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都可以在電梯裡看到一個日本媽媽打扮的很整齊的手上拖著兩個孩子,胸前的背帶裡背著一個更小年紀的孩子,每天上班,都可以在電梯裡看到一個日本媽媽打扮的很整齊的手上拖著兩個孩子,胸前的背帶裡背著一個更小年紀的孩子,媽媽顯然是細心的化了妝,一拖三的帶著孩子去送孩子搭校車。乖巧+ 溫柔的裝飾,哪怕是穿著牛仔褲,也是要外面罩著一條長裙的。非常人妻風的打扮。
我突然就想到前些日子在東京的感受。那些在記憶的碎片,都是如此的精緻與美好,讓我不忍心任由它從記憶裡溜走。我曾經很不屑去日本旅行,特別是東京, 總先入為主的認為在他們最客氣禮貌的微笑下面藏著他們最深層的壓抑。真正的人情,只有在深夜食堂,在食物的香氣和隨之帶來身體的暖意和放鬆下,才會如溪水般娓娓道來。
相對那些在精緻禮品店裡刻板標準的微笑,我總是更鍾情這種市井且真實的人生百味。可是,這次在東京的短暫停留,工作+旅行,從而讓我有了機會去觀察到這個城市的多個維度:深夜打扮得精緻美麗的女子,清晨一塵不染的街道,公交上默默吃飯糰的務工人員,山上帶著一色帽子集體排隊登山的小孩子們,這些細節讓我突然喜歡這座城市來。有朋友告訴我她在日本工作的時候,如果不化妝是不敢周末下樓去711買東西的。日本人對自己的要求,在彬彬有禮的客氣,刻意維護的秩序之外,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堅持,一種毅力。比如我的鄰居日本媽媽,我其實無法想像在7點10分可以讓三個不超過6歲的孩子全部吃完早飯,帶好書包,自己還妝容整齊,從容不迫的出門。而我每次覺得早上要完成這樣的活動簡直如打仗一般的匆忙和混亂,這是要多麼的自律和堅持呢。
這也讓我回想到在電影《小森林》裡收穫的平淡卻從容的感動。我記得很多年前看小森林的時候, 它就是可以在任何一個時候停下來,然後又可以在下一個時段繼續的電影:)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但是整個劇情又貫穿其中。好像初秋的暖風,不如春風的醉人,也不是冬天的凜冽。感動我的是,是電影裡表現出來那種對平常日子的珍愛。外表看到到的是她低調內斂,自律堅強的一面,但仔細揣摩,她那些細緻入微的柔軟,完全融化在對大自然規律的尊重和對每一種食材的悉心照顧之中。這是日本的一面。
在麻布十番街上,接近凌晨的深夜,在我前面平行走著兩位妝容精緻,腳踏高跟鞋的女生。他們烏黑亮麗的髮髻整齊的盤在腦後,一絲不亂,還點綴了各種精緻的珍珠發叉,肩上挎著Barneys New York的黑色購物袋隨著他們輕盈的步履而擺動,那副畫面是如此的動人,他們美麗的背影深深的留在我的記憶中。而這只是日本的一個小小片段。在六本木residence旁邊的街角開著一個24小時營業的星巴克,習慣了香港又小又擠的星巴克,我簡直被這座兩層樓高,有著偌大落地玻璃窗的咖啡館+書店所驚豔。我本來無法想像為啥大家過了凌晨還有去和咖啡,但後來發現這明顯就是一個俊男靚女,外加各種寵物的聚會加約會場所。因為那幾天我工作都到深夜,每天回住處的時候都能看到這個咖啡館裡燈火輝煌,書店裡也有人在靜靜的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家深夜咖啡館也給了我一種安慰。這又是日本的另外一面。
在會議結束當天,日本同事帶我們去了一家當地的居酒屋,那些在電影裡出現的場景突然就活生生的展現在我面前。我一直很喜歡那些特別生活化的場景。這家居酒屋雖然在高端的六本木附近,但是卻在地下室,所以特別local, 完全只有本地人知道。去之前日本同事提醒我,那裡真的很小哦,香港的樓上店很小得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可是這家店走進去還真讓我下了一跳。整個店基本上就只有兩張桌子,剩下來的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吧檯,大概有7,8個位置。我們5個人勉強坐進去吧檯,小店就已經被擠的完全轉不過身了。店主老爺子是一個帶著黑框眼鏡,下巴尖尖,留著兩撇小鬍子特別典型的日本人長相。可是那麼小的店鋪有著上百種清酒,還有老闆親自煮的關東煮,我特別喜歡是他們下酒的小菜。不知道為什麼,店裡的氣氛就好像小時候洗澡的公共浴室,熱氣騰騰的,感覺大家走進了的一瞬間,都脫掉了白天的外衣和身份,各種工作和背景的人很容易就可以互相聊起天來;我們隔壁的是一個外科醫生和一個他的前輩,我們兩組人也攀談起來,時不時店長和他的手下也和我們一起聊,雖然彼此的日語和英文都支離破碎,卻特別的親切和溫暖。感覺這樣的體驗很少能在香港有,雖然位置也很擠,但是大家都個聊各的,直到我讀到一本日本的繪本《貓熊澡堂》,感覺我們也就像那些熊貓一樣,到了澡堂去分享各自心底的驚人秘密。
當然90%的時間都是在工作工作工作。剩下的2天半,因為順爸帶小順飛來東京,我終於有機會分享我對東京的熱愛和喜悅心情。其實因為加上交通時間,在日本基本上就是兩日遊,也基本沒有逛什麼街,非常感謝隊友第二天獨立帶娃去了LEGO City, 我獲得了寶貴的購物時間。後來朋友說,你們好喜歡去博物館啊,我說好像沒有啊,轉眼一想,可不是麼?從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到臺場的日本未來科學館,到豐田汽車博物館,雖然說其實每個的主題都大相逕庭,但的確說明日本的博物館還是非常豐富親子的。
高尾山纜車站遠眺的風景
Day 1: 高尾山,去被譽為米其林三星景點,日本最多人去的山坐纜車徒步, 夜晚上去森美術館看360度東京夜景。
Day 2: 臺場全日遊。 臺場好玩的太多,我們挑了最適合這個年紀男孩子喜歡的三個地方去玩:
LEGO City,日本科學未來館,豐田汽車館(Mega Web) 和臺場的高達模型。
Day 1: 高尾山是被譽為世界上爬的人最多的山,其實主要是因為離東京近,高度也非常的沒有難度,不到600米,所以真的是老少鹹宜。從新宿坐京王線一個小時就能到。秋天的高尾山特別美,我們到達的季節算是初秋,楓葉尚未全部褪去綠色。但我看到地鐵裡放的宣傳照片, 那真是春天滿目櫻花,秋天遍野紅葉,實在是美不勝收。而且高尾山的特殊是它處於暖溫帶和冷溫帶的交界處,所以山上的植被兼有常綠型和落葉型。在天空晴朗的時候,還可以在高位山頂遠眺富士山,絕對是不可錯過的美景。
聽說旺季的高尾山人氣爆棚,我們剛好是非旺季去,還特別怕人多選了周五,所以一路到高尾山最後的鐵路幾乎就沒有人。走出車廂的那瞬間,我一下子就像是通過任意門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從邁出車廂的那一步開始,月臺就散發著自然的味道,怎麼說呢,順順是一看到月臺的椅子就立即飛奔過去,爬上去開始玩,我在那一刻,閉上眼睛,就立即感覺到了被大自然所包圍的那種幽靜的感覺。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車站原來是日本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隈研吾改建的作品。車站是用高尾山特產的杉木做成,從電梯和候車室也都是以杉木加以點綴,所以難怪從視覺到嗅覺到觸覺,不論是看見的色彩,手指的觸感到吸進去的味道,都散發著高尾山的自然感覺,我立刻感受到脫離塵世的感覺也不足為怪了。所以我一度覺得自己似乎坐上的是穿越摩登都市和奇幻森林的魔法列車,也許那麼多日本的卡通故事,就是在這樣變化交錯的感受中被啟發出來的吧。回想起來,這種被大自然完全包容的感覺是我一直以來特別珍視的生活體驗。很多走過的城市,去過的地方,在我的記憶裡,都是有那麼一些記憶瞬間的碎片,拼貼成了生活中五彩斑斕的彩虹,作為一個個體和自然獨處的那些時光,好像大自然的氣場可以從容地包容著我,是讓我覺得那種安靜如此寶貴。
經大家推薦,我們選擇了坐纜車上山。到了纜車站,才發現其實不是人少,只是我們去的時間人家都快下山了。纜車站門口熙熙攘攘的站滿了過來秋遊的小朋友,目測從3歲的小朋友就開始來行山了。日本也很有趣,小朋友做纜車居然免費,所以我們整個車廂都擠滿了小朋友,纜車交錯時,大家還互相打招呼,那些歡聲笑語,讓我們自己也覺得是和他們一起秋遊的一部分呢。對小順來說,看著異國一班又一班的小朋友,穿著各自年級統一的服裝和帽子,對他也是很特殊的體驗。高尾山的纜車是日本第一陡峭的纜車,最陡的地方有傾斜31度。之前我覺得31度不算陡啊,其實站在纜車上, 身體的感覺顯然有60度那麼陡,不用力拉著感覺人都要倒下去了呢。我們本來計劃是上去纜車,下來做那種腳下懸空的登山吊椅,可惜我們返程的時候吊車已經停運了(好像16:30就結束了呢),不過自從感受了31度的爬坡,其實我心裡也是心有戚戚焉。 纜車途中還經過一個隧道,還有和對面來的纜車會車的過程,感覺特別有日本那套下雨天去郊遊的繪本裡面的場景。
\
出了纜車,先去買一個著名的天狗燒,雖然巨甜無比,但在山頂的嗖嗖涼風中,覺得這種暖暖的甜食也是很受用的。小順倒是對那個製作過程非常感興趣,看了半天。
接下來就是一路行山了,中間也有各種可以停下裡吃小吃的鋪子,有一家還是榻榻米式的設計,我們吃著簡單卻溫暖的烏龍麵,一家人靜靜的坐著,看著遠方層林盡染的景色和東京的地平線,小順還意外的發現了一棵橘子樹,特別開心。其實纜車之後的行山也是頗有點距離的,好在沿路能看到各種攻略裡提到的景點,什麼章魚樹啊,所以也是邊玩邊走。颱風過後各種樹木倒塌的場景也是很讓人震撼,特別是對於剛剛在香港也經歷了歷史上最強烈颱風之一的我們,對大自然的力量頗為敬畏。原本高尾山登頂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根據難度和沿途的風景,但因為很多道路還沒有清理完畢,大多都還在封閉,我們就走了唯一可通行的路。小順對沿路各種介紹當地特色的動植物指示牌特別感興趣,其中一個是講飛鼠的,到今天我們一起讀書的時候他還常提起來。後來我發現網上還有介紹一個特別夢幻的博物館,推薦大家去http://www.takao599museum.jp/explore/?lang=cs
晚上的森美術館夜景還是一樣的無敵。這個我之前的攻略也寫過。不過帶著小順去參觀當代美術館也是很有趣的體驗。他一直在問我what, why? 對那些裝置藝術,當代繪畫都很好奇。有些我自己實在不能欣賞和理解,還得去讀介紹來和他一一解釋。
Day 2: 臺場一日遊
只能說東京親子的地方太多了,實在想去的太多,然後因為lego city是我們這次必去景點之一,所以我們就直接去了臺場。臺場其實能玩能逛能吃的也特別多,基本上都是各種大型shopping mall和博物館的集合地。我開始不能想像在東京這麼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如此開闊的建築群,後來才知道這個臺場幾乎全都是填海建造出來的,真不可思議。
LEGO City - 樂高館雖然沒有lego land那麼大,畢竟就是在一個shopping mall裡面,但是也是從樂高課程,樂高4D電影,樂高Ride,搭樂高改造車子等等活動一應俱全。基本上孩子進去就是可以玩上3個小時以上,還可以吃飯。小順爸爸給我展示了一下日本小朋友搭的樂高模型,我覺得各個都好有趣好有創意啊。
日本科學未來館 https://www.miraikan.jst.go.jp/zh/
這個據說是吸引了歐巴馬參觀的科學館,有著本田公司研發的會走會跑還會表演的機器人ASIMO,因為關門比較早,建議大家早一點去,可以看到機器人表演。這個是除了鎮館那個巨大的地球銀幕之外最受歡迎的項目。但因為每天只有四場,所以建議要提前在網上查好時間去。其中還有一些機器人特別像真人,這個其實有點真實的可怕,小順後來還常和我提到。
豐田汽車館(Mega Web):https://www.megaweb.gr.jp/about/jiantizi.html
豐田汽車館也是巨大的場館群,有不同的展館,也包括有兒童試駕,歷史車庫,等各種有趣的活動。試駕要提前很久預約,所以我們沒有趕上,但展區有包括從過去幾十年以來的賽車到最前沿的氫氣動力汽車等等的活動。還有一個模仿1960年日本全盛時期東京的街景場館,我們邊玩邊逛,到了最後要關門的時間才離開。
另外,臺場那個巨大獨角獸高達也非常震撼。雖然小順對高達是什麼還沒概念,但是男孩子天性對巨大的機器人還是非常喜歡的。 一天簡直玩到放盡最後一度電。這裡要對小順爸高度表揚,非常給力,小順都是玩到最後一刻,然後在返程的一瞬間在爸爸肩上開始睡覺,一路抱回酒店。
陪他回到香港的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倆都累到不行,想想第二天還要起來上班,真是Sunday blue,但是回想陪孩子一起留下的記憶,又覺得是那麼的美好。如同我們現在的生活:沒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每天從離開家到回到家,在外務工遠超過12個小時,回到家清醒的時間,除了儘可能的用來陪孩子,還有吃飯洗澡和處理家務之外,所以屬於自己的時間幾乎可以說無限接近於零。我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這句話,我覺得很適合描述工作的父母和孩子的現狀,「鮮亮的生命對陪伴的渴望,疲憊的靈魂對渴望的漠視。」 每次換工作總是有想把工作做好的動力,但是也很容易burn out. 開始新的篇章總是讓我覺得exciting卻也心力疲憊,每天回到家,能做到就是陪他講故事和陪他睡覺。4歲的孩子是如此的甜蜜,讓作為母親的我不想錯過他成長的任何一個瞬間。
我還記得有次回到家,經過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後,感覺身體被掏空。可是,就在給孩子講完睡前故事,陪他躺在小床上邊聊天邊哄睡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治癒。所以每天回家,當門鈴響起,聽到房門的另外一端,他按捺不住的激動的歡呼聲,伴隨著他一路小跑的腳步聲,腳步聲臨近,房門緩緩打開,一個小腦袋露出來,走進門,每次他都會用力的抱住我,當我也擁抱和親吻他時,就感覺他把我抱得更緊,每次回想這樣的瞬間,我都是鼻子酸酸的。
他幾乎每天只能見到媽媽一次,是因為我早上7點就要出門,而他有時候7點多還沒有起床。每天晚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媽媽能早點回家,我還記得有天我有天開完會早了點回到家時,他就特別的高興。我想,可能全天下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心願吧,在家等著父母回家陪她/他一起吃飯玩耍睡覺,雖然沒有機會一起吃飯,能一起躺在床上聊天講故事也是特別珍貴的時間。到了這個年紀,時不時聽到身邊人不幸離開的故事,特別是每一次想起我的姐姐,我都會停下來,在黑夜中,默默流淚,提醒自己的責任,每一個日出日落,我都不該辜負,都應該用心生活,去照顧好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
相關連結:一年前的東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