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史中民族樂派到底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24 藝術考研情報局

民族樂派是指在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在東歐和北歐的若干國家先後出現了一批作曲家,他們立志於發展本民族的音樂,分別在各自的創作中採用民族的題材和民族的形式,反映了民族的風情和民族的精神,人們就稱他們為民族主義作曲家或民族樂派作曲家稱他們的音樂為民族主義音樂。

一、民族樂派的劃分

民族主義音樂作為19世紀音樂的一股勢力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可以由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一般是指民族主義音樂普遍存在於西方各個國家的音樂之中,各個國家對本國民族音樂的吸收和發展、運用。例如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中採用了德國傳統男生合唱,威爾第選用的題材也反映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勃拉姆斯改編德國民歌,在蕭邦和李斯特的音樂中民族風格得到了明顯的表露。這些都可謂視為是民族主義音樂的例證。

狹義的理解,一般是指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尤其是19世紀下半葉出現在被強國侵略和壓迫的東歐中歐北歐等弱小國家的音樂,例如像東歐的俄羅斯、中歐的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以及出現在北歐的芬蘭和挪威。這些國家中除了俄羅斯,其他國家幾乎都是常年受外族強國的侵略,政治上不獨立,經濟上也比較落後的一些國家,隨著這些國家民族獨立興起各國作曲家有意識地在自己的創作中採用民間音樂語言形成聲勢浩大的民族主義音樂潮流,在19世紀的西方音樂史上獨具特色,一般認為的民族主義音樂內容是基於後者,也就是狹義的理解之上的,主要涉及有俄羅斯捷克和北歐的民族主義音樂。

二、民族樂派的特徵

在各國民族主義音樂創作中,作曲家們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性:

1.作曲家本人都是一些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作曲家,他們從主觀上希望能夠將本國的音樂文化融入自己的創作中;

2.作曲家往往繼承和借鑑西歐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的創作傳統,將本國民間音樂素材與西歐音樂語言相結合;

3.在具體創作中採用本國傳統的歷史故事、民族風土人情、民間神話等民族的題材,挖掘民間音樂、使用民族音調和節奏等方式來探索民族音樂語言和表現形式,試圖從總體上探索鮮明的民族風格從而體現本國的民族情感和氣質。

從上述對民族主義音樂的簡要特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民族主義音樂與浪漫主義音樂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二者既在民族獨立意識西歐音樂技法等方面具有共通之處,同時在本國的發展歷史、採用本國音樂語言等一些方面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而我們應該將出現在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音樂放置在一種較為宏觀的西方文化語境中加以理解和看待,才能更為清晰的看到兩者的聯繫與區別。

三、民族主義音樂與浪漫主義音樂區別

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在許多地方有相同之處,但總體是有區別的,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第一形成的社會歷史環境各異,第二是主流的思想傾向不同;三是藝術風格特徵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族主義音樂興起的國家和地區,還存在著不以民族主義為宗旨的或不限於民族主義傾向的一些作曲家(例如俄國的柴科夫斯基等)他們主要以歐洲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創作為榜樣,更多關注人類普遍意義的題材,習慣採用歐洲通用的語言,著重反映人們共同的思想感情,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他們的音樂同樣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有需要聽講座的可以私信或者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古典音樂中的浪漫樂派(上)
    古典音樂中的浪漫樂派拿音樂來說,浪漫樂派作曲家並不曾提出過什麼綱領,也很少結成志同道合的集團;但是,音樂中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也有既相反對又相連貫的情況。例如,在巴羅克音樂鼎盛時期,斯塔米茨嚴謹工整的創作已經具有古典主義的雛型;又如,貝多芬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的作曲家,但他同時又開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對他的作品當時的人們認為是浪漫主義的,貝多芬實際上對所有浪漫主義早期作曲家都有影響。
  • 【潔西老師音樂課堂】了解西方古典音樂-No.1
    你們現在很幸福啦,因為有我,想了解什麼歡迎給我留言,我會儘量滿足大家的要求~      潔西老師射手座,85後教育學碩士,海歸,自幼學習鋼琴,從兒時的討厭鋼琴變成熱愛音樂的教育工作者,對兒童音樂啟蒙及藝術教育有獨到見解。地球人應該都知道:「鋼琴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
  • 西方音樂史最常考的125個簡答題
    59、簡述《幻想交響曲》的主要音樂特色。 60、浪漫主義時期都產生了哪些標題交響音樂? 61、簡述孟德爾頌的主要創作領域及其成就。 62、簡述舒曼在音樂評論方面的貢獻。 63、浪漫樂派是如何分期的?代表人物都有誰?
  • 古典音樂中的浪漫樂派(下)
    由於浪漫主義精神之激烈,浪漫主義音樂的著重點也從形式及其正規發展轉到個性化的旋律寫作上來。浪漫樂派作曲家認為精工編織的一長串旋律線條,遠比主題的嚴格發展來得重要,因此,他們的旋律寫作往往不受傳統的公式或小節線的束縛,只要求旋律像自由的呼吸那樣訴述作者心裡的話或表達他們直接從獨特的心境或印象產生的激情。
  • ​何謂懂音樂? ——2016上圖《維也納古典樂派巡禮》 系列講座開講啦
    ——2016上圖《維也納古典樂派巡禮》系列講座開講啦 音樂如水,滌蕩心靈;有了音樂,生活都會多姿多彩。前些年,「上圖講座」舉辦的《名師談樂》、《王博士談樂》兩大音樂系列講座,已成功帶領諸多愛樂者走進古典音樂的大門。
  • 西方音樂發展脈絡全景圖
    有資料統計這一階段殘存下來的樂譜還不到10件,但是從殘存下來的雕塑等諸多文化遺產可以看出曾經存在過的輝煌與成就,古希臘的大哲學家都曾對音樂進行過討論與研究,這被後人視為西方音樂之源。在公元前12世紀 ~ 前8世紀 荷馬時期的兩部史詩反映了古希臘的音樂文化。
  • 老鑼:中國音樂在當代西方世界中幾乎沒有「聲音」?
    西方音樂的歷史,是共性到個性演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個共性與個性創作演化過程中,有德奧音樂、俄羅斯樂派、法國樂派,其實共性的工具是一樣的,他們運用的音級材料也是一樣的,但是秩序重新變化。比如德彪西引領的印象派是什麼呢?
  • 7分鐘帶你了解西方音樂史和古典音樂風格
    有資料統計這一階段殘存下來的樂譜還不到 10 件,被後人視為西方音樂之源。大約從公元5世紀開始到14世紀,是西方音樂歷史上的最漫長的中世紀時期。中世紀的音樂主要是基督教宗教音樂,世俗的民間音樂不被重視。
  • 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 ——《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大眾評審獎參評文章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自21世紀以來,關於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層出不窮。考慮到20世紀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現代音樂創作作為一塊重要的領域,將其加入現代音樂美學研究論域是合理的,該要考慮的是,印象、表現和新古典作為20世紀現代音樂流派中不容忽視的成分,在選擇現代音樂創作美學時,民族樂派、折中主義、簡約派、拼貼、實驗音樂、偶然音樂、第三潮流等其他思想處於什麼位置?在查閱有關20世紀的音樂史時,沒有可以一概而論的符號型標題,所以這部分直接稱為「20世紀」。
  • 【音樂百科】浪漫主義樂派(Romantic Music)簡介
  • 【好文分享】西方音樂發展脈絡全景圖
    有資料統計這一階段殘存下來的樂譜還不到10件,但是從殘存下來的雕塑等諸多文化遺產可以看出曾經存在過的輝煌與成就,古希臘的大哲學家都曾對音樂進行過討論與研究,這被後人視為西方音樂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紀 ~ 前8世紀 荷馬時期的兩部史詩反映了古希臘的音樂文化。 史詩本身既是文學作品又是音樂作品,它由職業彈唱藝人「 阿埃德 」用一種叫基薩拉的樂器伴奏吟唱。
  • 「長安樂派」不甘寂靜
    不乏追求者 魯日融所提倡的長安樂派,包括陝西民樂、交響樂、歌劇音樂、舞劇 音樂、影視音樂、戲曲音樂。「只要 是紮根陝西民間民族音樂上的創作,都屬於長安樂派。」 ,除 了傳承陝西優秀民間民族音樂,思想 解放才能創作出一批優秀的作品,這 些作品才能支撐長安樂派。」
  • 愛樂協會公益講座回顧 ‖ 浪漫樂派的突出魅力
    本次講座由湖南愛樂協會發起人胡偉秘書長親自上臺為廣大喜愛古典音樂的聽眾講說,其激情澎湃的講座也感染著眾多在場觀眾,使整個會場在和諧愉快的範圍中進行。      時至今日,浪漫主義音樂的魅力還依然深深地影響著一大批人。在會場中,胡教授藉助大屏幕,詳細認真地為我們講述浪漫主義樂派發展的整個過程。
  • 民族樂派與新世紀音樂創作
    再加上充分挖掘了豐富的民謠和民俗音樂,將其提升為精煉的音域產品。這些條件構成了民族主義音樂誕生和發展的土壤,並促進民族主義音樂逐步向前發展。民族樂派的發展基本上與浪漫主義樂派並行,且它們在對標題音樂的重視上一脈相承。
  • 中國音樂學院國樂專場音樂會開演:全方位建設「中國樂派」
    為展現中國音樂學院國樂人才培養成果、師資力量和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成果,2020年11月18日晚,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國樂系、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的「中國音樂學院國樂專場音樂會——中國樂派作品系列展演」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 巴赫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為何多數人對他的音樂敬而遠之?
    巴赫大名鼎鼎,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但多數人對他的音樂敬而遠之,覺得聽不懂或比較枯燥單一,幾分鐘之後就會失去興趣。不能怪罪普羅大眾的欣賞品位,因為巴赫的音樂(包括巴洛克時期的多數音樂作品)確實不太「接地氣」。
  • 西方各個時期的音樂
    古希臘羅馬音樂古希臘、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與其他藝術如繪畫,雕塑,文學,哲學交織結合在一起的。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羅馬音樂是從希臘借鑑來的。《塞基洛斯墓志銘》這是刻在木石上的一首歌曲,內容是賽基洛斯吊念死去的妻子。
  • 《中國音樂大典》構建「中國樂派」理論基石
    據新華社電 為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構建中國音樂理論體系,中國音樂學院與人民音樂出版社聯手打造大型音樂典籍類圖書《中國音樂大典》,日前已完成文論編編纂。    《中國音樂大典》包括「文、譜、圖、音」四編。
  • 【北京站】《古典樂派經典鋼琴曲詳解》與《樂理與視唱練耳-兒童音樂基礎知識教學法》師資培訓
    第一天課程簡介:         第一天 《古典樂派經典鋼琴曲詳解(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          維也納古典時期的作品,是了解西方音樂的金鑰匙。課程滲透樂理、和聲、曲式、樂器發展等背景知識,通過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窺探維也納古典樂派風格的真諦與其變遷。
  • 中國音樂學院2021中國樂派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
    2020年12月28日晚,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院、聲樂歌劇系、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的「中國音樂學院2021中國樂派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音樂會由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教授擔任藝術總監,指揮系主任邵恩教授擔任指揮,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歌劇系張玫瑰副教授,女中音歌唱家、聲樂歌劇系郝苗副教授,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徐森,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攜手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合唱團、中國樂派交響樂團呈現了一場主題鮮明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