人都擁有這種唇形。
  • 英語聽力中容易混淆的詞組(4)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英語聽力中容易混淆的詞組(4) 2014-06-04 10:05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91
  • 電壓力鍋和電飯煲二者有這些區別 不要再弄混淆
    相信很多人會把電壓力鍋和電飯煲弄混淆,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相比之下,電飯煲很早就出現了,而電壓力鍋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產品,其功能更加強大。
  • 容易跟和田玉黃玉混淆的玉石,你知道幾種?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簡單說說容易和和田黃玉混淆的幾種玉石,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三、大理石類玉石冒充的和田玉黃玉,最鑑別的方法是用鹽酸溶液區別,將鹽酸滴在大理石上會有起泡。且大理石仿造的黃玉硬度軟,易吃刀,和田黃玉的硬度高,質地緊緻,不吃刀。
  • 註冊香港公司容易混淆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信息非常發達的國際大都市,世界上最自由的貿易通商港口之一,再加上本身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健全的法律制度,這就給企業家和商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因此,越來越多的內地商人抱著不同的目的,在香港創立自己的公司。
  • 羽毛球最容易混淆的七種動作,業餘球友一定要分清,值得收藏!
    羽毛球最容易混淆的七種動作,業餘球友一定要分清,值得收藏!一、步點與節奏:這是兩個概念,兩個有很多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最要求上下身的配合,同時還可以隨時變速。二、舉拍與架拍:舉拍是更偏重於中前場的說法,架拍則是更偏重於後場的說法。按照過去的理論,如果自己主動了,一般一定要早早架拍,架得高高的,等著對方的來球,但現在這種情況明顯的出現了變化,後場球並不要求過早架拍,而多數運動員都是在最後側身準備擊球瞬間,才架、引、揮一氣呵成!
  • 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並被許多人混淆的7對不同的動物
    在這_楊_個星球上,_益_有成千上萬_慕_不同外貌的_羅_動物,我們_宦_甚至都無法_張_想像。
  • 讀詩總是弄混淆?幫您總結了三點
    比興和比喻,這兩種手法很相似,確實容易讓人混淆。很多人在網上只能查到它們定義上的差別,然後似懂非懂,等到自己讀詩的時候,還是不懂怎麼區分。所以我總結了它們的三個不同點,讓您以後不再弄混淆。
  • 漫威中四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滅霸所愛之人並非是死亡女神海拉!
    漫威中四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滅霸所愛之人並非是死亡女神海拉!眾所周知,漫威電影是由漫威漫畫改編的,而漫威有著一個非常宏大宇宙設定,數不清的超級英雄,各種大事件,並且還涉及了多元宇宙,如此複雜的漫威宇宙,改編成真人版並非易事,如果有一些觀眾不太了解漫威中的一些設定,就容易對其中一些設定或者是概念混淆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漫威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吧。
  • 2020年軍隊文職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容易混淆的六對成語
    【導讀】華圖寧夏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軍隊文職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容易混淆的六對成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成語考察在軍隊文職考試的邏輯填空中佔有重要位置,今天華圖教育給大家帶來軍隊文職考試中容易混淆的六對成語,為大家的備考助力!
  • 小學生最容易弄丟的幾款文具:橡皮才排第二!它才是第一!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是最容易弄丟文具的了,時不時就會問家長要一筆零花錢說要買文具。但是沒過幾天,新買的文具又會很快丟失,班級多大點的地方,怎麼就能丟得無影無蹤,覓不到蹤跡呢?真的是讓家長頭大。讓我們一起看看,現在的小學生們最容易弄丟哪些文具吧!
  • 寶寶乳頭混淆了怎麼破?
    乳頭混淆的情況主要發生在混合餵養的寶寶身上,而我家大寶因為混合餵養過一段時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乳頭混淆的情況。乳頭混淆根據字面意識我們就知道是寶寶把乳頭和奶嘴混淆了,出現了不願意吸乳頭或者不會吸乳頭的情況。
  • 牢記,這幾種容易與和田白玉混淆的玉石,別再買錯了!
    白玉是專指以透閃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集合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和田玉,俗稱:「軟玉」,但是有不少商家只靠白色這一種顏色來充當和田白玉進行售賣,在客觀上錯誤引導了廣大玉友,使大家吃藥,所以今天我就將市場上常見的容易與白玉混淆的「白色」玉石給大家詳細說說,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 最容易混淆的單詞大部分人都用錯了,開言英語app為你解疑釋惑
    (原標題:最容易混淆的單詞大部分人都用錯了,開言英語app為你解疑釋惑)
  • 國內三個容易混淆的火車站,都用了同一個站名,都和瀋陽有關
    說到火車站,首先你要先知道它的名字再去,在我們國家這麼廣闊的地區,自然有很多站名,這些名字之間會不會有些混淆?今天這裡要提到的三個火車站真的很容易混淆,因為都是用同一個站名,而且都用同一個名字也和瀋陽有關。
  • 售後混淆商標侵權的判定標準
    【裁判要旨】在判定商標侵權行為時,對混淆後果的認定並不應當僅限於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所造成的混淆,倘若一項行為會造成混淆可能性的,也應當列入混淆後果。根據傳統商標法理論,商標的混淆是指相關公眾對於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誤認。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標功能不斷增加,產生了衍生功能,商標混淆理論也不斷豐富發展,商標混淆從原先的來源混淆,拓展到關聯關係的混淆;混淆的時間點從原先的售中混淆發展至售前、售後混淆。售後混淆又稱旁觀者混淆,是指消費者在最初提供商品的環境之外觀察該商品,並且與其他相似產品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