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西遊記》,總有這樣的疑問:唐僧西天取經十萬八千裡,而孫悟空一個筋鬥雲也是十萬八千裡,那為什麼不讓孫悟空代替唐僧,或者背著唐僧去取經呢?
直到後來看到這樣的解讀才恍然大悟:孫悟空神通廣大,卻不能代替唐僧取經,是因為他代表了唐僧的心,上天入地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是修行的大忌,所以唐僧經常要念他的緊箍咒。
而豬八戒貪吃好色,他代表凡人的欲望,人對欲望總是相對寬容,唐僧很少責怪他。
老實的沙僧只會說實話,幹實事,但有些無趣,他代表的是唐僧的理性。
這是虛雲老和尚在給蔣介石講佛法時,對《西遊記》的解讀,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是在說一個人修行的過程。
或許是因為世間最迷人的劇情都藏在人性深處吧。
近幾年火遍全球的歐美大戲《權力的遊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劇中史塔克家族的四兄妹,南徵北戰,歷經艱難險阻,最終統領全境,也是在講一個人該如何修煉。
可諺語常道:「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因為年少無知不光看不懂,還容易被誤導。
自然看不透《西遊》,也難看懂《權遊》。
第八季的豆瓣評分也因此雪崩。
2019年四月中旬,讓全球幾億粉絲等得焦頭爛額的最終季終於上映,這在全球的影視圈裡都是個大事件,可兩年苦等的結果,卻只有大面積的失望,豆瓣評論區裡差評如潮:
伏筆七季,夜王亮相三秒就被幹掉,
雪諾突然變成了白痴,
龍媽竟然濫殺無辜,
騎士詹姆居然是個渣男,
殘廢的布蘭竟然當上了國王
...
爛尾,狗血,草草了事...總之就是失望透頂,認為很多劇情反轉的太不合理。
但真的如此不堪嗎?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合理,恰恰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權力的爭奪只是表象,冰與火的較量才是內涵。
一年過去了,《權力的遊戲》早已無人問津,我只想說,6.1的低分之下,掩蓋了太多的精彩和智慧。
實在可惜。
00
很多網友吐槽《權遊》在第四季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到第八季簡直爛透到底,說這一切都是因為脫離了原著。
可我認為這恰恰是《權遊》成功和負責任的地方,畢竟文學藝術與光影藝術相差甚遠。即便有毫釐之差,也難免在長達八年的拍攝中,稍顯分野。
不過這只是路徑的分歧罷了,不代表它喪失了作品的完整性。
早在HBO電視網構思初期,馬丁老爺子就將許多重要劇情以及重要角色的結局告訴了總編劇兼製片人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以防止自己出意外過世,而他表示不允許其他作家代筆完稿。
因此,不管是作為影視劇的《權力的遊戲》,還是作為小說的《冰與火之歌》,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
原著《冰與火之歌》,這部長篇巨製,馬丁老爺子從1990年靈感乍現,到1994年著手創作,一直到如今,前後將近三十年,毫不誇張的講,他是在用生命創作。
而這部用「生命」換來的巨作,也在其中暗暗地回答著一個關於生命的問題,一個終極的人生哲學之問:
人性發展到底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或者用心理學的說法,人應該怎樣活著?
因此,要看懂第八季,還得把它放回整部劇集中,從頭說起。
01.啟程
故事從史塔克家族開始,在廣袤而貧瘠的北境,領主艾德.史塔克,一家八口安定和諧,長子羅柏踏實聰慧,長女珊莎正直花季,作女紅,學禮儀,規矩的大家閨秀。
而小女兒艾莉亞,卻與姐姐不同,喜歡舞刀弄箭,極富個性。
小兒子布蘭,卻又不喜歡那些男孩子該學的東西,倒喜歡登高望遠,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
私生子,雪諾,因為出身尷尬,勇敢堅毅的他,顯得有些憂鬱自卑
...
這活脫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家,過著平凡的日子,有著正常的人的情緒,愛幻想,愛嫉妒,愛猜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又有些自卑。
但平淡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
幾乎在同一時間,南北方向分別傳來意外的消息,有人說在長城以北看到了消失千年的異鬼,而南境的國王又突然到訪,首相空缺,朝中告急。
於是,一家人被迫兵分三路。
頭髮金黃的艾德、珊莎和艾莉亞三人去了金碧輝煌的君臨城,頭髮褐色的母親、羅柏和布蘭留守臨冬城。
而一頭捲曲黑髮的私生子雪諾,只身前往黑堡城戍邊。
一切似乎在暗中早有安排。
02.成長的代價
在第一季,沒有人會懷疑艾德是個主角,可很快他就被殺死。史塔克家族也隨之陷入重重危難。
主角說砍就砍,這一豪橫之舉,也讓馬丁老爺子落一個「坑王」之名。
但其實,艾德之死絕不是老爺子故意為了製造出人意料的劇情,而動真格殺個主角玩玩。
為什麼呢?
因為這片蕭瑟而貧瘠的北境,這個普通的家族,代表的是作為凡人的自我,意識層面的自我。
艾德是北境的領主,也就是那個最初的弱小的自我,他必須被殺死,艾德有個小名叫奈德,英文是Ned ,美國俚語十元金幣的意思,艾德之死是成長的代價。
相應的他的繼承人羅柏,只會想著復仇,也就是一種對自我的固著,也必須在隨後適時地被殺死。
說馬丁老爺子是坑王,雖不冤枉,卻不夠準確。在主旨的把握上,坑王不坑。
那些死去的都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史塔克,Stark,即start。
這是英雄之旅的開始,也是自我發展的開始,在初遇挫敗之後,接連而來的將是更加血雨腥風的磨練。
於是南下爭權, 北上殺鬼,成了本片的主旋律,南下「去除雜念」,北上「了悟生死」,所謂修行不外乎就這兩件事。
03.見世界
劇中的場景涉及遼闊的地域,表面上看像是中世紀爭權奪勢的歐洲各國,其實也在暗地裡巧妙地表徵著基本的人格結構。
粗略地講,長城以北,北境,南境,就是本我,自我,超我。
長城以北,幽遠而陰森的冰原,那裡住著野人族,藏著令人恐怖的異鬼...代表著人最富洪荒之力的生本能與死本能,是人性中的深淵。
絕境長城,那是本我與自我的界限,是對本能的克制,對死能量的抵禦。
而南境六國圍繞的君臨城,是權力的中心,那裡時刻上演著勾心鬥角,情仇紛爭,簡單講就是佛教裡說的「貪嗔痴」,君臨城暗示著人的煩惱。
至於君臨城中鐵王座,那是最高權位的標誌,有如《三體》裡的「思想鋼印」,仿佛是一道隱藏在命運深處的魔咒。
鐵王座由來已久,是坦格利安家族的先祖伊耿所造,伊耿讓他的龍噴火將上千把降兵的刀劍熔鑄而成。
而坦格利安家族正是龍媽的家族。
有意思的是,伊耿的英文名叫做Aegon,了解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同學會發現,Aegon 中間藏著一個ego,是自我的意思。而此處的自我,更多的是潛意思層面的自我。
劇中除了用地界作富有體感的隱喻,還在色彩上賦予了深層的象徵。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劇中場景的轉換也是通過色調的切換完成的,而各個家族各個地區的顏色都有所不同。
龍族的頭髮是銀白色的,白色代表簡單,是一切的開始。同樣,絕境長城以及北邊的廣袤原野都是冰天雪地的,野人族身披灰白獸皮,恐怖的異鬼白骨嶙峋...
他們要麼看上去高大魁梧,要麼掌控這神力,龍媽有龍,馬王部落,無垢者...野人族有巨人,夜王能將死人變為異鬼,似乎在用白色暗表潛意識如海面下的冰山一樣,能量巨大,卻又行蹤詭秘,
黑色,嚴肅而富有現實意味,它是北境的底色,雪諾最具代表,你會發現越靠近絕境長城,黑色越密越深,因為在長城駐守更需要冷靜與克制。
黃色,代表財富與權利,整個南境各個家族大多有著金黃的發色和裝扮,君臨城更是金碧輝煌,在劇中,黃色指代人心理的「上層建築」,預示著各種煩惱紛爭。
另外,還有少見的幾處紅色,紅袍女巫、聖樹、野人族的鬍子...紅色代表激情,紅袍女巫是指宗教的狂熱信仰,野人族暗表本能欲望的激情,是性和攻擊性簡單直接的衝動。而聖樹則代表宗族的傳承,或者根深蒂固集體無意識。
...
不同的色彩,也表示著不同的力量級別。
地界,色彩,身形,圖騰,神獸,食物鏈,氣候,歷史,人物,出身...錯綜複雜,相互交織。
這正是馬丁老爺子的野心所在,試圖用文學的象徵手法把人格結構翻個底朝天,讓複雜的人性,變得形象生動。再從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的命運輾轉過程中, 探尋人性發展的方向。
04.歷練與考驗
那麼史塔克家族的四兄妹又是如何蛻變的呢?
小女兒艾莉亞,身形小巧,武藝超凡,個性頑強,手持縫衣針(她的劍),還是個無面人,多像那個揮舞著定海神針,會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啊。
同樣的,艾莉亞和孫悟空都是人的心念。
父親艾德冤死,艾莉亞失去了保護,她剪短頭髮,女扮男裝,開始逃亡與復仇之路,而她心性也隨之不斷升華。
其實,父親是她最大也是最初的障礙,因為父親告訴她女孩兒不能成為騎士,只能嫁人。
所以,在第七季中,艾莉亞才說父親排在自己要殺的人的名單的首位。
她的劍術老師布拉佛斯(Braavos)告訴她,「凡人皆有一死」,「恐懼比利劍更傷人,害怕失敗者必敗無疑」。
這正如羅斯福的那句名言,「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
布拉佛斯鼓勵她要敢於直面人生的慘澹。
Braavos,就是brave,勇氣。
無面人賈坤,也是個布拉佛斯人,他對艾莉亞百般考驗,讓她做最骯髒,最繁瑣的工作,最終將她訓練成了nobody。無面人,一方面是放下了自我,她不再是任何人了,另一方面她又可以成為任何人。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空杯心切」,「清空所有,方能再行注滿」。
賈坤激發了她的潛能。
一個人的心念本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但若經過不斷審視和磨練,放低姿態,心念變得成熟,就不再是幻念,執念和貪念,而變成堅實的信念。
獵狗克裡岡,與她有過很長時間的糾葛,他曾在艾莉亞要剷除的人名單上,但他多次無私相救,艾莉亞又屢屢想擺脫他,他依然在暗地裡潛心照顧,不計前嫌。
獵狗看似兇悍,但其實很脆弱,他怕火,那是童年的陰影,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執念,這也是艾莉亞要擺脫他的原因。
與紅袍女巫的再次相遇,是一個重要的契機,面對異鬼的強大攻勢,在險些喪命之時,紅袍女巫給了她啟示,「面對死亡之神,我們說什麼」艾莉亞說「時辰未到」,從而獲得力量,殺死夜王,全面扭轉了人鬼之戰的慘局。
這一幕被很多人詬病,「怎麼一句話就瞬間讓異鬼像不存在一樣」,「夜王三秒就被殺死」...
我想再次提醒, 整部片子暗含地在講一個人的修行,劇中的人物衝突,劇情反轉,都不過是一人的心理活動而已。
那麼,劇中想表達的是,信仰激發了信念的力量,戰勝了死亡恐懼。
這當然可以是一轉念,一句話的事情,非常合理。
「凡人皆有一死,但不是現在」,敢於直面,恐懼便會消失。
之後,她與獵狗分道揚鑣,去完成她的下一個目標,殺死瑟曦。
而獵狗找到哥哥,那個造成他童年陰影的磨山,並與他在一場大戰後同歸於盡。失去磨山保護的瑟曦也被埋在宮殿之下。
在《西遊記》中,取到真經後,孫悟空跟佛祖說「把我的緊箍咒摘了去吧」佛祖說「誰縛汝」悟空一摸頭空空如也,緊箍咒根本就不存在。
要殺的人的名單之於艾莉亞,好比緊箍咒之於孫悟空。
艾莉亞並沒有親手殺死瑟曦,事實上,她沒有殺死任何一個名單上的人,當她與執念和解,貪念也隨即消除。
她又一次升華了。
佛學裡講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通俗點,所謂成長就是思想境界的提升。
艾莉亞看著金碧輝煌的君臨城就在眼前灰飛煙滅,她仿佛看透了一切,曾經的執著與使命,不過是些虛妄而已。
珊莎,可謂是劇中最慘的角色。劇外被戲稱為三傻,但其實她一點也不傻。
在與艾莉亞團聚時,她說:「你絕不可能在我當初的境遇下存活。」
在前五季中她一直都在被欺騙,被誘導,被玩弄。
不可一世的國王喬佛裡騙她只要父親承認叛國罪就可被赦免,結果讓她當面看父親被砍頭,之後又經常提及她父親的死,故意戲弄她,給自己的劍取名寡婦之嚎,說是讓她重溫奈德被砍頭的場景;後來哥哥羅柏打了勝仗,就被當眾扒去衣裳鞭打;讓她嫁給小惡魔...喬佛裡對她極盡羞辱之能;差點被暴民侮辱;小指頭把她送給仇人小剝皮,被強姦,戲謔………
她本是大家閨秀,善良,純真,嚮往愛情...
可成長的路上有些虧是不得不吃的。
珊莎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她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過痴心,可在初出茅廬之時,誰又能明辨是非,誰又能一眼就看準對方是不是該愛的人,誰又能在不堪的世事中全身而退?
誰不是在一次次的悲歡離合中,在被動,欺騙,戲弄,折磨中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
歷經磨難,曾經嚮往的君臨城,曾經渴望的榮華富貴,都不過是黃粱一夢。
到第七季,珊莎對世事的厭惡突然煙消雲散,渾身散發一種風雨過後的平靜與老練。
雪諾,應該是劇中最受歡迎的角色,大家喜歡他的木訥,不解風情,也欣賞他的正直勇敢。
他是私生子,出身卑微,被任命為守夜人,不能娶妻,不能封地,也不能生育,但他毫無怨言,幾次越過絕境長城,在跟野人族多次周旋後,將他們招致麾下。
再後來被推舉為北境之王,聯合龍媽,號召各方力量集結北境,來對抗異鬼大軍。
但他終不能左右一心只想得到鐵王座的龍媽,意識到這一點,為了百姓不生靈塗炭,他只好殺死龍媽。
殺死龍媽,意味著一個人不再被潛意識帶向一個荒謬的命運。
身為騎士,雪諾有著一往無前的理想主義精神,為了理想,為了正義,只問是否不問成敗,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力量雖弱,精神卻十分可貴。
雪諾代表的是理性,而理性不是天生強大的,正因如此,他被設定為出身微弱的私生子,隱藏的鐵王座繼承人。他叫雪諾.史塔克,也叫伊耿.坦格利安,他還姓沙德(Sand,沙子之意,在多恩塔裡出生的私生子都姓Sand)。
他的身世太混亂了。
這好比說理性是從混沌的泥沙中澄清而來的,只有通過後天的培養和磨練,才能不斷強大起來,以致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人的行為。
但他重成為不了國王,理性,正義,真誠,不是終極的智慧。
最終他還是做回了守夜人,淨身前往黑城堡,駐守著那高達700英尺的冰牆,與紅鬍子野人比鄰而居,時刻防範著森林深處那些白骨嶙峋的異鬼。
這不禁讓我想起《西遊記》裡的沙和尚,悟淨,原著裡描述,他本是個「一頭蓬鬆紅焰發」,「項下懸九個骷髏」的河怪,掌管「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的流沙河。後在菩薩的教化下,以戒刀剃度,取項下骷髏化作一隻法船,載上唐僧一同渡弱水投西。
雪諾與沙僧也太相像了。
有時候真懷疑馬丁老爺子是不是借鑑了《西遊記》。
不過,劇中確實有不少東方神秘主義的味道。
艾莉亞、珊莎和雪諾,一次次絕處逢生, 一點點地書寫著各自的傳奇,他們的經歷各不相同,卻都在蛻變的路上。
作為史塔克家族的重要成員,布蘭也不例外。
第八季的大結局中,在國王大選會上,小惡魔的一段演說,便是對布蘭最好的總結和解讀,
「是什麼讓人團結起來」
「軍隊?」
「黃金?」
「旗幟?」,小惡魔搖搖頭接著說,
「是故事,一個好的故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沒什麼能阻止它,沒有敵人能打敗它」
「有誰的故事比布蘭的更精彩呢!」
...
「他是我們的記憶,我們所有故事的守護者,戰爭,婚禮,降生,屠殺,饑荒,我們的勝利,我們的失敗,我們的過往」
「誰能更好的引領我們走向未來呢?」
...
布蘭多次險象環生,他的蛻變之路,就是視野升級之路。
從高塔跌落摔斷雙腿,是為肉眼,
成為易形者能進入各種動物的視野,是為天眼,
能知曉千裡之外的動向,是為慧眼,
在聖樹下推開前世之門,成為三眼烏鴉,是為法眼,
最終成為國王,無為而治,洞穿了宇宙人生,眼神裡只有寧靜和釋然,是為佛眼。
縱觀古今中外,眾家智慧關於人生修行的終點,佛家說成佛,開悟,道家說無為,儒家說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蘇菲派靈性詩人魯米說合一,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心理學說自我實現...
雖然表述的方式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
布蘭,有過三次重大穿越,第一次穿越到幾十年前的瘋王時期,第二次穿越到幾千年前,絕境長城建設階段,第三次穿越到一萬多年前,異鬼形成初期。
那麼,這三次不同的穿越分別代表了什麼呢?
瘋王時期,也就是前朝,可以說是造就今生今世的「因」。
幾千年前,人類建立起恢弘的文明形態,而文明的過程就是人類壓制自我的過程,可以看到,那個建造絕境長城的「築城者」也叫布蘭登。
一萬多年前,人類放棄採集狩獵的生活開始農耕,文明開始孕育,森林之子就是我們原始的祖先,是我們的自然屬性,可當人類嘗到耕種的甜頭,潘朵拉盒就此打開,異鬼就指盒中之魔,是人類文明擴張的負面。
馬丁老爺子給這個最終的國王取名布蘭登,英文名Brandon,富有深意。
brand 意為烙印,印記。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人類不同階段歷史的印記,包括原始生物的歷史,文明的歷史,民族文化的歷史,家族的傳統,個人的經歷...
所以,布蘭要不斷的回溯,不斷的從歷史中解綁,試圖解開我們身上混雜著本能,文明,傳統的種種封印。
brand還有品牌 商標,個性,一個真正自我實現的人,一個開悟的人,必然是自己獨立的個性得到充分施展,自性而自在。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自我」就像國家、神、金錢一樣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那些我們看過的電影,讀過的書,到過的地方,受過的傷,身處的關係...所有自己的一切,編織成一個一致的故事,告訴我們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哪裡。
而當我們回答得上這三個問題時,我們便成了自己這個國度的真正的國王,在人生路上樹立起自己的標牌,
Brand─On 。
05.回歸
大結局是英雄的回歸,自我的回歸,正如最後布蘭對雪諾說的那句,「你在你該在的地方」。
艾莉亞沒有留在君臨城謀個一官半職,也沒有回北境安享威福,她要去的地方是維斯特洛的西邊(west of Westeros),那是地圖上沒有標記的地方,那是未知的地方。
但那才是她該去的地方,只有未知的廣闊天地才容得下一顆無拘無束,放飛馳騁的心。
珊莎最終讓北境獨立,這是種豬八戒回高老莊式的回歸,也是對生活的敬畏,而生活本該是一處不受驚擾的淨土,本該富有人間煙火的真趣。
至於 那道高聳的冰牆抵禦的是本能也好,自戀也好,攻擊性也罷,一味地壓制與封鎖就會出問題,倒不如理性的面對,合理的疏通,當絕境長城緊鎖的大門向著北邊敞開時,冰原上便早有綠意萌生。
...
毫無疑問,《權力的遊戲》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不光是它精良的製作,帶給全球幾億人無以倫比的視聽享受,它還是一部心理巨著,大到說透人的一生,又小到雕刻一個個積思頓釋的瞬間。
老爺子曾表示,讓主角說死就死,是想告訴觀眾,現實中沒有那麼多想當然的戲劇反轉。
現實的底色本就是悲劇的。
虛構倒具備另一種真實,因為你知道那是虛構,而現實的蒙蔽是真的蒙蔽。
只有當一個人閱盡人性的黑暗,生活中的一點點美好才可上升為奇蹟。
看完《權力的遊戲》,我最大的感悟是:
我們要麼通過收縮來保護自我,要麼通過膨脹來確立自身,很難恰如其分的活出真自我。
而真正活出自我的樣子,應該是一種「無我」。
為此,我們需要歷練,需要了悟,需要和解,需要放下,也需要回歸...
最後,我想魯米的這首詩或許最能詮釋《權遊》的思想,
鳥兒在天空
畫著它們自由的圓圈,
它們是如何學會的?
一次次地跌落,它們
就獲得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