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痞子

2020-12-23 盧立鋒OK

作者 盧立鋒

這是一句顛簸不破的謬論:「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謬論直到如今都被很多人認可,認為好娃娃都是打出來的。真實的情況卻是:棍棒底下出痞子!

一個從小被老師定性為低能兒的學生,低能到連老師都感覺無法教下去,於是老師把這個學生的媽媽叫到了學校,告訴她:「你的兒子實在是太笨了,我無法把他教會。」這對於一個母親,是一種委婉的侮辱:你不會生、生了個笨兒子!

「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長無論遇到什麼事,他都只相信棍棒,只相信打罵,何況孩子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大的奇恥大辱,按常規這個笨孩子是躲不了一頓暴打的。

而這個孩子的媽媽沒有打罵孩子,她說:我把他領回去自己教。

他的媽媽想證明自己的孩子很優秀、想證明自己教的比老師還要好。她只告訴孩子:你很棒,或許你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對。

從此這個孩子輟學了,他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就只有三個月。

這個孩子喜歡數理化,喜歡鼓搗,他的媽媽就給她買來有關科學實驗的書籍給他看。

後來,這個只在學校上了三個月學、全靠在媽媽的鼓勵式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發明了電燈、電報、留聲機,這個被老師定性為「低能兒」的孩子叫愛迪生。

原本不被老師看好的愛迪生,如果再接受媽媽的棍棒教育,或許他真的要變成老師說的那樣的人:低能兒或者變成一個混子或一個痞子。

我們總是拿那些從小在打罵中長大最後成為暴發戶的人做榜樣,認為棍棒底打出來的孩子就是有出息,而忘了是特殊的年代機遇、和以錢作為唯一衡量指標的特殊社會環境才會讓你這麼想,這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思想。因為你沒見過紳士,電影電視上也沒見過,你只關心和你一個層次的人,並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培養成自己這個層次的人。

如此低標準的要求,類似賣菜的感覺孩子上到小學畢業會算帳就可以守攤賣菜了,把他從小打老實,守攤時他就不亂跑了。棍棒不僅會打掉孩子「溫、良、恭、謙、讓」這些潛在的人生品質,更把孩子最寶貴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給一般子打死了。

松鬆軟軟的饃饃是自然地發出來的,你非要用棍棒敲一敲再去蒸,蒸出來的不是饃饃,是死麵餅子。

棍棒之下打出來的孩子,確實不怕挨打,所以敢冒風險,認為進監獄也無非就是挨打,這種思想又讓極少數在棍棒之下長大的人於改革開放之初借著政策的東風成了暴發戶。

仔細琢磨琢磨身邊在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除了極個別的暴發戶,更多的在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成了混子、痞子,因為挨打成習慣的他已經不知道什麼叫榮譽,只知道不挨打就行。

棍棒底打出來的孩子,長大之後很難會想到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別人,他會以欺負別人為本事。就像你不要指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一個饃饃會溫暖你的雙手,它接受的環境就是冰冷的!你只能指望從熱的籠屜裡拿出來的饃饃會帶給你溫暖。

棍棒底下出不了好孩子,「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自古書香門第出才子,那是詩書禮儀之下薰陶出來的。一巴掌下去孩子的哭聲可以聽半條街,那是站在大街上可以仰著脖子罵人一小時不帶有重複句子的波皮無賴做法。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棍棒底下出不了紳士,棍棒會打掉孩子的自尊、棍棒會抹殺孩子的自信、棍棒會讓孩子懷疑自己。

一句話:棍棒底下出痞子!

畢竟,生個孩子不是用來打著玩的!

2020.12.9敲於手機上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出孝子,「硬漢」胡軍的成功,離不開善解人意的妻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硬漢」胡軍的成功,離不開善解人意的妻子2003年胡軍飾演的《天龍八部》裡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硬漢」胡軍的成功,離不開善解人意的妻子兩位藝術家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就是胡軍。而小時候胡軍的父親也沒少給胡軍上過&34;小時候的胡軍非常的淘氣,也因此沒少挨父親的打,父親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父母都是具有高素質的音樂家,所以小時候的父母就對胡軍寄予厚望,想讓他傳承他們的衣缽學習音樂和畫畫。
  • 還在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嗎?來看看吧
    中國有老話,「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家庭都多多少少有些這種觀念,對孩子動不動就打罵。不懂事就打罵、做錯事就打罵,認為打罵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這種方式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孩子經常被家長打罵,有很多不利的影響。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經常挨揍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子了
    陳先生一直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剛開始挨揍時,東東會安分幾天。雖虛心受教但就是不改,三天兩頭就能看到陳先生耳提面命地訓斥東東。我與陳先生聊過,「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但每次都是擺擺手說:」我也是被我爸揍到大的,不是也挺好的嗎?」「棍棒教育」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很欠揍該怎麼辦?教你黃金法則,輕鬆搞定!
    相信很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理念,都會秉持我們博大精深的一句古訓——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信奉孩子該打就打,不打不成器。但打多了很容易演變成全家運動會,現在正在讀此篇文章的讀者,也許你已經成為這場家庭運動會中的冠軍!但是呢,你會發現打孩子打得越兇,往往孩子的叛逆心理就越重!
  •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孩子會造成哪些後果,聽聽專家的分析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意思是小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打。這是中國傳統教育中一種典型的教育方式,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正確嗎?今天小書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小書是不贊同一味以「打」的方式教育孩子的。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什麼樣的父母容易養出白眼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能丟嗎?
    曾經我看到一些公知這麼說過,我國教育從古代就出了問題,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都是一些糟粕,害人的糟粕,看看人家西方,從小對孩子鼓勵,哪怕做錯事,會舉例教育孩子,從來不打孩子。順便極力地誇耀西方的教育方式。
  • 《4等》雖然是體育勵志片,但是宣揚了韓國人骨子裡的棍棒底下出高徒的傳統思想!
    雖然是體育勵志片,但是宣揚了韓國人骨子裡的棍棒底下出高徒的傳統思想!這個導演真的有點賤,而且是公開的告訴大家韓國體育賤?賤到教練就是被打大的,然後放棄遊泳。然後再打自己的弟子。上世紀70年代之前出生的韓國人,幾乎都有被體罰的經歷,當時的韓國社會普遍認為,青少年可以從體罰中學會服從、尊重師長。由於韓國的男性必須服軍役,在軍隊裡,先入伍的軍人可以隨意對新人進行體罰。
  • 童模妞妞被打引發眾怒:棍棒底下活著的孩子,最後都變啥樣了?
    網絡上有很多看熱鬧的網友,說自己和妞妞一樣經常被打,說年紀小被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古人習慣地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先人看來,教育孩子就應該以暴制暴,傷其筋骨,餓其體膚,方能聽話,方能對父母百依百順,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棍棒底下到底能不能出孝子?
    節目講述的是明星和父母之間的相處故事,其中陳喬恩與其母親的「尷尬」關係引發大家對棍棒教育的思考。陳喬恩媽媽在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棍棒式教育給孩子帶了的陰影時,陳媽媽也說「喬恩,現在不是你怕媽媽了,是媽媽很怕你」二、打孩子其實是你在發洩情緒中國自古對孩子的教育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 父親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兒子一犯錯就遭打:這聲爸,我喊不出口
    何先生也知道自己當初確實有很多錯事,但他還是那句話,要是母親不那麼嘮叨的話,或許他自己就意識到錯誤改正了,所以問題還是出在母親的嘮叨上。當提及父子關係的時候,洪女士表示比她與兒子的關係還要糟糕。早在兒子還未成年之前,兒子就已經開始不喊爸爸了。
  • 痞子一樣的王朔:懟天又懟地,卻在女兒婚禮上慫的躲在家餵貓
    他們以自己的生活為實例,拍攝創作出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談起他們的人生經歷,必不可或缺的就是從小的生長經歷和成長環境。獨特的成長的空間讓這一群共同成長的孩子養成了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王朔,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他的經歷可謂是叛逆少年的經典案例。
  • 看一次動漫挨一次打,家長毀掉孩子,是從「棍棒」家教開始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看一次打一次我們先來說一說現實當中的一個真實案例,具體的姓名我們這裡不能透露,只把這件事情的經過說一說。只對事,不對人。某個上一年的小學生逃學了,半夜三更被人發現蜷縮在一個工地的水泥管道內,而被人問起原因的時候嚎啕大哭。
  • 幽默搞笑:果然棍棒出孝子啊
    我哥看到這一幕,衝口而出 : 「wc!果然棍棒出孝子啊!」 老爸二話不說,默默抄起了棍子...2、女顧客:我穿這套衣服好看嗎?店員:任何衣服穿在你身上都好看!女顧客:那我戴這條項鍊好看嗎?店員:任何項鍊戴在你的脖子上都好看。女顧客:那你說我的先生好看嗎?店員:太太,任何一位先生站在你身邊都好看!
  • 國際不打小孩日,用耐心和愛代替棍棒和體罰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句話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坑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孩。時代在變不是嗎?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這樣的暴力徵服難道不會對幼小的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嗎?難道就因為是自己的小孩,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體罰和棍棒相向嗎?
  • 棍棒教育讓孩子更暴力,還是更聽話?
    這也不禁讓人思考,中國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那麼棍棒教育到底可不可取?01 棍棒之下更多出逆子從寧靜身上,我們看到原生家庭棍棒教育在她身上打下的烙印,沒有「順」。而是暴力傾向,年近五十還在叛逆的性格,與父母親情的疏離。當然她內心強大,可能也來自於棍棒下的千錘百鍊。
  • 郭德綱不用「棍棒」,就把兒子扳了回來
    >郭德綱不用"棍棒",就把兒子扳了回來其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本身就是有弊端的,一是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健康,二是會摧殘孩子的精神,並在孩子的性格中植入暴力因子,從而讓這種不良的行為基因代代相傳。
  • 《廚子戲子痞子》,一出瘋戲
    影片裡,日料店裡傳統的日本京都風格與店外蕭索單調的街道形成強烈對比,似乎控告著日軍對當時中國的奴役,強烈刺激的配色,華麗的京都裝飾服裝,讓人仿佛來到一個正上演著一齣好戲的舞臺。無非是廚子戲子痞子打著愛國為人民著想的旗號,想著賣出日本人虎烈拉病原體的抗體配方,瓜分酬勞。他們無知無恥無畏,各自心懷鬼胎。他們對於局勢、軍隊、病毒一無所知,在人質面前為分贓爭吵打架,讓人啼笑皆非。
  • 湖南父親逼兒子頭懸梁、腦撞牆,棍棒教育有用嗎?父母應尊重孩子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中,有「棍棒底下出孝子」說法。在湖南長沙市,發生了一件這樣的案例。用頭撞牆,鐵絲捆手,「頭懸梁」,無疑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當幌子虐待孩子。這個孩子所遭遇的問題,並不是個例,而是很多中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面對的問題。剛剛還在對孩子疼愛有加的父母,下一秒就可能拳腳相加,甚至言語辱罵,孩子的心理產生了嚴重的落差,瞬間從天堂掉入心情深淵。
  • 對棍棒的追捧是體罰屢禁不止的根源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陳舊觀念作祟,認為「小孩子記吃不記打」,認為「打,是教育」,「打,是老師對學生負責」……「打,是教育」,網友包括一般家長這麼認為,筆者可以理解。從個體經驗看,這些人本身早年有被打的經歷覺得沒必要小題大做;從普遍規律看,家長及一般網友不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不了解教育的一般規律,對教育方法的多樣性及藝術性也沒有理論基礎、缺乏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