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拿多少,看你們總結寫得好不好。」
「飛哥,我不咋會寫年終總結,你能幫忙給編幾句嗎?我們老闆發話,這個和年終獎掛鈎了,寫不好連年終獎都沒有。」
「明天就得交了,我沒啥口才,不知道怎麼寫好?」
朋友發出江湖救急信號,但看到他發過來的截圖內容,真不像有過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寫出來的。
對方提供原文,下文將用作案例
年終總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關係到年終拿獎金,甚至可能關係到升職加薪。別不信!很多人以為每年的年終總結只是走走過場,無非是年底的一種儀式感,然而太多職場老司機都不一定寫得好。
年終總結不僅考驗的是員工對過去一年的復盤能力,驗證是否拎得清自己,更是判斷員工對公司發展的參與度與責任心。
借朋友這個例子,東竹想和大家聊一聊年終總結這件大事,希望你們能多拿錢。
01 撰寫年終總結的認知誤區
為什麼我們要先說誤區?因為一份總結內容是否翔實是其次,首先得讓老闆或者領導有看下去的欲望。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哪些路到不了羅馬,那麼,其它的路隨便走才可能到達目的地。
對於年終總結是同樣的道理,只有我們先明白對方不想看什麼內容,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總結。所以,我們先簡單聊兩點常見的認知誤區。
1)年終總結是討好領導的形式
有的人寫年終總結過程,習慣性在開頭部分大費周章地描述內心感慨,比如,「回顧****年的工作,感受很多,收穫很多……」「很感謝上級領導 的耐心培養,以及同事們的幫助、關照……」「付出了很多艱辛與努力,豐富地鍛鍊了自己……」等等。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寫法容易給人留下溜須拍馬的嫌疑,追求形式,最終流於形式。況且,寫的時候可能自己都覺得違心,如此一來,怎麼可能寫得好呢?
2)年終總結中得讓領導明白自己的辛苦
有句話說得好,職場只有功勞,沒有苦勞。公司支付員工勞動報酬,員工反饋公司工作功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特別是職位越高,對結果的追求越聚焦。
有的人的確辛辛苦苦一整年,幹了不少實事,最後就可能因為總結沒寫好而在領導眼中大打折扣。總結寫得好是畫龍點睛,總結寫得差是畫蛇添足。
聊完兩個重要的誤區,下面我們再聊一聊如何讓你的年終總結寫得又快又好?
02 掌握3個技巧,讓你的年終總結又快又好
通常匯報的形式有書面匯報(PPT或Word等)、郵件匯報、會議匯報、口頭匯報、微信匯報,我們不能發現,不管哪種形式,想要輸出高質量的內容,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當我們掌握核心技巧,無論老闆要求何種形式,寫起年終總結都能又快又好。
1)黃金圈法則
行文結構,邏輯先行,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總結考驗的就是一個的邏輯思維能力,通常邏輯設計有3個要點: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所以,首先給大家推薦「黃金圈法則」思維模型。
黃金圈法則思維模型最早由TED演講者西蒙斯 · 涅克提出,它把思考和認識問題畫成3個圈,即Why—How—What。
Why為什麼:主要講原因、目標、理念、宗旨、結果。
How怎麼做:主要講怎麼做,也就是具體的操作方法與路徑。
What是什麼:主要講清楚事件是什麼。
那具體如何使用呢?以文章開頭的事件作為案例,我為他修改後如下:
「1、**控股集團****管理系統
截至目前項目已順利通過甲方驗收。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首批項目上線為2020年**月至2020年**月,第二階段二批項目上線為2020年**月至**月。
我自2020年5月加入項目組,在第一階段中主要負責系統測試、協助領導進行項目駐場實施上線等工作內容,在第二階段中獨立負責項目駐場實施上線。
在整體項目研發、運維全周期階段,除定期的項目上線工作以外,我針對本項目的主要工作內容為用戶需求分析及處理跟進、系統日常運維等,積極發揮用戶與研發之間的「橋梁」作用,期間未出現因我方原因導致的系統宕機等嚴重性問題。
截至項目驗收,共為**控股集團實施上線**個項目。」
大家可以看到,匯報內容毫無變化,但使用黃金圈法則進行整理後,內容的可讀性才具備匯報匯報的邏輯。
第一步,結論先行,闡述項目順利通過甲方驗收。站在老闆的角度,他關注的是結果,因為結果與收益是直接關係,而我們作為匯報者,操作的是過程。匯報第一原則就是,關注對方視角,這樣才能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第二步,講清楚實施的過程,客觀簡述自己在階段性工作的承擔的責任。這一部分不僅是匯報者自己的復盤,也是老闆關注員工成長的窗口。
第三步,對過程的事實進行稍加詳實的描述,自己的經歷或者經驗總結,加以總結。
2)數據化表達
數據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級別越高的領導,對數據越敏感,有且只有數據導向才能讓對方高效。
比如,你的匯報內容如下:
今年,我們的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關鍵在於完善了老客戶的推薦機制。第一,我們對老帶新的激勵方案進行了宣貫,通過前端銷售去觸達取得了優異成績;第二,我們將去年排名靠前的老客戶發展成代理,對提成方案進行了重新設計。最終,完成了業績增長。
如果不擅長使用數據匯報,我們很難覺察到區別到底有多大?那麼,我們修改一下原文內容看看:
今年,我們的業績實現了30%的增長,關鍵在於完善了老客戶的推薦機制。第一,我們對老帶新的激勵方案進行了宣貫,通過前端銷售去觸達90%的目標客戶,獲得了20%的活動參與率;第二,我們將去年排名前20%的老客戶發展成代理,對提成方案進行了重新設計。最終,老帶新貢獻了25%的增長。
即使相同的內容,加入數據元素後,不僅能夠帶來更大的視覺衝擊感,更能讓對方據實判斷下一步的發展戰略。
3)SCQA模型
SCQA模型是一個結構化表達工具,由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 · 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出。它由四個部分部分組成,即Situation(情景)、Complication(衝突)、Question(疑問)、Answer(回答)。
黃金圈法則更適用於單一內容的整理,而SCQA更適用於眾多內容的整理。
比如,在總結中不同事件的工作內容,實際上是匯報的並列內容,可以視為Complition,也就當初我們需要去完成什麼工作目標。
對於每一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即可視為Question,也就是我們如何做的。
那麼前後兩部分,又該怎麼理解呢?不妨總結匯報的背景視為Situation,類似於一本書的前言。如果這樣去理解,我們不能發現,無論是做書面匯報還是口頭匯報,都比較方便於從開頭過渡到主要內容的匯報。
最後是Answer。如果前面的內容順利完成了,那麼就用這一部分做匯總性的經驗總結。同時加上對下一年度繼往開來的願意,以及對公司、老闆、領導的感謝之意。因為講到這裡,對方對你的匯報內容可能只剩下模糊的印象,而以這種方式的結尾目的在於激發認同。
當然SCQA模型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情景使用不同的變式。
比如:
1)適合向上級匯報的開門見山式:答案—背景—衝突,主要用於時間緊張、需要高效溝通的場景;
2)適合跨級別匯報的突出憂慮式:衝突—背景—答案,主要用於突出問題,說服對方的場景;
3)適合表明決心激勵鬥志的突出信心式:問題—背景—衝突—答案,主要引起注意,給予信心的場景。
03 年終總結注意事項
無論何種形式的報告,都具備規範性、嚴肅性、嚴謹性。從基礎方面來講,我們最應該注意的有3點:
1)避免口語化
以文章開頭的事件作為案例,其實有一句是這樣的「該項目從2020年6月初上線至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項目已經驗收……」
修改方式為直接寫明時間周期、刪除贅述,比如「該項目自2020年6月初上線,截止2020年12月底已經驗收……」
2)避免錯別字
錯別字的影響不明覺厲,然而很多人寫完總結,一下子放鬆下來,以為萬事大吉。
建議寫完之後最少檢查兩遍,以文章開頭的事件作為案例,其實有一句是這樣的「未**上線項目(多少個),並培訓用戶使用……」
其本意是為**上線項目多少個,只因一個錯別字「未」,整個陳述讓人摸不著頭腦。可想而知,錯別字的影響有多大。
3)慎用形聲詞
舉個例子:以前/此前。
方式一:以前我主要是負責**工作。方式二:此前我主要負責**工作。
當然,這種問題的糾正稍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但不難發現,詞意相同的前提下,使用「以前」略顯口語化,而使用「此前」顯示更正式
結語
當領導重視時,年終總結可能助你脫穎而出;當自己重視時,年終總結可能助你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