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 王璟
杭州日報訊 「十四五」時期是杭州是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重要窗口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必然要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近年來,杭州通過科技賦能,用「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杭州數字發展指數和數字治理水平均居全國城市首位,連續14年榮獲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數智」與「宜居」兩個詞已成為杭州最鮮明的標誌,也是杭州代表浙江省乃至全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十四五」時期,杭州應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乘勢而上,深化城市治理數位化探索,大力提升杭州整體智治水平,建設「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貢獻杭州力量。
推進高水平融合,促進新發展
一是人文與技術的融合。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中,其所依憑的技術手段和工具無疑會優化治理資源,提升治理績效,甚至會產生數字崇拜。因而要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和溫情,增強治理彈性。城市治理的政策設計和技術採用中,需要關注效率與公平的平衡,明確管控與自由的界限,做到人文與技術的融合,從「智控」進一步發展到「智治」,強調公平性、包容性、人性化,破除算法困局,倡導有溫度的人文關懷。
二是政策剛性與治理柔性的融合。數字時代的城市治理,在保持政策績效的同時,需強調治理柔性和彈性。比如,蕭山「一鍵護航」政策創新中以PB級大數據計算能力,通過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機器學習,提供最優化的交通組織策略和最精準的車輛管控定位,通過AI識別、信號燈自動優化等,為120等特種車輛規劃最優行進線路,開闢救援的交通「綠色通道」,為傷者贏得更多寶貴的救治時間。今後,在城市數位化治理中,需進一步推進城市大腦賦能城市的治理創新。
三是數字賦能與數字包容的融合。通過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完善政務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形成更加科學、便捷、高效的治理績效,但同時也會帶來數字鴻溝。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重視數字包容,彌補數字鴻溝。比如新加坡政府設立了銀髮族資訊通信倡議(SII)等計劃,解決老年人中存在的教育或數字技能缺乏問題。因此,在城市數位化治理過程中,需以「數字包容」破除數字歧視,彌補數字鴻溝,比如辦事服務中適當保留人工窗口或人工服務方式,或者為「數字弱勢群體」提供幫助,關注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定群體,完善線下救濟渠道,讓其享有選擇多種服務方式包括傳統服務方式的權利等。
強化高質量提升,開創新局面
一要提升覆蓋面。杭州數位化應用已全面滲透到社會生活、城市治理、政務服務等領域,數字惠民效果逐步顯現,在提升生活品質、提高市民數位化素養、縮小數字鴻溝等方面成效明顯,為數字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還建立了全國首個網際網路法院、網際網路公證處和全省首家網際網路仲裁院,積極探索運用「網際網路+司法」新模式。今後,「城市大腦」建設要儘快由「單兵突進、試點先行」向「縱深推進、全面提升」轉變,進一步推廣普及數字治理應用場景,儘早做到全面覆蓋,加快形成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杭州特點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數字系統解決方案,奮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努力成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窗口」。
二要提升參與度。營造數據治理生態體系,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共同推動數字治理。一是建立有效的開放合作機制,構建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協同共治的數字治理生態體系。二是加快數位化協商參與平臺建設,加強各類社會組織和人民團體數位化協商能力,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政府數位化治理。三是堅持需求導向,廣泛運用數位化技術和理念,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協商議事方式,大力提升公眾數位化參與能力。四是完善「民意直通車」體系,充分發揮「我們圓桌會」「民情熱線」「今日關注」以及在線社交、融媒體等網際網路平臺的載體作用,激發居民參與城市治理的活躍度,提升公眾數位化轉型的「獲得感」。
三要提升智能化。智能化要求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數位技術,通過多元主體協作,部門、層級和區域協同以及人機協同,提高治理的協同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性。一是創新治理工具,深化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數位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運用,創新治理手段、治理工具、治理機制,提升城市治理的標準化、交互化、自動化。二是加強數據建模預測,運用大數據集成管理、在線數據管理、人工智慧輔助決策、在線專家決策等技術,提升解決複雜性問題能力、適應性變化響應能力和預測能力。三是形成智能化運行模式,藉助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跨領域跨層級跨區域的融合,並通過時時在線的數據共享交換、多層疊加的深度學習以及跨媒體高協同的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形成城市治理智能化運行模式。
加快高起點探索,謀求新作為
一是打造整體智治體系。以城市大腦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整體智治體系。在杭州城市大腦已建成 「中樞系統+部門(區、縣、市)平臺+數字駕駛艙+應用場景」的核心架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城市大腦」能級,把「城市大腦」打造成為城市治理綜合性平臺,使之成為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撐。在建成人口、法人、信用、電子證照、辦事材料、地理信息等六大數據共享庫,在已實現全市68個單位數據匯聚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建築信息庫和車輛信息庫的建設和歸集,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設全市統一、多級互聯的政務數據共享體系,為城市整體智治提供數字基礎。
二是打造整體性功能模塊。整體智治強調整體性與智慧性的結合,需樹立整體性的思維,通過城市治理功能的重組,建構起適合城市需求的各種整體性治理的功能模塊。一方面,完善「親清在線」的政務整合功能,高水平打造「一站式」「一鍵通」在線行政服務中心,實現功能性重組、「制度性重塑」。另一方面,深化城市大腦應用,以城市整體運行需求、老百姓需要和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持續推進數字與治理融合創新,不斷拓展治理直達、惠企直達、民生直達的應用場景,以城市治理功能整合打造更多整體性功能模塊。同時,進一步運用新技術整合各部門、區(縣、市)、社會的數據,通過城市大腦實現業務協同、數據協同、政企協同,滿足便民直達、惠企直達等各種場景需求。
三是打造若干整體智治示範點。進一步加強城市大腦支撐賦能基層數字治理的作用,重點推進鎮街和鄉村「智治」,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通過功能拓展、數據融合、體制優化,率先打造若干具有典型性的整體智治示範點,比如拱墅區的小河街道、江幹區的四季青街道、西湖區的三墩鎮等。率先打造若干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整體智治示範點。一是要鼓勵機制創新、流程創新、場景創新等各種創新,構建數字社會共同體;二是要鼓勵應用下沉、體驗下沉、服務下沉,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三是要加強數據上線、監管上線、安全上雲,保障數據隱私和公民信息。通過示範點的帶動,以點帶面,連點成片,最終形成城市整體智治示範區。
(作者系杭州市委黨校數字治理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