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記者,和白衣戰士一起衝鋒的抗疫英雄

2021-03-04 人民武警

「你們和白衣戰士一樣,是抗疫的英雄。」這是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指導組組長孫春蘭在與抗疫一線媒體記者座談會上,對一線記者的高度評價。

講話結束,孫春蘭副總理起身,向一線媒體記者深深鞠躬致敬。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在湖北抗疫一線,和白衣戰士並肩作戰的記者隊伍中,來自全軍各大單位的軍事記者尤為醒目,他們以軍人的果敢和無畏衝鋒在前,用影像、文字和聲音,講述著一個個中國軍人的戰「疫」故事,書寫著子弟兵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下面這個由央視製作的短視頻,表達了戰鬥在武漢部分軍事記者的心聲。

點擊視頻,感受精彩↙ 

其實,在湖北各地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武警部隊各級新聞工作者的身影也隨處可見。不管是專業記者還是兼職官兵,他們都以戰地記者的身份,不顧危險,克服困難,為我們帶來了那麼多令人振奮和感動的信息。

一線感言:


我們鏡頭拍攝的不僅是一場場對病患的救治,我們記錄的其實是一段歷史,一段中國軍人誓死為民的悲壯逆行,一段中華民族抗擊疫情的激烈現場,一段人類文明對抗病毒的艱難歷程。那麼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的所有鏡頭都是精彩的,我們的所有冒險都是值得的,我們的所有付出都是無悔的。

一線感言:


隊員石蕊說,疫情結束後,她還是那個坐在角落裡給人看病的普通醫生。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採訪過的很多隊員都說,支援武漢是他們身為醫者的本能選擇,承不起「英雄」二字。偉大源於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他們的想法很樸實,盡己所能、救死扶傷;他們的願望很簡單,患者康復、早日回家;他們的付出很容易滿足,一聲謝謝、一句辛苦,足矣!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他們見證了歷史,也創造了歷史。作為一名軍事記者,能與他們一同並肩戰鬥,榮幸之至!

一線感言:


參加武漢宣傳報導的50多個日夜,從進紅區採訪到進入重症病房拍攝,近距離接觸醫患人員,深入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與生活以及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所有一線救治的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辛勤付出都令我十分感動。我們一線宣傳報導人員需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段珍貴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拍下來,寫出來,傳播出去。

作為一名轉業待安置士官,我主動請纓,返回曾經的「戰」位,與戰友一起謀劃思考、搜集線索、整理素材、撰寫稿件。先後發表了20餘篇弘揚荊楚衛士正能量的稿件在電視、新媒體、報紙等平臺。網友紛紛點讚留言,部分稿件、視頻的瀏覽量和點讚數近百萬,展示了人民軍醫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與擔當。

一線感言:


在這次疫情工作中,我不僅作為一名文職護士,同時也擔任著新聞報導工作。除了做好疫情防控中的洗消、體溫檢測等工作,就是拍攝戰友們參與防控工作的畫面,挖掘他們背後的故事,每每聽到戰友們講起他們的故事,我都深受感動,感受到了軍人服從命令的職責與擔當。

一線感言:


作為一名疫情重災區的屬地支隊戰士,我拍攝了很多身邊堅守抗疫一線的戰友,他們有的父母雙雙被感染還始終堅守自己崗位,還有的連孩子出生也不能陪在愛人身邊。他們的事跡很平凡,但是精神很讓人敬佩,作為記錄這一切的報導員,我真的很感動,也讓我看到了危難時刻軍人的鐵血擔當和無私奉獻,身邊有這樣的戰友我覺得很自豪。

一線感言:


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報導員的我,和很多身邊的戰友一樣,無畏疫情,主動請纓,寫下請戰書,深入到新聞報導一線。在這段時間裡,我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最艱辛的一面,父母感染入院、家庭出現變故、孩子出生等等,他們無法回去,只能通過視頻表達對家人的關心和思念,把內疚深藏心中,一頭扎向工作崗位,為抗疫工作付出自己的努力。他們勇往直前、連續作戰、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不斷的激勵和鼓舞著我,我一定會繼續努力,把身邊的感人事跡報導出來。

一線感言:


為了更近距離、更加真實記錄部隊任務、展示官兵形象,我在任務區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比執勤官兵待在任務區時間還長,回到生活區,洗消結束後便立即對拍攝內容進行整理、歸納、梳理。我努力用鏡頭,表現一線執勤官兵的忠誠、勇敢和奉獻,記錄面對疫情鐵血軍人應有的責任、使命和擔當。

一線感言:


鏡頭下戰友們搶運物資的身影,與時間競速、與疫情賽跑的場景,讓我感動不已。每當我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記錄下的是歷史、是戰鬥、是生命。作為一名新聞報導員,相機就是我的武器,用一幀幀畫面向外界第一時間報導最真實的畫面,這是我的責任。

一線感言:

當疫情來襲,單位尚未接到任務時,自己就努力收集素材,時刻準備要在哪些方面挖掘新聞點,保養好器材設備。接到任務後,緊跟一線步伐,堅決做到部隊到哪裡新聞報導就到哪裡。戰友們的任務或是搶運物資,或是警戒勤務……而我的職責使命就是用手中的筆與"長槍短炮"生動翔實的報導每一名默默奉獻的戰友。

一線感言:

身為一名基層報導員,親眼目睹了一線官兵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太多「秘密」。他們日以繼夜地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為了將床位留給最需要的人,他們困了就睡在地上。比起那些一線的戰「疫」者,我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時刻清楚自己的職責,就是宣傳報導好身邊戰友們的故事。

一線感言:


從2月3日接到孝感市防疫指揮部的緊急用兵請求開始,我跟隨支隊黨員突擊隊奔赴天河機場,轉運n95口罩和防護服,到接下來轉運直升機送抵的核酸檢測儀和試劑,緊急分裝新鮮蔬菜和水果到一線醫院。一線官兵不怕苦的精神給了我很多感動,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能把這些感人的瞬間繼續傳遞出去。

一線感言:


自防疫阻擊戰打響以來,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我用鏡頭捕捉防疫一線官兵最真實的點滴瞬間,親眼見證了火速馳援、快速搬運的震撼場景,看到他們發白的雙手和滿臉護目鏡印痕的樣子,感動萬分。我要用手中的「武器」記錄下他們的感人事跡,宣揚他們的精神品質,讓更多的人看到人民子弟兵的擔當。

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監製:劉鳳橋、賈振雄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關樹聲、王文

值班編輯:支雲鵬、馬帥

郵箱:wjxinmeiti@163.com

相關焦點

  • 抗疫英雄——山師附小六·五班同學「心中最閃亮的星」
    關於生命,孩子們有太多體驗要表達,關於自由,孩子們有太多話要說,關於理想,孩子們的世界光芒四射,關於學習,孩子們動力十足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生命、自由、理想、學習的美好,是抗疫英雄創造的。新冠肺炎肆虐時刻,白衣戰士執甲衝鋒在一線,護佑國人健康,挺立起民族的脊梁。國難見英雄,英雄真豪情,用技術,靠實力,危急時刻的共和國英雄,靠學識,用真心,挽救生命,救民族於新冠肺炎的水火。以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張文宏為代表的白衣天使,執甲逆行,成了中華民族的英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八十歲的最美逆行者,非典時期,拯救人民於水火。
  • 他們用詩歌致敬抗疫「平凡英雄」
    福州新聞網3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在這次疫情中,誰是你眼中最可愛的人?閩侯這群詩人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除了在一線捨生忘死的白衣戰士,各行各業積極抗疫的普通人,比如警察、社區工作者、快遞小哥,他們也很閃亮!
  • 醫道漫漫,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田德全出發前往小湯山醫院由於小湯山醫院在此之前並沒有分子診斷實驗室(PCR室),所需各種儀器和設備需陸續採購、到達並安裝調試,包括逐步制定、運行各項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報到第一天,我就和同事投入到新儀器的性能驗證及盲樣檢測等工作中,一直到深夜才走出實驗室。
  • 《生命擺渡人》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桂傑)近日,由快遞小哥汪勇口述、沈嘉柯著的《生命擺渡人》一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說,謹以此書,致敬「生命擺渡人」汪勇,致敬每一位英雄的中國人民。
  • 「白衣戰士」朱燕:在抗疫火線上燭照的黨員初心
    遇到困難和挫折,她鼓勵大家;遇到開心和歡樂,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時在節假日裡,她精心為大家策劃活動,為大家準備禮物,為大家下廚做飯......在抗疫期間,一名產婦入院待產,產婦心情緊張。朱燕每天都給產婦進行心理疏導,給她講解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和防護措施。在產婦順利生產後,她第一時間送上了親手煮的紅糖雞蛋。
  • 詩歌丨詠白衣戰士詞二首
    在「非典」和「禽流感」等歷次重大呼吸道傳染病的救治中都衝鋒在前,湧現了如陳平教授和羅紅主任等一位又一位的英雄人物。自今年年初,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更是精銳盡出,再次亮劍。科室前後共有20多位白衣戰士主動請纓趕赴武漢和長沙的抗疫一線。
  • 衝鋒,這裡就是戰場!(一線抗疫群英譜)
    在疫情防控一線,鮮紅的黨旗軍旗高高飄揚,白衣戰士們爭分奪秒救治患者,體現著人民軍隊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展現著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擔當,書寫著人民子弟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若有戰,召必至,戰必勝!」除夕夜,軍內某醫院呼吸內科醫護人員在給醫院黨委的請戰書上,摁下29個紅手印。
  • 《英雄的名字》選拔招募MV中英文小歌手,用童聲致敬抗疫英雄
    >讓我們一起用童聲致敬抗疫英雄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年的開端,舉國上下就迎來了一場沒有銷煙的戰爭,全國人民眾志誠成,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英雄的名字》正式出爐為更好展現抗疫一線英雄的感人瞬間和精神風採,為戰疫英雄讚歌、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用音樂傳遞大愛、用歌聲凝聚力量。《英雄的名字》歌曲正式出爐。
  • 致敬抗疫英雄《在一起》將開播
    來源:今晚報 時代報告劇致敬平凡而偉大的抗疫英雄 《在一起》明晚天視開播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抗疫時代報告劇《在一起》明日19:30在天津衛視開播。該劇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的真實人物為創作原型,講述了平凡人挺身而出、集體抗疫的故事。
  • 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一線抗疫群英譜)——記抗疫中的醫務工作者
    84歲的鐘南山院士星夜逆行馳援武漢,72歲的張伯禮院士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從年逾古稀的院士專家到「90後」醫護人員,54萬名湖北和武漢醫護人員衝鋒在前,4萬多名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數百萬名醫務人員戰鬥在抗疫第一線。一切為挽救生命讓路,決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 《大醫精誠》——白衣戰士的詩篇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春天,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先後派遣7批共214名白衣戰士支援武漢,他們在武漢的70多個日日夜夜匯集成了《大醫精誠》中的28個故事。該書由作家江北和劉麗丹經過大量採訪記錄而成,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 抗疫系列公益微電影三部曲之Ⅱ《愛在一起》重磅發布
    2020年3月,中共商丘市委網信辦、網易商丘新聞、商丘華易新媒體集團、商丘市微電影協會聯合出品、重磅推出了抗疫系列公益微電影第一部《心在一起》,上線不到半個月,觀看量達到50萬餘次 ,其真實感人的故事引來了如潮般的好評。隨後,於5月27日正式推出抗疫系列公益微電影三部曲之Ⅱ《愛在一起》!
  • 雙豐社區居民製作近百件衍紙手作贈「抗疫英雄」
    為向萬千護士表達感恩與敬意,5月12日下午,武侯區紅牌樓街道雙豐社區與轄區醫院一同舉辦了「感恩護士 感恩有您——暨『抗疫英雄』平安歸來歡迎會」活動。現場,社區領導、熱心居民、醫院一線黨員齊聚一堂,旨在將「抗疫英雄」們一心為民的大無畏精神擴散和發揚。
  • 電視劇《在一起》:致敬抗疫英雄
    來源:文匯報 講述各行各業抗疫期間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感人故事,上海出品時代報告劇即將播出——《在一起》:致敬抗疫英雄,為平凡的偉大留影文匯報記者 張禎希大地與人民是文藝創作永恆的老師,為平凡的偉大留影!
  • 電視劇《在一起》:致敬抗疫英雄
    來源:文匯報 講述各行各業抗疫期間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感人故事,上海出品時代報告劇即將播出——《在一起》:致敬抗疫英雄,為平凡的偉大留影文匯報記者 張禎希大地與人民是文藝創作永恆的老師,為平凡的偉大留影!
  • 獻禮抗疫英雄,《在一起》抗疫短片上線,致敬逆風而行的戰士
    衝鋒在前,深入抗疫火線,淬鍊出英雄本色。彰顯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以及這方熱土中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的華夏兒女們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們,在一起共同抵禦病毒的侵襲;他們,在一起共同鑄造生活的希望。千千萬萬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以各自的能量,給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一份守護,一種呵護,全方位保護。最後通過《在一起》這部時代報告劇重新呈現出來,給全國人民呈現逆風而行的戰士們,肩扛重任的英雄氣概。
  • 直面疫情和患者,只為最後勝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圖為王惠琴(前排左三)和隊友們我們32名同志就是一個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集體,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都懷揣的一個特別的心願,那就是與赴武漢、地壇支援的同志們一起攜手,「展宣醫擔當,不辱使命;竭盡所能,不勝不歸」。
  • 《美好終將來——<謝謝你來了>抗疫系列特別節目》入選總局創新...
    《美好終將來——<謝謝你來了>抗疫系列特別節目》《戰「疫」故事》等8個電視節目,《我們在一起》等5個廣播節目,《思想的田野(第二季)》等2個集體創作節目入選廣電總局2020年第一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 致敬抗疫英雄,我院舉辦「最美的英雄」六一兒童書畫展
    致敬抗疫英雄,我院舉辦「最美的英雄」六一兒童書畫展 2020-06-03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微電影《在一起》真實紀錄疫情擺渡人 無私大愛鑄就平凡英雄
    這個時候,街上就只剩下了清潔工、交警和外賣小哥等基層工作者;他們顏色不一,身影鮮活的穿梭在大街小巷。在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只要外賣小哥們還在跑,我們的城市就不會停止運轉。一份份送到醫院送到你身邊的溫暖,讓城市保持著溫度。外賣小哥也一度成了媒體爭相報導的「平凡英雄」:「騎行的勇者,春天的暖流」。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他們身上具有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