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騙子的花樣可謂是層出不窮,在如今這個資訊時代下,電信騙局也開始多了起來。近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稱收到「銀行官方客服」發送的信用卡逾期提醒簡訊,並聲稱違反相關規定將追責並上報徵信。其實,這正是一種典型的電信騙局。套路頻發讓消費者心裡忐忑不安,作為業界知名平臺,還唄積極為消費者排憂解難,揭穿這些虛假謊言。
一般來說,冒充客服發布虛假簡訊的騙局,不法分子一般會用到以下三個藉口:
首先是通知用戶信用卡已經逾期,將追究其責任並上傳徵信系統,根據相關規定一旦提起訴訟,將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影響出行及消費,需儘快聯繫「客服」處理;
再者是通知用戶涉嫌信用卡惡意透支,已正式立案審核並建立檔案,後續不再接受任何庭外調節,需儘快聯繫「客服」說明情況;
最後是告知用戶可為其特批大幅度利息減免,過期將視為自動放棄並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永久取消減免資格,需儘快聯繫「客服」處理。
一般風險意識薄弱的用戶,看到這樣的簡訊馬上就慌了,很容易跟著騙子的套路走,而一旦用戶信以為真,便很可能給騙子轉帳,造成自己的損失。
比如,在一起案件中,有受害人收到自稱銀行官方客服發送的簡訊,稱客戶信用卡已逾期,根據相關規定一旦提起訴訟將被納入失信執行人名單,影響出行及消費,需儘快聯繫銀行客服,並附上一個私人電話。
隨後,該受害人信以為真,在不法分子的誘導下說出了自己的卡號、簡訊動態驗證碼等信息,造成了5萬餘元的損失。
騙局花樣百出,但其實只要不輕信,便能大大降低受騙風險。比如,官方客服不會用私人號碼聯繫用戶,也不會要求轉帳、索要銀行卡密碼、帳號等敏感信息,一旦出現這些要求,一定是騙子。
信用卡風險專家提醒用戶,如遇非官方電話不要理會,簡訊中的連結不要隨意點擊,這些連結很可能是為了套取客戶的個人信息;同時,簡訊中的電話不要直接回撥,個人隱私信息不要輕易告訴他人。
當然,如果自己有疑問把握不準,應及時聯繫官方客服或至櫃檯詢問或核實,以保證自身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