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月5日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爾事件持續發酵,沙特在駐伊朗使領館遭示威者攻佔後,宣布同伊朗斷絕外交關係。沙特的波斯灣盟友隨即跟進,切斷或調降同伊朗的外交關係。
伊朗指責沙特宣布斷交是藉機生事,故意使關係惡化。美國和歐洲國家則呼籲中東國家領導人採取行動,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
除外交關係外,沙特還切斷了同伊朗的航空交通、中止商業往來、禁止公民前往伊朗。沙特外長朱拜爾說,伊朗人還是可以到麥加和麥地那朝聖。不過,伊朗必須尊重國際共同認知,兩國的聯繫還可能恢復。
朱拜爾4日晚在利雅得舉行記者會,指責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採取保護措施,反而為衝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
朱拜爾還指責伊朗長期以來在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支持和培訓恐怖分子,以達到破壞這些國家安全的目的。他表示,沙特將採取一切手段回擊伊朗的威脅。
據沙特電視臺報導,在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之前,沙特駐伊朗的外交人員已在大使館遭衝擊後撤離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並將從杜拜回國。
沙特宣布同伊朗斷交隔天,沙特的阿拉伯盟友紛紛表態支持沙特。巴林和蘇丹宣布同伊朗斷交,阿聯則召回駐伊朗大使,同時將兩國關係降格。
沙特宣布斷交後,伊朗副外長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隨即在伊朗國家電視臺說,沙特的舉動不能掩蓋其「處決尼姆爾的重大錯誤」。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安薩裡也指責沙特此舉是要藉機煽動區域緊張。他說:「沙特不只從中看到本身的利益,也看到延長危機和對峙對其存在的益處,它也試圖把內部問題輸出到國外。」他還說,沙特切斷同伊朗的外交關係,是在「繼續其加劇地區緊張與衝突的政策」。
安薩裡表示:「在使領館(遭衝擊)事件上,這不是全世界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他還堅稱,伊朗一直為伊朗境內的使領館提供保護以確保外交人員的安全,同時也會懲罰犯罪行為。
美歐籲沙特與伊朗克制
由遜尼派統治的沙特和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朗向來不和,沙特常指責伊朗幹預阿拉伯國家事務。在敘利亞內戰中,沙特力推政權轉移,伊朗則支持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在葉門衝突中,沙特則召集軍事聯盟同當地獲得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叛軍作戰。因此,這兩個國家交惡將無可避免地影響中東局勢,包括敘利亞和葉門危機的解決。美國與歐洲各國因此急忙出面呼籲沙特與伊朗自我克制。
在華盛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說:「我們相信外交交往和直接會談,對化解分歧是必要的,我們會繼續敦促地區領袖採取積極步驟來穩定緊張局勢。」
德國呼籲沙特和伊朗恢復對話,利用一切管道來改善雙邊關係。法國也呼籲沙特和伊朗緩解緊張局勢。
沙特2日宣布處決了47個涉及恐怖活動的人,當中包括知名的沙特什葉派教士尼姆爾。56歲的尼姆爾是2011年沙特大規模反政府運動的有力推動者,並常公開批評沙特王室和沙特政府歧視和邊緣化什葉派少數族群的政策。
尼姆爾遭處決的消息一發布,立即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強烈反彈,伊朗示威者更在3日清晨闖入駐德黑蘭的沙特大使館和駐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的沙特領事館,扯下沙特國旗和縱火燒館。
伊朗事後宣布逮捕了50個涉嫌鬧事者,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指責示威者「激進」,稱他們的行為「完全沒有合法理由」。不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譴責沙特處死尼姆爾,稱沙特政治人物「必遭天譴」。伊朗革命衛隊也誓言對沙特王室展開「嚴厲報復」。
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和葉門的什葉派領袖都紛紛誓言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