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西方音樂發展脈絡全景圖

2021-02-19 古典音樂家網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譯成「古典音樂」。有人認為"古典"給人的感覺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稱「經典音樂」。也有人根據牛津英文辭典裡對古典的定義,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稱其為「嚴肅音樂」。於是,「古典音樂」又被戴上了「嚴肅」的帽子,讓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義的人一定沒有好好查字典,因為 serious的第二條義項是這樣給出定義的:(指書、音樂等)啟發思考的,不僅為消遣的。因此我們知道原來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再來看一下朗文辭典對古典音樂的解釋: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見,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  

  當人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

  古希臘羅馬時期

  時間約為公元前3200年 ~公元400年  

  這部分的音樂資料只能從考古而來,從發掘出的繪畫 、 雕塑及少量流傳下來的詩歌文學與哲學著作可以進行了解,但幾乎是不可能聆聽與欣賞。 有資料統計這一階段殘存下來的樂譜還不到10件,但是從殘存下來的雕塑等諸多文化遺產可以看出曾經存在過的輝煌與成就,古希臘的大哲學家都曾對音樂進行過討論與研究,這被後人視為西方音樂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紀 ~ 前8世紀 荷馬時期的兩部史詩反映了古希臘的音樂文化。 史詩本身既是文學作品又是音樂作品,它由職業彈唱藝人「 阿埃德 」用一種叫基薩拉的樂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舉行,在比賽時常伴有音樂,後來產生了音樂比賽。

  公元前7世紀 ~ 前6世紀,斯巴達把音樂作為國事活動與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公元前146年後,古羅馬徵服希臘後,它的文化主要受益於希臘,同時又吸收了敘利亞 、 巴比倫 、 埃及等國的文明成果。

  中世紀時期(Medieval Period)

  (1450年前)  

  這一時期主要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廣為演唱的單聲部歌曲集。大多用於兩種禮拜儀式:一是彌撒,歌詞為紀念基督最後晚餐及其獻身事跡,這是教堂儀式的中心;二是日課,就是修道院每天詠唱的八課聖事,主要以詩篇為主。 這個時期的代表:格利高裡聖詠(GREGORIAN CHANT)

  文藝復興時期

  時期約為公元1450-1600年  

  在中世紀 「新藝術」的基礎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與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抒發與表達。 這時的音樂家在人文主義思潮的推動下,對復調音樂進行了發展和變革, 聲樂與器樂逐漸分離而獨立發展。 這一時期五線譜已得到完善, 印刷術也運用到曲譜上,這都使音樂的傳播更加便利和廣泛。

  這一時期有以下幾個較有影響力的樂派:

  尼德蘭樂派:主要音樂活動在尼德蘭的一批音樂家。 創作內容多為彌散曲與經文歌等宗教音樂,也有世俗音樂。 代表人物有迪費 、 若斯坎 、 班舒瓦 、 奧克岡等。

  威尼斯樂派:在 1530-1620年間的一個器樂樂派,其特點是音響氣勢寬廣宏大、對比效果鮮明。 創作內容有銅管樂與弦樂的重奏曲、 管風琴的前奏曲、幻想曲與託卡塔等。 代表人物有維拉爾特 、A.加布裡埃利等。

  羅馬樂派:此時期的一個專門創作服務於宗教作品的樂派,以無伴奏合唱的形式為主。 代表人物有帕萊斯特裡納 、 GM納尼諾 、 F.索裡亞諾等。

  巴洛克時期(Baroque)

  (約為公元1600—1750)  

  這一時期的音樂是現代演奏會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樂帶有顯見的特性: 華麗、複雜、藻飾、扭曲, 著重於超現實和雄偉宏奇, 這些特質都能彼此融會貫通。如果說文藝復興時代(以及後來的古典時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現, 那麼巴洛克時代 (及後來的浪漫時代)就是代表著騷動、不安和疑慮。四聲部的和聲,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數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產生於巴洛克時代;舊有的教會調式消逝, 大小調音階系統和沿用至今的相關調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時代大事。另外, 節奏思想也在這個時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樂曲譜中加入小節線。這些形式日後直接衍生為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前奏曲與變奏曲。不過巴洛克時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觸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題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al)

  (約公元1750— 1820)  

  因為這一時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生活與創作主要都在維也納,因此又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或「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此時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遊曲等都很具親和力。海頓的第一、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也會是很適合入門者欣賞的曲目。至於貝多芬的作品,轟轟烈烈的音響俯手可得,個人比較欣賞他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鋼琴奏鳴曲《悲愴》、《熱情》、《月光》。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ism)

  (約為公元1820—1900)  

  這一時期的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精神境界與主觀感情,對自然景物的表現也愈加突出,創作上對民族和民間音樂的利用更加重視與頻繁。19世紀中後期出現了以振興本民族音樂為己任的民族樂派。在音樂體裁上出現了新的器樂獨奏體裁,如夜曲,即興曲,敘事曲,諧謔曲,幻想曲與無詞歌等。此時期作品風情萬種,各自獨具特色,入門曲目有舒伯特藝術歌曲精選、《美麗的磨坊少女》;蕭邦夜曲、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第一、二號;華格納歌劇序曲集;布拉姆斯交響曲第一、三號;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帕格尼尼主題與變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拉威爾鋼琴協奏曲G大調。

  20世紀的作品有布列頓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引》、《小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欽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第七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在此推薦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畫家馬席斯》交響曲,以及美國作曲家科普蘭的《馬術競技會》、《一個平凡人的號角》。

  民族主義音樂時期

  

捷克民族樂派的創始人:斯美塔那


  主要在十九世紀中到二十世紀中活躍 民族主義樂派 ,是廣義西方古典音樂的一支,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共同的風格,經常被視為浪漫樂派或現代樂派的分支。 大致就是指會在古典音樂的曲式中,使用了本國的民間音樂旋律和特別的樂器 ,並通常宣揚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 ,主要在十九世紀中到二十世紀中活躍。

  一般認為十九世紀中前期,西方音樂的傳統心臟的德語和義大利地區以外的歐洲和美洲國家,作曲家需要屬於本地的音聲。 反之德語或義語的作曲家即使用民間音樂素材,仍然只是會被認為浪漫主義音樂 ,如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原型雖然來自民間,卻被當時的維也納視為國際性的藝術。

  各國民族派起源眾說紛紜,較流行有兩說。 一是十九世紀俄國作曲家格林卡的《愛國歌》,另一說是法國作曲家聖桑成立國家音樂社團組織,兩人分別影響了本國的作曲家組織,交流了其對民間音樂的資料和心得,以及對於教育本國的音樂界作出重大的貢獻。

  其他尚有蕭邦和弗蘭茲·李斯特之說,因為是他們首先採用故鄉的民間音樂素材,但他們並未有組織本地作品家活動,也沒有系統地使用和搜集民間音樂元素。

  在十九世紀後期其他歐洲國家也產生了自己國民樂派作曲家和作品,如英國的埃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捷克的斯美塔那的< 我的祖國 >。 還有一些作曲家為自己尚末被認可為國家的故鄉,創作鼓吹獨立的作品,如芬蘭的西貝流士的芬蘭頌 ,挪威的格裡格的皮爾金組曲等。

  而美洲的作曲家也開始活躍起來,如美國的約翰·菲利普·蘇沙的進行曲<星條旗永遠飄揚>,而同期史蒂芬·福斯特更有開創流行音樂的先河。

  

  到二十世紀初巴西的海託爾·維拉-羅伯斯 ,匈牙利的高大宜 ,美國的查理斯·艾伍士等,新國民樂派作曲家開始向現代音樂的過渡。

  到二十世紀中後期起,因為流行音樂的興起,也少有未被古典音樂使用的民歌,所以在歐美國民樂派漸趨於沉寂,但在古典樂傳統地區外的亞洲,卻有新型的國民樂派作品面世,如中國的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 , 何佔豪和陳鋼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等,代表了歐美以外的民族主義興起。  

  二十一世紀初,雖然因為再很少未獨立的殖民地和國際主義盛行,政界不再需要常以音樂推廣愛國思想,但國民樂派音樂並未因此而喪失了其地位,反而把這種音樂從政治服務中解放過來,受到本來創作國家外的歡迎。

  現代音樂時期

  自1900年起至今  

  現代音樂 ,也稱現代古典音樂 ( 20th century classical music ),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繼承歐洲古典音樂而來的一個音樂紀元 , 音樂門派繁多,風格多樣。 在此之前,現代音樂有兩大源流:古斯塔夫·馬勒與理察·施特勞斯的後浪漫樂派 、和德布西的印象樂派。 其分派下音樂種類更是繁多。

  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更出現了當代音樂包括了如布列茲的序列音樂 、 極簡音樂 ,Steve Reich和Philip Glass使用簡單三音和弦,Pierre Schaeffer的具體音樂 ,Harry Partch、Alois Hába和其他人的微分音音樂 ,還有約翰·凱吉的機遇音樂 。

  在現代音樂之前,作為前繼者的歐洲古典音樂家如巴託克·貝拉 、 馬勒 、 理察·史特勞斯 、 浦契尼 、 德布西 、 艾伍士 、 艾爾加 、荀白克 、 拉赫瑪尼諾夫 、 普羅高菲夫 、 史特拉文斯基 、 蕭士塔高維奇 、 布瑞頓 、 柯普蘭 、 卡爾·尼爾森等人。 當時古典音樂也和爵士樂相互影響,有音樂家能同時在兩個領域作曲者如蓋希文及伯恩斯坦 。

  現代音樂一個極重要的特點是開始有所謂傳統及前衛之分別,它們的音樂原則在一方佔極其重要性者,在另一方往往不是那麼重要或不被接受。 例如魏本、卡特、瓦雷茲 、米爾頓·巴比特等人對前衛領域有重要貢獻,但是,在此領域外就常常被攻擊。 隨著時間,前衛的概念已經逐漸的被接受,兩個領域彼此之間的分野不再那麼壁壘分明,並且出人意表的,這些開拓性的技巧常常被流行音樂所引用: Beatles 、 平克·佛洛伊德 、 邁克歐·菲爾德 、 超脫樂團 、 電臺司令等等耳熟能詳的歌星,還有許多電影使用的配樂。

  

  必須注意的是,這篇文章僅僅提領出二十世紀音樂的大綱,所提到的音樂家在一個方面做出貢獻,並不代表他只在該領域發揮。 例如史特拉汶斯基在他作曲家生涯的不同時期,他同時被認為是浪漫樂派 、 新古典主義 、以及序列音樂的成員。

  二十世紀的經濟和社會型態對音樂也有重大的影響力,世界在工業化時代有了逐漸進步的錄音和回放設備,從錄音帶到CD到DVD,有了廣播和電視 ,以及整個資本主義脈絡的內嵌。 十九世紀的人大多自己創作音樂,或者在音樂會上聽到音樂。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美國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

l美國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

相關焦點

  • 西方音樂發展脈絡全景圖
    有資料統計這一階段殘存下來的樂譜還不到10件,但是從殘存下來的雕塑等諸多文化遺產可以看出曾經存在過的輝煌與成就,古希臘的大哲學家都曾對音樂進行過討論與研究,這被後人視為西方音樂之源。在公元前12世紀 ~ 前8世紀 荷馬時期的兩部史詩反映了古希臘的音樂文化。
  • 「山海之旅 走讀鹽田」活動帶領讀者走進西方現代藝術
    本期活動圍繞「反叛與超越——走進西方現代藝術的世界」主題展開,邀請深圳美術館公教部主任、策展人、評論家遊江與讀者們一起交流西方現代藝術,暢敘西方藝術史脈絡。「山海之旅 走讀鹽田」活動帶領讀者走進西方現代藝術 在眾多派別的藝術中,該如何欣賞和理解一幅現代藝術作品?
  • VR全景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如何拍攝製作?
    VR全景大家可能會覺得只是單單的一個720°無死角展示的圖片而已,但是不是這麼簡單的,VR全景代表著科技的進步的結果,也是人們視覺體驗的一個服務的升級,使用三維的立體圖片取代傳統的二維平面圖片,這必將會是未來人們用眼鏡獲取信息的發展趨勢。
  • 回顧好用的全景圖拼接軟體
    全景圖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其中包括如何拍攝多張圖像並將它們縫合在一起成為一張全景圖像。一些較新的相機和智慧型手機內置了自動全景設置。它們使您可以圍繞視圖掃視相機,並將其全部縫合在相機中。但是就那樣方便,您通常對最終產品沒有太多控制權,並且解析度通常比相機通常的功能要低得多。
  •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中國文字說(四)中國文字的發展,從歷史上就有三條發展脈絡。前面我們已經論述了二條:中國方塊漢字的發展脈絡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的發展脈絡,此篇文章,我們就來論述中國文字的第三條發展脈絡,這就是:中國民俗文字的發展脈絡。什麼是「中國民俗文字」?
  • 光影裡的長江|《再說長江》航攝+衛星遙感全景展現長江生命脈絡
    展現中華兒女對母親河長江的戀戀深情,一直是文藝作品的一個母題,除了《話說長江》,2006年還有一個紀錄片《再說長江》,與《話說長江》相比,時間跨越了30多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進步,長江流域沿岸地區舊貌換新顏,人們對於長江生態建設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提升到新高度。
  • 【App】得圖全景相機
    比如ios自帶的全景相機,簡單的一掃就能拍攝去一張環形全景圖片,可惜是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景照片,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款真正意義的360度無死角全景相機應用-得圖全景相機。目前該app在官方商店已更新至1.2的版本,該有個功能都有了,可玩性較高。
  • 【好文分享】音樂養生中醫觀
    用《易經》上的這句名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為說明我國音樂養生的歷史悠久,它比Altshuler在五十多年前才提出,而後被各國音樂治療家所認同的「同質原理」早了好幾千年,而且含義更加深刻。醫和大概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音樂治療專家,春秋時代,秦醫和為晉平公診病,就對音樂與健康的關係作過深刻論述,醫和說:「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固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 沒有全景相機怎麼辦?手把手教你用單反拍出高清全景圖
    只要選擇合適的三腳架雲臺,讓你的單反搖身一變成為全景相機。什麼是360°全景圖,它的原理是什麼在拍攝360°全景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360°全景圖就是在球形範圍內展示360°全方位圖像,所有的全景圖都是平面照片通過軟體拼接處理之後合成的,只有通過全景播放器的矯正處理才能成為三維全景。觀看者在畫面中心移動視角可以體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 Google 照片全景圖,讓你同時看 AI 的智能和智障
    文 | 王金許來自雷鋒網(leiphone-sz)的報導
  • 【教程】只需一臺手機,輕鬆搞定全景直播及視頻分享
    現在,只需要一臺手機+一臺QooCam 8K/FUN全景相機,就能立即開啟全景/Vlog直播,或一鍵上傳全景視頻。一起來看看吧。以國民級App快手為例:如何進行直播一、下載QooCam App,連接手機和QooCam 8K/QooCam FUN全景相機。
  • 當代西方新音樂學背景下的音樂美學(三)——《西方新音樂學背景下的音樂美學》緒論
    然而,這一潮流並非平地而起,20世紀以來,歐美音樂學研究進入多元化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後呈現出各種新的研究趨勢。之所以選這兩位學者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們是多視角、跨學科音樂學研究的先行者;第二,他們都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在整個西方音樂學術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青年音樂學者張晶晶博士撰文《阿多諾藝術音樂批評一隅——關於無調性音樂》,對阿多諾藝術音樂批評的學說及其應用作了深入研究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 17世紀荷蘭人繪製首張廣州全景圖 準確性不高(圖)
    而更早之前,在攝像機等現代技術還沒有誕生之時,地圖最為準確地記錄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和風貌,也是人們探索未知城市、出行的重要工具。廣州作為開埠2000多年的千年商都,最早的外國人繪製的地圖出自17世紀一位荷蘭畫家之手。此後,陸陸續續有外國人進入廣州,繪製了不同時期的廣州地圖。
  • 看見音樂:把眼睛放進耳朵——評《看見音樂: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主題》
    在變革中,音樂主題成為藝術家畫筆下的線索,激活了人類的神話寓言、歷史傳說、宗教信仰,見證了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歷程。     「16-20世紀的藝術家如何描繪音樂?」這就是弗洛朗斯·熱特羅在全書開篇提出的問題。圍繞這一問題,熱特羅博士的《看見音樂》就選擇了西方16-20世紀有關「音樂」元素的美術作品,並按照創作年代、作品題材、繪畫技巧、藝術風格等的演變發展順序整合。
  • 直播預告|雅俗相通—聽聽國家大劇院小庚老師聊西方古典音樂
    國家大劇院 管弦樂團節目運營主管 李小庚本周五(11月13日)15:30做客 閱文·探照燈讀書會X幸福說讀書會帶你輕鬆領略西方音樂的巔峰之作!2019年創辦「兩分鐘懂音樂」系列節目,為推廣和普及古典音樂知識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在業內廣受好評。著有《兩分鐘懂音樂:解密100首必聽的西方名曲》。
  • 3Dmax製作導出VR全景圖的方法
    很多行業內的人都知道VR全景圖有兩種,一種是由真實場景拍攝製作而成的,另一種則是由3Dmax設計軟體渲染以後導出來的,這種VR全景圖展示的是虛擬場景,也常說是VR效果圖,相較於VR全景使用的PS軟體,3Dmax可以在設計的文件中任意定位一個點位,導出一個VR全景圖,這種全景圖主要應用在家裝行業
  • 西方古典音樂真的比中國古典音樂高級嗎?
    西方古典音樂相對來說概念清晰,界定明確,就是大量的職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與音樂形式。這其中並不包括民間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的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如果套用西方的界定範疇,中國缺少作曲家這個職業,而留存至今的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與形式,又難以劃入「古典」的範疇。
  • GoPro便攜全景利器,文末有福利!
    ,只需一臺GoPro運動相機即可輕鬆拍攝出高達6550萬像素的360°X180°無死角全景照片(也就是720度全景)。至此,你已得到了可以拼接成完整全景的7張圖片,使用圖像拼接軟體拼接後的全景照片約6550萬像素(橫向約11.5k,遠超各種4k及8k全景相機)。
  • 技巧 如何拍好夜間城市全景
    大城市是人類文明、智慧與力量的集中體現,雄偉而壯觀,而在夜間各色燈火的點綴下更多了幾分美麗,非常適合我們拍攝全景圖。本文將簡述拍攝夜間城市全景的要點,讓您也能拍出炫麗輝煌,刷爆朋友圈的夜間城市全景圖。1. 早點到,搶位置
  • 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 ——《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大眾評審獎參評文章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自21世紀以來,關於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層出不窮。於潤洋先生的《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1](以下簡稱:《導論》)是對20世紀西方音樂美學發展的總結,該作涉及了自律論、現象學、釋義學、符號學、心理學、社會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於先生對每一流派都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該書第一版於2001年,距今已過去19個年頭,時至今日,西方現代美學的概念不斷外延,概念之下分支理論的內部也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音樂美學觀念,這些新的觀念和理論迫切需要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