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醫生的快手日記:「記錄特殊日子,希望它快點過去」

2020-12-25 站長之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快手最新資訊

 > 

正文

武漢戰疫醫生的快手日記:「記錄特殊日子,希望它快點過去」

 「1月20日之後,就沒見過父母和孩子,但這是『戰爭』時期,沒時間矯情,儘快結束戰鬥最要緊。」梁群是武漢第七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從21日醫院被徵用,22日作為全市首家發熱的定點醫院開始正式運行,梁群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前線崗位,「從未想過退縮。」

2月8日,梁群開通了快手帳號(快手ID:1768788081),每天更新一條視頻。日常工作、醫院物資情況、病人出院、有感而發……快手成了梁群記錄這段特殊時期的「日記」,歡笑和淚水都會分享。

戰場無逃兵:「前面倒下,後面接著上。」

看病人CT片,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是梁群每天的主要工作。「有時病人病情進展比較快,必須馬上更新治療方案。」從醫多年,梁群有著豐富的診療經驗。她說:「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場戰爭中,必須打起精神來。」

病人特別多,是目前武漢各大醫院的普遍情況。「每開一個新病區,收治病人的速度會在一天之內甚至幾個小時,就把整個病區填滿。」梁群說,以前值班時收治幾個或十幾個病人,就覺得很多了,但現在只要開新病區,就一定住滿。「工作強度還是很大的。」

不過特殊時期,再忙也要注意防護工作。「除了一身乾淨的工作服外,外面還有好幾層防護服,穿脫起來非常繁瑣。」為了節省時間方便工作,梁群的不少同事都剪短了頭髮,有些男同事直接剃成光頭。同事互相剪頭髮的一幕,也被梁群分享到快手。「看我們七醫院人自己剪頭髮,為了工作,大家真的是什麼都不顧了。」隨後鏡頭對準一名光頭男醫生,梁群還不忘誇讚一句「好漂亮的髮型哦」。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醫護人員被感染。在5病區辦公室裡,一半以上都是醫護工作者,沒有一個人臨陣逃跑。「前面倒下一個,後面的同事接著上,大家都是信心滿滿。病人太多,醫生太少,如果我們下了誰來上呢?」梁群表示,她不希望再有新的病人。「不是我們怕苦怕累,只是不希望更多人遭罪,大家都是無辜的。我希望我們把所有住院的病人治好後,一切就結束了。」

經過努力,終於有好消息傳來:2月11日,梁群的一位重症女病人治癒出院。「她是我們醫院除夕當晚收治的病人之一,來醫院時高燒39度,和父母一起住了院。一家三口病情都很嚴重,一開始三個人都要吸氧維持。」看見其中一人出院,梁群非常開心:「有人痊癒,就為這個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出於醫生的職業習慣,梁群在視頻中不忘呼籲:居家隔離真的非常危險,有可能一人染病全家中招,大家一定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發現症狀早隔離早治療,千萬不要停留在居民小區。

情人節隔空叮囑:「你一定要好好的。」

「當醫生的,不能慫。」梁群經常用這句話給自己和同事們打氣,可得知老公也身處險境時,她還是難掩擔心和焦慮。情人節這天,梁群收到了老公的簡訊,知道他也去了病區,「這很正常,現在大量原來在社區的病人開始集中治療,醫院肯定需要更多醫生,但他不是感染科醫生,對隔離防護的了解不是很全。」像一個普通妻子擔心丈夫一樣,梁群等不到老公的報安簡訊,只好對著快手鏡頭隔空叮囑:「你一定要好好的。」

結果沒等到老公的回覆,卻等到了老鐵們的無數回覆:

「放心吧,你老公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

「都奮戰在一線,哪有不互相牽掛的,你們多注意身體」

「你們都辛苦了,希望疫情趕緊結束,你和家人早日團聚」

……

這條視頻有100多萬播放量,幾百條老鐵的「回復」給了梁群很多安慰。「從我們選擇學醫的那天起,治病救人是責任更是使命,每個醫生都義不容辭。」

梁群在快手分享的另一條視頻,也記錄了醫院情人節的暖心畫面。「今天什麼節?情人節,愛你哦!」梁群說:「上班前歡樂一下,隔空不隔愛,願我們大家都能和愛的人早日團聚。」

醫生見面打招呼:「你還健康嗎?」

雖暫時無法與家人見面,共同作戰的「戰友」給予了彼此更多陪伴。梁群和同事們都住在政府給他們徵用的酒店中,離醫院很近。「這裡相當於戰場上的營地,既能隔離,又方便上班。」上班路上,梁群經常會碰見同事,不同以往的互道早安,他們見面的第一句話都會問:「你還健康嗎?」略帶調侃的問候實則鼓勵,梁群在發布的視頻下面配文:加油,我們一定會勝利。

今年元宵節,梁群和同事們一起在醫院度過。「元宵節,我們有湯圓吃,還不錯,讓大家想起今天過節,否則連星期幾都不知道了。」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和病人們每人都捧著碗湯圓,「知足」。「我們夥食也不錯,這邊有盒飯,還有三明治。大家吃飽了繼續戰鬥吧,加油。除了口頭鼓勵,醫生們還會在防護服上互寫祝福話。

對於老鐵們都關心的醫院物資問題,梁群專門帶大家「參觀」了物資櫃。「N95口罩現在對我們來說,還是奢侈品,每天都是早上進病區前,護士長按人發放。」對於N95口罩的特性,梁群也做了專業解釋:「SARS之前沒有醫用級別防護性口罩,為了醫護人員的安全,世界衛生組織才推薦使用N95口罩。實際上,最初這類口罩是用來工業防塵的,被醫用之後加了更多性能,以達到醫用防護級標準。」

疫情發生以來,梁群所在醫院收到了全國各地捐贈的口罩以及各類防護物資,不過她坦言:「收到的有些N95口罩是國外進口,一時無法辨別是否符合醫用級別,安全起見尚未使用。不過還是感謝大家的支援幫助。」有老鐵看後表示:「這回知道是啥樣的了,以後捐就捐能用得上的」「咱們心往一處使,再難都能挺過去」……

梁群醫生:「記錄特殊日子,希望它快點過去。」

11天,11條視頻,梁群目前在快手已有4.2W粉絲,堅持更新是她和老鐵們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是回應老鐵們的擔心和焦慮。梁群每條視頻的文案都會帶上#疫情中的堅守#標籤話題,在這個話題下還有數十萬和她的記錄類似的記錄片段。

「我想記錄一下我們一線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記錄下這段特殊而意義非凡的日子,儘管我希望它快點過去,加油!」在回應老鐵的留言中,梁群醫生如是說。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原標題:《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疫情之下,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捍衛生命的抗爭,就有多少捍衛生命的感動。   一、彰顯對生命的關照,讓普通人的生命抗爭成為高尚主題   嚴格來說《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一個連續的系列,第一季播出了9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親歷者,用視頻記錄下疫情發生初期的工作和生活景象。
  • 《中國醫生戰疫版》記錄真實——白大褂背後的故事
    我想,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抗擊新冠肺炎的黑暗日子。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在短時間內重組抗疫戰線,讓城市得以新生,讓人民擁有希望。透過《中國醫生》戰疫版的鏡頭,我看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餘昌平始終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每天拍小視頻記錄自己的治療日常。這個開朗快樂的人最終戰勝了病毒,帶著一顆關心疫情的心又回到了崗位。
  • 「央視紀錄」聯合快手推出Vlog《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2 月 3 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作為系列微紀錄片作品,《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體量短小,單集5分鐘左右時長。第二季節目繼續將鏡頭聚焦普通人,通過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堅守崗位的勞動者等不同疫情親歷者們,記錄特別的「武漢時刻」。拓展視角,讓更多人和故事被記錄
  • 《中國醫生戰疫版》看見偉大也看見渺小,記錄是為了記住
    2020年初被疫情困在家中的春節假期,偶然間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如果說《中國醫生》只是展現了中國醫護人員的群像的話,《中國醫生》戰疫版就是對大時代下的大事件、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珍貴記錄了。我們可以從新聞中看到的是每天增長的確診人數,看不到的是這龐大的患者群體給堅守崗位的武漢醫護人員帶來的巨大壓力,連續工作60個小時的放射科醫生,因勞累而暈倒在大年初二早晨的護士長,年近花甲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說著「我在這裡,就要把這裡守好」的發熱門診主任。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截至2月13日,《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在「央視頻」平臺的累計播放量已達674萬人次,推薦量達7億;在快手平臺,已經累計有1409萬人觀看了直播。節目與觀眾一起見證每一份執著的信念與希望,溫暖與感動。《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的出發點在於「記錄真實的武漢時刻」,於是我們看到:今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時刻。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光影記錄生命中的逆行者
    分享到:   深入一線,用光影記錄生命中的英雄,《中國醫生》戰疫版用創新的形式展現真實的中國醫生面孔,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抗疫史料。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大小屏同步播出的紀錄片
    2月3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在昨天的紀錄片中,展示的就是「憨豆先生」唯一欽定模仿者「Mr.Pea逗逗先生」(快手ID:1102285661)的戰「疫」日記。
  • 《中國醫生戰疫版》HEROES IN WHITE
    如果說鍾南山、李蘭娟等專家趕赴武漢讓人們看到了希望,那麼接連出發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伍,則從更現實的層面上感受到了希望。當時有不少公眾號推薦了紀錄片《中國醫生》,在疫情牽動全國的那段時間裡,作為一個普通人對醫生的群體前所未有地關注。導演組歷時幾年的採訪、拍攝,當一切事關生死的時候,幾年的時間,承載了太多悲歡離合。如今已是5月,春去夏至,看到《中國醫生》戰疫版上線,是有些吃驚的。
  • 「戰疫日記③」在孝感老家,一家老小回歸劈柴做飯的日子也很溫馨
    ,也讓人心系武漢,時刻關注。這段時間,我們推出「戰疫日記」,用文字和影像記錄大家在疫情期間的真實經歷和感受,為大家展示一個個普通人、普通家庭在疫情下的真實狀態。讓我們一起,堅定信念,眾志成城,共同抗疫!
  • 愛奇藝獨播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 真實還原戰疫最美逆行者
    5月13日,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在愛奇藝獨家上線。也是在同一天,另一則新聞同樣引發人們關注: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布將啟動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返校複課工作。在復工、復產、復學穩步進行,大眾生活、消費逐漸回到正軌的時候,《中國醫生》戰疫版的推出更具特殊的紀念意義。
  • 首部武漢戰疫真實紀錄片引爆海內外反響:武漢!全世界挺你!
    《武漢戰疫紀》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裡,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患者樂觀向上(紀錄片截圖)記者們以新聞紀錄片的形式,通過對過去一個多月的重要節點的梳理,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實記錄了武漢的「抗疫」過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
  • 《中國醫生戰疫版》武漢的春天到的很遲,感謝你們沒有逃離
    數萬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為了一座城戰鬥。感謝《中國醫生》戰疫版,克服重重困難跟蹤拍攝了四家醫院、八個醫療隊、三十餘名醫護人員、六十多個日夜的點點滴滴,全景式記錄下最美逆行者的抗疫故事。透過鏡頭我們看到時刻牽掛年輕醫護對口罩過敏的院長,了解到原來還有醫生工程師這個工種是解決病區的供氧問題;看到這些忙碌到不行的年輕醫護,回到酒店會因為有喜歡吃的冰淇淋而開心滿足;喜歡上那位為了「情懷」上陣的陽光男護士;同時也難忘那位在給去世奶奶的日記中寫下「我沒有做那個逃離的人」的準新娘……他們的付出,讓我們看到總有那麼一群人,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挺立在疫情一線
  • 用生命記錄生命,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
    沒有使用一句畫外音,沒有編寫一句臺詞,一切都是無比的真實,傳遞的是愛和溫暖……1月16日,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南京點映。作為一部紀錄片,《武漢日夜》的一大特點是在「無序」中進入拍攝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臨時成立的拍攝小組,甚至沒有固定拍攝對象——有些人,拍著拍著就不在了。
  • 豆瓣開分9.7,醫療人文類紀錄片再樹新標杆|《中國醫生》戰疫版
    截止到5月21日,微博話題#中國醫生戰疫版#累計閱讀量超7682.2萬,在亮眼的成績背後,是《中國醫生》戰疫版整個團隊連續45天的深度跟蹤拍攝,以及對醫護工作者和武漢人民的真實戰疫狀態的全方位呈現。《中國醫生》戰疫版作為特殊時期下的優質作品,它正在擴展紀錄片的哪些功能呢?「怎麼才40分鐘,不夠看啊!」網友在彈幕中紛紛表示沒有看夠,而在《中國醫生》戰疫版每集40分鐘的5集內容背後,是8支攝製組成員深入抗疫一線數天超過1000小時的不間斷拍攝。
  • 紀錄電影《武漢日夜》首映,周迅現場分享戰疫難忘瞬間
    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1月16日,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首映特別節目,《武漢日夜》出品人、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曹寅,《武漢日夜》總製片人李瑋、導演編劇曹金玲、剪輯指導李博、聲音指導李丹楓、音樂指導常石磊、主題曲演唱者周迅在現場分享了《武漢日夜》的幕後故事,著名主持人康輝通過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讓人從憂心到安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透過醫生、護士、軍人、市民、快車司機、外地人、外國人等各行各業普通人的鏡頭串聯起一個個默默堅守、團結努力的武漢時刻。凌晨五點,武漢市肺科醫院,工作了四個多小時的護士胡雪珺從病房出來和同事換班。長時間佩戴的防護裝備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汗水浸溼了她的衣服和頭髮。
  • 《中國醫生戰疫版》致敬生命中的逆行者
    》以時間線為推進,記錄從新冠疫情爆發到4月底醫療隊凱旋期間在武漢的醫護群體的戰疫故事,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啟動8個攝製組,60多天不間斷記錄,以專家、醫生、護士的故事為核心,從各維度講述硬核醫療,並結合多種病患案例展示溫情故事。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月3日起央視播出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此系列融媒體短視頻,將鏡頭聚焦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有奮鬥在救治一線的醫生、護士、軍人,以及普通市民、快車司機、外地人、外國人等,用影像記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大家溫暖的堅守與默默的努力,多角度展現在危難時刻,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決心。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此系列融媒體短視頻,將鏡頭聚焦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有奮鬥在救治一線的醫生、護士、軍人,以及普通市民、快車司機、外地人、外國人等,用影像記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大家溫暖的堅守與默默的努力,多角度展現在危難時刻,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決心。二、以飽滿的人文情懷,真實呈現抗疫普通人的情感和暖心故事。節目中所表現的他們都是普通人,也是這個特殊時刻下最偉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