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掖丹霞美景入鏡,國家廣電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一個都不能少》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觀眾爭相點讚「大美甘肅」,徐崢、張嘉譯、鄭愷、張國強等眾多明星也紛紛為這部甘肅大劇打call。
《一個都不能少》全程在甘肅張掖取景,這部劇在描述農村蓬勃發展的同時,將生態旅遊開發和西部美學特徵及智能化新農村融入劇中,隨著劇情的推進,張掖丹霞地貌等絕美的西部風光,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不少追劇人直呼,等疫情結束,想去張掖走走看看。
《一個都不能少》宣傳劇照
而劇中的丹霞村和石頭城,也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兩個地方的原型故事。
「丹霞村」原型——南臺村
在《一個都不能少》中,「丹霞村」的原型是張掖臨澤縣倪家營鎮南臺村,該村東接汪家墩村,西接梨園村,張肅公路貫穿南臺村全境,著名的丹霞地貌坐落於村委會西南方向3公裡處。
2003年,倪家營鎮梨園村、紅山灣村等眾多村莊受到洪水災害,多處房屋倒塌。此後,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倪家營鎮陸續開展了兩村合併工作,紅山灣村最終於2006年合併到南臺村(電視劇中丹霞村原型)。《一個都不能少》中焉支村受災並最終和丹霞村合併,正是根據這一歷史事件改編。
南臺村局部
南臺村依託國家地質公園、5A級旅遊景區七彩丹霞這張靚麗名片,隨著旅遊開發持續發力,已由當初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變成全國知名的旅遊示範村。南臺村的張掖丹霞口旅遊度假小鎮已打造成集特色美食、主題演藝、精品民宿、情景商業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度假特色小鎮,其中小鎮主題演藝秀——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自去年7月上演以來,已成為展示張掖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張掖丹霞口旅遊度假小鎮航拍
石頭城原型——丹霞口小鎮
劇中在趙百川帶領下,為豐富丹霞村旅遊業態而打造的「石頭城」項目,其原型就是張掖丹霞口旅遊度假小鎮(以下簡稱「丹霞口小鎮」),位於張掖七彩丹霞景區北入口與張肅公路交匯處,用「石頭城」形容丹霞口小鎮,恰如其分。這裡幾乎每座建築都以大理石為基,外牆鵝卵石裝飾,風格獨特,是一座非常氣派的石頭城,盡顯西北的雄偉壯闊,堪稱一絕。
張掖丹霞口旅遊度假小鎮
丹霞口小鎮是南臺村黨總支副書記、七彩山旅遊公司董事長李紅學,牽頭吸納南臺村189戶農戶,於2015年5月通過眾籌入股的形式成立河西印象文化旅遊股份公司,負責投融資建設,由杭州金馬克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打造並運營。丹霞口小鎮一、二期項目:主要包括入口區、民俗文化體驗區、水上項目區、演藝劇場區、河西走廊主題街區已全部竣工且大部分已於2019年開放運營。
張掖丹霞口旅遊度假小鎮長桌宴
「這讓我很震撼!」
在《一個都不能少》的最初劇本中,並沒有丹霞村和石頭城。當初的劇本原型本想以陝西的袁家村作為主線。
編劇曹銳說,發展鄉村旅遊、振興鄉村經濟,陝西的袁家村是一個成功的範例。袁家村一天的遊客量達到了20萬人次。但是我覺得它的文化注入還不夠,不是說歷史文化不夠厚重,而是當下文化賞析的東西還不夠。
當她了解到張掖南臺村的故事,深深地被觸動了。
「這裡不僅有一座丹霞口旅遊度假小鎮,當地農民企業家還在小鎮上建起能容納2400名觀眾的丹霞大劇院,這讓我很震撼!《一個都不能少》中本來沒有這一筆,是臨時決定為這個小鎮和丹霞大劇院增加了一條線,在劇本即將完成之際做了非常艱難的顛覆性修改。」
去年11月底,遊客在丹霞大劇院觀看《回道張掖》
去年11月底,遊客在丹霞大劇院觀看《回道張掖》
曹銳當時就想通過電視劇把這個事推介出去,「他們有前瞻性,把通過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振興鄉村經濟,當作小鎮發展的命脈,《回道張掖》儘管在藝術水準上還有提升空間,但是由農民企業家自掏腰包引進團隊打造旅遊演藝,這種模式是值得推薦和宣傳的。」
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演出現場
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演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