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如雲漂泊。
瀟灑不安摻半。
這是我這一年,不,是這幾年的最大感受了。
每年如約寫「年終總結」的儀式感來自於,此刻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充電,而是清空。
通過切斷這一年各種瑣事所帶來的粘稠與腫脹感並得到完整情感釋放,騰出空間來,為新事物做準備。
2020糟心事大家都經歷太多啦,今天挑一些快樂的碎片分享。
這一年還是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情:朋友間的促膝長談;樓下小區路過的碎櫻花與銀杏樹;下雪天去吃茲啦茲啦的烤肉;動物園裡偷了夕陽當作發箍悠閒散步的長頸鹿;私信和豆油裡那些長信,遙遠而陌生的善意;和家人們吃的每頓飯,舊時屋簷不見燕子築巢,對樓卻有迅疾低俯的喜鵲一臉頑皮。
心靈的彈性遠遠超乎我們想像。
有時我們脆弱的聽一首歌就能淚流滿面,有時命運大石頭滾下來,也能輕巧躲開。
這是我今年最大感受。
寫到這裡外面的風突然好大,北京最近好冷,號稱近年來最低溫的冬。這樣帶著反轉和尾音的浩浩蕩蕩的蠻嬌長風我好久沒聽到了,我不喜內蒙的氣候,就是老颳風,所以今晚的我也不是很喜歡北京。
但坐在屋子裡,開著燈,聽著歌,開了一罐冰可樂,又磨磨蹭蹭繼續寫下去,內心竟也神奇的暖和過來。
懷抱著:
「空山最險」,沒有野獸,只有明晃晃的孤獨與遊絲,強大的人可以穿越,弱小的人只能被吞噬。
這樣的心態,一步步過來。
今年的自己比以往更堅定、更冷靜、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機會屬於「造作者」:盡情嘗試,然後等待
這一代年輕人的「競爭激烈」,本質並不來源於身邊同齡人,而是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雖然2020大環境不好,但我身邊有幾個逆風翻盤的例子。
拿到心儀offer,搞副業賺了錢,或者原本要砍掉的創業項目起死回生,和這些朋友聊了聊,重新理解了「機會」兩個字,它不是洪雷一聲出現的,它就是行動力,是你每天打的字、敲的代碼,無數個尋常作品帶來的關注與契機。
最重要的是,為當下做的事情感到內心驕傲,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英雄從不後退。
如果沒等來自己預期中的「東風」,就把手邊的事情做好,把它變成機會。
當然啦。
還有很多朋友覺得「現在這樣也挺好」,但經歷了2020這麼動蕩的經濟,各行業其實都沒那麼樂觀。不進則退。生活在如今的社會體系裡,不是你不行動就不會受傷,相反,你越躲避,煩心事越來找你。
所以這一年儘管拖拖拉拉,卻不敢片刻鬆懈。
我這一年都做了啥?
1、寫作:出了2本書
沒有想到,18、19年分別撰寫的兩本書,會撞期都在2020出版。
《一輩子很長,要好好說再見》是短篇愛情故事集,我還記得寫這本書的那年搬了家,換了出版社,那些活在文字裡的人物最終能以書籍的方式被大家觸碰到,喜愛,已是幸事。
《追得上星星的女孩》火了,完全是個意外。
準確地說,是在飯圈火了,號稱人手一本。我確實很意外。這本書上市初期我都沒有怎麼宣傳,整個夏天狀態不好,看事悲觀,完全意識不到自己所做事情的珍貴性,沒有想到2個月後它突然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各個地方被大家「自來水」安利。
我和編輯綠茶都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反轉。
後來仔細復盤過,覺得這本書火了最大的功勞不是作者,也不是編輯,而是精準的選題,與讀者達成了深度情感共鳴。
許多追星女孩來微博給我發私信,說寫出了她們的心聲。
傳遞來的許多故事蠻讓人熱淚盈眶的。
每一個刻板大人都曾是午夜肆意的流浪少年。
坦白講,這個群體在這兩年因為某些極端成員而被大家誤解,甚至妖魔化。我接觸過的大部分追星的姑娘都很「正」,三觀正,愛會無端生出許多脆弱來,但同時也能給予人無限的勇氣,成沒成為偶像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為了自己。
許多小夥伴問星星還會不會出2,前段時間出版社來找過我,但綜合考慮當下的各種因素暫時決定不出。(未來也許還有機會,希望呈現更紮實的作品)
截止目前,星星還在當當網的青春文學暢銷榜上。已經有9839條評價了,出了四本書,終於有一本可以稱為「暢銷書」還是蠻開心的。
線下的籤售和分享會因為疫情緣故今年也沒有做。
等2021看看機會啦。
新年在寫作上期待還有很多。但就不輕易立flag了。小說肯定是要寫的,已經有了初步大綱;「和100個陌生人吃飯」今年沒有做好、不達標,很多人報了名但遲遲沒有執行下去,拍好的視頻也一直沒有剪,為自己的懶惰感到羞愧。
立意比修辭更重要。
若選題意趣直了,任何筆法都可以嘗試,這叫「不以詞害意」。
新年公眾號希望可以多更新一些吧,碎片化也沒關係,為的是保持表達欲。
2、開了一家婚紗民宿
2020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和小玉合夥了開了婚紗民宿,
我們的with you 婚紗主題民宿開在成都。
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玩。
開店是自己原本就想嘗試的事情,想摸索流程、學習運營,乃至其中一些細節化的東西都是要去親身經歷才能懂得的。雖然實際的日常經營都是朋友在佔主導,但還是照貓畫虎摸到些門道。
後來發現,自己做很多事,其實都是在試圖打造一個「交流的空間」,寫書是,做社群是,開民宿是,本質都相同。
3、搞了100天讀書成長營
年末的時候發起了「100天讀書成長營」。
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互相監督,分享讀書心得。
也招到了很靠譜的小夥伴來一起運營,美辰,露露,糖豆…大家分工協作,分別為成員帶來日常內容、大咖直播和推薦書單等等服務。真心很感謝大家。何德何能,遇見與自己同頻還願意傾盡全力做事情的合作夥伴。
新年不僅希望可以完成自己制定的「讀書計劃」,還想繼續以文字或視頻的方式給大家來推薦書,和一些讀書心得。
停更的視頻號也會拾起來的。
其實讀書這件事真的很小。
但,任何一件事加上「天天」兩個人就變得老厲害了。
純淨的情感,是一種過濾
今年我的心態轉變很大。
最大改變大概是「變冷漠」了,不再為很多無謂的事情感到傷心和難過。
逐漸成為一個冷靜但依舊感性的人。
遇到事情不再問「為什麼」,而是去想「怎麼辦」。
如果不能和社會上你所討厭的事情、體系完全隔絕,就要學會在時間的縫隙裡呼吸。
幸運的是,這一年,因為經歷一段全情投入的戀愛,充分感受到愛與被愛,在充滿動蕩和瑣碎的日子裡為我搭建起一處神秘結界,仿佛外面的世界發生再多,有他在就是安心的。
每當內心升起「厭世」的念頭時就會想:
我不想喜歡這個世界了。
但我可以喜歡你,因為你是我的異世界。
這種完完全全的信任、真誠和互相付出,讓我覺得,就算往後的日子不在一起了,我們都從對方身上學習到並擁有了愛的能力。
他的純淨對我來說是一種過濾,讓我映照到自身的狹隘與刻薄。
想起之前和友人夏涼聊過的「關於寫作者的高度敏感」這件事,就情緒穩定來說,對於收入或者世俗來說會是障礙,因為大部分工種的本質就是希望人像機器一樣運轉,但是對於我們,更需要真切的新鮮感受。
某種程度來說,
我們需要很多外部的刺激,讓自己處在那麼狀態裡。
「需要痛苦作為氧分,來讓自己真實感受什麼是活著的。」
適度的煩惱和焦慮並不會對我造成衝擊。
我們在試圖與生活達成共識的同時,還要學會欣賞不同側面。
現在的我,更知道和什麼樣的人相處舒服,更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更能夠勇敢去做選擇,哪怕是不那么正確的選擇,因為懷抱著隨時隨地承擔一切後果和代價的決心,每一天反而都活得酣暢淋漓。
我依然對許多事情充滿新鮮而熱烈的渴望:對理想,對情愛,對友誼,對前程,對事物,對人世間所有的美和歡樂。
並不確定隨著年歲漸長,這份憧憬會不會因為未被滿足而逐漸消減無望。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此時此刻,我只想擁抱身邊的人。
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更幸福呢
夏天的時候,我的好朋友Q小姐結婚。
因工作緣故我沒能回內蒙。
忙了一整天,才看到她們在群裡發的照片和視頻,車子行駛在四環的高架上突然哭出聲來。
視頻裡的它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悠閒如昨。
我離那樣的日子已經很遙遠了。
真開心。
我年少時的朋友,過上了我想過的生活。
青春就是一場爛醉,有人醒了,有人永遠活在夢裡。
真正的感情是,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
十一回家的時候,還和年少的朋友們一起去蹦了迪。
我很少去夜店。太鬧,人太多,都叫我感覺不自在。但那天晚上朋友18歲的弟弟坐在我對面。笑容純真。
恍惚之間覺得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時代。
有那麼一刻理解都市男女為什麼喜歡去蹦迪了,因為夜店,是最快速叫人感受到年輕的地方,有人青春做伴,有人往事相隨。
沒有人能忽視那種生命力。
巨大的燈光在場內來回掃射,雪花一樣的碎片落下來,朋友遞過一把扇子上寫著:及時行樂,四個大字。
這大概也是我的新年願望了吧:及時行樂,別想太多。
《再見了,不聯絡》電影裡說,我們往往高估了10年後能做的事,卻低估了1年內能做的事。
沒有誰的人生比誰更幸福。
只有活在當下、感受到真切的溫暖的人最幸福。
祝大家新年快樂。
❤️
—過往年度總結系列—
2019年度總結: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2018年度總結:很抱歉,我不再努力與自我和解了
2017年度總結: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在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