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下)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學人君 學人Scholar

薦書學人:劉業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教授

薦書說明:我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開設《公共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課程過程中,採取了教科書+「經典進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教科書內容和經典閱讀匯報在期末考試中各佔50%比重,取得較好教學效果。所採用的經典書目綜合起來可以用「新政治經濟學」來概括,它圍繞的核心主題是——由理性(且遵循規則)個體互動如何形成合作秩序?

主要涉及經濟秩序、制度與合作秩序的湧現、合作秩序中的政府、集體行動與公共選擇、財政稅收與公共支出、基因-文化共同演化等主要議題。這份書目區分初級水平、中級水平和高級水平三個專輯,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循序漸進選擇閱讀。這份書目對學習理論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考博具有很大參考價值;對於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公務人員也能夠提供指導政策實踐的深厚理論基礎;對從事制度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專業研究者也具有很高參考價值。

高級著作選輯(15本)

1. Armen A.Alchian.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0

《不確定性、演化和經濟理論》,本文是演化經濟學的奠基性經典之作。本文作者阿爾欽(Armen A. Alchian),與科斯等並列的產權經濟學創始人,張五常之師。張五常在文章中多次提到阿爾欽。

文章的主要論點是: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是我們自己創造了成功,還是我們恰好適應了經濟系統的規則而被經濟系統選擇接納從而賦予了成功。我認為這並不是完全剔除了經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而是從更一般的角度探討了不同機制下(經濟系統)具有不同的決勝準則罷了。

2. 羅爾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作者羅爾斯是20世紀知名度最高的哲學家之一,長期執教於哈佛大學。本書中,作者基於契約論論證了自己的正義論體系(同時作者也參考和部分利用了邊沁、密爾以來的功利主義理論)。與休謨強調廣義財產權的保障(「生命、財產與自由」)即正義不同,作者的基本思想是「公平即正義」,他有一本書的書名即「作為公平的正義」。

首先作者構造一個契約平臺——無知之幕,即過濾了個人出生、天資、階層等背景信息的假想契約環境,在參與共同體契約的個體不知道這些背景信息的前提下就未來理想的正義社會基本規則充分商議,反思平衡,達成如此正義規則:正義原則Ⅰ.平等自由規則。即所有人在基本權利(所有基本權利列舉項和未列舉項構成「自由」)平等擁有。這一原則簡稱自由絕對優先原則。正義原則Ⅱa.機會均等原則。政治和經濟機會向所有人平等開放,特別是獲取公職的機會向才能平等開放;Ⅱb.差別原則。差別應該如此設置,以使得社會最少受惠者處境利益最大化,又稱「最大最小原則」。特別是,羅爾斯強調以上正義原則並不是並列關係而是「詞典式排列」關係,即優先滿足排列在前的正義原則,接著滿足第二,第三原則,位置不得僭越,即Ⅰ>Ⅱa>Ⅱb.

值得指出的是,羅爾斯雖然作為當代政治哲學巨擘,但其巨著一發表立即招致另一政治哲學巨擘也是他在哈佛大學的同事諾齊克(R.Nozick)的批評,其批評之作也是當代政治哲學巨著《無政府、國家與烏託邦》。此書建議大致瀏覽即可,有選擇性閱讀重點章節,無需詳盡閱讀全書。

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013年修訂版)

作者哈耶克是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書首次出版於1944年,改寫了20世紀人類歷史進程。二戰即將結束之際,哈耶克一方面看到他所在的英國和整個西方世界政府干預思潮高漲,另一方面前蘇聯的中央計劃經濟得到很多知識分子的支持,二戰結束之際許多國家走向獨立,何去何從,是按照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走市場經濟道路,還是按照前蘇聯的指引走計劃經濟道路,對於各國是一個根本抉擇,知識界普遍看好政府干預甚至全面的蘇聯史達林式計劃經濟,哈耶克此時發出孤獨的吶喊,籲請人們看清,如果走向計劃經濟,那是一條通往奴役的不歸之路。

本書的發表並沒有給作者作為一名職業經濟學家在圈內帶來聲望,相反,芝加哥大學正統經濟學家反而批評哈耶克寫了如此一本通俗的宣傳小冊子,有損其作為職業經濟學家的聲望,從而影響了哈耶克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求職,後來哈耶克轉而赴任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教職。

4. 羅伯特.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託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與哈佛大學著名哲學家羅爾斯1971年出版的經典巨著《正義論》比肩的,就是同為哈佛大學哲學家的諾齊克3年後出版的《無政府、國家與烏託邦》。這兩本著作是當代政治哲學影響最大的兩部經典。

諾齊克是自由至上主義者、最弱意義國家的倡導者。諾齊克強調「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康德信條,強調權利的首要性,權利是可能產生衝突的個體之間的「邊界約束」,認為再分配福利政策不可避免侵犯到個人權利。權利都是屬於個人的,它不屬於集體,國家沒有超越個人權利之上的權利。諾齊克用六個步驟證明了最低限度國家如何從自然狀態演化產生,中間不會侵犯任何人的權利因而是道德的,但超過最低限度國家的任何再分配功能的國家都可能淪為不道德的。

針對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諾齊克提出著名的「資格理論」的正義論。資格理論的核心是「持有正義」,它由三個部分組成,持有的最初獲得,或對無主物的獲取;持有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轉讓;對最初持有和轉讓中的不正義矯正,分別對應獲得的正義、轉讓的正義、矯正的正義。持有正義的一般綱領是:如果一個人依照獲取或轉讓的正義原則或依照對不正義的矯正原則對其持有是有權利的,那麼,他的持有就是正義的;如果每個人的持有都是正義的,那麼持有的總體(即所謂一個社會的收入分配)就是正義的。諾齊克反對「分配正義」,因為任何分配正義都是模式化的,而任何模式化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持久地幹涉人們的產權。在最低限度的國家,以此為平臺,人們可以組建自己喜歡的各式各樣的可以自由進入退出的烏託邦,而國家不過是一個容納各種共同體(每一個共同體都是一個按照人們意願組建的烏託邦)的烏託邦框架。

5. 麥可.波蘭尼:《社會、經濟和哲學》.商務印書館,2006

麥可.波蘭尼、波普爾和哈耶克被稱為20世紀自由主義三巨頭,他們的著作深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歷史進程。波蘭尼本是一名物理化學家,一次偶然機會訪問了蘇聯以後,發表了一系列自由主義的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著作,如《自由的邏輯》《科學、信仰與社會》《人的研究》等。此外,波蘭尼還有一本極具原創性的《個人知識》。波蘭尼最有原創性的理論是「緘默知識」,即「我們知道的比我們說出的多」。

作為一個理論應用,波蘭尼論證中央計劃經濟的不可行性超越了米塞斯的價格信號缺失和利潤法則無法運行,或哈耶克的分散知識收集利用之取締等理由,波蘭尼的理由是,一個特定的頭腦可以從事的控制範圍必然是有限的(適合一人控制的幅度大約是5個下級),由此可知,前蘇聯根本不可能存在什麼「中央計劃」這回事,所有的中央計劃經濟都是「裝扮的計劃經濟」。蘇聯的「純正」計劃經濟嘗試是在1920年的最後六到八個月期間進行的,結果損失慘重。波蘭尼說,「我相信蘇聯的統治者比其他人更熟知真正的中央計劃的不可能性;他們很清楚,但是緘默不語」。「戰時共產主義」嘗試的大失敗連同各種異議聲音和憤怒依然被五年計劃這樣的外衣掩蓋著。不僅如此,「在五年計劃喧鬧聲的掩護下,政府繼續靜靜地嘗試增補一個又一個商業經濟機制。逐漸地使經濟操作完全商業化了。亞當.斯密一定會對這種『看不見的手』的奇怪回歸驚詫不已,這種雙重的不可見——是精心掩飾的『社會主義』的成功奧秘」。——全面的計劃是對自由的大規模毀滅,在文化領域、科學研究領域、經濟領域等一切領域,可是這種由一個中心來整合國家的全部文化和經濟生活的思想(這就是極權主義)對當代思潮產生了深遠影響;它迷惑了所有智慧、活力和有遠見的頭腦,並使他們輕視傳統的個人自由。

6. 詹姆士.J.布坎南:《憲法秩序的經濟學和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8

布坎南因為創立公共選擇學說獲得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本書中,作者明確提出經濟學研究需要一個範式轉換,即用「交易範式」取代「最大化範式」,而布坎南提出的「憲政經濟學」就是這種新範式的經濟學。

某種程度上,經濟學就是「交易學」。在憲政經濟學中,布坎南捍衛方法論個人主義,將其作為憲政經濟學的基本立場,但是做了擴展,那就是理性選擇不僅是約束條件下的選擇,還包括對約束條件的選擇,通俗地說,即不僅僅在既定遊戲規則下選擇自己的策略,還包括對遊戲規則本身的選擇。規則約束,不僅僅是針對個人的,也包括約束集體的規則,例如約束政府的憲政規則。布坎南嚴格區分了結構和結構之內的經濟運行;遊戲規則和遊戲規則內的玩法;過程和終局狀態。經濟學的中心議題是人們互動的結構、互動過程而不是任何假想的完美的終局狀態。經濟秩序就是一個人際互動結構,所以「經濟無目的」,有目的的是在結構中的互動的無數具體個人,據此任何所謂「國家的目的」都是荒誕的。經濟結構規則的核心要素,在布坎南看來就是私人財產權、契約自由、強制執行契約、自由準入等。由於宏觀經濟學通過一些加總的變量來觀察經濟,強調如何引導經濟學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總量目標水平,完全忽略了結構問題和交易範式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布坎南認為宏觀經濟學無論高級版本的還是低級版本的,「本來都無需誕生」。理解經濟學的交易範式,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7/8. 埃德蒙.伯克.蔣慶、王瑞昌、王天成譯:《自由與傳統》,譯林出版社,2001(修訂版);《法國革命論》,商務印書館,1998(第一版).

本書是保守主義之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作品選輯,是由密西根大學的兩位教授選編而成,在每一個主題前面都有選編者寫的一個簡短提要,讀者可以通過提要了解每一主題下所選編內容的大致內容。本書主要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瑞昌教授翻譯完成,閱讀此書有不懂的同學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條件直接向王老師請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前面有一篇選編者所寫的精彩導言,通過這篇導言,可對伯克保守主義思想略知大概。伯克在本書中為貴族辯護,不過伯克為之辯護的是「自然貴族」而不是「世襲貴族」。自然貴族是一個社會中那些具有美德、智慧和擔當的精英。伯克為當時的美洲獨立辯護,痛斥黑奴貿易,譴責英國在印度的腐敗和蹩腳的管理。伯克為自由和正義而戰鬥,譴責法國大革命的暴徒。伯克認為法國大革命是財產權的敵人,因為革命者虢奪貴族階層的財產,然後又把財產送到那些最心狠手辣的攫取他人錢財的人手中。

伯克是最早抓住了法國大革命本質的人,他是一個早熟的「法國大革命的反對者」。但是伯克並不總是為既定秩序辯護,如果暴政發展到極點,那麼伯克主張人們訴諸自然權利將其推翻。伯克審慎地支持這樣的革命:只有在革命符合道德法則而不是背離道德法則的情況下,才有理由訴諸革命。據此,伯克支持美國革命和英國的光榮革命,將其與法國革命嚴格區分開來。對那些試圖焚毀一切,以便在灰燼上建立全新社會的企圖,伯克一直保持最大的警惕。伯克是理性的守護者,它反對的是唯理性主義,是那種從先驗的或設定的前提推導出整個觀念體系的做法,在伯克看來,真理存在於具體的經驗中,社會原則必須建立在社會經驗之上。

伯克為宗教辯護,反對無神論者。在駁斥法國革命的雅各賓主義者時,伯克說,「你們的獨裁者們是用恐怖手段來統治的。他們知道,誰畏懼上帝,誰就對別的東西無所畏懼。於是,他們就把那種唯一能夠產生勇氣的畏懼從頭腦中斬草除根」。法國革命中走上前臺的雅各賓主義就是極權主義。伯克發現,雅各賓主義政府管得太多,它的手伸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甚至幹預了家庭。從革命的那一天起,法蘭西就成了一切政權中最徹底、最專斷、最有效的政權。迄今為止,地球上絕無僅有……任何具有獨立性的東西都不能與這個共和國相容。這樣,伯克實際上發現了極權主義在18世紀的源頭。

9. 柏格森:《創造進化論》,商務印書館,2004

本書是一本研究演化的基礎理論著作,目前又出版了一個譯林出版社的新譯本。本書包括四章內容:生命的進化;生命進化的不同方向;生命的意義;思維的攝影機機制與機械論錯覺。

在柏格森迄今為止權威性的著述《創造進化論》的敘述中,他創造出了驚人宏偉的詩篇、具有廣博視界和持續力度的宇宙進化論,而且並未忽視一種嚴密的科學術語。世界被兩種相互衝突的趨向所創造。其中物質在其意識中展示了下降的運動;第二種則是具有固有的自由情感和永恆創造力的生命,它不斷地向知識的見解和無限的視界趨進。這兩種因素相互混合,彼此制約。這種聯合的產物在不同的水平上分支。首先的基礎差異見於植物和動物界之間,非動的和運動的有機活動之間。植物藉助於陽光儲存了從惰性物質中抽取的能量。動物則免除了這種基本努力,因為它可從植物攝取已經儲存的能量並據需要同時、均衡地釋放爆發力。在較高的階段上,動物界在損害動物界的狀態下維持生命,能以這種能量的聚集,強化自身的發展。如此,進化之道變得日益多種多樣,其選擇絕非盲目為之。本能隨著器官的利用而產生。理智的胚胎期也已存在,但對本能而言智能仍是劣等的。本能、情感和理性乃是人類的三大適應,柏格森對本能的強調有一定的道理,但難免有輕視理性能力之嫌。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解釋了諸如眼睛、意識等複雜事物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就像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和《盲眼鐘錶匠》一樣,本書顛覆了人們的直觀視角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理解。

10. 哈耶克.馮克利譯:《致命的自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哈耶克終身最後一本著作,可稱之哈耶克的「蓋棺定論」之作。在本書中,作者論證了中央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行的最終極原因,那就是理性致命的自負。在本書中,作者系統地闡述了他初步發展出來的「文化演化理論」,並提出頗受爭議的「群體選擇」理論,把「群體選擇」理論用於解釋制度和「自發秩序」。

注意本書的副題為「社會主義的謬誤」,因此被稱為對社會主義設想的最終判斷。從1978年到1985年,他積極地為寫作《致命的自負》作準備,他在寫作期間寫給別人的一封信中曾說,他覺得,這本書可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哈耶克最初設想《致命的自負》將是他畢生研究社會哲學的一個總結。年輕的時候,他就注意到了價格的信號傳遞功能和「知識分工」(對應於傳統理論中的「勞動分工」)對於指導生產活動的致關重要性。在著名的「經濟學與知識」一文中,他發揮了這一概念,解釋了價格是如何幫助人們克服知識的分工問題的。在「理性的濫用與衰落」一文中,他本來想梳理社會主義觀念的歷史發展過程,但由於它耗時過長,他就決定寫一本比較通俗的書——《通往奴役之路》,揭示了社會主義觀念的後果。而這本書又使他認識到,古典自由主義並沒有得到人們正確的理解,於是,他就撰寫了《自由憲章》以補救這些時弊,自由憲章為如何建設一個自由社會編制了「制度的經緯」。但是,哈耶克把《自由憲章》寫成一本通俗的操作手冊式的著作,認為對自由理論的闡述缺乏深刻的學理探究,於是接著寫了《法、立法與自由》,因此《法、立法與自由》可以看出是《自由憲章》的深化和基礎理論闡釋。最後,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負》中,闡述了自己的整個研究工作的要旨——從演進的角度來解釋合作秩序如何可能,人類文明的成長和文明的維繫如何可能。本書是一本關於文明的本質,起源和如何捍衛文明的偉大著作。

11. 阿爾伯特.西蒙:《人工科學:複雜性面面觀》,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本書是諾貝經濟學獎得主赫爾伯特.西蒙的代表作之一。經濟系統作為更一般地人類社會合作系統是典型的複雜適應系統的特例。本書中作者通過對一般的複雜適應系統的闡述,並將其運用於經濟系統——市場、企業組織,交易與分工。作者認為,理性是一種適應器,它的作用與自然選擇在進化生物學中的作用類似。複雜適應系統都是分層級有結構地存在,模塊化和結構是進化的捷徑武器,模塊化是系統中的「穩定中間形態」,例如企業是經濟系統中的穩定中間形態。而市場,能夠節約信息與計算,因為市場將決策分散給眾多行動主體,這些分散的行動主體只需要根據自己掌握的少量的局部信息進行決策,而不必要知道系統中的其他信息,達到市場出清。

西蒙指出,「投機」行為使得經濟系統穩定而不是幹擾,因為投機者總是企圖發現價格何時高於或者低於「均衡水平」,這種行動推動價格向均衡移動。市場和組織是分工合作的兩種形式,西蒙用自己的獨特演化理論證明了企業組織為什麼存在。通過企業組織和市場的結合,人類大大提高了專業化能力和分工能力,也就是提升了經濟的理性化程度。

12. 阿瑪蒂亞.森:《理性與自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本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代表作之一。正如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一書中強調的,本書強調了自由在一國發展中的至關重要性。自由價值是否被捍衛和保有,是衡量一個好社會最基本的標準。把自由引入福利經濟學,是森的偉大創見。森主張從自由的機會方面和自由的過程方面兩個維度理解自由,後者正是諾齊克所特別重視的,即作為自由的程序性方面,財富獲取和持有的正當性方面,顯然,森不僅僅關注諾齊克所強調的作為程序的自由方面,還關注實質享有的基本物品(primary goods,基本權利,基本自由,機會,收入,可行能力,基本的體面)方面。森認為,貧困是一種「基本能力」被嚴重剝奪的後果。森指出,需要強烈地將程序上的關懷與實際事情和結果的關懷結合起來。

森是「社會選擇理論」的創建者之一,他提出了在社會福利判斷上「擴展信息基礎」的重要洞見。如果擴展了福利判斷的信息基礎,那麼所謂阿羅不可能性定理就不再「不可能」了。這裡森的「擴展信息基礎」主要考慮的是社會選擇中的人際比較的可行性;實質機會清單;可行能力等。森的「擴展信息基礎」不僅在社會選擇理論中是一把利劍,它還可以應用於一切「理性化」進程的分析中去。

13. 哈耶克 著.馮克利 譯:《經濟、科學與政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2007

本書有兩個版本,第一版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二版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寫於1950-1970年代的論文和演說,合計40多篇。這是哈耶克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因此極具智力含金量。

在本書中,哈耶克提出「競爭作為一個發現過程」的著名命題,在一個不確定性世界和不完全知識假定下,發現正確(如某種物品的真實價格)的唯一途徑是競爭。哈耶克駁斥了「社會公正」和「分配公正」,因為經濟系統中並不存在一個「分配者」,在沒有分配者的地方也不存在所謂「分配公正」問題,哈耶克用《社會公正的返祖現象》回答了什麼是才是真正的正義/公正。哈耶克著名的自發秩序理論,也在本書的「人類行為的結果,而不是人類設計的結果」以及「複雜現象論」兩篇文章進行了充分細緻的闡釋,讓我們理解行動的人們如何通過規則遵循行為達到有效複雜性程度高的秩序狀態。在本書中,作者初步發展了「群體選擇」的演化理論,為他晚年最後一本著作《致命的自負》打下了基礎。

14/15. 卡爾.波普爾:《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波普爾被稱為20世紀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三大自由主義者之一。著作還有《科學發現的邏輯》《客觀知識:一種進化的知識觀》《猜想與反駁》等經典。本書中,作者批判了「歷史決定論」,不承認人類歷史發展有必然的客觀規律(歷史決定論/歷史宿命論),沒有人能預告人類歷史的未來(不僅如此,甚至一個星期以後的天氣預報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一個月以後的天氣預報)而認為歷史進程每天都是「即興創作」。如果存在客觀的、不可避免的發展路徑,「人民創造歷史」就成為空談。波普爾並不是反對理性設計和理性建構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而是指出理性設計和理性建構只能採取「零星的社會工程」的方式,在試錯和修改中前進。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寫作肇始於1938年德國納粹對奧地利的入侵,極權主義的盛行和大獲全勝給了波普爾動力。開放社會就是政治機會和經濟機會向人們平等開放的社會,也是不斷試錯開放演化的社會。開放社會就是市場、法治和自由社會。波普爾在本書中集中批判了開放社會的三個敵人:柏拉圖、黑格爾和馬克思。以批判理性主義(證偽主義)和方法論個人主義為工具,波普爾系統批判了柏拉圖理想中的哲學王統治的等級制國家、黑格爾把國家作為美德思想的實現,以及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波普爾稱之為「神諭哲學」,意思是說有人妄稱有能力給人類歷史「算命」)。從本書的兩卷本的標題我們可以一睹本書端倪:第一卷:起源和命運的神話,柏拉圖的描述社會學,柏拉圖的政治綱領;第二卷:預言的高潮:黑格爾、馬克思及其餘波。

教科書推薦(7本)

1. 張維迎:《經濟學原理》,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

保留新古典主流框架,但同時納入新制度經濟學、奧地利學派和演化經濟學某些元素的教科書,兼顧通俗、專業和深刻。

2. 盧現祥等:《新制度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國內新制度經濟學最完整的教科書。

3. 吉恩.希瑞克斯等(Jean Hindriks):《中級公共經濟學》,上海三聯出版社,2011.

主流經濟學分析方法應用於公共部門分析的標準教科書。

4. 傑克.J.弗羅門(Jack.J.Vromen):《經濟演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迄今為止引入國內的演化經濟學最佳入門讀物,不失專業性。

5. 埃德溫.多蘭(Edwin G.Dolan):《現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基礎》,2008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最通俗但又不失專業性的入門讀物。

6. 麥可.H.萊斯諾夫(Michael H.Lessnoff):《二十世紀的政治哲學家》,商務印書館,2015

這是國內引進最通俗,較為全面介紹二十世紀政治哲學的教科書式專著,又是專著式教科書,通俗易懂、專業精深。譯者是我的好朋友馮克利教授。

7. 汪丁丁:《經濟學思想史進階講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主流經濟學是靜態均衡視角,而經濟現象是從來都是動態演化的,本書試圖直面現代經濟學的本質衝突,引入演化分析的歷史視角寫經濟學思想史,邏輯與歷史或邏輯與演化貫穿本書始終。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經濟學思想史著作,你幾乎在本書中可以找到任何在經濟學發展史上留下痕跡的偉大人物、偉大著作和有深刻洞見的經濟學思想。

原標題:《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下)》

相關焦點

  • 我為何沒有成為一名自由至上主義者——以人類演化為視角
    從理論上講,自由至上主義因為不構成任何強制而具有完全的政治道德正當性,但是我們去判斷一種政治學理論僅僅看它的邏輯推演和論證、以理論上道德正當性判斷其是否合理是不行的,需要考慮這種理論被應用於社會實踐會產生何種秩序,正如馬克思主義的論證和邏輯都很完美,但是被實踐後,在人性下產生的社會秩序和它理論所推導的相去甚遠。
  • 人類權力的演化1:群居動物的權力
    ——韓非(戰國)人類一切人力所及的成就和災難都與權力有關。我們討論自由或不自由,研究造成人類自由狀況的種種社會根源,對權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也有所警覺。 筆者對人類權力的本質與演化思考良久,也嘗試寫了一些文字,尚未完成卻已近2萬字了,遂決定逐節發表,以加快公號的更新節奏,減輕讀者的閱讀壓力。
  • 動物明明擁有智慧,為什麼只有人類演化出了文明?
    另外一個事實是,雖然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人的腦容量幾乎增加了3倍,但我們現代人的腦容量卻略有減小。科學家並沒有找到現代人腦容量減小的原因,這很可能是因為人腦的進化策略發生了改變。這不像我們對於電腦的理解,那些由PN結形成的最基本的邏輯電路,再由這些邏輯電路組成各種邏輯運算關係(這就是軟體),通過運算我們就能得到結果。
  • 人類的演化發展已到達一個歷史新階段並正向這個階段轉進
    然而現代人類把這些知識和技術能力廣泛用於「財富」的索取,廣泛應用於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間的博弈等等。然而就是沒有拿這些科學知識來武裝人類的世界觀及進行系統性的社會思想改造,故而科學及科學技術本來是用來提高人類生存適應性的,是造福人類的,但在人類自己的思維邏輯演繹下卻變成毀滅人類自己的最大威脅。
  • 文史評說 | 羅馬並非「毀於一旦」:如何理解帝國權力運行
    沃格林在他著名的《政治觀念史稿》中,曾這樣談及羅馬:「為了理解接下來數百年中(指羅馬的興衰)演化出的那些概念的基調,我們必須明了權力結構徹底脫離人民這個根本性的事件。」對比這樣一句抽象的評論,潘先生的文章則藉助於更加豐富的歷史經驗素材和中西對比優勢,給出了有關帝國權力運行更豐富具體的分析。
  • 「只要讀書,生活就在」——資深媒體人何婕的書單
    這是新聞主播何婕帶來書單系列的第二本,《書單思維》,從每年閱讀的百餘本新書裡精選22本,助力閱讀的甄選。閱讀的角度各有不同,一個故事講完,每一個聽的人都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感受而產生不同的共鳴,從而收穫不同的理解——書單思維的養成,也盡在於此了。
  • 這所老牌名校發推薦書單了,你都讀過嗎?
    《九章算術》、《天工開物》、《物種起源》、《天體運行論》、《基因論》、《5G+:5G如何改變社會》、《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等古今中外科技智慧入選自然科學類圖書。中小學生的書單已經有了指導和推薦了,那大學生應該讀什麼呢?與其空閒時間打遊戲,不如來看看西安交通大學推薦的大學生讀物。
  • 世界讀書日:送你一份特別的書單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將根據你的不同喜好,為你奉上一份特別的書單。 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如果你想了解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如果你嚮往詩和遠方—— 我們推薦這份書單:最適合在旅遊路上讀的書
  • 如果演化是一場遊戲,人類是怎樣升級成頂級玩家的?
    隨著三者的出現,人類演化大戲最高潮的部分——《巔峰對決》也就拉開了帷幕。這一幕裡,主角智商逆天,技術逆天,所以高潮迭起,滿是愛恨情仇。不過,雖然競爭和廝殺在所難免,跨越種族的愛情戲碼也在不斷上演。最後,我們那些在組織和社交方面更勝一籌的智人祖宗們消化並吸收了尼人和丹人,以及那些殘存的其他老祖宗,贏得了這場巔峰對決。
  • 達爾文《演化論》否定了上帝,肯定了人是「智神」
    你可能會覺得我寫錯了標題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不是應該被叫做進化論才對嗎?怎麼是演化?進化和演化的區別是什麼?重點不是詞,而是詞所表達的是物種與自然的背後深層含義以及邏輯關係。我們下面講的內容僅是分享腦洞。
  • 10本書,讀懂中國 | 藍獅子書單
    如何看待歷史教訓,如何運用現有資源,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希望本期書單能夠為你提供有益的思考。本期書單是由湛廬文化聯合藍獅子圖書、微信讀書、當當網、單向空間、吳曉波頻道以及多家出版社和機構,甄選出的10本與經濟、歷史、價值、供應鏈等相關的新書,與大家一起衝刺2020。
  • 書單1061-1070,推薦《人類群星閃耀時》《達文西密碼》《看見》
    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場記者後,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導、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幾乎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而如華南虎照、徵地等剛性的調查報導她也多有製作。在書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
  •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當我們了解世界歷史和考察人類文明總體演化的時候,我們總是繞不過一個久遠而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宗教和神學。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這一現象的出現,這就需要我們去深思其發生學淵源及其內在發展和演化機制。如果說宗教作為上層建築對物質文明的影響是簡潔的、部分的,那麼它作為社會文化形式對精神文明的影響就是直接且全面的。
  • 一份書單,致敬譯者
    前個星期,主頁君發微博,請大家說一說知道的好譯者:「一本出色外版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離不開譯者。大家提到的名字:周作人、傅惟慈、朱生豪、汝龍、羅念生、傅雷、何兆武、董樂山、榮如德、力岡、戴驄、周克希、柳鳴九、劉文飛、黃燦然、餘澤民、孫仲旭.要麼翻譯成「家」(有的自身還是非常出色的作家),要麼雖不那麼知名但翻譯的作品有口皆碑。真不敢想像沒有這些翻譯者的耕耘,我們的人生會缺失多少養分。某些領域幾代人才出來個「角兒」,要是出現斷層或才華被現實環境折損,那是非常可惜的事。
  • 尋找下一輪中國經濟節奏:深度理解十四五規劃之核心價值
    因此權衡性主動的市場關鍵就在於如何處置市場和人為的關係,一份具備適宜宏觀格局的經濟遠期規劃疊加堅持市場探索主導為內容的理解執行,這才是中國經濟智慧最富有魅力的地方,我們能靈活運用人為審視和充分調動市場積極,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逢經濟關鍵節點就會展開「五年規劃」整理和制定的原因。
  • 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邏輯與過程邏輯
    立足於國家治理現代化,政府職能轉變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透視:一方面,作為國家和社會運行的重要一環,政府體系的運轉與變化無疑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政府職能及其轉變恰恰是政府體系內在運行與改革演化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我國改革開放的一系列進程,既是不斷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過程。
  • 書單推薦|初入公關職場必讀書單(二)
    寫上一期書單推薦的時候,我寫過:「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重要一點,便是讓自己擁有更清晰的邏輯與思維能力,更紮實的行業、專業基本功,以及更具有包容與理解別人的心胸。」如果再換一個角度來理解,能夠促使我在公關行業堅持的最大原因和核心動力,也在於,當我們擁有更清晰的邏輯與認知體系,那麼,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或者如何在現實裡被各種打擊,你也依然擁有去處理問題和面對困難的勇氣與自信。當我們擁有更明確的自我職業方向與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也將更有處變不驚、運籌帷幄的能力。2020年,這個行業不容易。
  • 只是人類的錯覺?那是你沒有理解
    這是犯了思維邏輯的錯誤。我打一個比喻,有一款戰爭遊戲,曹操是這款遊戲之中的一員武將,則這員武將可以被其他類似的武將取代。這時候,遊戲玩家就說,現實之中的曹操肯定也是不存在的。你認為他這樣的說法合理嗎?很好理解,宇宙最終是無序的,因為一切能量最終將耗散掉,而人類這樣的高級文明的任務,就是把散亂的系統整合,減少能量的無序耗散。有組織的社會秩序,就是一種人為減少熵的行為。比如,過去講究一家一戶住著很遠,一家就佔據一座山林,到了冬天死命的砍樹燒柴火。要麼就是幾個人佔據一個島,隨心所欲的使用島上的資源。這不是浪費自然資源嗎?
  • DNA指示:它們曾利用人類完成演化
    當然,這裡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狗的確不是狼演化來的;另一種是在古代狗演化的過程中,它們體內狼的DNA遺失了。這就需要從犬類和人類之間的關係說起了,研究者表示,當狗演化早期,它們可能還曾經利用人類來完成進化。
  • 超長乾貨 | 一份給孩子們的復古書單
    日前,我們發了一篇《關於孩子的閱讀,你需要好好規劃》的文章,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規劃原則,只談寶貴經驗,未列推薦書目。不料連日來有許多家長,其中不乏書盈四壁的學五才八人士,憤憤要求董老師補列一份書單,其勢甚洶,其言甚烈。對此雖不解風情,亦不敢不從,乃勉強拋磚,聊供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