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筆者最近完成的曲譜後期編輯製作作品——《Plastic Love》。
這首歌選自押尾的最新專輯《KTR X GTR》中的一首歌,標準調弦,先來欣賞一下原版。
熟悉筆者的琴友應該都知道,筆者一直都是押尾的忠實粉絲。這首歌也是當初新專輯沒有發布之前筆者最感興趣的一首歌,主要是因為歌名。。。雖然筆者到現在都無法理解這曲子想要表達的東西和歌名有什麼聯繫。。。
來說一下曲譜製作的流程,
1.扒帶。扒帶是製作曲譜最重要的過程,當然這首歌扒帶的人不是筆者,而是由鄭愷敏老師完成的。
以下帶來他的演奏版本。
視頻中使用了一把Eastman的爵士琴,通過拾音器直接輸出到Little Monad音箱中,然後在音箱外部使用一支舒爾的SM57進行拾音。因此實際聽到的效果會和原版不同,中間還插入了鄭老師的Solo部分,作為原曲Walking Bass部分的一些補充。
這首歌的扒帶過程,由於一開始視頻非常少。大部分還是依靠耳朵以及扒帶者對於標準調弦個把位和弦的熟悉程度。這方面鄭老師是非常出色的,因此大家有這方面的學習需求也可以找他教學。
2.打譜。扒帶完成後,就可以進行打譜了,當然有很多人習慣是扒帶和打譜同時進行的。現在主流的打譜軟體還是Guitar Pro系列。今年更新了GP7,筆者已經購買了正版軟體,使用體驗也非常不錯,其制譜功能要比GP6好許多。
3.曲譜後期。這方面就是筆者的強項了。很多人會覺得曲譜的後期很難,其實製作出精美的曲譜,一個是要對吉他的各種演奏技巧非常熟悉,另外一個就是耐心了。可以加單地理解成,將曲譜的每一個小節都進行整理、添加一些演奏提示記號等。這個過程都是在打譜軟體之外的軟體中完成的,例如使用AI或者其他的一些軟體。
因此對於筆者而言,對於自身的要求越高,做出的曲譜就越「複雜」。這裡所謂的「複雜」,主要可以理解為,筆者希望自己製作的曲譜,能夠將所用到的所有的技巧都能表現在曲譜上,當然很多符號都是沿用押尾曲譜上的符號,這樣也便於理解。
在這次的曲譜製作完成之後,鄭老師還特地將每一個小節的和弦標記了上去,這首歌同樣也可以了解標準調弦中的一些比較「特別」的和弦,希望大家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在曲譜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以下為曲譜:
Tips:
1.原曲的最後為淡出,因此在曲譜結束的時候,同樣使用了淡出效果;
2.這首歌在演奏的時候,請不要忘記第一頁調弦下面的一行符號:
如果忘記這個符號,彈出來的東西會和原版完全不一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試試。
當然,扒的曲譜多少和原版譜會有出入,但是希望大家都能理解,無論是扒帶還是製作曲譜,初衷都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接觸更多的好音樂。因此曲譜上若是有錯誤,還請大家給筆者留言,望大家輕噴。
若需下載圖片譜,請大家使用電腦登陸並且拿出一秒,點擊閱讀原文進行下載。
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