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呵叻府響起的,將不會是最後一次槍聲!
泰國,有著「黃袍佛國」「微笑國度」之美譽。一直以來,泰國人給世界留下了與世無爭、性情溫和的好印象。
然而,在充耳的梵音之中,一幅幅血腥的畫面猛然闖入世人的視線……
1
兇殺案背後的槍枝泛濫
進入2020年,泰國各地接連發生惡性槍擊事件。
先是華富裡府一名小學校長在商場搶劫黃金,槍殺3人,其中包括1名兩歲幼兒。
圖為搶劫華富裡金店並殺3人的小學校長
舉國上下還未從震驚之中緩過神來,另一件更可怕的案件又發生了。
呵叻府一名現役陸軍上士因被上司欺凌、訛詐,在佛誕節當日(2月8日)槍殺上司及其嶽母后,在市中心一座商場大開殺戒,造成30人死亡、58人受傷。這是泰國有史以來傷亡最為慘重的槍擊案。
圖為佛誕日大開殺戒的瘋狂士兵
緊接著,泰國又陸續爆發多起槍擊事件。2月18日,曼谷市中心一座商場四樓的美容院內,一名男子堂而皇之地槍殺前妻。
這樣一個溫和的國家為何忽然畫風一變?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小型武器調查機構(Small Arms Survey)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槍枝超過10億支,其中美國持有數量最多。出人意料的是,泰國排名高居全球第13位,在東協國家中居於榜首。
泰國共有1030萬支槍枝,其中僅有六成是合法註冊槍枝,另外四成則是非正規渠道流入泰國社會的「黑槍」。
與之成正比的是,泰國每年死於槍擊案的人數也是居高不下。2011年,泰國槍擊案致死人數位居世界第11位,甚至超過戰火連綿的阿富汗、伊拉克等國。2016年,泰國共有1729起涉槍案件,同一時期馬來西亞僅有74起。
如此大規模的槍械持有量和居高不下的槍擊死亡率,既觸目驚心,也引人深思。
1947年,泰國政府於出臺《槍枝、彈藥、爆炸物、煙花以及仿造槍枝法令》,允許公民在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合法持有槍枝。
客觀地說,這部法律多達88個條款,對於個人持有及佩戴槍枝行為、商業機構槍枝交易行為做出了詳細規定,並制訂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如果嚴格按照該法律執行管控,槍枝矛盾不至於如此尖銳。
然而,槍枝問題已經成為泰國社會的頑疾之一。
2
混亂的槍枝管理狀況
之所以會出現槍枝失控、槍案頻發的境況,泰國政府相關部門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
其一,槍枝主管部門在批准民眾持有槍枝申請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許多不符合條件的人也能合法持有槍枝。
根據法律規定,年滿20歲的泰國公民,無刑事犯罪史,精神正常,具有正當職業和收入,在某地區居住時間半年以上,便可向當地政府申請購買槍枝。但是,申請能否得到批准,則需要經過註冊官嚴格審查。
泰國槍枝主管部門為內務部,除曼谷地區外,外府地區民眾申請購買槍枝需經過縣長籤字、府尹批准,方可購買。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不少漏洞。
一些不符合購買條件的人,通過熟人關係或者乾脆向當權者行賄,也能輕而易舉合法持有槍枝。在某些地區,這甚至成為了當權者斂財的重要手段。據說,某些府竟然明碼標價,每支槍枝購買名額的價格在1萬至3萬泰銖(折合人民幣約2225元至6676元)不等。
其二,槍枝主管部門對於民眾攜帶槍枝缺乏監管,導致違法攜帶槍枝出入公共場所的情況屢見不鮮。
合法持有槍枝並不意味著可以合法攜帶槍枝。法律規定,如果需要在公共場合攜帶槍枝,必須經過國家警察總監的批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非法攜帶槍枝者比比皆是。
在「校長劫金槍擊案」「呵叻上士虐殺案」中,兩案兇手均持有合法註冊槍枝,但事實上他們並不具備槍枝攜帶資格。
不僅普通民眾如此,一些執法者也無視法紀,在非執行公務情況下,隨意攜帶槍枝進出公共場所。筆者曾親眼見到一位警官攜帶槍枝與朋友聚餐醉酒後槍枝遺失,所幸被飯店店員撿到送還,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3
光天化日下的黑槍交易
目前,保守估計,泰國社會黑槍總量在400萬支以上,黑槍交易已經涵蓋生產、銷售、維修、二手轉售等各個環節。據說,在泰緬、泰柬邊境就有不少地下槍枝交易市場,專門出售來自鄰國的武器。
在社交媒體空前活躍的今天,黑槍買賣更為直接便捷。不少賣家明目張胆地在社交媒體上大打廣告,而一旦被網友舉報後,大多數情況下,所得懲罰無非就是網頁被註銷而已。
在臉書上有一個部落,名字就是「黑槍愛好者」,部落成員經常上傳非法槍枝圖片,並附有詳細性能。每個帖子瀏覽量都上千,說明熱衷黑槍的人不在少數。在泰國某知名論壇上,也有人發帖詢問網絡購槍的細節,多名網友分享了網絡購槍的經驗。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證據顯示,泰國執法部門在打擊地下槍枝交易方面作為不夠。在「校長劫金槍擊案」中,兇手槍枝上的消音器便購自黑市,而這也成為警方破案的重要線索之一。
實際上,泰國警方非常清楚這種消音器的地下購買渠道,只要找到源頭,便可追蹤買家。然而,明知黑市存在,卻不去打擊。
2019年10月,就在「校長劫金槍擊案」爆發的華富裡府,還出現了「官槍變黑槍」的情況。某警察局負責保管槍枝的警員將警用槍枝以每支5000銖至7000銖(折合人民幣約1113元至1558元)的價格進行抵押,結果這些槍大多流入黑市。
大量的黑槍交易以及申請程序中存在的腐弊等問題在泰國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在教訓最為慘痛的「呵叻上士虐殺案」爆發後,泰國國會辯論的更多是如何進行軍隊改革,而非儘快出臺措施,加強槍枝管控。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4
槍枝崇拜與安全困境
實際上,與同樣槍枝泛濫的美國迥異,槍枝問題從來沒有成為泰國政黨競選的議題。
泰國人普遍抱有「槍枝崇拜」的心態。
1947年以前,泰國法律禁止平民持有槍枝。那個時代的泰國人普遍認為,隨身佩戴槍枝,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首先擁有此項「殊榮」的自然是泰國精英階層、上流社會。
其後,槍枝逐漸普及,不再是特權的標識,然而,泰國人對這種「特權」的痴迷卻未減弱。槍枝不菲的價格使大多數老百姓難以企及,為了追求一種滿足感,很多普通人寧可傾其所有,也要在黑市上購買槍枝,成為「擁槍貴族」。
槍枝泛濫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性不斷顯現,但很多泰國人依然堅持認為罪案的發生應歸咎於「開槍的手」,不應怪罪槍枝本身。
不僅如此,在不少泰國人眼中,槍枝還是安全的象徵。
筆者有一位朋友就認為:那些呼籲禁槍的人「實在是過於天真,將這個世界看得太過美好」。一旦壞人用槍施暴,手無寸鐵只能是坐以待斃。所以,他的妻子儘管很討厭槍枝,但是每次他出差前,她都會要求他留下槍枝,以防萬一。
在泰國南部地區,對於老百姓而言,槍枝是生活的必需品。泰南三府領土分離主義和極端主義是困擾泰國國家安全的痼疾之一,極端分子配備殺傷性武器,如果普通民眾沒有武器,則無異於把自己置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
這種「安全困境」帶來的後果便是,南部地區地下槍枝交易極為活躍。據說,泰國軍隊曾經一度暗中為南部民眾提供槍枝,以供其自保,這也是泰國反恐策略之一。
圖為泰國的槍枝專營店
5
難以掐斷的利益鏈
在泰國,槍枝是政府公務人員可以享受的重要福利。
一般來說,公務人員只要有正當理由,都可以申請購槍。泰國內務部規定,公務人員均享受購槍價格折扣優惠。根據槍枝型號和市場歡迎度,優惠幅度大致為半價至七折不等。不僅是軍人、警察,教師、醫生、國有企業員工,只要有單位領導籤字批准,都可享受這一福利。
筆者一位在泰國某大學擔任院長的朋友,曾經抱怨他屬下的教師來找他籤字請求購槍。他對槍枝泛濫憂心忡忡,但出於人情世故,只好勉為其難地為他們籤上自己的名字。他總是擔心,將來這些槍要是出了問題,會不會把帳算到他的頭上。
他的顧慮並不是杞人憂天。
泰國內務部規定,公務人員以優惠價格購槍後,5年之內不得轉讓。可不少公務人員依然冒險轉賣,從中獲得高額差價。很多人在購槍之前,就已經找好下家,以低於市場價格私下出售。
甚至,不少公務人員將購槍作為一種投資方式——他們會收購沒有購槍需求的同事手中的名額,在折扣幅度較大時囤積一批槍枝,待5年之後全部售出,獲得巨額利潤。
其實,合法槍枝貿易背後也存在著利益鏈條。
據統計,截至2009年,泰國內務部共發放槍枝進口銷售許可證485張,其中曼谷地區367張、外府118張。此後,政府收緊槍枝進口銷售權,導致水漲船高,槍枝價格不斷攀升。
2012年,筆者一位酷愛槍枝的朋友在曼谷以23萬泰銖(按照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約4.6萬元)高價入手一支百年紀念限量款柯爾特M1911手槍,同款槍枝在美國的出售價格約為1000美元(按照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約0.63萬元),價格相差高達8倍!
圖為柯爾特M1911
而其中的暴利不可能由槍枝進口銷售牌照擁有者獨吞,立法機構議員、政府政策制定者、執法者、地方政府當權者,乃至於地方豪強,都需要在這條利益鏈條上分一杯羹。
6
刻不容緩的問題能解決嗎?
近來頻發的槍擊案引發了泰國的廣泛討論:政府究竟應該如何著力,才能控制住日益嚴峻的槍枝問題?
泰國上下兩院多位議員就此表達了擔憂,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建章立制,細化法律相關條款,使之更為周全。
具體說來,比如:
*在批准攜槍許可時,必須要檢查申請者的心理狀況;
*每年或者每三年強制對持槍者心理狀況進行檢查,包括軍人、警察和其他政府部門工作人員;
*對執法者攜槍時間也需進行限制,嚴禁執行公務以外時間段佩戴槍枝;
*叫停政府內部「福利購槍」項目,堵住滋生腐敗的漏洞;
*重拳出擊,打擊地下槍枝交易,一旦發現,在法律範圍內施以嚴懲;
等等。
毋庸置疑,如果這些建議付諸實施,泰國當下混亂的槍枝管理狀況將會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基於泰國社情和文化的特殊性,尤其是槍枝背後存在的巨大利益鏈條,政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會採納這些合理性建議,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泰國政府依然漠視槍枝問題,泰國社會安全狀況將每況愈下,進而動搖投資者和遊客的信心,致使目前已經步態顢頇的泰國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若真如此,在呵叻府響起的,將不會是最後一次槍聲!
圖為呵叻府民眾自發為槍擊案受害者舉行哀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