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春節,寒風凜冽,病毒肆虐。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
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
3月4日,支援湖北第四十天,武漢,晴。
今天天氣晴朗,班車去醫院時看到酒店門口的早櫻已經在枝頭露出淺淺的粉色,看樣子,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盛開的櫻花了。
今天白班,鄭軍華隊長再次強調,一定要規範流程並且按流程做事,否則萬一病人有什麼意外,誰也擔不了責任。是啊,規範是我們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工作40天的質保生命線。團隊經過磨合期、質量提升期,正是應該發揮效應的最佳時期。這一個個時期,都是我們規範了流程才能做到的,我們辦公室的牆上,貼滿了「規範」和「流程」。
第二組的一個女病人繼前天進行了氣管插管之後,昨天下午進行了CRRT(連續腎臟替代治療),昨天上午交班的時候就說病人尿少,經過專家組的討論,決定給病人進行CRRT,這是我們醫療隊在武漢的第一例CRRT操作,我們沒有腎內科的專家,可我們有重症組的陳德昌教授啊。
在我眼裡,陳德昌教授就是隊裡的「哆啦a夢」,什麼都能幹。能插管、能CRRT、能ECMO、能做床邊超聲......還能在病例討論會上就新冠肺炎的炎症機制提出獨到見解。
昨天下午他和北三樓「熊大熊二」組合(一個呼吸科主任、一個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還有我們的勞模護士長一起進入隔離病房,為病人進行了超聲引導下的股靜脈置管,完成了CRRT的操作。
今天早交班後,鄭軍華隊長反覆關照護士長和幾位專家教授,一定要形成專門的CRRT護理組和醫師組,要關注病人的每一個診療細節,達到精準治療。
白班的工作非常多,二組有CRRT和氣管插管的這個危重病人,三組有新收的昏迷病人,今天還需要聯繫醫務處、聯繫家屬。我們組的事情也需要不停地處理。
醫療隊員進入隔離病房,交流病例診療。
本文圖均為 查瓊芳 供圖
中午的時候,聯合醫務部發來通知,今天晚上7點會在行政樓會議室進行病例討論,是ICU的兩個病人。
作為聯合醫務處的一名幹事,我當然要「幹事」嘍。在三樓醫生群、二樓醫生群分別發通知,希望有時間的隊員參加學習,通知今天晚上參加討論的專家組成員,收集病人病史發給專家......感覺像是換個地方又擔任起病區大組長的職責了!
下午6點,和夜班醫生準時完成交接班,換好衣服,匆匆忙忙趕往萬豪酒店蹭頓晚飯,餓了一天,需要補充一下能量。因為時間太趕,吃的也太快,感覺把所有的東西都倒進了胃裡,然後又馬不停歇地趕往醫院。在去醫院的路上,暗暗為自己的胃鼓勁,一定要爭氣,不能在這時期出么蛾子啊。
病例討論在三樓的會議室,按照張定宇院長的說法,本以為不會有多少人參加,沒想到來了這麼多人,看樣子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啊,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提高。
討論結束,趕晚上9點的班車回酒店時,在醫院門口,我見到了比較神秘的夜間收病人的情景:救護車、還有接送我們的大巴車等等,門口一下子熱鬧起來。
班車上,醫療隊的大群裡已經在不停地討論關於家鄉味道的美食。原來隊長助理張明明告訴大家,明天會有錦江國際集團的大廚們特意為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趕製的家鄉菜餚到來,這是他們第二次投餵我們了,我剛吃完他們第一次投餵的蝴蝶酥,就又來一批美食啊。
錦江集團向醫療隊送來了家鄉的美食。
感謝上海錦江集團,感謝上海市政府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
此後的醫療隊大群裡,似乎想吃的上海美食就剎不住車了,有小籠、小楊生煎、有白菜豬肉大餛飩、薺菜餛飩......甚至有小夥伴提出想吃日料了,看樣子我們醫療隊的「吃貨」會越來越多。
今晚,我可以在家鄉的美食中入夢了。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整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