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認為,熱氣騰騰的火鍋能驅散凜冽寒意,而且火鍋食材多樣、營養豐富,能改善寶寶挑食偏食的毛病,所以大人們吃火鍋時,往往會帶上寶寶一起。
但要提醒提醒家長的是:雖然小寶寶也是可以吃火鍋的,但是小寶寶的脾胃嬌嫩,而且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至少要等到2歲半~3歲以後才可以吃喝大人一樣的飯菜。
因此火鍋也應等到3歲以後再給寶寶吃,且應適量少吃,因為過食火鍋會損傷脾胃,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甚至出現厭食、乏力等症狀。
家庭吃火鍋4大禁忌
現在有許多媽媽選擇在家自己動手做火鍋,做法雖簡單,但帶寶寶吃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問題哦!
禁忌一:菜品不在貴但是一定要對
媽媽這樣做才對
●選擇瘦一點的牛羊肉,或用魚蝦貝類、豆製品等代替部分牛羊肉。
●腐竹、豆皮等菜品最好買幹製品。
禁忌二:火鍋湯底不能喝
很多人喜歡喝火鍋的湯,覺得湯是火鍋的精華,而且湯濃味道好。但其實,火鍋湯經過長時間沸煮牛羊肉、海鮮、蔬菜、菇類等,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
嘌呤有機化合物
嘌呤在人體內易氧化性生成尿酸,在會造成人體腎臟的損傷,極易引發痛風病,對寶寶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亞硝酸鹽和亞硝胺類
火鍋湯中,胺基酸和胺類物質的含量是比較高的,加熱後可能與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等致癌物,長期食用更有消化道癌症發生的風險。
媽媽這樣做才對
●寶寶吃的火鍋湯底宜清淡。如清湯、骨頭湯、鴛鴦湯等,不宜辛辣油膩,更不可加入溫補藥材,以免寶寶上火,傷及腸胃。
●寶寶吃火鍋時應多飲水,吃完後多吃水果,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促進尿酸排出。
禁忌三:不熟的菜不能吃
很多人喜歡吃剛熟或半生熟的菜,認為口感嫩滑,但生的肉類中可能可能含有細菌或寄生蟲,吃了容易引起嘔吐、腹瀉、頭痛及高燒,若進入腦中,更會產生腦膜炎,對孩子健康不利,大人也一樣。因此,不熟的菜絕對不能吃,但蔬菜也不宜久煮,最好能早一點放入湯中。
媽媽這樣做才對
●沒有洗乾淨的蔬菜裡會有農藥殘留,一定不能給孩子吃。
●多給孩子準備一雙筷子,不要生熟食混在一起夾。
●還要注意飲食餐具的清潔,最好自己在家裡做火鍋吃,更乾淨衛生。
禁忌四:吃火鍋先葷後素
很多人吃火鍋時都會先吃肉類、海鮮,然後才吃蔬菜。其實健康的吃法是先素後葷,並且最好先涮土豆和紅薯。這麼做對寶寶大有好處:
●大量澱粉能在胃腸內形成黏膜,保護腸胃免受傷害。
●增強飽腹感,減少吃肉和海鮮的量。
●膳食纖維能減少身體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
●代替傳統主食,能讓身體得到更多營養。
寶寶火鍋的健康吃法
要想讓寶寶吃火鍋健康又解饞,媽媽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葷素均衡搭配
寶寶吃火鍋次數不宜過多,且應多吃木耳、香菇、海帶、冬瓜、豆腐、白蓮、淮山等蔬菜,不僅能幫助寶寶腸胃消化,還有清熱去火的效果。
調料要清淡
調味料如辣椒醬等,對於腸胃刺激大,使用醬油、麻油等較清淡的佐料可避免對腸胃的刺激,減少「熱氣」。
空氣要流通
若用炭爐燒火鍋,一定要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以免室內空氣不流通,造成缺氧。
避免燙傷
火鍋溫度很高,從鍋中取出滾燙的涮食時,最好先放在小碟晾涼後再給寶寶吃;注意別讓寶寶接觸鍋體。
講究飲食平衡
吃完涮肉後,應讓寶寶吃點水果,有助寶寶清熱瀉火。下一餐也要清淡一些,多讓寶寶吃粗糧、豆類、蔬菜等,補充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抗氧化保健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