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線城市奮鬥多年,一心想要擠入上流社會,這時候有個富豪想和你籤一個「生活合約」,合同的有效期是5年,生了孩子能得到股票,生兒子獎勵3000萬信託基金,你願意嗎?
《上海女子圖鑑》這部電視劇裡,女主羅海燕就遇到了這樣的富豪……
《上海女子圖鑑》比《北京女子圖鑑》晚一個月開播,因為女主王真兒在名氣、粉絲數上遠不及戚薇,以及《北女》帶來的低口碑影響,所以收視率低於《北女》破30億的成績。不過儘管在這樣的劣勢下,它的評分還是稍稍高於前輩,這和人設、服化道、演技等等都有關係。
《上海女子圖鑑》有《東京女子圖鑑》的一個優點:夠直白,夠現實。
兩個女人都是從初出茅廬到逐步上位,確實身邊的男人來來去去並不在少數。但和《北女》裡陳可這個明裡要獨立自主,暗地卻依靠男人的「偽獨立」不一樣,《上女》的羅海燕很明確每一個階段她的需求,也不亂跟人玩曖昧,她可以幸福如小女人般地跟小明星談戀愛,也懂得把握機會抓住大富豪。
羅海燕的變化有跡可循,隨著她住所的更迭變化,從胡同到看得見梧桐樹的公寓;從陸續變換餐廳和口味,從廉價外賣到私房菜;從暴露身材缺點的襯衫牛仔褲,到剪裁得體的定製長裙,都像是證據,見證著她的蛻變軌跡。觀眾認可她的成長,所以能接受她在對感情、對財富、對地位上越來越坦白的轉變。
而如何在這種「女權」敏感的時代拍出受歡迎的電視劇,《上女》的方法就是讓女主付出「代價」!
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等價交換的原理。
羅海燕從小地方到上海打拼,從職場小白一步步走到管理層,在上海逐漸立足下來。不過受閨蜜的影響,她也希望能夠找到一個事業有成且有身份的人。後來她在畫展上遇見了「老克勒」林立,有錢有品味,跟她興趣相投,本以為找到如意郎君了,沒想到這個男人卻讓律師給了她一份合同。
律師說,合同的有效期是5年,在這個期間如果她順利生產的話,將得到若干股票,如果是生兒子的話將獲得三千萬的信託基金……之後林立還給了她一枚很大的鑽戒,閨蜜提醒她如果不結婚小心變成人家的「高級秘書」。
當海燕拿著合同找林立對峙的時候,林立解釋說:「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婚姻的本質就是一種利益的交換,是一種契約。而這份合約裡,我給你的,要比世俗結婚證,要神聖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因為它,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你的利益。」
最後羅海燕為了自由,拒絕了林立這份「明碼標價」的 合同,立主了「獨立自主」的人設。
這段故事的結局雖然有過於理想化的嫌疑,但是它很明確地展示了在利益面前,想要擁有就必須付出,包括付出尊嚴、付出青春美貌的規則。就如網友評價的「這是大都市的魅力之一,它酷烈又傲慢,只負責提供可能性和寬容,不負責對任何人撫慰或者諂媚。」
這樣的「代價」讓這部劇不至於那麼懸浮,讓以往被按著頭接受「善良和真愛大過天」的套路的觀眾終於不用再被有錢又傻的有錢人糊弄了。
可惜,《上海女子圖鑑》依然有著無法忽視的弊端。
《上海女子圖鑑》只有20集,每集也只有那麼二十幾分鐘,雖然其短小精悍,但導演想要呈現的人物太多了,很多細節沒有展開,有些重要的職場知識鏡頭寥寥,沒有說服力。
首先是人物背景的不嚴謹,羅海燕就讀一個上海的全國重點大學,但學校中為考研、獎學金、出國留學這樣的目標焦頭爛額的場景沒出現,反而大談包包是A還是正。拜金主義者或許少數存在,但在重點大學不可能成為一種風氣,所以「比拼包包」這樣的行為有點格格不入。
其次是瑪麗蘇光環依然盛行,羅海燕進入知名廣告公司的方式還是老套的「真誠」,現在的人才市場,沒有能力面試官都不會為你浪費一分鐘的時間!進入職場後,作為實習生的海燕立刻就接到了任務,還要自己獨立完成,拒絕了同僚的幫忙——讓我等職場菜鳥看了愧不敢當~
然後是感情上的一帆風順,雖然海燕失去了自己大學時期的初戀,但是她得到了留在大公司的機會;雖然她的本地男朋友父母嫌棄她是外地人,但是她拿到了不菲的分手費;雖然她跑步崴到腳了,但是能認識香港某公司大中華區CEO…
最後是職場晉升上的懸浮。從羅海燕的年紀和晉升速度來看,她做到廣告公司營銷總監的年紀時,可能在35歲以下,而且還在上海市中心買房了,這並不是不可能但實在是少之又少,整個過程都沒面臨過升職天花板的問題。除此之外,職場性別歧視、性騷擾等常見的問題統統都沒有,不知道是來不及展開講還是壓根沒考慮過,只顧著讓女主一路順風開掛到底。
當然,現在的人生活工作壓力已經這麼大了,刷劇的時候再看見灰頭土臉的小菜雞生存指南確實挺扎心的,不如保留幻想,在精神上過一把&34;的癮。所以把《上海女子圖鑑》當成&34;,以及&34;還是蠻帶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