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中華兒女對母親河長江的戀戀深情,一直是文藝作品的一個母題,除了《話說長江》,2006年還有一個紀錄片《再說長江》,與《話說長江》相比,時間跨越了30多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進步,長江流域沿岸地區舊貌換新顏,人們對於長江生態建設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提升到新高度。
2006年,大型紀錄片《再說長江》播出,講述了長江流域人民的奮鬥歷程,展現中華民族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都為記錄,但手法不同,《話說長江》重在抒情,介紹的幾乎都是長江兩岸的人文,風俗,自然景觀,所以看《話說長江》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條充滿詩意的長江,這在介紹三峽及其下遊的廣袤長江流域尤為明顯。
《再說長江》重在寫實,第一集說拍攝《再說長江》是二十年之前那次拍攝的穿越不同時空的同一次旅行,其實不然,之後的這次因為視角不同,所記錄的內容也完全不同,《再說長江》也有人文,但把更多的鏡頭留給了變化和發展,如《三峽存證》、《告別家園》,到了下遊更是側重於講科技發展,如《時速上海》,另外由於兩次拍攝的年代不同,技術不同,《再說長江》拍攝的鏡頭顯得更加壯麗宏大。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再說長江》在片中實現了第一次飛越長江的最大規模航攝,他們沿江而下,從空中追隨這條巨龍蜿蜒東去,給電視機前的觀眾插上了一雙翅膀,從全新的視角飽覽長江沿岸壯麗的風光。
不僅如此,《再說長江》中還運用高清動畫和衛星遙感航攝全景展現長江生命脈絡……節目組在國家測繪局的幫助下,取得了整個長江流域的衛星遙感圖,並結合高清動畫技術,把一幅特殊的中國山水圖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這幅山水圖中,所有的山峰丘陵,都是根據衛星遙感數據按比例繪製的,而滔滔江水則在其間奔騰穿行,在詩情畫意中描繪出令人震驚的視覺效果,同時也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對長江流域的地理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片中還大量採用了真實再現和動畫合成的方式,重現了古蜀文化中的三星堆文明,以及長江文明的源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