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與伊朗斷交 盟友也切斷或調降同伊關係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月5日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爾事件持續發酵,沙特在駐伊朗使領館遭示威者攻佔後,宣布同伊朗斷絕外交關係。沙特的波斯灣盟友隨即跟進,切斷或調降同伊朗的外交關係。

  伊朗指責沙特宣布斷交是藉機生事,故意使關係惡化。美國和歐洲國家則呼籲中東國家領導人採取行動,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

  除外交關係外,沙特還切斷了同伊朗的航空交通、中止商業往來、禁止公民前往伊朗。沙特外長朱拜爾說,伊朗人還是可以到麥加和麥地那朝聖。不過,伊朗必須尊重國際共同認知,兩國的聯繫還可能恢復。

  朱拜爾4日晚在利雅得舉行記者會,指責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採取保護措施,反而為衝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

  朱拜爾還指責伊朗長期以來在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支持和培訓恐怖分子,以達到破壞這些國家安全的目的。他表示,沙特將採取一切手段回擊伊朗的威脅。

  據沙特電視臺報導,在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之前,沙特駐伊朗的外交人員已在大使館遭衝擊後撤離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並將從杜拜回國。

  沙特宣布同伊朗斷交隔天,沙特的阿拉伯盟友紛紛表態支持沙特。巴林和蘇丹宣布同伊朗斷交,阿聯則召回駐伊朗大使,同時將兩國關係降格。

  沙特宣布斷交後,伊朗副外長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隨即在伊朗國家電視臺說,沙特的舉動不能掩蓋其「處決尼姆爾的重大錯誤」。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安薩裡也指責沙特此舉是要藉機煽動區域緊張。他說:「沙特不只從中看到本身的利益,也看到延長危機和對峙對其存在的益處,它也試圖把內部問題輸出到國外。」他還說,沙特切斷同伊朗的外交關係,是在「繼續其加劇地區緊張與衝突的政策」。

  安薩裡表示:「在使領館(遭衝擊)事件上,這不是全世界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他還堅稱,伊朗一直為伊朗境內的使領館提供保護以確保外交人員的安全,同時也會懲罰犯罪行為。

  美歐籲沙特與伊朗克制

  由遜尼派統治的沙特和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朗向來不和,沙特常指責伊朗幹預阿拉伯國家事務。在敘利亞內戰中,沙特力推政權轉移,伊朗則支持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在葉門衝突中,沙特則召集軍事聯盟同當地獲得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叛軍作戰。因此,這兩個國家交惡將無可避免地影響中東局勢,包括敘利亞和葉門危機的解決。美國與歐洲各國因此急忙出面呼籲沙特與伊朗自我克制。

  在華盛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說:「我們相信外交交往和直接會談,對化解分歧是必要的,我們會繼續敦促地區領袖採取積極步驟來穩定緊張局勢。」

  德國呼籲沙特和伊朗恢復對話,利用一切管道來改善雙邊關係。法國也呼籲沙特和伊朗緩解緊張局勢。

  沙特2日宣布處決了47個涉及恐怖活動的人,當中包括知名的沙特什葉派教士尼姆爾。56歲的尼姆爾是2011年沙特大規模反政府運動的有力推動者,並常公開批評沙特王室和沙特政府歧視和邊緣化什葉派少數族群的政策。

  尼姆爾遭處決的消息一發布,立即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強烈反彈,伊朗示威者更在3日清晨闖入駐德黑蘭的沙特大使館和駐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的沙特領事館,扯下沙特國旗和縱火燒館。

  伊朗事後宣布逮捕了50個涉嫌鬧事者,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指責示威者「激進」,稱他們的行為「完全沒有合法理由」。不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譴責沙特處死尼姆爾,稱沙特政治人物「必遭天譴」。伊朗革命衛隊也誓言對沙特王室展開「嚴厲報復」。

  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和葉門的什葉派領袖都紛紛誓言報復。

相關焦點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1.美國在中東的左右護法現在大家說到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往往會想到經濟制裁,覺得雙方是死對頭。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伊朗與沙特一樣,都是美國的盟友,常常被認為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兩大「代理人」。投桃報李,作為中東產油大戶,沙特和伊朗也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穩定可靠的石油。2.美國與沙特:盟友間的決裂與妥協在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爭端是二戰結束後最讓人頭痛的難題之一。而美國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的關係也因阿以問題而一度決裂。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他在會上說,得益於科威特等國的持續調解,和解談判取得「顯著進展」,最終協議「看似觸手可及」,「我對斷交相關方接近達成一致頗為樂觀」。
  • 卡達斷交問題出現解決的明顯跡象,為什麼這樣說,原因是什麼?
    2017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巴林和埃及因卡達涉嫌支持恐怖主義和與伊朗關係而斷絕了外交關係。卡達飛機和船隻被禁止使用這四個國家的領空和海上航線,唯一進入該國的陸路口岸被沙特封鎖。不久約旦加入了最初的四個國家,四國的行動還得到了馬爾地夫、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吉布地、葛摩、葉門和利比亞東部託布魯克當局的支持。
  • 沙特與卡達斷交3年後欲和解,最耐人尋味的是這點|京釀館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文 | 陶短房據新華社報導,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
  • 沙特一油輪遭攻擊爆炸,會是伊朗的報復嗎?
    ,所以沙特認為伊朗必須為此負責,並且還要對方付出代價,結合之前伊朗頂級科學家遭遇暗殺一事,那麼沙特這次油輪遭到攻擊爆炸,會是伊朗的報復嗎?圖為沙特石油設施沙特是中東地區的土豪國家,靠著石油貿易讓這個國家賺得盆滿缽滿,並且還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先進武器裝備買了一大堆,但這個國家卻一直存在一個棘手的敵人,那就是胡塞武裝
  • 這4個國家與美國斷交,究竟發生了什麼?敘利亞的做法非常解氣
    為此也讓很多國家選擇與美國斷交,尤其是在中東地區,美國不僅拉攏以色列、沙特、土耳其等國家充當自己的盟友,甚至還向以色列出口F-35戰機,讓其打壓中東地區的伊朗。 為此也導致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甚至在1980年雙方正式斷交。
  • 斷交危機再現破冰信號!沙特同卡達開放邊境,卡達元首將現身...
    塔米姆於2020年12月30日收到來自沙特國王薩勒曼的邀請,他已確認將率團參加本屆海合會首腦會議,釋放出卡達與沙特關係緩和信號。  卡達埃米爾將現身峰會   塔米姆2018年、2019年收到出席海合會首腦會議的邀請,但兩次都沒有赴會。
  • 「卡達斷交風波」結束會帶來區域團結嗎
    「卡達斷交風波」  2017年6月,沙特、阿聯、巴林、埃及四個阿拉伯國家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斷絕與卡達外交關係,並對卡達實施制裁和封鎖。沙特支持的利比亞和葉門政府以及馬爾地夫等國也宣布與卡達斷交,這就是當時國際社會鬧得沸沸揚揚的「卡達斷交風波」。
  • 飛彈從天而降,士兵結束訓練做禮拜 40人喪生,沙特盟友遭遇重創
    在沙特的石油設施遭到打擊後,沙特和美國向伊朗發出了警告,並且表示是伊朗主使了這次的襲擊行動。 如今在中東地區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作為伊朗盟友的葉門胡塞武裝再次動手,而遭殃的是沙特的盟友哈迪武裝。
  • 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當年6月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隨後又有一些國家宣布與卡達斷交。出現轉機從外部看,美國是此輪斡旋的重要推手。在相關方釋放積極信號前,美國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剛剛訪問了沙特和卡達。
  • 三年封鎖後,卡達斷交危機終現轉機
    2017年6月,沙特等四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進行封鎖。封鎖至今沒有解除。斷交危機後,被海灣同胞孤立的卡達加強了與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合作,卡達航班開始借道伊朗。去年,沙特與卡達就解決危機進行會談,但最終不歡而散。
  • 伊朗成功從內部瓦解美國海灣盟友,已有一國願意牽線搭橋
    英伊互扣油輪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 在7月初的時候,美國唆使英國扣押伊朗油輪,對伊朗的海外利益下手。此舉招來了伊朗的反制措施,一艘英國油輪被伊朗人強行登船扣押。
  • 布局多年終有用場,伊朗四大盟友,美軍談何容易
    很多人都說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四面是敵,被敵對的阿拉伯世界所包圍,但其實近年來,以色列與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關係逐漸緩和,反而伊朗成為了在中東地區被敵人所包圍的國家,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美國軍事基地等都對伊朗虎視眈眈,那麼伊朗有沒有盟友呢?有,但不多。
  • 美軍攔截伊朗軍火船,開艙後搜出153枚飛彈,拯救盟友上百士兵
    153枚飛彈被美軍繳獲,顯然這次胡塞武裝真的損失慘重,而美軍此舉也拯救了盟友沙特的上百名士兵,看來這次沙特這個盟友終於安全了。,即使他們有著美國的支持也一樣,而這一次美國聲稱對伊朗軍火船進行攔截,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伊朗和美國正在就周邊局勢進行了相當嚴肅的較量。
  • 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黎巴嫩真主黨對事件表示強烈譴責,強調將與伊朗和伊朗人民站在一起。巴勒斯坦民族權利機構沒有表態,但包括哈馬斯、巴解組織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在內的多個派別均表示應嚴懲兇手,其中一些派別更將矛頭直指以色列。同伊朗關係非常緊密的葉門胡塞武裝也將暗殺行動描述為「以以色列為首的邪惡軸心國計劃的恐怖行動」。
  • 伊朗核科學家葬禮現場:親屬哽咽 遺孀發聲
    同伊朗關係非常緊密的葉門胡塞武裝也將暗殺行動描述為「以以色列為首的邪惡軸心國計劃的恐怖行動」。相比而言,以色列和沙特這兩個與伊朗水火不容的地區大國官方則顯得非常安靜。在2017年沙特等國突然同卡達斷交後,伊朗和土耳其在第一時間力挺卡達,因此一方面,卡達是美國在中東的堅定盟友;另一方面,卡達又同伊朗結成共同對抗沙特的盟友。
  • 沙特王儲親自迎接卡達元首,機場一幕震撼歐美
    從政治上看,為謀求伊斯蘭世界領導權,沙特牽頭構建「海合會」這一政治經濟組織並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其拓展自身利益的重要平臺。在軍事上,沙特奉行敵視伊朗的軍事政策,持續鞏固和強化同美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對外公開介入葉門內戰,對胡賽武裝進行軍事打擊,以此維持自身戰略利益。
  • 沙特想打擊什葉派佛教徒
    而且圖爾戰役是一個開始,表明土耳其—敘利亞—伊朗進入高度集權國家模式,從法國、英國的角度看,伊斯蘭勢力的崛起是有意義的。敘利亞、伊朗在中東那點事穆斯林佔多數,認同古蘭經,當然支持沙特。沙特在中東佔領油田,還不夠伊斯蘭教第一大遜尼派穆斯林信徒買酒的嗎?沙特想打擊什葉派佛教徒,在利雅得的土地上爆發內戰就像在法國的勒萬勒郊區爆發的時期差不多。
  • 沙特什葉派與政府關係的流變
    沙特什葉派的生存環境惡劣,政治地位低下,飽受歧 視與限制。在1979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的鼓舞下,沙特 什葉派將不滿情緒轉化為一系列暴力極端活動,迫使 沙特王室調整政策,使得雙方關係進入嚴重對抗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沙特什葉派意識到革命立場沒有成 功的機會,開始與沙特王室實現和解,並通過和平形 式促使沙特政府進行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身處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