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萬賺到200億,投機之神40年交易智慧

2021-01-13 紅綠緣

公眾號:紅綠緣


他是臺灣地區金融市場口耳相傳、卻從未親眼見證的傳奇。也有人形容,他是全臺灣唯一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金融交易者。他17歲隻身來到臺北,靠期貨交易起家,高峰時,持有的日元期貨部位佔全球市場5%左右。與他相識多年的元大證券董事長賀鳴珩回憶:「當年親眼看著他的交易,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實在很罕見,他當然是臺灣在國際上一號重要人物。」

他就是黃毅雄,來自臺灣省雲林縣西螺鎮人,曾家庭破產而輟學打工,在轉戰期貨之前,三度進入股市才獲利而退,用的還是黑板下搶帽子的丐幫初級拳腳,而今,他在期貨市場施展武當派上乘武功,宛如東方不敗,其身家已達200多億,期間曲折耐人尋味。

臺灣地區《今周刊》採訪了這位「臺灣第一期貨大師」,相約鼻頭角海邊,一聊就是8個小時。話題從「臺股萬點」談起,黃毅雄一下子就把場景拉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從美國聯準會(美聯儲)歷任主席的性格差異,用前所未見的獨到角度,巧妙解讀了臺股萬點後市。撇開當下,他又回望自己戲劇性十足的一生,一步一步,將四十年金融操作的智慧、領悟,對我們傾囊相授……。


黃毅雄來自西螺小鎮一個破產家庭,家有兄弟姊妹七人,父親很早就過世了,他的大哥畢業於臺大外文系,但排行最小的他卻因家庭經濟已拮据,讀到西螺初中的第二學期就繳不出學費。休學後,他曾在家鄉做過釘無子西瓜棋的木箱等零工貼補家用,後來到西螺萬味香食品廠工作,17歲前一直留在西螺。那段時間有說不完的辛酸故事。提起這些童年往事,已40歲的黃毅雄忍住往事不堪回首的心情說:「23歲以前的事,我實在說不出口!」直到17歲他北上學做布料的生意,才開始累積了一筆錢。23歲時,他看到很多親戚朋友都在做股票,包括他的兄姐也都是股市的常客,他便開始踏入股市,同時也開始了他傳奇的生命。一進股市,他便把做生意賺來的錢都賠了進去,只好把最後一個接來的活抵押出來還債,還了債後只剩20萬,家裡的人全都反對他再做股票,但黃毅雄還是無法忘懷股市,這回再投入的結果是:僅有的20萬隻剩2萬元,還負債300萬元!「不但老婆對我完全死心,甚至自己也一度打開瓦斯想自殺。」黃毅雄說。在離開股市一個月的冷靜思考後,他發現股市裡賺錢的就是那幾位,便虛心地向人請教如何在股市作戰。同時,他還開始大量閱讀書報,拿著僅有的二萬元又回到股市。開始做日內短線交易,每次一下單就開始保持警戒狀態,只要有賺一點就跑,黃毅雄自己苦笑的形容:跟乞丐一樣,只要有人施捨一點就滿足。他回想那三年在黑板下搶帽子的生活說:「我學到的是丐幫的武功。」我會願意出來接受採訪,最想說的只有一件事情,投入金融市場,你一定要把風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你們千萬不要造神,不要讓讀者誤會以為在金融市場賺錢很容易。黃毅雄說出他首次接受媒體深度專訪的先決條件,口氣溫和,但卻十足堅定,因為這是他在財富與風險之間翻騰求勝四十年後的最終心得。不同於股票市場,期貨交易的槓桿更高、風險更惡,也因此,要像黃毅雄一樣,能在期貨市場大進大出、近四十年而屹立不倒,至少必須具備兩大先決條件:第一,對行情的多空趨勢判斷必須絕對精準;第二,要能與高張力的風險長期共處。「你們當財經記者,寫了判斷錯誤的文章,還是有薪水可以領;我做期貨交易,一不小心判斷錯誤,老婆孩子都會沒飯吃啊!」這雖是採訪過程的一句玩笑話,卻也一語道破黃毅雄四十年金融交易人生的實況,富貴險中求,兩大關鍵不容一絲鬆動:行情判斷要準、風險管理要嚴。今天,黃毅雄談他的人生智慧,就是先從風險談起。「很多人不知道,我這輩子一共經歷了八次的『財富歸零』」走過這八個尋常人難以想像的生命低谷,他歸結自己的體悟,提出了對年輕人的第一個中肯建議:「天底下,真的不會有速成的財富!所以凡事不要求快;相反的,只求對!」

黃毅雄不諱言:「當年我投資期貨,就是想走一條速成的路,但你不能只看到成果,過程中,其實會付出很大、很大的代價。」黃毅雄不無遺憾的說,他之所以幾度財富歸零,回頭檢討,就是當時一心求快所致,「如果抱著一夜致富的心態投入金融交易,絕對不可能成功!因為你的研究一定不夠紮實。」不但如此,因為想要快速賺錢,甚至可能在研究不足的情況下,就重押自己的身家財富。但黃毅雄話鋒一轉,論及自己的一生也有八次清償負債、重新獲得足夠財富的經驗。他說,「這代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次的成功機會。」如果年輕時「專注求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獲利方式,那麼,「只要把握生命中的幾次機會,就算一開始的進度比較慢,仍然會有成功的可能。」另一個關於風險的人生體悟,則是「不要走鋼索,至少,你要設法鋪鋼板。」黃毅雄說。所謂「走鋼索」,是指在操作時沒有設定足夠的安全邊際,白話的說,就是一心只想以小搏大。而「鋪鋼板」,是讓自己準備更多資金部位,不致因為市場上的一趟意外波動就墜落山谷,「狂風吹來時,你還可以蹲在鋼板上。」「能走過鋼索的另一端,可得到好幾座城堡跟成群牛羊,但你未必走得過去;相反的,鋼板鋪起來比較耗材,只能得到一座小屋,但總是比較穩當。」無論是「不求快、只求對」,或者是「鋪鋼板、不走鋼索」,黃毅雄的重點都在於風險管理,說到這裡,他解釋了自己一開始強調的「萬分之二」期貨交易致勝率,「這是千真萬確的數字。」原來,當年他在香港Dean Witter期貨公司下單時,公司資料就顯示,該公司全香港有近萬名期貨客戶,結算部位獲利者只有兩人,其一就是黃毅雄。「坊間一堆教人投資股票、期貨的書,但真正能落實賺錢的人近乎沒有。你有沒有想過,到底背後是什麼原因?」黃毅雄認為,關鍵在於人格特質,你必須要有一些特質,才可能完成徵戰金融市場所需要的修煉。「但這些人格特質,其實又與你的成長經驗有關。」接下來,黃毅雄就從一位交易者的心理素質,拆解他眼中最關鍵的成功要素 ──謙虛、堅毅、果決。市場上有許多人都在教你如何投資致富,但贏家還是只有少數,輸家永遠都是多數,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一套成功方法是可以完全複製在別人身上的。我的方法之所以可行,因為這是「我的方法」,我的成長背景形塑了自己獨特的人格特質,才能善用這些操作方法。至於我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大概就是謙虛和堅毅。黃毅雄坦言,他在期貨市場多次從零起步,依然能屹立,和他的人生歷練有極大關聯,其中,「謙虛」和「堅毅」,是他學會的重要人生課題。他是雲林西螺人,國中讀了幾個月就輟學打工,「我們少年時代,從來不敢怨天尤人。」黃毅雄說,少年時期種種艱辛的生活體驗,讓他認識「得道多助」的道理,「對人謙虛,才能得到人和;對事謙虛,才會不斷精進,也會在出手前做足準備。」他強調,只有謙虛的自省,才有不斷精進的可能,「你可能無法想像,我為了印證總體經濟的變化,對未來經濟的影響,可以連續追蹤20年,比較我與國際輿論的看法,誰的對。」這種不斷自我辯證、自我挑戰的習慣,違反人性,也就需要過人的心性才能支撐,「這就是『堅毅』的重要性。夠堅毅,才能堅持做辛苦的事,包括學習。」經過40年無數戰役淬鍊,黃毅雄認為,自己最大特色是果決,關鍵時刻出手絕不忐忑,遇到任何狀況,心裡早已訂好因應計劃,「就是拔劍、揮擊,沒有其他雜念。」「出手果決」是外界觀察黃毅雄屢屢致勝的關鍵,但黃毅雄內心清楚,果決的前提,是謙虛的自省和堅毅的修煉,「再說一次,我是苦過來的人,是我當年的成長背景,造就了我的性格;如果你不夠謙虛、堅毅,踏入金融市場操作,就很危險。」不管做什麼事情,要成功,就要累積足夠的知識量……;如果想要在金融操作的黃毅雄笑稱,「我是在踏入股票市場後,大約二十三歲,才真正開始大量閱讀。」除了買教科書自修,更大量閱報。「從事金融交易,你什麼學問都要學。」他說。
「宏觀經濟的各個層面中,股市對貨幣政策最敏感。」這是黃毅雄對資產價格多空判斷的準則,而這個結論,某種程度也是來自讀報所得。80年代初,經濟學家蔣碩傑、王作榮各自在報紙發表社論,辯論臺灣貨幣政策走向,這場「蔣王論戰」,成為黃毅雄理解貨幣政策、看透金融市場波動根源的重要參考。不過,雖然強調「什麼都學」的重要性,但黃毅雄說,「其實,全世界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讀書。」只要肯花時間努力,就能學到足夠知識。那麼,最難的事情是什麼?「賺錢啊!」黃毅雄接著解釋,要把知識換成財富,不是努力就能成,你需要的「是獨立思考能力!」金融性指數要從宏觀經濟去推敲,但要知道,經濟是人類的社會行為,經濟學不是定律科學……。所以你不但要有知識,還需要獨立思考,要將所有客觀條件與所學知識綜合消化。黃毅雄非常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他認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牽涉到你所累積的知識量、人生經驗,乃至於對人文素養的敏感度,往往無法言傳。曾經有人請他分享期貨操作的心路歷程,黃毅雄的回答是:「我的心路歷程,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話雖如此,他還是提點了一個關於獨立思考的關鍵能力:想像力。「我很認同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想像力比學問更重要…。學問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只有透過想像力的串聯,才有可能將看似互不相關的變量相互連結,用更宏觀且細緻的思考,歸納出別人還沒看見的趨勢方向。關於黃毅雄「早一步看出趨勢」的案例,當年期貨公司營業員王鼎印象深刻,他回憶,在金融海嘯發生前一、兩年,黃毅雄就曾提醒寶來期貨公司的同仁,表示美國房市未來很有可能重挫,進而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當時黃毅雄建議,可以利用閒錢投資一些黃金,因為黃金在資產價格極度動蕩時,不僅是實物、可以保值,而且與美元走勢恰好有對衝效果。王鼎事後回想,雖然當時沒人真的因此買進黃金,但當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發生,他立即想起這位「先知」的建議。「他能從宏觀經濟的變化,遠遠領先大家看出危機的發生。」王鼎佩服地說。較近期的案例,則是黃毅雄在2013年,日本宣布祭出超寬鬆貨幣政策、推升日股激漲前,提早重押日股期貨。他回憶當時,並非單純從經濟數據推敲,而是看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企圖心,過程中,就包含了人文素養與歷史觀的綜合聯想。對於這些外界稱奇的戰績,黃毅雄看得平淡,他說:「獨立思考、想像力的運用,當然是需要練習的,但我做的是期貨交易,對各種客觀數據的運用,往往是攸關性命的啊!」言下之意,對黃毅雄來說,發揮想像力或許可以天馬行空,但絕對沒有一絲絲的浪漫空間,這種常人難以想像、長時間的極端修煉,自然也是黃毅雄不斷強調思考邏輯難以言傳的原因。以前在這裡看海,顏色都是很清澈的藍,今天來,海的顏色有些灰濛濛的…。做期貨幾十年下來,我的眼睛出了點問題,如果你問我財富重不重要,我會說,我寧可換回自己的健康。時間接近傍晚,鼻頭角海岸開始浮現橙色的夕陽餘暉,我們問他財富觀、人生觀,他望著寬闊的海面,若有所思地作了如上的回答。我們又問:「那麼,從事期貨交易40年,認為自己是成功的嗎?」「人的一生,真的沒有所謂的成功,因為你必須不斷追求進步。」黃毅雄表示,在金融市場徵戰愈久,愈會感覺要進步的空間還很大,「知識、性格、判斷力…,在每一個部分,彷彿都還有無止境的成長空間。」他說,自己是個有熱忱的人,這是他能在八次財富歸零之後成功再起的原因,但,這份熱忱並非是為了賺到更多財富,而是為了一種自我成長的渴望,一種對於自我能力印證的熱情。「當你以為成功了、有了一種滿足感,這就是追求進步的最大障礙,也是失敗的開始。停止進步,這是最危險的,不只是做金融交易,做任何事業都是一樣的道理。」他緩緩地說被喻為臺灣地區金融史上的一代投機大師,自詡「獨孤劍客」的黃毅雄,整場訪談間,花在談論風險的時間,竟然遠多過操作期貨。問黃毅雄,為何非要提醒投資人,控制風險的重要?他想了想,緩緩的說:「許多人心存僥倖、投資股票、期貨不慎,歷年來一再發生悲劇,每次見到報導,都讓我格外難受。」

■文章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原作觀點,不代表本平臺及所在機構觀點,期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從20萬賺到200億的臺灣投機之神:經歷了8次財富清零
    今天給大家講有40年交易經歷的臺灣投機之神的故事。他是臺灣地區金融市場口耳相傳、卻從未親眼見證的傳奇。也有人形容,他是全臺灣唯一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金融交易者。他17歲隻身來到臺北,靠期貨交易起家,高峰時,持有的日元期貨倉位佔全球市場5%左右。而今,他的身家已達200多億。他就是黃毅雄。
  • 華爾街的「投機之神」——傑西 利弗莫爾
    本期我們的主人公是傑西 利弗莫爾,他被稱為華爾街的投機之神,最為巔峰時,JP摩根也請求他停止做空。過人的數學天賦,讓他第一次嘗到了甜頭1877年7月26日,傑西 利弗莫爾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父親是農民,母親是家庭主婦。
  • 從400美元到2億美元,50萬倍的收益,他是魔術師還是交易之神?
    從400美元到2億美元,50萬倍的收益,他是魔術師還是交易之神?昨晚大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夜,伴隨著陣陣雷聲,已無心睡覺。於是煮了一杯茶,翻開了床頭的《海龜交易》,再次感受其中無價的知識。繼續看幾遍乃至十幾遍或許才能做到與神對話,頓悟,此謂通靈澄澈,渾身一激靈,大悟。傳言毛主席《資治通鑑》看了20多遍,可能也真的讀懂了其中的大智慧!《海龜交易》這本書寫的是海龜交易員如何做交易的,但是他們的老師才是我今天要講的,海龜教父,理察~丹尼斯,從400美元在交易市場賺到了2億多美元,盈利達到50多萬倍,堪稱教科書級別的交易。
  • 一場被圍觀的交易直播 數日賺到3億美元 最傳奇最神秘的實盤交易員...
    比如江恩很出名,被稱為股票投資大師,他的交易系統十分複雜,江恩理念的書幾十年來暢銷不衰,但是據他兒子說,江恩晚年比較窮困,從來沒有真正在交易上賺到錢——當然,這種情況不是代表江恩的東西不能學,他身上總會有可以學習的地方。
  • 非理性繁榮:投機狂潮正在席捲全球市場
    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從Snowflake Inc.到愛彼迎的上市,使得美國今年首次公開募股(IPO)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1750億美元。為「空殼」公司募集收購資金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2020年已籌集資金超過600億美元,比過去十年的總和還多。投資者仍然還覺得不夠。
  • 23歲,賺到一個億,幣圈那些天堂和地獄般的發財夢
    他在自己23歲的時候已經賺到了1個小目標,一個億,多少普通人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即的一個目標他就這樣輕輕鬆鬆的達成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這都是別人家的。他在知乎問友有一個億該怎麼辦,問他朋友有一個億該怎麼辦,他朋友說「我生下來就有一個億」,人跟人真的是不一樣的,起點眼界各個方面,驟然暴富的時候能夠保持一個平常心的又有多少人呢?
  • 87年小夥子10萬本金炒股賺到10億!8年狂賺一萬倍(附交割單)!【重磅福利:萬一免五全包萬1免5股票開戶!支持同花順通信達!
    對,他就是在淘股吧火紅一片的87年小鮮肉,他8年狂賺一萬倍,建倉中國中車兩周盈利5億元,從10萬的本金,到10億的人物!趙老哥的基本信息:真名趙強,出身於1987年,畢業於杭州某財經大學,07年出入股市,帶著父母親給的10萬資金。到2015年4月16日翻了1萬倍,達到10億元的級別。2016年10月2日娶了90後的嬌妻!
  • 從8000元賺到20個億!林園交易秘籍揭秘!
    中國資本市場神話:8000元起家,17年資產破20億元1989年,靠著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投身中國股市,在股市中收穫第一桶金——12萬元。1992年,股市資產超過1000萬元。1993年,賣掉股票,投資房地產,逃脫了當時股市第一大波震蕩。1994年,捲土重來。
  • 馬來西亞首富掘金中國,壟斷40%的市場,每天賺走4.5億
    但沒過多久,日本佔領了新加坡,郭鶴年家族在新加坡的生意被迫關門,不過郭鶴年並沒有因此停止學習做生意,而是進入了日本三菱公司在新加坡開的米糧部工作,一直到1945年,家族生意恢復後,郭鶴年用父親給他的3萬美金在新加坡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仍主要經營米麵、雜貨。
  • 震驚世界的交易事件,金融天才一夜賺15億,卻讓銀行血虧49億
    最近這段時間的股票市場可謂是振奮人心啊,一路漲,相信很多局內人都嘗到了甜頭了。能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候,賺點小錢還是挺好的,但是心態要穩住了,見好就收,別翻車了。2008年,這起巨額交易震驚全球,導致法國興業銀行瀕臨破產,全世界的媒體都將焦點聚集在交易員熱羅姆·凱爾威爾身上,直到2010年法庭做出最終判決時,央視新聞還在追蹤報導此新聞。
  • 利弗莫爾:成功的交易,失敗的人生
    14歲時用5美金開始投資,15歲賺到1000美金,21歲賺到1萬美金(相當於現在260000美金),24歲賺到5萬美金,30歲身價300萬,52歲身價超過1億(當年美國財政收入才42億美金)。美國總統威爾遜曾親自召見他, J.P.摩根懇求他放過股市。在交易上他無疑是成功的,以至於人們相信:即使把他關在一個小黑屋內,只要給他一個電話和一筆不大的授信(交易額度),一個月後他就可以重新擁抱世界。
  • 「交易之王」史蒂夫·科恩:華爾街最瘋狂的賺錢機器
    到2002年,他執掌的SAC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對衝基金,管理規模達到了150億美元。華爾街親切地把科恩稱為「Stevie」,像神一樣崇拜他。為人低調、很少接受採訪的史蒂夫·科恩,出生於1956年,在紐約郊區長島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長大,是家裡第8個孩子。父親在成衣製造廠工作,媽媽是鋼琴教師,小時候家裡一直很缺錢。
  • 周冬雨半年賺1.09億,普通人月薪過萬需908年,22輩子
    周冬雨再次上熱搜了,不過這次並不是因為演技,也不是因為和馬思純之間有什麼友誼的互動,而是因為1.09億的天價片酬,按照網友的算法,周冬雨半年賺到的1.09億,普通人月薪過萬不吃不喝也要908年,一輩子按上班40年計算,需要則22輩子。
  • 身家200 億到入獄,中國股神的悲壯人生
    身家 200 億到入獄,中國股神的悲壯人生 銀河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 是中國股市 1995-2005 年的傳奇,2003 年 2 月 15 日,《中國證券報》曾在頭版刊發《漲停板敢死隊》一文,曝光該營業部的操作手法。
  • 史上最傳奇投機客的八次破產再起之傳奇!
    從他身上,葛洛斯學到一件事:「在你了解市場前,必須先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弱點和自大。」李佛摩,曾被《時代》(Time)雜誌形容為「最活躍的美國股市投機客」(the most fabulous living U.S. stock trader)。
  • 特斯拉買比特幣不到一個月大賺64億,比去年賣車利潤還高30%!但斌也買比特幣了:「達到40萬美元是非常可能的…」
    特斯拉曾在2月8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文件中披露,它購買了15億美元的比特幣。由於比特幣最近突破5.5萬美元大關,這意味著,如果特斯拉持有比特幣的數量未變,自1月以來,它的帳面利潤約為9.3億美元。
  • 「交易之王」史蒂夫·科恩:華爾街最瘋狂的賺錢機器-虎嗅網
    到2002年,他執掌的SAC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對衝基金,管理規模達到了150億美元。華爾街親切地把科恩稱為「Stevie」,像神一樣崇拜他。為人低調、很少接受採訪的史蒂夫·科恩,出生於1956年,在紐約郊區長島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長大,是家裡第8個孩子。父親在成衣製造廠工作,媽媽是鋼琴教師,小時候家裡一直很缺錢。
  • 財務自由,靠「投機」能實現嗎?
    你下注在某一個數字上,如果押中,賺相當於賭注35倍的獎金(賭注不包含在內),若沒押中,你輸掉賭注。我們來算一下期望值,假如你每次押1塊錢:贏的概率是38分之1,能獲得35元;輸的概率是38分之37,虧掉1塊錢。
  • 爵士隊以16億價格完成出售,老闆將近賺了67倍捐出2500萬
    北京時間10月29日凌晨,正當絕大多數國內球迷沉睡夢鄉時,NBA卻發生了一件重磅事件,據ESPN著名記者沃神透露,爵士隊正式被老闆米勒夫婦以16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出售,其中包括爵士隊股權,爵士主場維溫競技場,NBA G聯賽反戰球隊以及Triple-A棒球股權,目前此項交易還需被NBA理事會批准。
  • 日本最牛散戶:25歲穿著睡衣全職炒股,爆賺230億
    「日本最牛散戶」cis,是日本日內交易者推崇的神級人物。 2000年,21歲的cis開始炒股。25歲辭職,開始專職炒股,過上了在家中穿著睡衣交易的生活。截至2018年11月,從本金300萬日元(當時折合人民幣23萬元)賺到23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