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大學:教你少走彎路,更溫柔地建設鄉村

2021-02-19 3O有機農業

推文第1092天

介紹我們學校之前

先來聽聽我們的校歌吧

歌詞如下

「禮運」:大家皆在「禮」的道路上走,「運」行不息。人人知道明禮,從不明白處,載運到明白處。 「大同」:整個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愛彼如己。沒有欺騙的行為,以誠相待「,互相援助。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藍圖,所以孫逸仙先生將此篇從《禮記》中提出來,極力提倡「天下為公」。簡單地說,大同乃是你我一樣,沒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別。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極樂世界。 

在鄉村,薄霧蒙蒙中,一抹晨陽灑下來,看著農人躬耕,聽著這首歌,相信你的心一定會安定下來,同時又血脈噴張,因為這種鄉村慢生活,感受到的都是噴薄而出的生命能量。

在這種生命力量的感召下,讓我們從5個方面感受下耕讀大學的魅力吧!


耕讀大學成立背景

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開始效仿西方的工業化;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開啟了全面西式教育。工業文明時代的教育發展至今,顯露出一系列問題:

1、為機械化服務的反生命教育。以西方文化體系為基礎構建起來的現代教育,是一個沒有溫度、漠視生命、讓生命服務非生命的教育體系。現代大學產出的知識都是為物質化、機械化的社會服務。

2、科學主義主導的去價值化教育。在科學主義主導下人文教育科學化的結果是,使服務於生命的人文科學,異化為物質化、去價值、去道德的物質化人文科學。使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失去生命坐標: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3、為資本服務反人類的科技教育。生命被非生命科學異化的結果,是物質化科技進步正在走向替代人、奴隸人、排斥人的反人類科技。 而奴隸主是資本家和科技精英。當代人類文明正在陷入反人類科技的危機。

4、為城市化服務的反鄉村教育。這種使作為人類文明之根、多元化文化之根、人類與自然聯繫之臍帶的萬年之久的世界鄉村文明陷入斷根的危機。

中國是一個農業古國,有著獨特的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是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適應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的國家制度、禮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農耕文明集合了自然規律、天人合一的道文化、儒學、佛學以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主體包括國家管理理念、人際交往理念以及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集成。

工業文明不僅破壞了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耕作技術,也讓基於農耕文明所建立的宗教、風俗、藝術、文化、教育等變得凋零,導致了中國鄉村今天的空心化、破產化,直至鄉村的逐漸消失。

所以,要響應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以現時體制內工業文明時代的教育模式,不可能達成。

不是有錢就能建設好鄉村,鄉村需要溫柔的建設。今天,我們古老的鄉村快消亡了,應該先讓它慢慢地恢復,在恢復的過程中,再把生態文明理念植入進去。

我們對鄉村的生產生態提出一個概念,做全域有機農業。我們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號工程不是藍天保衛戰,而是大地母親修復工程。但是修復大地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怎麼進行?這個需要的不是工業化的模式,而是從做生態鄉村開始。如果讓全中國的鄉村馬上做到有機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一個村、一個村地做。

拓展閱讀:全域有機農業道路,為什麼光明四射?

「全域有機農業」如何開展?有哪些社會價值?

於是,我們決定建一所「耕讀大學」。

耕讀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沒有門檻、沒有國界、立足鄉村、以自然為師、以古代農耕文明為根、面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地球村大學。

耕讀大學的模式是志願者共建、師生共修的模式,授課老師為專家教授志願者。這裡不僅開設有機農業、傳統文化、生態環保、鄉村建設、鄉村教育相關的專業課程,更有鄉村實踐的內容。關於鄉村的一切,在耕讀大學裡,學員們都有機會學習與實踐,全方位參與鄉村的建設與改造升級。旨在探索回歸自然、回歸傳統、回歸大地的培養生態人的教育模式,為生態文明綻放異彩儲備人才。

耕讀大學:為什麼叫耕讀?

如何理解「耕讀」呢?「耕」是指從事農業勞動,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立性命;「讀」即讀書,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讀傳家」既學做人,又學謀生。曾國藩認為,耕讀之家,最能維持長久。因此,儘管天下風雲變幻,幾番改朝換代,曾家始終保持謹嚴的家風,名人輩出,延續五代不衰。

然而,工業革命後,這種傳統卻逐漸消失了,這不僅僅讓鄉村凋零,還讓我們的孩子失去健康成長的土壤,所以,為了傳承和弘揚「耕讀傳家」的優秀文化特取此名。

前三期學員來源地理分布

上圖可觀察到,吸引來的學員主要分布在黃河和長江流域,而這兩個流域也正是我國千年農耕文明的發源地和耕讀文化最濃厚的地方,驗證了「耕讀大學」的發願。

初心+落地模式,由此,制定出招生簡章:

1、立足中國農耕文明,培育厚德載物的傳道者與鄉村文明建設的先行者。

2、面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培養懷有天下文明觀的有機農業的運營者與管理者。

1、以鄉村整體發展為目標的系統農耕教育

2、以天地為師探索有機生態農業的農道教育

3、以耕讀雙修為內容的幸福農人教育

4、以鄉土文化為魂建設詩意田園鄉村的生活教育

基於有機農業的鄉村社會可持續發展模式,以農民智慧為根,以學生自學為本,以名師指導為輔,實施知行合一,耕讀雙修的教育方式。

耕讀大學的課程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主題:傳統文化、鄉村社會、村社一體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社組織、有機農業技術體系與產業模式、生態環保、清潔能源、鄉村建設、三親教育、內置金融、健康生活等。

耕讀大學不設置統一的學習地點,學員們駐守在全國各地不同的鄉村,全方位參與鄉村的建設事務,老師們不定期到鄉村授課,不定期為學員們提供集中學習,以及定期的網絡教學。

拓展閱讀:為什麼選在村莊?

胡躍高教授:村莊是農業系統的基本單元。詳見:發展農業,為什麼要走進村莊 ?

張孝德教授:「我們身處鄉村,腳踩大地,我們是走在文明最前沿的人,鄉村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能量."詳見:張孝德:生態鄉村貢獻給時代的是詩意棲居的生態生活

1、學制:耕讀大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了不同學制的班級:

①三年制中專班,招生對象為初中畢業生;

②一年半制中專班,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

③一年制大專班,招生對象為社會上有意願參與有機農業、鄉村建設的有志青年;

④三年制本科班,招生對象為社會上有意願參與有機農業、鄉村建設的有志青年;

⑤三年制研究生班,招生對象為農業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

耕讀大學中專班畢業後,可獲得國家頒發的中專學歷證書。其他班級完成學業後,可獲得耕讀大學頒發的畢業證。

學生畢業後,按照個人意願與能力,可選擇繼續學習,也可選擇在三親教育生態村項目(詳情請見「三親教育生態村」的文章)工作,為中國的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2、管理:在耕讀大學就讀期間,以三親教育生態村項目為平臺,教學與實踐合一,實現自食其力、自治管理、合作共生、耕讀雙修的自我管理模式。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本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宗旨,公開招募有信仰、有理想,致力於中國鄉村文明復興、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社會的有志青年。學校將通過篩選、面試、錄取等環節,以洞察心性、評估潛力的方式選拔學生。

耕讀大學旨在為中國鄉村發展培養後備人才,凡符合錄取條件的學生,免收學費。

耕讀大學:為什麼敢叫「大學」?

何為大學?現有大學課時為兩小時,絕大多數坐落在城市,而與常規大學不同的是,耕讀大學的授課地點選在了村莊,授課時間也因課程需要調為1-2小時;如堆肥製作、發酵床養豬、垃圾分類等實踐課程,出門串戶即可學習。

耕讀大學教師團隊,是由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城市建築大學等高校教授,以及國際國內知名有機認證機構資深人士和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村莊帶頭人、環保達人組成,為學員創造出一流的學習與成長空間。

教師團隊大體可分為9類,即耕讀大學發起人、全球有機農業、鄉村建設、鄉村帶頭人、有機農業技術、生態環保、傳統文化與三親教育、鄉村建築設計和健康養生等9個方面。

部分任課老師如下:(排序不分先後)

(老師照片多為耕讀大學課堂實拍)

著名"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建學院執行院長,耕讀大學名譽校長。

拓展閱讀:溫鐵軍:從農業1.0到農業4.0!

耕讀大學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大學生村官工程研究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學習小組組長等。

拓展閱讀:他花22年時間,寫成《農業原理》一書,只為告訴世人:什麼是農業?

耕讀大學校長,華夏三親啟蒙教育項目發起人和總策劃,鳳凰耕讀書院院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承促進會副會長。

拓展閱讀:張孝德:有機農業,從心回歸生命開始

亞洲有機農業聯盟(IFOAM-ASIA)主席;IFOAM國際有機聯盟(IFOAM Organics International)全球大使 ;中國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高級顧問。長期從事農村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自然保護、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等領域科研及推廣工作。中國有機農業運動發起者之一,參與制定國家有機產品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 

拓展閱讀:周澤江:有機3.0時代有六大特徵

呂紹麒老師,出生於臺灣桃園客家佛教家庭,是最早進入大陸推廣有機農業技術、倡導有機生活,並提出有機生命教育的臺灣同胞之一。是臺灣中華有機農業協會副秘書長、SRS(上海)有機認證公司國際檢查員和輔導員、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以及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特聘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國家中醫經絡調理師、深圳市有機行業協會專家、貴州古村落及非遺保護專家、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學者、設計群網「美麗鄉村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廣州美振科技總經理、無錫拈花灣清淨本源茶道館館主,現任守護大地學院院長。

拓展閱讀:臺灣有機農業有幾個階段?他用幾句佛語,完美解讀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河南省靈寶市弘農書院院長。2007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08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林管理博士後流動站從事農民組織建設研究。 曾掛職河南省蘭考縣副縣長、縣委常委;曾掛職過副區長、市長助理等職務,期間積極推動了豫東地區的當代新鄉村建設試驗。

拓展閱讀:何慧麗:從黃河下遊到黃河中遊的當代鄉村建設

雲鳳合作社創辦人及理事長。擁有13年的發酵床養豬經驗,項目由知名學者、三農專家溫鐵軍扶持。通過不斷鑽研,將種養循環的生態農業技術本土化,創立生態產業「產學研調監檢銷」體系,引領農民走生態農業循環產業系統生產路。

先後被授予「長春市第四屆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養豬大王」、「長春市先進科普工作者」、「吉林省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獲得《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證書》。

拓展閱讀:李雲鳳:誰說養豬一定又髒又臭不掙錢?

2012年中國有機十大行者。1982年1月,分配到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身邊工作;1997年底至2000年7月,在錢老的第六次產業革命的思想影響下,進行有機功能性食品的探索;2000年7月,在山東濱州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2003年4月,成立了北京潤地物華有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用於有機農業和功能食品的技術研發;2006年5月,成立山東惠民潤地物華有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用於有機農業的種植技術和功能食品的品種研發;2012年,歷經十幾年的有機科研後,蛙聲小鎮品牌的功能食品批量生產並進入健康食品領域。

拓展閱讀:中國十大有機行者閆洪明——黑花生種植行業的捍衛者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導、副教授,主要研究生物質能與微生物技術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食品安全委員會有機項目組組長,長期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掌握大量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現就職於杭州智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曾任蔬菜技術推廣站站長、漁農居實業有限公司新大有機農場生產場長、深圳金水灣生態農場場長、惠州盛世生態農場場長、深圳市檢察官訓練基地農場場長、浙江義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杭州東創科技農業顧問。

拓展閱讀:吳向明:中國有機農業種植系統化管理

萬若(北京)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被認定為「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2012年榮獲第四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特別貢獻獎」;2011年入選北京「海聚工程」,被聘為北京市特聘專家。

10年集成電路研發、理化檢驗、產品質量管理經驗,22年智慧財產權法律工作經驗、25年全國和地方淨水行業協會工作經驗,2013年從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上海分所負責人任上辭職、並放棄所有行業協會頭銜,以及政府認可的專家身份,專職從事環保公益事業。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全國深度水處理研究會理事、上海酵環自然生態文明研究公益團隊發起人、北京自然之友終身會員,虛擬社區自媒體、上善若水《淨水科普館》發起人,駐牛耕部落項目負責人。

拓展閱讀:他放棄上海專家頭銜,扎進貴州山村,只為推廣生態廁所、垃圾分類

農業綜合專家,歷任:山西清徐縣畜牧局局長,山西省農業廳凍精中心主任,卓達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三農集團董事長、總裁等。現任:中國農業大學有機鄉村建設項目研究員、華大基因高級生態農業顧問、山西省靈丘縣政府顧問。掌握有機農業種、養、加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技術;對綜合節能減排技術在標準化畜禽舍、高端連棟溫室等設施農業的集成應用上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多年探索農村循環經濟可操作模式和技術路線,以源分離真空排水潔具和廚房垃圾處理器匯集生活有機廢棄物,用生物工程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華夏三親啟蒙教育項目發起人之一併任顧問,鳳凰耕讀書院理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致力於華德福教育學習和實踐。

國際易學聯合會易經文化與信息科學研究學會會員,研習四十多年傳統文化

華夏三親啟蒙教育項目總幹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博士,曾在國際、國內基金會從事項目管理多年。現在北京城市學院社會工作教研室從事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教學與研究。發起成立北京市璞育社會工作事務所並任理事長。

耕讀大學教務主任。華夏三親啟蒙教育項目顧問,耕讀大學理事,傳統文化主講老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媒體傳播系副教授,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青少年部擔任記者、編輯和主持,併兼任中央電視臺7頻道電視節目編導。

2010年在安徽廬江學習兩年傳統文化,後調至北京黃埔大學國學班進修文字學,多次利用假期時間在當地少年團委舉辦的少兒夏令營中擔任輔導老師,並在當地幼兒園實習任教,主要從事幼兒讀經教育。加入華夏兒童啟蒙教育項目以來,在蒲韓社區試點新樂莊私塾任教,在自我修學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兒童教育與鄉村文化,並負責幼兒的國學啟蒙課程。

河北大學藝術學碩士研究生,主攻專業音樂與舞蹈學,傳媒音樂研究方向。曾在大學階段實習任教,主要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和幼兒鋼琴啟蒙教育;在研究生階段,在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實習任教,主要教授學院所開設的歌曲寫作課程教學,並在導師的帶領下,參與編寫河北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會音樂考級用書《兒童歌唱考級作品集》;多次參與華夏兒童啟蒙教育師資培訓,現在山西永濟試點新樂莊私塾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傳統文化的學習,遵循三親教育建設理念,詳請點擊:孩子,我想給你「有機教育」(一)

天津大學建築學碩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中國綠色建築研究院院長。2010年創辦全球首家社會化設計師服務平臺——設計群網,創立了中國夢綠色建築創意設計大賽品牌,組織設計師服務鄉村的大平臺小團隊商業圈模式,鄉村設計師個人品牌系統,帶領設計群網12萬設計師踐行創意落地,設計下鄉,已經為6省20個鄉鎮的56個鄉村提供過規劃和設計服務。

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學院,目前就任中國夢競賽組委會副主任、中國綠色建築研究院副院長。

清源居士。中國古代建築專家、民俗文化專家,明清皇家建築及建造原理傳承人,中國道教協會重大項目設計專家,傳統建築匠人世家第六代傳承人。
曾參與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孔廟、恭王府、中南海、山海關、雍和宮、白雲觀、東嶽廟等多項重大古建築搶救性修復工程。多次獲獎,主持設計和建造的北京市人大辦公樓古建築大屋頂薦目,獲得國家建築界最高獎——魯班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安全課題組負責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食品安全、生態農業、生態社區、生態健康等方面公益事業,與「無組織有秩序」誠信人脈平臺的構建。目前正在策劃與推動生態扶貧進社區、生態大健康與生態餐飲進萬家等活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發表論文300餘篇,申請專利100餘件。多年來,從跨學科角度,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要素,揭示疾病的根源和本質,創造性提出非醫健康體系,通過控制危險因素,預防重大疾病,讓人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春蘭養生創始人、知名食養食育專家、中國食養配餐開創者、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專注食養配餐20年,受邀電視專欄10年之久。

樂和生活方式踐行者和傳播者。樂和仙谷生態莊園總經理。十餘載儒釋道傳統文化修習,潛心探索兒童生命教育、家庭五行關係和女子身心靈健康成長的和諧之道,長期在山谷舉辦親子和成人耕讀生活體驗,在體驗中指導和解決夫妻關係、親子教育以及個人的身心健康等問題。連續六年成功舉辦樂和仙谷青少年成長營。後半生將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生活方式上的傳承,提煉活化運用實踐於現實生活中,努力在山谷打造一個樂和生活方式的山居村落、健康的食物鏈、生態的居家環境和聖賢的教育系統。

前三期課堂風採展示

耕讀大學每兩個月都會組織一次集中學習。第一期集中學習的舉辦地是在北京海澱區鳳凰嶺的鳳凰耕讀書院,第二期的舉辦地是在全國最大的合作社——山西運城永濟蒲韓聯合社,第三期的舉辦地是在北京房山區河北鎮黃土坡村。

讀經就是與古代先賢對話,剛開始不需要讀懂,慢慢誦讀,慢慢體悟,可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培養我們的耐心,在生活中頓悟古聖先賢的智慧;而且,誦經的人混齡,這樣可以起到互相帶領、互相學習的作用。

做晨操,古人尊天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follow the sun」,是一種汲取自然能量和喚醒自身生命活力必須的運動,對現代人熬夜晚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

實踐課包括垃圾分類、堆肥製作、酵素製作、發酵床養豬、參觀三親教育幼兒園等課程,根據學員需要也會增加相應老師和課程,目的是讓學員們掌握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綠色方法,回去後有步驟地落地實踐,少走彎路,更溫柔地建設三親教育生態村。


集中學習的每天晚上或者臨近結束時,老師會把來聽課的村莊帶頭人、返鄉青年聚集起來,挨個詢問問題並解答,大家一起頭腦風暴後,常常會產生一些建設新思路,以便實地建設生態村時少走彎路,也是師生共修的很好方式。

耕讀大學推薦必讀書目

+《注視土地》+每本書讀書筆記與心得

耕讀大學:教你少走彎路,更溫柔地建設鄉村

如果您是返鄉青年或鄉村帶頭人,

或是有志於鄉村振興的熱心人士,

歡迎添加下方微信,

來參加耕讀大學的集中學習

下期舉辦地和時間?

請留意「衡榮」或「衡榮農業」公眾號,或3O有機農業

文中實拍插圖:北京鳳凰耕讀書院張鵬斌

排版美化、責編:3O有機行者·滔小小

相關焦點

  • 鄉村蝶變⑥丨陳村仙湧村:千年花果之鄉傳承理學文化,耕讀傳家迎新生
    戳視頻,帶你走進仙湧村↓↓↓仙湧村位於陳村鎮中部偏東,在唐朝末年就已開村,相傳呂洞賓曾經在這裡的河湧遊玩,呂氏族人為紀念這位呂祖,於是把這裡命名為「仙湧」。獲評榮譽:2000年被授予「廣東省衛生村和廣東省生態示範村」2009年被定為「順德新農村建設」試點2015年被列為陳村鎮花村建設試點規劃2017年被列入推進佛山市美麗文明建設示範村2019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 心理學:建立正向思維模式,讓你少走彎路
    建立正向思維模式,讓你少走彎路早期來我這裡做個案的幾乎都是老師,而且都是重點高校的老師。他們都被自己的孩子逼得一塌糊塗,這聽上去很不可思議,老師怎麼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呢?他們無法忍受所教的科目,自己孩子卻學不好。「我是教英語的,我的孩子英語卻不好」,「我是教數學的,我家孩子的數學卻很爛」,這會讓他們感到很痛苦。有一個諮詢案例,過去好幾年了,但我印象依然很深刻,來諮詢的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副教授。
  • 感受鄉村振興建設成果,探尋傳統文化創新之路
    耕讀文化引領鄉村振興「『桔』在粵語當中跟『吉』同音,寓意著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春節期間廣東人都會在家中放上一盆。」在陳村鎮仙湧村,媒體代表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詳細了解了仙湧村歷史悠久的年桔文化。仙湧桔田(蕭向勤攝)仙湧村開村於唐朝末年,是宋代大儒朱熹後人的聚居地,據族譜記載,仙湧朱姓始祖乃南宋大學者朱熹的第三個兒子朱埾,近年來
  • 太倉雙鳳:一個「小菜園」搞活美麗鄉村建設「大學問」
    村民自家的「美麗菜園」說起自己家的「美麗菜園」,錢文榮很是驕傲,他拉著記者去看他家門前一分地不到的菜園:「你看,這是西藍花、蘿蔔、芋艿、小青菜、芹菜……有14種之多,自己吃不掉便送給城裡的親戚朋友。」據了解,該鎮結合市裡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和「美麗庭院」建設要求,積極開展志願服務,發動群眾參與,利用農戶房前屋後和農房整治後的閒置地塊,打造「高顏值」幸福小菜園。記者又來到新湖村4組,看到這裡的「美麗菜園」還配了鮮花、草坪和一些景觀小品,看上去更像個小遊園。「原來村民種菜都是東一塊西一塊,而且堆著各種雜物。」新湖村黨委副書記唐潔就想著農戶的蔬菜要怎麼種才好看、好吃又高產。
  • 把大學辦到田間地頭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龍子峪村揭牌
    淄博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曉磊和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共同為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據悉,為助力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動學校新文科建設而設立的全國首家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生態、工商資本多方支持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樣板學院。
  • 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2014年,張欣頤從臺灣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畢業,跟隨臺灣鄉創團隊來到福建參與美麗鄉村項目,負責空間規劃設計。來到距離縣城約12公裡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當地人習以為常的丹霞地貌、田園風景,在張欣頤眼中有了另一種可能性。
  • 倡導身心健康與人文協同發展 巴南耕讀人公益兩周年暨耕讀人西部...
    暖陽和煦,篝火燃,耕讀興。12月20日,重慶市巴南區耕讀公益服務中心成立兩周年慶活動在石灘鎮舉行,耕讀人西部教育慈善基金啟動儀式同步舉辦。耕讀人核心訴求是「耕讀本心,人文公益」,引導大家做一個有精神內在、有心性文化的人。」
  • 虞城縣界溝鎮有個美麗鄉村——呂樓村
    村支部書記金景峰介紹說,整個公園以前是村中的廢閒地,高低不平,種不了莊稼,也建不了房屋。該村原有村民1520多人,距鎮區1.5公裡,不少村民到鎮區裡務工、居住,守在村裡的村民越來越少。在項目建設中,農民企業家代運全說;鄉村幹部為了讓村莊更美、子孫後代更富,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操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腿,咱大夥有錢幫忙,有人出力,堅決不能拖後腿,自己半年來捐資6萬多元支持村建公益事業,並承諾為全力打造的自然生態旅遊村項目建設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 桂林全州縣大石江村的舜帝道德文化烙印——耕讀家風文化
    全州大石江村非常重視道德文化教育,其始遷祖蔣潛江給後裔立下了「不徒富而在教」的遺訓。村中的總祠八房宗祠內懸掛著「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耕讀興家對聯,相傳這幅對聯是蔣姓始遷祖潛江公為教化後人勵志所留。據村裡的老人介紹:蔣氏先祖遷自科甲傳芳的全州燕窩樓石岡村,有著素重耕讀,崇尚科舉的傳統。
  • 景縣王瞳鎮:建設法治鄉村 提升鄉村發展動力
    「我家的耕地就是比你家少,這麼多年,我家吃了多少虧。」 「你怎麼這麼不講理,耕地少不少不是你說了算的,咱讓支書給評評理。」 村黨支部書記馬洪剛及時趕到,在他的耐心勸說下,兩家終於鬆口同意再一次丈量土地,馬洪剛叫上幾名村幹部,拿起量尺直奔地頭,丈量結果是誰家耕地都不多,誰家耕地也不少,最終兩家握手言和。 「村民之間的矛盾好多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這小事如果解決不好,讓村民心中結了疙瘩,將來說不定會釀成大禍。」
  • 俄羅斯多地開展「智能鄉村」建設
    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創新、數字開發和信息通信技術部日前宣布,將試行「智能鄉村」一體化服務項目。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北臨北冰洋,氣候嚴寒,境內廣泛分布山地與苔原,陸地幾乎全部是永久凍土。這裡農村地區人口稀少、分散,居民在享受醫療、教育等服務方面存在許多不便。
  • 走進南京江寧:美麗鄉村的「蝶變」之路
    作為江寧田園鄉村加社會化養老的探索,中心由谷裡街道投資建設,與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老年醫院)共同打造。目前一期開放床位近60張,入住了30多名老人,並配備了2名醫生3名護士。為來自省內外有養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營養膳食、精神慰藉、旅遊度假等服務。
  • (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2014年,張欣頤從臺灣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畢業,跟隨臺灣鄉創團隊來到福建參與美麗鄉村項目,負責空間規劃設計。來到距離縣城約12公裡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當地人習以為常的丹霞地貌、田園風景,在張欣頤眼中有了另一種可能性。  宋朝名相李綱在這裡寫下《瑞光巖丹霞禪院記》,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青年時期在這裡潛心修學、走向仕途。
  • 美麗鄉村建設試點_2020年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文件 90MB 格式 pdf 關鍵詞:規劃以滿足美麗村莊建設需要,解決村莊發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完善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改善鄉村生態壞境,提高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節約建設用地,力求將帥窪村打造成為具有豫南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休閒產業基地和生態產業凸出、舒適宜居、文明整潔的河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
  • 廉潔家風故事(七)|朱秋紅:耕讀為本 廉正傳家
    廉潔家風故事(七)|朱秋紅:耕讀為本 廉正傳家 2020-09-0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三業聯動」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第六場活動是鄉村振興大講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專場。當天上午,來自武漢三農戰線工作者代表、鄉村振興優秀企業代表和市民代表,滿懷熱情,認真學習全會精神,聆聽武漢加緊謀劃「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藍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建設美麗鄉村新畫卷,打造鄉村振興「武漢樣板」的精彩故事。
  • 高水平建設整體智治體系和現代政府述評③丨讓城市和鄉村更聰明更...
    在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中,讓城市和鄉村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正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城鄉融合 下好一盤棋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要求,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同時提出,大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腦」中心城市全覆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 新笑傲江湖手遊新手攻略大全 新手指引教你少走彎路[多圖]
    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新笑傲江湖手遊新手攻略大全,教大家如何少走彎路。 一、背景介紹 新笑傲江湖手遊是在笑傲江湖小說原劇情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新的劇情線一影宗,玩家扮演的角色是影宗安插在門派的臥底,是個陽光正義充滿正能量的人,在完成影宗的任務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影宗的真面目,並揭露了更大的陰謀...
  • 新書推薦 | 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全65冊)
    西南大學辦學主體之一為1933創辦的四川鄉村建設學院,是國內最早以「鄉村建設」為名的高等學府,民國鄉村建設文獻成為西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之一。此選題我們與西南大學深度合作,對其所藏史料進行整理。本著為學術服務的宗旨,在選取史料方面,我們力求全面、準確、真實。  本書收錄西南大學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藏有關民國鄉村建設文獻88種。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這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2不管」一不管能力範圍外的事很多時候,自己有多大能力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數,世間不平之事時有發生,很多時候,那些自己管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碰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