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網上衝浪時,看到有些人又模仿起了非主流自拍。
比如這張,乍一看只是一張來自2019年的小姐姐自拍。
但戴上蝴蝶結髮卡,一隻手將手機舉到仰角45度,另一隻手擺出各種非主流經典自拍動作,搭配著嘟嘴、閃圖一系列操作,瞬間帶你乘坐時光機回到2009年。
十年前的非主流,對於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來說是一段十分遙遠的往事。但它刻在一代人的記憶裡又是如此之深,只需一段視頻,或是一張照片,就足以令很多人回想起從前。
前段時間「阿沁劉陽分手」在微博登頂熱搜榜時,知乎上關於這場分手事件的問題也被頂到了熱榜第一,有30多萬人參與投票表達觀點,但相較於事件本身的出軌、渣男話題,多數人更在意的是「他們到底是誰?」
熱心網友出面科普阿沁是網紅鼻祖,微博上有上千萬粉絲。這樣一通解釋,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更加迷惑了——需要科普的網紅都能上熱搜?
於是微博上有人開始了生動形象的介紹,稱阿沁曾經是QQ空間非主流巨頭,順帶掏出了她早年的照片。網友們看到這些上古照片後,終於勾起了那段非主流記憶:「我很久以前用過她的照片當QQ頭像!」
網絡上的十年很遙遠,現實的十年卻像是一眨眼的時間。非主流年代依靠照片火遍貼吧和空間的阿沁們,如今拍起了短視頻,成了時尚、美妝博主。
當年割腕、吸毒、唱《飛上別人的床》的沉珂,也在自殺傳言的7年後現身微博。有家庭,有孩子,賣美妝,被人解讀成終於和曾經的自己和解。和解後的沉珂就像是走上商業化、歌唱正能量的rapper,變成了一位不再非主流的主流網紅。
沉珂被很多人稱作中國非主流鼻祖,但在她「自殺」的2008年前後,非主流這個起源於國外的文化,已經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逐漸發展成了一股具有城鄉結合部特色的殺馬特力量。
一飛沖天的髮型有著賽亞人般的層次感,前額的加厚版劉海只是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淡淡的憂傷,1GB內存的愛國者MP3中正循環播放著許嵩和汪蘇瀧的歌,緩緩將頭仰起45度,咔嚓一聲用3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記錄下了這個難忘的瞬間。
殺馬特同時又是極具有創造力的一個群體,將中文偏旁部首結合各種繁體、日韓文造出了火星文。利用這種加密字體,他們在QQ個性籤名、空間以及《勁舞團》裡,用甜到憂傷的文字,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哥德式信號。那是殺馬特最好的時代,也是殺馬特最壞的時代。
好景不長,殺馬特愈發成為網絡鄙視鏈的最底層,隨之出現了一波又一波「反殺馬特」浪潮,光殺馬特四大家族之一的達人家族,就在曾經的「反殺」中關閉了二十多個QQ群。非主流裹挾其中,逐漸消失於網絡。
被迫退出殺馬特界的達人家族創始人安文軒回憶:
「我們殺馬特屬於白界,他們反殺的屬於黑界。黑界的一些黑客把我們的網站、 QQ群黑了,還有一些對我們進行語言攻擊,說我們腦殘。
我們都是窮孩子家,清清白白的去玩這個家族,那麼多人聚在一個群裡,互相認識做個朋友,多好啊。黑客一來就說要把我們解散,不想讓我們聚在一起,所以感覺就很委屈。」
安文軒曾嘗試著復興他的殺馬特家族,但當電話打給那些曾經受他管理的家族族長時,獲得的回答並不如他所願。
殺馬特在排擠和現實生活面前走向了尾聲,消逝的過程中雖然又產生了一些新的網絡文化,但不管是表面自嘲的屌絲文化,還是相對小眾的二次元文化,都沒了曾經非主流殺馬特內味。
然而就像是曾經QQ空間和《勁舞團》催生出了非主流文化一般,短視頻的興起為新的網絡文化提供了土壤。
「小夥氣質猛如狼,一腔熱血拍胸膛。」精神小夥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為什麼拿精神小夥與非主流做比較?
首先從服裝上來看,精神小夥繼承了非主流吸睛的穿搭方案。豆豆鞋、緊身衣、緊身褲是精神小夥的標配,另外髮型也要像前輩一樣精心打扮,鍋蓋頭這樣低調又不失內涵的髮型成為精神小夥的主流款式,最好帽子裡還能留出個三室一廳的空間。
其次是表現形式。圖文時代的非主流在QQ空間和個性籤名上表現著頹廢和憂傷,如今的精神小夥藉助短視頻創造著令人感到尷尬又上癮的土味。
同時土味視頻又如非主流曾經發展出的多個分支一樣,憂鬱、頹廢的氣質被如今的精神小夥演繹成社會搖,「莣ㄋ噯」式的火星文則變成了如今「花花世界迷人眼,沒有實力別賽臉」的土味語錄。
最後是它的傳播過程。以牌牌琦為代表的社會搖病毒式的擴散在兩億日活的快手,使得這種在街頭聚眾搖擺的非主流表演,在闖入人們的視野後便遭到抵制與封殺,像極了曾經的「反殺」。
但新式非主流並沒有走上非主流老路就此消逝。這不僅得益於網絡環境的變化,也在於其形式的自我更新。隨著「社會搖」三個字在快手搜索欄中變成了一片空白的「沒有找到內容」,低配版社會搖「影流之主」開始閃亮登場。
影流之主原為《英雄聯盟》中一個有影分身技能的英雄,顧名思義,社會搖由原本的多人街頭整活,演變成了單人家中慢舞。配合著短視頻APP自帶的重影特效,使得低配版社會搖不僅聲勢依舊浩大,全場動作也比以前更加整齊劃一。
由社會搖發展而來的「影流之主」,一不影響公共秩序,二不阻礙社會發展,這給予了它頑強的生命力。伴隨著「如果讓你重新來過,你會不會愛我」的BGM,「影流之主」的土味氣質陡增。土到極致便成了潮,人們對這種形式的舞蹈徹底著了魔,連B站這種社區氛圍與快手格格不入的平臺,都被土味文化入侵。
B站原住民引以為傲的咬人貓《極樂淨土》舞蹈視頻,如今已經被新式非主流土味潮舞《影流之主》輕鬆超越,後者的播放量逼近3000萬,穩坐舞蹈區播放量第一寶座。
「影流之主」這樣一個自帶土味並不主流的新事物,所獲得的接受度是空前的。遊戲主播周淑怡和FPX戰隊選手Doinb都曾模仿過,尤其Doinb還在S9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期間,將「影流之主」舞蹈傳到歐洲,引發歐洲電競圈爭相效仿,甚至連G2戰隊選手Caps的老爹都跟著跳了起來。
「影流之主」雖然屬於尬舞範疇,但舞蹈水準要求較低並不代表它的模仿難度也一樣低。當代非主流文化得到了大量受眾後,面臨著如何讓這些受眾轉化為參與者的困境,花手的出現解決了這一歷史性的難題。
人人可以掌握、隨時隨地可搖的花手極大的降低了參與門檻,加之它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的沙雕元素,讓花手伴隨著一句「別愛我,沒結果,除非花手搖過我」經典宣言,火遍了大江南北。
如果你光看視頻還學不會,建議去海底撈吃上一頓,順便讓無所不能的服務員現場教學。
花手作為一種新式文化成功輸出到了國外。在海外版抖音tiktok上,日本萌妹也玩起了花手。
韓國男團EXO成員當了回花手傳播大使,教一幫韓國人搖了起來。
沙雕網友則將花手的內涵發揮的淋漓盡致,試圖在花裡胡哨之中,找出它的實用價值。
有人不相信這麼好玩的花手是起源於快手的一項新發現,於是展開了一輪地毯式的調研,最終搜羅出的證據表明,花手最早出自元朝的周芷若。
曾經充斥著社會搖、精神小夥、土味元素的快手,是典型的當代非主流文化聚集地。身處其中的用戶遊走於主流文化邊緣,遭到各類人群排斥。遭到全盤否定一味排斥,是十年前非主流文化留下的遺憾,但好在新式非主流終於以花手的形式完成了蛻變。
什麼?作為十年資深非主流的你,不願將非主流與如今的花手混為一談?
我勸你還是放棄吧,就連非主流時代的偶像歌手汪蘇瀧,如今都已進軍花手界,有視頻有真相。
*本文由遊研社與「網上衝浪記事」聯合出品*
「網上衝浪記事」是一個專門講述人物故事的公眾號。網際網路很快,人們每天都被資訊段子裹挾著往前走,我們希望留下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