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召,我必歸!一位江蘇醫生的返漢戰疫日記

2021-01-19 求是網

  張明的老家在湖北隨州。武漢,是他求學、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身為醫生的他,心一直被緊緊揪著。幾番請戰,他終於成為一名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的醫生,回到武漢。

  家鄉召,我必歸!像張明這樣的湖北人,現代快報記者在採訪中遇到了很多,有醫生、有記者、有志願者 ……雖然早已定居他鄉,但家鄉有難,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回來,傾儘自己所能,幫助她,保護她。

  全國醫生都在支援我的家鄉,我不該回去嗎?

  2 月 17 日下午 1 點半,張明走出病區,防護服裡早已溼透。早上 8 點到醫院,9 點進入病區,在裡面 4 個多小時,其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這裡是武漢市第一醫院的一個重症病區,目前收治了 71 人,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2 月 13 日,南京鼓樓醫院 160 名醫護人員來到這裡,整編制接管了這個病區。張明是鼓樓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任該院援武漢醫療隊醫療副組長。

  花了幾十分鐘,脫掉悶熱不便的防護行頭,張明長長舒口氣," 比我想像的,好多了。"

  來之前,在武漢的老同學告訴他的情況比這艱難多了。" 她老公也是醫生,有時候早上 8 點進去,晚上 9 點才出來。她說都不知道這麼長時間他是怎麼過的,怎麼吃飯,怎麼上廁所 ……"

  老同學描述的狀況,沒有阻擋住張明想來武漢的心,反而讓他更加心焦:家鄉在受難!我想去幫幫她!

  他曾經在武漢生活了整整十年,從本科到博士都是在這裡讀的。雖然畢業後去了南京,父母也早就跟隨他在江蘇定居,但家鄉一直是心中的牽掛。

  " 全國的醫生都在支援我的家鄉,難道我不應該回去嗎?"

  愛人沒當面送我,電話裡哭著說,看到我們的車走了

  在第一批醫療隊派出後,張明就向領導申請過。但前兩批隊員全部來自感染、重症和呼吸科,當時還沒有消化科醫生。

  疫情越來越嚴重,需要大量醫護人員。不少危重症患者發生多器官衰竭,需要多學科的專業人士聯合支持。鼓樓醫院組建第三批醫療隊,張明再次請戰,領導回了消息:這次要辛苦你了!

  申請去武漢的事,他一直沒跟家裡人說過。家裡兩個孩子,大的 9 歲,小的才 9 個月,還有老人,他有點不知道如何跟妻子開口。出發前一夜,將近 12 點,再過幾個小時就要去醫院集中出發了。看著已熟睡的家人,他沉默了。

  第二天一大早,家人得知消息,卻沒說什麼,只是埋頭給他準備各種用品。妻子說,走的時候送他。

  下午 1 點半,160 名白衣戰士在同事、隊友家屬及熱情市民的祝福聲中出發去機場。張明沒有等到妻子,打了個電話和她告別。妻子在電話那頭哭著說:我看到你們的車走了。" 我知道她其實不敢來送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能遠遠地看著 ……"

  當晚,在終於回到武漢,回到家鄉湖北的那一刻,張明感覺到了一種安心。這些日子以來,他每天和同事們一心撲在病人的救治上,他對記者說:一切都會好起來!

  附:張明醫生返漢戰疫日記(節選)

  2020 年 2 月 12 日

  晚上 11 點多,正準備睡覺,上海仁濟醫院的陳主任發來一條微信:你們醫院要再組織一支 160 人的隊伍支援湖北!

  160 人的隊伍,40 名醫生,120 名護士,我感覺機會來了,頓時睡意全無。

  我在等領導給我發消息,畢竟我老早就向他表達過想法,眼看就要 12 點了,實在按捺不住,再次表達了我想回湖北,回家鄉,為抗疫做點貢獻的想法。領導很快回復了我的消息,簡單明了:這次要辛苦你了!

  很快,科室微信群炸開了,科室一共派出 4 名醫生,7 名護士。同時,好幾個微信群成立了:採購日用品和食品的,準備藥品的,準備個人防護用品的。因為醫院的防護物資經過近 1 個月的消耗,已經嚴重不足,領導號召科室同事們捐贈 N95 口罩,很快,許多同事都捐出了家中僅有的 2 個、3 個或者 5 個 N95 口罩。

  2020 年 2 月 13 日

  鬧鐘定在早上 6 點半,還沒有等鬧鐘響我就醒了,這一夜睡了大概 3 個多小時。家人得知我要去武漢的消息都很平靜,也許他們內心也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只有不太懂事的 9 歲女兒不停問我:你要去武漢幹嗎?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她的問題,我無法回答。9 個月大的兒子則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地叫著,似乎在說:爸 ……爸 ……爸 ……

  除了隨身的衣服,家裡其實沒有什麼東西好準備的,愛人卻不停地把各種她認為有用的東西塞給我,包括家中僅有的十來個普通口罩,對她來說,這是她能給我的最好的防護了。

  8:30,趕到江北院區,護士們已經收拾好很多東西,給我準備的東西還有一大堆。

  09:30,到了鼓樓本部,一片忙碌:幾十號人在分揀為我們準備的物品,桌子上堆滿了防護物資和食品及藥品,要出發的隊員則在排隊等著剪頭髮。原本要和我們一起去武漢的史護士長突然接到護理部通知,取消了她去武漢的計劃,原因是她雙胞胎妹妹已經在第二批支援武漢去了,可以看出她很失望。

  ……

  17:00 飛機到達武漢天河機場,只需要負責隨身攜帶的物品,所有託運行李都會幫我們送到酒店的。出站口準備了多種飲料和泡麵,這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武漢人民的熱情。

  4 輛大巴載著我們駛向酒店,原本繁華的街道冷冷清清,原本擁擠的道路暢通無阻。酒店門口的電子展示屏上滾動著:南京鼓樓醫院,武漢感恩有您!頓時心裡感到暖暖的。

  2020 年 2 月 14 日

  今天是情人節,我們的任務是院感培訓和分發物資(部分物資需要送到醫院,部分是隊員的日用品),面對這種疫情,感染控制是最重要的。下午,我們還接到另外一項任務:搬家!!!在新酒店安頓好是晚上十點左右了,在武漢,我們一起過了一個特別的情人節!

  封城中的武漢,我生活過十年的城市,我回來了,希望您儘快好起來!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特派記者 孫蘭蘭

相關焦點

  • 南京女子監獄民警的「戰疫」日記……
    這個冬天似乎特別寒冷 一場疫情 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監獄民警「戰疫」日記第一日·出徵》 接到召集令後,二人主動退掉好不容易才買到的車票,加入「戰疫」。 ......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原標題:《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疫情之下,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捍衛生命的抗爭,就有多少捍衛生命的感動。此時距離第一季結束僅間隔十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十集到十九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接續而來。而且立意更高遠,主題更明確,那就是把對生命的關照拓展寬度,把普通人戰疫的故事升華為全人類在大災難的考驗下捍衛生命的史詩,如泣如訴,委婉動人,悽美悲壯,但感動山河。   看吧,一位39歲的女患者朱紅,於1月23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連夜轉往金銀潭醫院。
  • 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
    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記錄了抗疫一線江蘇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4月21日晚,抗疫題材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以下簡稱《逆行者》)在江蘇衛視首播,受到廣泛關注。
  • 抗疫英雄的婚禮誓言:若有戰,召必回
    我今天結婚了!穿著漂亮婚紗的最美新娘慕榮琪高興地說。26歲的慕榮琪是明水康盈醫院心內科護士長。本把婚期定在今年農曆二月初二的她,為了戰疫堅決地推遲婚期。當湖北缺少護理人員的通知下達到醫院後,她毅然報名,和另4名本院護士成為我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
  • 戰疫日記丨「我的偶像不再是肖戰」
    戰疫日記丨「我的偶像不再是肖戰」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02-16 病人接踵而至,穿上了防護服的我像極了「大白」,沒想到這個春節
  • 2020,那些寫下「愛的日記」的江蘇人……
    來時春寒惻惻,返時春暖花開「蘇大強」拼命援助湖北盡銳出戰,傾囊而出「謝謝您,醫生!」「醫生,辛苦您了!」「我是胡恒隆啊,你過的還好嗎?」回顧這一年困難與逆境中謝謝那些持燈人他們用愛和勇氣照亮了許多人的迷惘無力讓更多人相信希望和明天辛苦了用愛寫出一篇篇時間日記的江蘇人
  • 《中國醫生戰疫版》「與天鬥、與人鬥、與心鬥」——新冠醫護人員群像
    1、影片內容 從武漢本地被感染的醫生餘昌平切入,在病中他仍然樂觀、積極向上。他的態度也是所有醫護人員在這場戰鬥中的態度,舍小家為大家、身處黑暗卻永遠心系光明。他們只是普通人,是誰人的子女、又是誰人的父母;但他們卻以血肉之軀擋住了這場浩劫,堅守在抗疫一線,拯救了無數病人,成為了全國人民安全的保障。
  • 愛奇藝獨播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 真實還原戰疫最美逆行者
    5月13日,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在愛奇藝獨家上線。也是在同一天,另一則新聞同樣引發人們關注: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布將啟動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返校複課工作。在復工、復產、復學穩步進行,大眾生活、消費逐漸回到正軌的時候,《中國醫生》戰疫版的推出更具特殊的紀念意義。
  • 鞍鋼集團總醫院張新宇的疫區日記(三):作為隊長,我可以對金鈺曲慧...
    此時「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口號尤言在耳、響徹心扉。早上7:00,我回頭看了一眼這間被我提前收拾乾淨的房間,輕輕地關上房門,桌子上留下了我給酒店員工寫的感謝信。我想他們為我們全隊138人服務了55天,也該休息一下了。祝願他們與家人能夠早日團聚。
  • 電影頻道《戰疫故事》直播送別,援鄂天使難說再見
    望著火車站前依依送別的荊州同事們,張興欽已在心中默默期盼著重歸這座溫暖城市、與他們共敘戰友情的那天。「下一次回來,我希望能脫下口罩,好好感受這個城市。」鏡頭裡匆匆一瞥,一位年輕女醫護留下這樣的心聲。疫情歸零之日,想必也是英雄重歸的起點。
  • 戰疫護士日記:為緩解焦慮,我數紅豆慰相思
    今天2月14日,我休息。在此之前,作為一線戰疫護士,我在武漢船舶職學院隔離點連續值守4天,沒有回家。我這樣說不是我連續工作4晝夜,那樣的話不等病毒打倒我,自己也把自己放倒了,而是我們4個醫護人員24小時在負責的病區輪流值班,每個人還是能休息休息的。
  • 《中國醫生戰疫版》看見偉大也看見渺小,記錄是為了記住
    2020年初被疫情困在家中的春節假期,偶然間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如果說《中國醫生》只是展現了中國醫護人員的群像的話,《中國醫生》戰疫版就是對大時代下的大事件、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珍貴記錄了。我們可以從新聞中看到的是每天增長的確診人數,看不到的是這龐大的患者群體給堅守崗位的武漢醫護人員帶來的巨大壓力,連續工作60個小時的放射科醫生,因勞累而暈倒在大年初二早晨的護士長,年近花甲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說著「我在這裡,就要把這裡守好」的發熱門診主任。
  • 《中國醫生戰疫版》拒絕神化醫生,悲歡喜樂亦是人間
    《中國醫生》戰疫版和《中國醫生》一樣,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對醫護人員不神化。作為紀錄片攝製組,他們完整的秉持了客觀真實的記錄者態度,將醫護工作者們更為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作為觀眾,我們透過這些鏡頭也更能感受到醫護人員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國醫生》戰疫版第一集中,有樂觀的「網紅醫生」餘昌平。
  • 【戰疫日記】田欣:這件事是讓我感到最高興的事兒
    【戰疫日記】田欣:這件事是讓我感到最高興的事兒 2020-05-22 0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醫生戰疫版》最美逆行者——生死兩忘,冷暖不休
    《中國醫生戰疫版》片頭曲《angles in white》是一首真情實感,打動人心的歌,其中有一句歌詞令我印象深刻"你們是誰的父母,誰的子女,年夜飯上告別家人,為了更需要你們保護的大家"「別走了外面的風那麼大,為什麼你們還背對著家門」,形象的描繪了在武漢戰疫現場的醫生護士們在除夕夜晚,離開年夜飯桌前的家人,披上白色戰袍,一走就要面對六十多天的分離,想念,這次分離拯救了在疫情中受害的數萬個家庭,
  • 徐崢攜新作《我和我的家鄉》來漢「告白」
    9月20日,導演徐崢與演員盧靖姍、韓昊霖一同現身漢街大戲臺,攜新作《我和我的家鄉》來漢與影迷見面。看到恢復生機人流如織的漢街,徐崢感慨不已,「武漢經歷了非同尋常的一年,是一座非常堅強的城市,能把這麼艱難的時刻扛過去。」
  • 畫家方召麐,中年喪夫一人養大8子,四十拜師張大千晚年功成名就
    方召麐的人生藝術方召麐是江蘇人,出生於無錫,後來她自稱「梁溪方召麐」。梁溪源出惠山,其袤三十裡,無錫的母親河就是梁溪。後來即使方召麐去了倫敦,又去了美國,最後有定居香港,但無論去到哪裡,家鄉的山山水水永遠是她筆下的主題。
  • 《中國醫生戰疫版》記錄真實——白大褂背後的故事
    我想,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抗擊新冠肺炎的黑暗日子。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在短時間內重組抗疫戰線,讓城市得以新生,讓人民擁有希望。透過《中國醫生》戰疫版的鏡頭,我看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餘昌平始終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每天拍小視頻記錄自己的治療日常。這個開朗快樂的人最終戰勝了病毒,帶著一顆關心疫情的心又回到了崗位。
  • 《中國醫生》戰疫版:凱旋歸來,才得以看清你們的臉
    5月13日,愛奇藝、樂正傳媒、健康報社聯合出品的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在愛奇藝上線了。與團隊此前耗費兩年製作的《中國醫生》相比,《中國醫生》戰役版只用了60多天的時間拍攝,一個月的後期,速度之快超出想像。
  • 武漢戰疫醫生的快手日記:「記錄特殊日子,希望它快點過去」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快手最新資訊 > 正文 武漢戰疫醫生的快手日記:「記錄特殊日子,希望它快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