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3日趙季平(左一)、馬友友和吳蠻齊聚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廳
87歲的西安音樂學院教授魯日融,此生最期盼的,莫過於「長安樂 派」成為陝西音樂的一個符號,被認可並傳承。
所以,2020年新年前,這個老人 和他82歲的老伴,帶著陝西音樂不少 資料,踏上高鐵,到南京參加一位業 內好友的壽誕,隨後輾轉上海,參加 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配器研討會。
只要是和音樂相關的,促進音樂發展的相關會議、活動,魯日融基本 都會克服困難,去參加。繼續宣傳陝 西音樂、擴大影響力,為長安樂派成 派打基礎,是目前他為之奮鬥的方向。
不乏追求者
魯日融所提倡的長安樂派,包括陝西民樂、交響樂、歌劇音樂、舞劇 音樂、影視音樂、戲曲音樂。「只要 是紮根陝西民間民族音樂上的創作,都屬於長安樂派。」
去上海之前,魯日融接到了西安音樂學院一位學生打來的感謝電話, 稱已經和他在美國巴爾的摩交響樂團 拉大提琴的女兒聯繫上,當天就可以視頻連線上課。
這位學生想到美國留學,需要提 前準備。「既然找到了我,我也有這 個條件,就幫幫她。」魯日融說,他 支持學生們都出去看看,民族的就是 世界的,這對陝西音樂、中國音樂走出去,都有利。
西安鼓樂表演
「陝西的作曲家也需要多走出去看看,長安樂派的核心是作曲家,除 了傳承陝西優秀民間民族音樂,思想 解放才能創作出一批優秀的作品,這 些作品才能支撐長安樂派。」
在魯日融看來,一個傑出的音樂 人,不能單會演奏,或者只會創作, 二者結合才能有好的作品。除卻教育 家的身份,他還是演奏家、指揮家。 他說自己就在踐行「複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標,就像他現在提倡的長安樂派,要兼收並蓄。
長安樂派最早於1981年被提及。 當時,民族音樂學家李石根說,以西 安鼓樂為基礎形成創作,可以成為長 安樂派。如今,魯日融認為長安樂派 範圍很大,凡是民間民歌音樂基礎 上,具有陝西風格的,都可以囊括。
長安樂派不乏追求者。2008年, 西安音樂學院羅藝峰,曾寫過一篇 《歷史呼喚長安樂派》的文章,列舉了之所以成派的原因,以及不少作曲 家、歌唱家、理論家等,這些人有在 陝西工作的,有陝西人走出去的。
2019年的兩會上,陝西省政協委 員樊藝鳳建議增強對長安樂派宣傳力 度,她認為,以趙季平、饒餘燕、韓 蘭魁為代表的作曲家群體,以魯日 融、周延甲為代表的秦派二胡、秦箏 秦韻民樂群體,形成了一大批優秀的 作品,一大批優秀的演奏家。在音樂 界的地位猶如「文學陝軍」「長安畫派」代表人物在業內的認可度。
民樂曾不容小覷
但長安樂派的提法並未被所有人認可。
民族音樂理論家,前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喬建中認為,一 個樂派要成立,必須有一批有影響力 的人,和一批在國內外長期不中斷演 出的作品。
如果成派,需要有一大批作品支 撐,要有樂派的理論、宗旨、指向、 藝術的規避性、美學觀念和追求,更重要的是,樂派是在長期的實踐中自 然形成的。
在他看來,雖然陝西是傳統的民 樂大省,但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陝 西民樂的創作力和影響力都有所減 弱,或者可以稱之為暫時的低谷狀 態。而陝西的交響樂,在全國的範圍 內,影響力也不夠,作曲家和表演團 體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數得著的,屈指可數。
這或許可以在市場、觀眾中得到印證。
2009年開始純市場運營的西安音 樂廳,通過市場方式,目前只演過趙 季平的作品。
「80後」西安市民徐敏,印象最 深的陝西音樂家音樂會,是多年前易 俗大劇院曾上演的一場《趙季平影視 作品音樂會》。儘管當時還是學生, 但她認為音樂會的感染力和帶動力很 強。
這也和陝西音樂界對趙季平的普遍評價相符。
多年前,魯日融曾是電影《黃土 地》音樂的指揮。也是從《黃土地》 開始,趙季平的電影音樂開始啟程。
大多數陝西音樂家認為,趙季平 目前是陝西音樂裡面最具影響力的人 物,可以稱之為領軍。如果長安樂派能夠成立,那麼趙季平應該是目前當 之無愧的核心人物。
這一點,喬建中也不否認。他認 為陝西音樂在趙季平這一代,藉助於 影視作品的傳播,其音樂作品在全國 有很大影響力。再往前看,陝西音樂 尤其是民樂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魯藝時代到陝西的音樂家,給陝 西音樂的創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 礎,包括不少當代陝西音樂人的前輩 老師饒餘燕。還有很多陝西本地人, 包括《我的祖國》作曲劉熾。
當然更少不了從陝西走出去的, 遍布於海內外的音樂人。
為時過早?
2019年年底,喬建中作為第四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初賽的觀察 員,和香港中樂團再次合作。令他高興 和欣慰的是,於2020年7月進行的大賽 準決賽將由入圍參賽者指揮香港中樂 團,演繹饒餘燕的音詩《驪山吟》。
《驪山吟》面世30多年來,從未停止過演出,尤以香港、臺灣等民樂團 的 演 出 居 多 , 這 部 作 品 曾 獲 得 1983年全國民族器樂二等獎。
《驪山吟》極具陝西風格,裡面 所用到陝西獨有的「西安鼓樂」元 素。但這一元素,並未在現代陝西作 品中有很好的展現。
西安鼓樂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 產,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對其的認知非常有限。
西安音樂學院教授、西安鼓樂研 究者程天健印象很深,上世紀80年代 中日民間文化交流時,日本音樂學者 帶著雅樂來演出,對西安鼓樂表現出 極大的興趣。
此時,他們意識到,西安鼓樂的 價值或許更深。由此,西安音樂學院 開始了對西安鼓樂價值的深度挖掘。
2020年7月3日,華陰老腔表演者在陝西渭南華山西峰彩排
在學者的研究和保護下,迄今,西安鼓樂還有6個百年樂社在傳承, 也代表陝西、代表西安不斷異地演出。
最近一次與西安鼓樂相關的創 作,是兩年前西安音樂學院組織的。 雖然最後做成了唱片,但創作出來的 作品並沒有推廣。
「陝西音樂現在的問題是,有積 累,有素材,然而並沒有多少可以圍 繞陝西素材進行創作的優秀作品。」 年輕人去深入民間創作的越來越少, 更多是所謂的走心創作,這是喬建中 認為長安樂派還欠火候的原因。
就連魯日融自己也承認,除卻已 經在國內形成影響力的趙季平、韓蘭 魁、崔炳元等作曲家,青年作曲家中有如此影響力的,還沒有。
作曲家、曾任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的韓蘭魁認為,一個樂派的形成不 是開會定的。但是有了這個概念之 後,可以埋下頭來,創作一批具有陝 西文化標識的作品,而且作品世界範 圍內都能演,方能有成派的優勢。
陝西省音協主席、黨組書記尚飛 林,提起陝西音樂的成績和代表人物 時,謹慎地未用長安樂派的提法,他 也徵詢了省內有影響力的音樂家的意 見,認為「陝西音樂群體」和「陝派 作曲家群體」等稱謂更合適。
「長安樂派包含的音樂種類,都 是陝西的強項。幾十年的發展下來, 積累了大量作品與創作人,就差升華 了。」魯日融說,推動長安樂派理論 建設,堅持發展長安樂派,就是宣傳 陝西。
責任編輯:衛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