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精神病人的世界,有人自拍有人流淚

2021-02-19 莫名其喵

今天又去看了個展,在金鷹國際購物廣場5F,叫黑色博物館。也是在點評首頁被安利的,介紹上說這是一個專門展示精神病人內心世界和外在表現的沉浸式空間。開展的地方選得就不是很沉浸,沿著商場電梯一層層往上走,路過餐館、服裝店和兒童樂園、培訓機構,我有點懷疑它如何能讓人快速忘記這些熙熙攘攘。

門票66元,直接刷二維碼入場。我去的時候剛好是午飯飯點,幾乎沒啥人(很重要,人越多越難沉浸)。進去先走一段彎彎拐拐的路,伸手不見五指,BGM好像指甲輕輕刮著木板,讓人莫名感到焦慮。

走進第一個房間,發現是按精神疾病的種類分開布置,比如強迫症、精神分裂、抑鬱症、躁鬱症等等。展品來自真實病例,病人會用文字、繪畫、音樂等方式來描繪自己的感受,有些則會被策展者用具象化的形式搭建出來。

有個小房間的牆上掛著一臺老式電話,人走近就會自動響起來電鈴聲。拿起電話,裡面會傳來各種方言的謾罵,總有一句能刺痛你的心。如果你放下話筒,聲音會自動切換為免提,那些難聽的話始終在你耳邊迴響,也許這就是某些精神病人的日常。

還有些幻覺充滿血腥味,比如牆角的洗臉盆裡翻湧著鮮血,即使燈光明亮,你仍能感覺到冷冷的殺意。

展覽的最後一間屋子裡,簡單描述了精神疾病的治療史。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們對它無計可施,只能用最粗暴的方式去壓制它。比如在腦袋上開孔,比如電擊、比如捆綁束縛,甚至切除腦白質。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可以用藥物去部分控制病人情緒。

病人自己也想尋找出路,他們表達,向世界伸出求助的手。

我去看這個展有兩個原因。我身邊有朋友罹患抑鬱症,而我跟她相處幾年竟然完全沒有發現,直到她自己告訴我她為此住院。你知道,生活中有太多人把抑鬱症當作裝飾品,他們輕鬆地談論自己的病情,要求別人額外的照顧和寬容。而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卻強裝正常人,在黑暗中忍耐著暗潮洶湧的痛苦。我甚至無法當面告訴她我有多麼喜歡她,多麼希望能幫幫她。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自己有時候也會有非常負面的情緒,當然還沒有到需要治療的程度,但需要不斷調整,才能保持站在光裡。

我們這樣的人,一生的魔咒是安全感。其實那些來自外界的精神傷害,無非都是戳中心裡的某個隱痛。想要不被戳,就得自我療愈,通過完全接納不那麼好的自己,變成活得理直氣壯的人。敏感固然讓我們更容易受傷,同時也更容易體會到美好的事物。

在結尾的某個房間裡發現一個裝置,站在鏡子前,望進一層層鏡子裡,看不見自己的臉。有意思的是,我曾經拍過這樣的照片,在某次出差的酒店房間裡。

最後我們一起聽首歌吧。

晚安。

相關焦點

  • 21.01.22 精神病人的世界
    以前一直有很多人以real、瘋來評價鄭爽女士,不過當時這兩個詞應該還是褒義為主,畢竟在這之前,誰也想不到,真的會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將代孕和棄養這兩種有著巨大社會爭議的行為,如此堂而皇之地做出來。不過隨著事件的發酵,前因後果都被公眾了解之後,我們也逐漸理解了她的行為:或許在精神病人的世界裡,這確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這部武漢抗疫紀錄電影,有人看了第四遍仍流淚
    這部影片是由30多名攝影師在多家醫院拍攝所得,許多鏡頭深入到了重症病房,觀眾可以看到平時沒法看到的場景:醫護人員為病人餵食、換藥、翻身、擦洗身體,包括手術、搶救的鏡頭。 鏡頭還對準了醫院外的患者家屬和志願者,他們同樣投入了戰鬥,為病患康復、孕婦順利生產贏得時間。
  • 除了住院吃藥,中國的精神病人都在做什麼?
    用一根草繩纏在自己的腰上,另一頭纏在病人的腰上,無論從事什麼活動,都是兩個人一同前去。一段時間後,更多的人前來求助,龍發堂誕生,開始收留許多被家庭拋棄的精神病人。龍發堂延續了釋開豐的做法,用一根「感情鏈」將兩個精神病人連接在一起:讓二者中症狀較輕的那個,來照顧較重的那個。
  • 精神病人的世界 ‖ Raymond Depardon
    精神病人的世界Raymond Depardon 一直用一種尊重並帶有憐憫的目光觀看這個世界。愛、吻、詩歌攝影大師的代表作和他們留給攝影的箴言獨 角 鏡 ‖ 你的蒼涼是寫在內心,刻在臉上[ 畫 の 詩 ] 我不是故意躲藏自己iPhone攝影這些年的攝影大賽(2007-2017作品)席勒:「我死後,人們將尊重和欣賞我的作品」攝影:抑鬱患者的內心世界
  • 吃辣就戀愛,有人愛得深沉,有人痛不欲生
    吃辣就戀愛,有人愛得深沉,有人痛不欲生 2020-12-20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六個精神病人和他們的「瘋狂」麵包
    但在位於北京東五環外蘇墳村的北京朝陽區精神病託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託管中心」),裡面的病人會製作各式各樣的麵包,法棒、牛角、桂皮卷、麵包圈、火鍋麵包……託管中心常年有200多名病人,他們之中大部分是精神障礙者,託管中心選出六名病情穩定、具有基本社交能力的患者,培養他們成為麵包師。
  • 探訪精神病人的世界
    當然這部劇這麼火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細節處理太粗糙了。I'm your number-one fan.保羅告訴她,在1871年,婦女通常在生產時死亡,但是她的精神是活著的。可是安妮根本不能接受,她怒吼道:「I don't want her spirit! I want her!」
  • 精神病人「廣州畢卡索」辦畫展 自稱畫風是理象派
    文/記者黃丹彤、任朝亮 通訊員葉偉華圖/記者喬軍偉 實習生曾玲昨天,經過阿剛精心挑選的36幅畫,經過專業裝裱被靜靜擺放在展廳裡,為市民打開一扇走近精神病人這個特殊群體的窗口,也給像阿剛一樣正在接受康復治療的人士打開了一扇表達自我、與外界溝通的渠道。
  • 又有人自拍時候摔死了!!全球都在關注「自拍死」事件!No Zuo No Die Why U Try!
    ▲一名女子躺在懸崖邊緣自拍。而最常見的「自拍死」的死亡方式是溺水、摔倒和交通意外。有8人在自拍時被動物殺死,另有16人在自拍時觸電死亡。去年,兩名尼泊爾留學生在雪梨東區的麻洛巴(Maroubra)馬洪池(MahonPool)的巖石上自拍時意外死亡。而時隔兩個月後,就有其他遊客在這裡自拍,而險些發生意外……
  • 竟然有人說精神出軌比肉體出軌更加可怕
    竟然有人說精神出軌比肉體出軌更加可怕,我想說要麼他的伴侶從來就沒有出過軌,要麼他肉體正在出軌,而且深陷其中。自從我第一次知道兩句詩,一句就是魚玄機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還有卓文君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 她就是那個跟精神病人談戀愛的女孩
    一個忽然發病的精神病患者,喊叫著撕開了身上的衣裳,幾乎赤身裸體地坐在地上,引來人群圍觀,有人竊竊私語捂嘴笑,有人一臉獵奇地拍視頻傳上網。她的畢業論文課題,正好就是精神病人的「情愛妄想症」,要成功畢業的話,她必須要找到一個真實的案例作為支撐。
  • 美媒回顧騷亂現場:有人撕毀中國書法,有人忙著自拍合影
    闖入這個自己曾遙不可及的領地,有人感嘆於國會大廈的富麗堂皇;有人如同旅遊般拍照留念;有人對著室內張貼的中國書法吐髒話;還有人甚至感到「遺憾」——我們本可以一磚一瓦地拆掉這些房子。  一名男子還用上了自拍杆,仿佛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客。一名女子對著擴音器高聲呼喊抗議口號,還有一名男子圍繞著柱子跑動著,就像是在繞場慶祝勝利。  43歲的抗議者埃裡克·達克(Eric Dark)是一名卡車司機,當他攀爬至國會大廈頂部臺階時受到了催淚彈的傷害,不得不退了下來。  「我們人數足夠,我們本可以一磚一瓦地拆掉這些房子。」達克說。
  • 黑色博物館,展出精神病人的世界,看完後沒有人能克制心酸
    博物館的大門被設計成醫院掛號處的模樣,門票可以做成手環,上面寫有你的症狀診斷書,博物館的主辦方或許希望你不再用凌駕於病人之上的姿態,而是變成和病人一樣的身份,走入他們的世界。經過一小段黑色的通道,耳邊傳來電磁聲和開門關門的吱呀聲,你不曾了解、不願了解或逃避了解的世界還是來了。
  • 10部經典電影:以精神病人的視角看世界
    成長作者 | 影單君本文原載「影單來了」(ID:yingdanlaile)﹀小丘說:影史上,有很多以精神病人為主角的優秀電影本期封面這張經常在暴漫裡出現的表情,就來自於本片。蝙蝠俠貝爾在電影裡親身示範如何做一個有魅力的變態殺人狂。
  • 1000個中國家庭居家自拍:有人辦了婚禮,有人每天在樓頂走圈圈
    這幅《吶喊》由3598張照片組成,其中包括1000多個中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的自拍照,另外一半則來自抗疫一線的影像報導。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我們或多或少都是「精神病人」
    那天刷微博,看到有人將金秀賢在片中脫衣露肌肉的一段貼了出來,主題大概是教授回歸,新片大送福利之類的話。看了一下,覺得「都教授」確實厲害,就這樣記住了這部電視劇。而真正開始看,是因為太太在家開始追這部劇了。
  • 妹子在電梯裡自拍,有人進來看到了你不就很丟臉了!
    妹子怎麼站在電梯裡面這樣自拍啊,萬一等一下有人進到電梯裡面來了,看到你這自拍的樣子,你就不是很丟臉了嗎~
  • 趙忠祥告別儀式上,家屬傷心流淚,有人卻拿手機,追著名人拍照片
    趙忠祥告別儀式上,家屬傷心流淚,有人卻拿手機,追著名人拍照片趙忠祥去世,意味著幾代人回憶的結束。在他的告別儀式上,卻出現了令人心酸的一幕。家屬傷心流淚,有人卻拿手機,追著名人拍照片。我國是一個注重禮數的國度,尤其在一個人的告別儀式上。
  • 林輝煌:精神病人犯罪,不能只怪家人和警察
    9日,長沙雨花警方發布通報,提到犯罪嫌疑人2010年曾因患精神分裂症在河南省精神病醫院治療。 林輝煌博士在X市的公安部門長期蹲點調研過程中,曾遭遇到不少涉及精神病人的案例,因此,「行業研習」邀請他講講警察和精神病人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精神病人?為什麼我們要懼怕他們? 11月5日,長沙。
  • 「有人在等我」
    在一個個深夜兩點的加班時刻,你喝下一瓶又一瓶功能素飲料,逼迫自己打起精神來。你咬緊牙關跺跺腳挺住堅持,因為你知道,有人在等你。★ ★等待是一種羈絆,是超越生命和種族的承諾,是洛夫說的,「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