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動省域治理適應生產力變革、社會關係調整,加快從「事」向「制」「治」「智」轉變,努力打造整體智治技術策源地、實踐示範區,是省域治理現代化先行的題中之義。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構建省市縣一體、部門間協作、政銀企社聯動的協同高效運轉機制。浙江新聞客戶端12月17日起推出貫徹全會精神·高水平建設整體智治體系和現代政府系列述評,敬請垂注。
這是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動力,城市數位化治理體系構建與數字鄉村建設同頻共振,逐步實現城鄉協調向城鄉融合躍遷,奏響極富時代感的城鄉協奏曲;
這是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實踐,圍繞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以數位化改革引領人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人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凸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是整體性塑造治理體系的探索,以數位化手段感知經濟社會態勢,推動治理由模糊型向精準化轉變,省域治理現代化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當前,以數位化改革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是必須抓緊抓牢抓實具有牽動性、創新性、突破性的「十三項戰略抓手」之一,也是實現整體智治的重要路徑。在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中,讓城市和鄉村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正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城鄉融合 下好一盤棋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要求,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同時提出,大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腦」中心城市全覆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城與鄉,數千年來守望相依。邁入數字時代,兩者站在整體智治的同一起跑線上,朝著更聰明、更智慧的目標攜手並進。
走進位於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廣泛豐富的智慧運用讓人讚嘆不已。在杭州,群眾舒心就醫,可以先看病後付費;司機便捷泊車,有70餘萬個車位可以「無杆」停車;遊客歡快旅遊,可以20秒入景點、30秒入住酒店……這些都已走進現實生活。
這個極其聰明的「大腦」,從數字治堵起步,不斷迭代升級推出新的公共服務產品,在城市運行的生命體徵感知、公共資源配置、宏觀決策指揮、事件預測預警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今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城市大腦正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從「單兵突進、試點先行」轉向「縱深推進、全面提升」,確保城市高效精準施策、安全有序運行。
當都市街頭閃動智慧火花時,在浙江的廣袤鄉村,躍動的數據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建設數字中國,鄉村的數位化不僅是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補充,更是激活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力量。
數字鄉村怎麼建?在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的鄉村智治新模式深入人心——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所有137個行政村,不僅促進了當地鄉村生產、生態、生活的「提檔升級」,也給全國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
讓城與鄉同步聰明起來、智慧起來,就要用系統觀念和系統方法,把城市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通盤考慮。
基層的探索緊鑼密鼓。11月30日,全新升級的「城市大腦蕭山平臺」區、鎮、村三級駕駛艙上線發布,實現1個區級駕駛艙、22個鎮街駕駛艙和549個村社駕駛艙的一體化建設,真正做到「一腦治城鄉」。
當下,浙江必須擔負起的「五大歷史使命」之一,是展現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的新擔當。這其中,要求重點實現從城鄉協調向城鄉融合躍遷,促進城與鄉更高層次的深度融合,開啟互促共進、同步推進的智治模式。
人技融合 找準一條路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提出,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園,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人共享的數字社會加快形成,在公共服務現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突出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是應有之義。
矽谷未來研究所主管安東尼·湯森在《智慧城市:大數據、網際網路時代的城市未來》一書中,努力尋找人、技術、城市有機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並在對未來的預言中重申人作為技術主人、城市主人的核心地位。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是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人與環境的關係更和諧。
數位化時代,老人如何不成為局外人?針對空巢老人「出行走失、人難尋」「防範意識弱、易受騙」「居家獨處、風險大」三大問題,來自麗水市公安局的「夕陽衛士」團隊,創新各種大數據應用模型和算法,推出「銀齡衛士」項目,重點防走失、防詐騙、防突發意外,為老人築起「安全防護牆」。
智慧的元素,就這樣潤物無聲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初,嘉興市「運動嘉」智慧體育平臺上線,集「十五分鐘健身圈」、場館預訂、賽事報名、精品培訓等功能於一體。如今,二代產品「運動家」智慧體育社區應運而生,為群眾提供體育場地、體育社群、體育活動、體育指導、體質測試等多元化運動健身服務,讓數據「來之於民,用之於民」。在新昌,依託政府數位化轉型,12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推行村民「辦事不出村」,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
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丙宣認為,數位技術不僅需要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數位技術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讓數位化改革帶著溫度落地。
人與技術互動交融,共享數字生活的美好藍圖如此真切。切實增強人民福祉,正是我省以數位化改革推進省域治理科學化精準化協同化高效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數字生活新服務行動,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數位化、智慧化,創新推廣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現代數位技術與城鄉生產生活生態全面融合。
智治融合 激活一池水
城市和鄉村就好比兩個「巨系統」,治理不僅需要「鐵腳板」,還需要「大數據」,以數字賦能推進治理精準化精細化。
在平湖,「1+8+X」大救助體系為群眾津津樂道。通過數字賦能,當地編織起信息網、救助網、預警網3張大網,為全市3900餘戶社會救助家庭建立「一戶一檔」,完成全市低保、低邊、殘疾人等對象信息數據比對,今年以來已主動發現新申請社會救助1500餘戶家庭並推介給相關部門單位,確保社會救助及時跟進。
整體智治的精妙之處,在於能夠減少治理供給與治理需求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並部分替代對治理主體的能力要求,健全目標確定、抓綱帶目、體系推進、閉環管理、最佳實踐、迭代深化、數位化手段等要素的綜合集成,為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近日上線的寧波市鄞州區智慧治水信息管理平臺,對此作了精準的演繹。這一平臺有效整合水利、住建、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公安等5個部門的涉水信息數據,充分利用現代地理信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使全區的影像地圖以及水面監控、水質監控、汙染監控和排汙口整治進展等信息一覽無遺,還實現了治水問題的實時處置,形成監管全鏈條。
從「治水」到「智水」的蝶變,正是浙江探索智慧和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織就經濟社會治理的天羅地網,這是浙江定下的新目標:建立經濟運行數位化分析系統,完善國土(自然資源)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生態環境監測與態勢感知「一張網」,完善「531X」信用監管體系,構建對市場主體行為全生命周期的監管鏈;健全以精密智控機制為核心的應急體系,實施網絡生態「瞭望哨」工程,構建「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形成「數據採集+需求分析+決策實施+評價反饋」閉環體系,做到即時感知、科學決策、綜合集成、主動服務、高效運行、智能管理等。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文顯認為,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現代智能科技正在強有力推動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並不斷釋放強大的生命力。
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牢牢把握整體智治要求,我省正聚焦具有優勢條件的數位化改革、推進共同富裕、構建城鄉新格局等領域,率先探索「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現代治理模式,努力打造整體智治技術策源地、實踐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