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美國人獨有的——《美國精神病人》

2021-03-02 電玩菲林


凌晨3:15,在這棟樓裡面恐怕只有我還未入睡,勉強也算是個「精神病人」了。不到兩個小時之前,選擇了之前下載的《美國精神病人》,在我看來,整部電影頗具十足的諷刺意味。

實際上對於我來說國外的演員我基本記不全幾個人的姓名,《美國精神病人》同樣如此。整部電影只有克裡斯蒂安·貝爾與威廉·達福讓我覺得「眼熟」。貝爾不用多說——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當中完美出演維恩少爺(蝙蝠俠);而達福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蜘蛛俠》當中的反派奧斯本了。而在《美國精神病人》這部電影,無論其他人是誰,主角只有——貝爾。巧合的是我剛好使用的字幕也把劇中人的他翻譯成了「貝爾」。

整部影片頗多讓人耐人尋味而又巧妙構思的地方。諸如影片開始階段的美食,或許更多的紅色已經在給觀眾「提醒」,這不是一部關於美食的電影,而是有相當一部分是關於「紅色」的電影。又或者貝爾不是一個富二代,而是一個在華爾街靠著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過上了衣食無憂,換一種說法就是驕奢淫佚的生活。而幾個腰纏萬貫的華爾街精英是如何揮霍手中的金錢,同樣在影片當中展露無疑。這或許在從另外一個側面提醒中國的富人——錢該怎麼「扔」,即便這部電影的出產時間是2000年。

身份顯赫的貝爾對於自身是極高的要求:對於音樂的追求讓他不脫離流行;對自身飲食的控制加上極近瘋狂的運動,讓他的身材趨於完美。精挑細選的衣褲讓他更顯品味。從名片夾中精心製作的名片讓他虛榮的一面暴露。而對於自己皮膚的保護,從使用特意挑選的護膚品就可看出。但是正如貝爾揭下面膜時自身獨白——我貝爾就像個抽象的人,這個並非真實的我,只是個幻象。我可以收起我的眼神,但你握著我的手時感覺到有血有肉,覺得我們的生活方式大同小異,其實我並不存在那個地方。

整部電影講述了貝爾在白天是個品味當下流行音樂,與一眾好友共同揮霍的樣子。而貝爾到了夜晚則變成了一個隱藏在夜幕下對生命的踐踏的殺人狂魔。他可以在背人的陰暗處捅死一名流浪漢;他可以在音樂的環繞下將斧頭砍向嫉妒的好友;他還可以通過對女人的絕對掌控來將她們肢解。他真的是個精神病人。

從殺死嫉妒好友時候將地毯鋪上報紙、自己穿上雨衣,到為了不讓殺人事件敗露而百般將自己比作是自己被殺的人來掩蓋自己殺人的事實。到尚存有一絲理智,放走了自己的秘書。到最後根本無法掩飾,將餐桌上的食鹽胡亂的撒到自己的牛排上。一點點精神的崩潰,導致隨身拿出身上的手槍,對於見到的人必須一槍斃命。最終他語無倫次的通過電話向他的律師承認:你是我的律師,所以我想你應該知道:我殺了很多人。一些是住在公寓住宅區的女孩,一些是無家可歸者,其中有一個是在中央公園遇到的紐約大學的女學生,我把她扔在了停車場裡。我用射釘槍殺了我的前女友貝桑尼,上周還殺了個溜狗的老頭兒。我用鏈鋸殺了另外一個女孩。。。這段經典、一氣呵成的對白將整部電影推向最高潮。他真的是個精神病人。

當他準備再次踏入被自己殺害好友的公寓去觀察那些他所「儲藏」的屍體的時候,他卻發現這所公寓正在接受新業主的驗收。這真的不對了嗎?走錯房間了嗎?一邊吃著藥一邊抱著公用電話給自己的秘書打電話,就像一個落魄的失敗者,與自己華爾街精英的身份充分反差。而電話那頭的秘書,似乎也發現了,他,真的是個精神病人。

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直至影片最後貝爾的內心獨白,一切都沒有結果。或許,這應該就是諸多當時美國精英們思維內的某條神經的一剎那的思路。《美國精神病人》——這,應該是美國人獨有的。

劇情介紹:派屈克·貝特曼(克裡斯蒂安·貝爾飾)是華爾街的驕子,炙手可熱的股票經紀人,年輕有為的他每天給自己的客戶們賺進無數的美元。這麼說吧,他絕對是個幫你管錢斂錢的好朋友。

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受過良好的教育,英俊迷人,談吐風趣幽默。不過,這一切僅在白天有效。當夜幕降臨時,黑暗的無邊恐怖喚醒了貝特曼雙重性格中「devil」的一面。他是一個魔鬼。一個穿著雨衣在大街上踟躕的魔鬼。貝特曼內心孤寂無靠,他需要一點點東西來刺激一下自己冷漠的感情。

寂寂黑夜。貝特曼將一個個獵物綁架到他的豪華公寓,一點一點折磨,看著鮮血慢慢湧出,獵物痛苦地死去,一種莫名的快感襲擊著貝特曼。尤其是坐在那兒,悠閒地抽著雪茄,看著在房間裡懸掛搖擺的軀體,貝特曼從未體會過如此的心悸與平靜。

貝特曼的雙重性格讓他終日忙碌。然而罪惡終是無法掩蓋,一個冷血的連環殺人案兇手的結局會是怎樣,貝特曼找到了心中的天堂


相關焦點

  • 好片推薦:《美國精神病人》
    《美國精神病人》是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España S.A.發行的恐怖片,由瑪麗·哈倫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賈斯汀
  • 《美國精神病人》:21世紀不適症
  • 電影推薦 美國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2000)
    美國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2000)改編自頗具爭議性的同名小說《美色殺人狂》,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次亮相時,它在觀眾和評論家中引起了兩極分化的評論
  • 《美國精神病人》女導演爆料小李子棄演和貝爾接檔內幕
    導演瑪麗·哈倫與克裡斯蒂安·貝爾在影片《美國精神病人》拍攝現場。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4月初,《美國精神病人》(2000)的導演瑪麗·哈倫爆料,她曾因為拒絕讓「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演片中男主角派屈克·貝特曼而被電影公司開除。
  • 你不知道《美國精神病人》的10件事
    在這部電影波折的製作和發行過程中當然也有一些引人入勝的幕後故事,所以在《美國精神病人》上映二十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往事。貝爾在《美國精神病人》製造過程中確實自己完成了這些化妝程序。他購買了所有必要的化妝品,並且按照劇本的建議每天使用,大概是為了進入他所塑造的連環殺人自戀狂的心理世界。除此之外,貝爾還從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獲得了如何刻畫貝特曼的靈感。
  • 電影 | 《美國精神病人》:克裡斯蒂安·貝爾,如此精緻的殺人狂魔真是頭回見
    《美國精神病人》改編自布萊特·伊斯頓·艾利斯的同名小說,由克裡斯蒂安·貝爾,賈斯汀·塞洛克斯,瑞茜·威瑟斯彭,威廉·達福,科洛·塞維尼,傑瑞德·萊託主演,是一部描述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都市生活的黑色社會諷刺片。該片講述了金融資本家派屈克·貝特曼擁有雙面人格,在生活與犯罪間不斷遊移,最後不了了之的故事。
  • 人間惡魔泰德邦迪:現實版《美國精神病人》、《漢尼拔》原型之一
    人間惡魔泰德邦迪:現實版《美國精神病人》、《漢尼拔》原型之一1前幾年有一部改編自小說《沉默的羔羊》的大熱美劇——《漢尼拔》。劇中刻畫了一個雙商(即智商和情商)極高、心思縝密的連環殺手漢尼拔。小說《沉默的羔羊》的主人公漢尼拔的原型之一,就是美國歷史上可與「開膛手傑克」齊名的連環殺手泰德·邦迪。2泰德·邦迪出生於美國柏林頓的一個單親家庭中,他的父親是誰至今都沒有一個肯定的結果;而他的母親在生下他之後,就把他帶回了他的祖父、祖母家。
  • 電影 |《美國精神病人》:如此精緻的殺人狂魔真是頭回見
    《美國精神病人》改編自布萊特·伊斯頓·艾利斯的同名小說,由克裡斯蒂安·貝爾,賈斯汀·塞洛克斯,瑞茜·威瑟斯彭,威廉·達福,科洛·塞維尼,傑瑞德·萊託主演,是一部描述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都市生活的黑色社會諷刺片。
  • 美國「零號病人」在哪裡?
    英國《衛報》網站5月26日刊載題為《追蹤「零號病人」:美國首例新冠死亡病例為何可能永遠查不到》的報導稱,在美國獲得可靠的診斷檢測試劑供應之前,甚至在這種病毒引發的疾病被命名之前,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經在美國傳播。
  • 1900年,在美國精神病院,當病人是什麼感覺?
    1900年,美國精神病院的病人面臨著不人道的治療,通常是因為醫生無法確定他們憂鬱或狂躁的原因。20世紀初,精神病院的醫生違背病人的意願,把他們關了起來,而對如何正確治療他們的問題幾乎沒有想法。
  • 美國「零號病人」是何時出現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政府公共衛生部門4月21日公布的檢測報告顯示,早在2月6日當地就有人死於新冠肺炎,這比美國此前公布的首例新冠死亡病例出現時間提前了20多天。這一死亡病例的新發現改寫了美國疫情發展的時間線,也讓人不禁追問,美國「零號病人」究竟是何時出現的?
  • 美國新冠肺炎病人垂死之際,問了個讓人心碎的問題
    這是美國的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在面臨死亡前的最後一句話。近期,一名美國註冊麻醉護士,在社交媒體臉書上寫下長文,描繪了他在治療新冠患者時的「心碎」回憶:當病人在面對嚴重呼吸困難,生命即將離去,必須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時候,他卻還在擔心治療費用。
  • 美國影評家寶琳·凱爾:愛她的人愛得要死,恨她的人咬牙切齒
    羅傑·伊伯特說「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保利娜·凱爾對美國電影的推動無人可以超越」。保利娜·凱爾或許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將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她的評論幾乎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有人說讀她的影評勝過去電影院看電影。她對經典巨製和商業快餐都有自己的洞見,她的影評從不止步於經典,她從不迷信歐洲電影,對於垃圾商業片,她也不吝惜自己的點評與鑑賞。
  • 《上帝保佑美國》,自由精神的反省與審判
    看了幾篇把這片子稱作「大叔作為道德制高點並將觀點強加於人」、「頹喪中年大叔殺掉耍嘴皮子的人」之類的影評,心裡覺得好氣餒。即便是千人千面,但是每個人基於某些內容作出的評價不能空洞,不能無視內容本身的價值。
  • 美國影評家寶琳·凱爾:愛她的人愛得要死,恨她的人咬牙切齒_讀書...
    羅傑·伊伯特說「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保利娜·凱爾對美國電影的推動無人可以超越」。保利娜·凱爾或許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將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她的評論幾乎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有人說讀她的影評勝過去電影院看電影。她對經典巨製和商業快餐都有自己的洞見,她的影評從不止步於經典,她從不迷信歐洲電影,對於垃圾商業片,她也不吝惜自己的點評與鑑賞。
  • 美國癌症病人:能否熬到疫情過去
    4月19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醫護人員運送病人。圖/新華社每年,即使採用標準的治療方法,僅在美國,預計也會有60萬癌症死亡病例,這比預測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的10倍還多。但因疫情的影響,美國的腫瘤醫院已經減診80%,推遲了就診和非緊急手術時間。
  • 紐約「零號病人」感染途徑成謎,信川普的美國人怒了
    文 | 海上客 50歲的美國律師勞倫斯·加布茲被稱為紐約「零號病人」。他今年2月確診新冠肺炎,先後感染28名親友,引爆社區疫情。 紐約「零號病人」勞倫斯·加布茲 圖 | NBC新聞 5月11日,加布茲被感染新冠病毒70天以後,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 美國人怎麼還在聚集開派對?看了《飛躍瘋人院》你就懂了
    美國這一年來可怕的病亡病例人數以及政府和民間對待疫情的疏散態度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美國人極愛英雄電影,哪怕是哪怕是深陷於疫情泥沼的今年,依然有一部「美國人拯救了全世界人民命運」的電影——《信條》於全球上映。
  • 白宮醫生:我的病人是美國總統
    給病人發藥如發糖,恭維川普而指責歐巴馬,川普御用醫生傑克遜被調查。兩任白宮醫生深陷川普「健康隱瞞危機」?「白宮醫生」,這個之前很少聽到的職位與名字,在美國突然成為新聞人物。至少有兩件事,讓這個被稱作「總統的隱形人」突然走上前臺。
  • 川普:美國人相信祈禱的力量,相信上帝,祈禱上帝治癒病人
    在耶穌受難日(4月10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哈裡·傑克遜主教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進行了復活節祝福活動。傑克遜是馬裡蘭州貝爾茨維爾市霍普基督教會的高級牧師,同時也是國際福音教會的首席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