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小馬宋 來源|小馬宋(ID:xiaomasong999)
羅胖今年的跨年演講,開篇就講到了一個故事,是一個投資人王益和扶助四川農民種金絲楠木的故事。這個事,其實是我跟羅胖講的,當時何帆老師也在,何帆老師表示要採訪這個朋友。
他的方式很簡單,他們買了幾十萬棵金絲楠木的樹苗,免費送給四川大深山裡的農民,讓他們種在房前屋後、山上路邊。
金絲楠木是中國的原生樹種,也是極珍貴的木材。過去只能用於皇家宮殿,民間不能用。其實金絲楠木在過去有很多,但民間不能用,誰也不想種,所以從公元前200多年到今天,只砍伐不種植。即便是在金絲楠木的故鄉中國四川,野生的金絲楠木已經非常罕見。
他把樹苗免費送給村民,就一個條件,種下去後,5年內不準賣。這些樹苗每年長一公分。20-30年後,就可以長到35-40公分。村民在房前屋後種上100棵,就是30萬。這就是村民的「綠色銀行」了。
這件事看起來很簡單,你付出的成本並不高,將來收益卻很高。唯一的缺點就是慢,要靠時間慢慢等,只要你等20年,這個回報就來了。
這個東西,就是時間的朋友。
那麼還有什麼東西是時間的朋友呢?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一、閱讀、學習與知識
作為時間的朋友,它有兩個維度。
當我們學會一門技術或者手藝,或者一種知識,我們將在日後漫長的歲月中受益,就像是在銀行中存了錢,不斷地有利息產生出來。那它當然就是時間的朋友。
不過一門技術或者手藝,也有不同的性質。有些技能是對數型技術,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打字,這個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隨時交流,掌握它我們就能終身受益。但這個技術本身,它是一個對數型技能,練習的前一個月可能提升速度非常快,但是一個月之後,它幾乎再也不能提升了。
但有的技術不是這樣,比如營銷。營銷不僅僅知識內容浩繁,需要特別長的時間來積累,又需要與實踐不斷印證,隨著時間推移,它會呈指數型增長。
就是你初期學營銷的幾年,技能增長會特別慢,甚至感覺不到進步,但是越往後,進步越快。這種就是指數型技能。
學習中有一個叫費曼技巧的東西,它說人的學習就是不斷的在原有知識中進行聯繫,一個人儲存的知識點越多,他就越容易對新知識進行聯繫,他學習和掌握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學習本身,就是時間的朋友。因為你學得越多,你的學習能力就越強。我個人也是這樣一種感覺,隨著懂得越多,學習理解的能力就越強,甚至我覺得40歲以後這幾年,進步量等於過去40年。
二、信用與口碑
短期來看,似乎很多偷奸耍滑的人會佔便宜,尤其是在經商的領域。但是長期來看,那些正直友善的經商者,反倒獲得更多。
因為信用和口碑是一個人、一個企業重要的資產,而且這個資產可以持續帶來收益。
一個不斷欺騙、失信、人品不好的人,他身邊的朋友會逐漸遠離他,再也不跟他玩了。我個人就有一個原則,我選擇相信每個人,但是如果他在某件事情上騙了我或者做事不地道,我只跟他打一次交道,以後再也不會有機會交往了。
2020年的最後一天,郭敬明和於正同時發出了對原來抄襲的道歉聲明。這說明了什麼呢?報應不爽,雖然遲來了一段時間,但大家都不願意跟這樣的人玩了,他們沒有信用。
過去為什麼會有人跟他們合作?因為畢竟還是有票房效應,但那種合作存在的基礎在於雙方都有利益,而不是基於信任。一旦利益消失,大家就各自離散兩相忘了。
建立在信任和信用的基礎上的合作,才是更長久的。
我跟同事們反覆講過這個道理。所以有些客戶,我們確實會主動解除合同,因為我們覺得沒有給客戶帶來幫助。但是即使是解除合同的客戶,後來也在幫我們推薦客戶,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信任和信用。
三、朋友
我本來想寫同學,其實同學可能是我們一生中最鐵的朋友。但同學僅僅是一種關係,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是好朋友。尤其是當一個人去讀EMBA或者別的培訓營的時候,很多人就是衝著「擴大人脈」去的,那這裡的「同學」就僅僅是同學了,他們不是朋友。
朋友是什麼?我這幾天恰好讀了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他說朋友就是那些希望我們獲得好的東西,但這個希望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的人。簡單來說,就是他和你交往,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而真心希望你好的人。
我們平時常常說,我有個朋友,我認識一個朋友,其實這個朋友大部分時間是個泛指,「朋友」已經泛化成一個「認識的人」的概念了。
其實如果微信朋友圈裡有1000個好友,每個人真正的朋友應該不會超過10個的。
但是真正的朋友,就是時間的朋友。就像羅胖說的,你們各自發展,互相守望,卻能在時間中成就彼此。在困難的時候有人幫扶,在發展的時候有人助力。
四、被動收入(睡後收入)
被動收入,又叫做睡後收入,簡單點說就是睡覺後都會有的收入。
如果你要購買一件東西,最好購入資產,而不是購入負債。
這是《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中講的一個概念。比如你花30萬買了一輛車(尤其是非必須的車,比如買了一輛轎車後又買了一輛越野車),那這個車可不是資產,它其實是負債。因為你每年要為這輛車做保養,花汽油的錢,買保險,買車位等等。比如我在北京養一輛車,大概一年5萬左右的費用。
但是,這輛車不能給你帶來收入,它只會持續讓你花費,而且價值還逐年降低。十年後,這輛車只能賣3萬塊了。
如果你十年前在北京買入一所房產,你一個月可以收到一萬左右的租金,它還會逐年增值。這就是一項資產。
資產就可以為你帶來睡後收入。
比如我在得到講了幾堂課,一年也有大幾十萬的收入,這就是睡後收入(而且還是交個人所得稅後),因為講課是一次性勞動,收入卻能持續許多年。寫書也是一樣的,版稅會持續很多年,這個我會專門講。
能創造睡後收入的行為,就是時間的朋友。
五、寫作
中國古人所謂立功立德立言。
我們做諮詢公司,幫助客戶成長,做出一個一個案例,這叫做立功。
如果著書立說,寫一本能長期銷售的書,不僅可以靠版稅獲得睡後收入,還是立言。立言,功利一點講,它能建立你的影響力。
當然日常寫文章也能建立影響力,不過我認為寫書更好,因為書這種媒體自帶權威性,自帶莊嚴感,自帶正式性,寫書比寫文章更容易建立長久的影響力。
除了文學作家,當今國內靠立言最成功的是吳曉波老師,他現在地位、影響力以及收入,其實是靠過去幾十年不斷地寫作獲得的。
說到我身邊的朋友,像李叫獸、劉潤、剽悍一隻貓、成甲、黃有璨,都是靠立言獲得第一步的成功。
李笑來說過,寫作是普通人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最低成本路徑。寫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時間重複銷售很多很多次」的極少數選擇之一,也是相對來看最容易成為普通人起步的臺階之一。
寫作是成本最低的個人創業路徑之一,當然我個人的成長,同樣是寫作帶來的。
寫作是時間的朋友。
關於時間的朋友,你還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跟我聊一聊。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馬宋(ID:xiaomasong999),作者:小馬宋營銷諮詢創始人
本文來源小馬宋,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