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接納·成長
作者 | 影單君
本文原載「影單來了」(ID:yingdanlaile)
﹀
小丘說:影史上,有很多以精神病人為主角的優秀電影,它們用精神病的獨特視角,給電影帶來更多戲劇的效果,愛心理學的你不容錯過。
1.《驚魂記》
提到精神分裂,就不得不提懸疑大師希區柯克。
《驚魂記》又名《精神病患者》,是心理驚悚片的代表作。
講述瑪莉蓮在浴室中被人殺死,在警方的調查下,揭露真相的故事。
48秒的著名浴室殺人鏡頭,花了7天的時間來拍攝,儘管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以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讓恐怖效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
被英國電影雜誌《TotalFilm》評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
2.《美國精神病人》
本期封面這張經常在暴漫裡出現的表情,就來自於本片。
蝙蝠俠貝爾在電影裡親身示範如何做一個有魅力的變態殺人狂。
他白天是英俊迷人,談吐風趣幽默的華爾街驕子。每當夜幕降臨,他則將獵物綁架到他的豪華公寓,一點一點折磨。
電影有個有趣的結尾,看似已經清晰的一切又讓你重新產生懷疑。
不少影迷表示,貝爾神經兮兮的表演看起來真是很帶感!
3.《移魂女郎》
本片被稱為「女版《飛越瘋人院》」,多了些細膩和溫情。
少女吞下了50顆阿斯匹林,被診斷為「邊緣精神錯亂症」而送進了精神病院。
她在瘋人院裡生活得如魚得水,享受著各種違規越軌的樂趣。
然而幻象打破後,迷惘和痛苦也向她直面襲來。
這個成長被中斷、停滯的女孩又該何去何從?
短髮的薇諾娜的大眼睛依舊楚楚動人,因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安吉麗娜·朱莉也搶了不少風頭。
4.《黑天鵝》
電影以《天鵝湖》的劇情為架構,卻瀰漫著壓抑黑暗。
追求完美的芭蕾舞演員妮娜,在控制欲極強的母親的壓力下,黑暗面逐漸顯露。
電影充滿各種關於性的隱喻和探討,完美中的悲劇也極具震撼效果,不禁讓人思考:我們心中是否也還有另一個自己?
5.《是的,我們行!》
這部電影在電影節放映後,觀眾爆發了頻繁、熱烈的掌聲。
電影講述的是一群精神病人實現自身價值的故事。
謹慎處事的人可以算帳,自閉症患者穿上西裝,居然看起來威嚴又有模樣。
雖然他們怪異表現會造成些陰差陽錯的巧合,但最終渴求夢想的信念還是戰勝了偏見。
有一點點理想主義的嫌疑,但是笑也好哭也好,電影能帶給你最直接的感動。
6.《怪房客》
《怪房客》是擅長挖掘人心最深處欲望的波蘭斯基的作品。
一個孤僻內向的波蘭人來到巴黎,住進了一個公寓,一切圍繞在他身邊的事情變得越來越稀奇古怪。
他似乎覺得公寓裡的所有人都在密謀殺害他,於是陷入無盡的恐慌和混亂。
影片陰暗的樓道場景營造的恐怖且絕望氣氛,讓這部片成為經典之一。
7.《搏擊俱樂部》
搏擊俱樂部,一個發洩情緒的地下組織,想加入要遵守兩點要求:不許向他人談論俱樂部,只允許兩人對打。
這部有點匪夷所思的電影是大衛·芬奇的一次對物質主義的反抗。
透明落地窗前,諾頓輕輕拉起海倫娜的手,面對窗外通天爆炸的煙火。
「我們相遇的時候,正是我人生最詭異的時刻」。片尾曲適時響起,相信再冷酷的人,此刻也會柔情滿懷。
8.《鳥人》
這部《鳥人》不是1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那部《鳥人》。
電影講述了一個越戰退伍老兵和一個身患妄想症的鳥人從孩童起的真摯友誼。
隨著越戰的到來,戰場上殘忍的一幕幕,愛鳥的死亡,都使鳥人的精神世界逐漸崩潰。
該不該離開不感興趣的世界,去投奔精神上的自由?
電影更多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哲學上的思考。
9.《危情十日》
史蒂芬·金相當熱衷於拿自己的作家身份在小說裡自黑,這部劇本的靈感來自他粉絲們的抱怨。
暢銷書作家被自己的狂熱書迷所救,極端的寂寞加上無窮的幻想已經把這位書迷逼成了一個瘋子。
書迷得知自己喜愛的角色在作家的新書中即將死亡後,心生怨恨的她開始用各種殘忍的手段虐待這位作家
電影中「二人一屋」的場景構造了強烈戲效果,幾個場景也頗有令人窒息的氛圍。
10.《夢旅人》
巖井俊二推出電影處女作《情書》後的第二部作品。
主角是三個患有精神病的孩子,他們沿著精神病院的圍牆走了下去,想要去觀看「世界末日」。
最終,還是逃不過被抓回去強行治療的命運。
巖井俊二的電影一直偏愛年輕人,無辜又脆弱,落腳點還是一場殘酷青春。
其中,還有一系列優秀的精神病題材電影,如《致命ID》《記憶碎片》《海上鋼琴師》《禁閉島》《穆赫蘭道》《飛越瘋人院》《美麗心靈》等,因為篇幅原因沒有放上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