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經歷了自90年代以來第一個沒有春節檔的春節,本來號稱神仙打架的6部作品紛紛無限期推遲上映,不過就在昨天傳出了《姜子牙》定檔十一的消息,而今天上午《奪冠》也官宣9月30日上映,但是我並不太看好這兩部作品。
我們先來看《姜子牙》。本片第一個引起影迷注意的操作是捆綁之前的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進行次宣傳,尤其是在春節之前放出了《哪吒》和《姜子牙》互動版預告。
而我們知道任何捆綁宣傳都很有可能是因為作品質量不佳,而採取的吸引影迷眼球的做法。
而預告片的畫風是另一個需要被擔心的點!
從目前公布的幾支預告來看,雖然主角姜子牙無論是細節還是神態製作的都很到位,但是其他的人物比如小九就比較粗糙,尤其是她的頭髮和《哪吒》中的敖丙的纖毫畢現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在表現大空間的時候好像也很是力不從心。背景不是過多的留白就是重重迷霧,和《哪吒》中「化境」相比,高下立判。
再說主題立意方面。就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應該是武王伐紂勝利後,姜子牙接受冊封成為眾神之長,但條件是要誅殺狐妖。
而狐妖應該和小九是一體雙生的關係,殺死狐妖,就必須犧牲掉無辜的小九的生命,姜子牙顯然對這種基於算計的神的價值觀並不認同。
於是他被貶,並和小九踏上了一段旅程。
為了救天下人而犧牲一個好人,到底值不值得?這個問題涉及兩種價值觀的衝突。
一種是簡單的功利計算,也就是天下之中無數蒼生,顯然比一個人的生命重要,所以殺一個好人,能讓整個人類的福祉得到提高,當然值得。
相反的,姜子牙的價值觀是,如果為了所謂更大的善,而犧牲一個無辜的個體。那麼神明們和狐妖反派又有什麼區別?對於這個被犧牲掉的人顯然很不公平。
舉個例子,在張藝謀的《英雄》中秦始皇給自己辯護的理由就是,我是在打一場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雖然我殺死了幾十萬人,但是之後就再無戰爭,這不是更大的善嗎?
當然這兩種價值觀沒有所謂誰對誰錯,但是在《姜子牙》中應該最後很難自圓其說,難道是元始天尊認同了姜子牙的充滿人性情感的價值觀?放過小九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電影很可能找到一個捷徑,也就是讓姜子牙找到可以殺死狐妖而不傷害小九的辦法,如果真是這樣,那就相當於完全跳過了上面所說兩種價值觀的碰撞,只是投機取巧版的強行大團圓結局而已。
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哪吒》還是《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以郭帆和餃子兩個導演為首的小團隊的成功,而國產動畫和科幻電影的整體水平並沒有質的改變。
因為《奪冠》的相關物料更少,所以很難對其質量有比較準確的猜測。
但是請注意兩點,一是去年8月份爆出鞏俐去賽場觀摩女排日常訓練的新聞,而本片計劃是在今年1月20日上映,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推斷8月份電影還沒有拍攝完成,而且很可能只是進行了前期拍攝。
我們知道一部電影在拍攝完成之後要進入漫長的後期特效、剪輯、宣發工作,一般也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奪冠》在上映前4個月還沒有完成拍攝,可見後期時間並不充裕,影片質量實在比較堪憂。
當然關於本片還有電影之外的爭議,也就是同樣是前女排主教練的陳忠和對於電影貌似很不滿意,其認為電影為了商業目的故意醜化了他的角色。
當然電影還沒上映是否醜化尤為可知,不過這確實給本片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以上是基於目前掌握的信息對兩部春節檔轉戰國慶檔電影的分析,材料有限,難免預測不準,說實話,作為影迷其實心裡是十分希望這兩部電影質量上乘的,即使這樣導致本文會被打臉!
那麼你看好這兩部作品嗎?歡迎投票表達你的想法,或者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