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圖》,長江途,這是我的長江!

2021-01-11 瑞鳳故事會

沒有神靈能讓人信服,所以期待一個女性。

沒有人生可以逆向,所以需要一部電影。

長江圖就是這樣一部魔幻現實的作品,

它沒有遵循傳統線性敘事,平行時空不斷交錯,還有意識流的穿插,

讓觀眾在虛與實、真與幻之間,追隨主角踏上心靈的流浪。

影片講述了船長高淳(秦昊飾),在父親去世後,按照習俗養了一條黑魚,

等黑魚自然死亡父親靈魂就能安息。

他接了一單生意,駕駛貨船沿著長江送貨,途中他不斷上岸尋找豔遇,

但他逐漸發現,在不同地方遇到的女人都像是同一個人——安陸(辛芷蕾飾)。

隨著輪船逆江而上,安陸也越來越年輕,

高淳發現安陸每次出現的地點都與一本未知作者寫的《長江圖》詩集有關,

他不斷停船不斷尋找安陸,最終一直上溯到長江源頭的雪山,找到安陸的起源。

這是一個關於詩歌、記憶、情愛、救贖的故事,

影片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高淳的航線在時間與空間上均是現實的,

而魔幻在於——安陸是真是假,是人還是神鬼?

安陸的丈夫在自殺後為何又能出現給她送棉被?

高淳在被捅了一刀後昏迷,為何醒來後完好無損繼續航行?

老船工又去了哪裡?

這些問題按照常規難以解釋,

那便做一個大膽猜測——這些都是高淳內心的投射。

高淳逆江而上,尋找的不止是有關安陸的記憶,還有自我、救贖和解放。

讓我們來看看安陸在不同地點發生的幾個重要事件:

「成為妓女」→「出軌高淳,丈夫發現後自殺」→

「丈夫為修行中的自己送來棉被」→「

安陸如鬼魅般出現在高淳的航行途中」→「

與高淳相識,讀他的詩集」,

我們可以清楚發現,安陸的故事情節順序是反的。

她的結局正好是高淳的航行起點,

高淳沿長江回溯,主要是回溯安陸的記憶

影片中的詩集是連接高淳航線與安陸記憶的重要線索,

安陸每次出現的地區都在詩集中被標註出來

(除了三峽大壩附近一些被淹沒的地區無法停留)。

這本詩集是高淳在自己的船上找到的,

它可能是高淳的父親所寫,可能是陌生人所寫,

也可能是失去記憶的高淳自己所寫,當然這些無法考證。

高淳沿長江上溯,以詩集為引,

回溯的可能是自己父親與安陸的記憶,也可能是自己與安陸的過往。

現世與空行,萬端化現。當我們跟隨高淳來到雪山,

將安陸的記憶碎片拼接起來,便可以大致看到她的一生:

安陸少女時代起,從長江源頭出發,順流而下,

經過宜賓、豐都、雲陽、巫山,到了三峽區域,

出現了大片空白與中斷(三峽大壩的建立淹沒了周邊大量地區),

這種現實中的意外對應著安陸人生中的失魂,

她由此不再是原本天真單純的女孩,多了成熟魅力與世俗的塵埃。

接下來便是經過鄂州、彭澤、銅陵、南京、江陰,最後是上海。

在這段途中,她與高淳(也可能是高淳父親或其他男子)相識,

欣賞男方的詩歌,但兩人卻並未在一起。

婚後的她偶然再遇到詩人,她出軌了,丈夫發現後難以承受割腕自殺。

而詩人並未留下,最終也離開了。

丈夫的死讓安陸滿負愧疚感與罪惡感,她不斷辯機,思考、探尋贖罪的問題。

而在之後,她最終成為一名廉價的妓女。

「這是我的長江!」

當高淳無情離開安陸之後,她在沙灘上聲嘶力竭地哭喊責問:

「我為了你放棄了修行,你卻連見我一面的勇氣都沒有麼?!」

「這是我的長江!」

是的,我國文化中經常把長江比作母親、女性,

長江承載了安陸一生的記憶,

她仿佛化身為長江,靜靜躺在那片大地上,

等待高淳來追溯自己的一生。

「我是一個終點,

我是一個源頭,

仇恨或是愛情,

我是神秘的證據,

但不會是業力中的一環。」

這就是安陸。

除了詩歌與長江之外,佛教、修行也是貫穿電影,

航行中停靠的地點,經常可以看到灰暗的寺廟、佛塔。

安陸的父親拋棄了他們母女前去修行,安陸自己也修行,

她求的,是一份心靈的救贖與解脫。

特別喜歡安陸因為負罪感與佛塔中的和尚那段辯機:

「您覺得罪人能夠成佛麼?」

「阿彌陀佛,放下屠刀,立地...」

「手握屠刀就不能成佛麼?!」

「阿彌陀佛,應該也能...」

「佛能展現神跡麼?」

「阿彌陀佛,能。」

「如果神跡現在讓這座塔內下起雪,我就信佛!」

「阿彌陀佛,佛可以做到,但神跡不是這麼用的。」

「所以世人其實信仰的不是佛,他們信仰的是神跡......」

.......................................

「罪人沒有信仰!」

安陸在丈夫自殺後,追尋一種贖罪與解脫,最終仍是回歸修行,

與其說她最後墮落成妓女,不如把這也看作她的修行,

乍一看似乎很荒誕,但安陸仿佛是在向肉身菩薩靠攏,

道唯一,法萬千,佛教的肉身菩薩生前雖表現各異,

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醫,有的瘋傻顛倒相,

但都應機說法,利樂眾生,外現凡行,內存清淨。

詩歌也在暗示:

「要麼醜陋,

要麼軟弱,

要麼虛偽,

沒有神靈讓人信服,

所以期待一個女性。」

安陸的愛最終也轉化為一種大愛,

正如她自己所說,「我愛很多人,很多人愛我。」

而整部影片,也透露出輪迴之感,

如果高淳追尋的是自己父親與安陸的記憶,

那麼影片就是父輩的經歷在後代身上重演;

如果高淳追尋的是自己遺忘的經歷,那他更是重複自己的過去。

如何掙脫開這個輪迴?只能靠人的頓悟。

正如詩集所說「我是神秘的證據,但不會是業力中的一環。」

這不是安陸精心導演的報復,這是男主自己要跨過的坎,

神通不敵業力,唯有解開最初的因果,才能解開一切。

最終男主當著安陸的面撕毀了那本詩集,

紙張在空中飛舞,

男主放下了最執著的詩歌——

他希望安陸從一開始就不要接觸自己,擁抱本應敞亮的人生。

男主因為丟失貨物(走私的珍惜野生動物),

被買家報復,捅了一刀昏迷過去,

然而過了一會他又醒來,完好無事,繼續前行來到雪山,

在雪山他看到了安陸和她母親的墓碑,

以及一個守護墓碑的老人(可能是安陸父親,拋棄他們去修行)。

追溯到安陸的起點,然而此處又成了她的終點,

輪迴啊輪迴~。

也許根本就沒有那一刀,這是男主的幻象,

這一刀更像他心靈上的猛然截斷——就像是頓悟一般。

一部影片不可能完美,長江圖自然也有缺點。

這樣一個逆江而上的故事,卻沒有採用沿路的方言,

而是操著北京口音,不免失味。

影片中每個節點出現的詩歌其藝術價值並不高,

並且因為這些現代詩句都是以片段,零星出現,

更弱化了它本身的文學美感,讓人感覺它似乎在強行端起格調之感。

影片除了「追溯」「回歸」的主題之外,還穿插了大量隱喻,

高淳身為八零末的頹喪知識分子之一,沿江追溯,

追的更是自我那丟失已久的靈魂;

記憶在三峽出現空缺、意外,暗喻了三峽大壩對長江的改變、危害:

走私的珍惜野生動物(江豚?),透露一絲環保意味。

這就是這類影片的獨特之處,

在影院我們也許僅僅享受長江美景,整部影片會給人平淡無趣之感。

但後知後覺的我們回想起這部影片,把腦中關於電影的線索、記憶羅列出來,

再將這些碎片嘗試拼湊起來,

當它的厚重與絢麗逐漸展現在你面前時,

那份美妙、趣味令人歡喜。

「要麼醜陋,

要麼軟弱,

要麼虛偽,

沒有神靈讓人信服,

所以期待一個女性」

「這是我的長江!」

相關焦點

  • 《長江圖》,一部旅行電影
    《長江圖》是怎樣的一部影片?9月8日,《長江圖》上映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的《長江圖》全程膠片拍攝,耗時近十年作為唯一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長江圖》斬獲了最佳攝影「銀熊獎」但是,觀影評論褒貶不一,爭議較大,豆瓣評分暫時停留在7.1分#一部旅行電影#
  • 這不是《路邊野餐》,這是科幻片電影《長江圖》拍長江
    《長江圖》動用了三條船:道具船、攝影船和生活船。楊超告訴男主演秦昊,拍戲吃住都在生活船上,是條五星油輪。秦昊進組,發現船艙裡的房間陰暗潮溼,「好像監獄」。(南方周末資料圖/圖)楊超最感遺憾的事之一是,拍攝過程中,沒有遇到大風大浪。2004年,楊超在長江採風。那時長江還時常奔湧。「沒有了風浪,長江就沒有情感。」「不是山鬼,不是女妖,片中的安陸就是個活人。」多次分享會上,電影《長江圖》導演楊超都這樣強調。安陸是《長江圖》的女主角,她在片中「神出鬼沒」。
  • 我的長江我的家丨六個長江故事 訴說長江情緣
    長江環保集團供圖我與長江2020年8月,我組織參與了一次極為特別的「樂水行」活動。當時,我與來自三峽集團長江環保集團等單位的年輕朋友一起,去查勘位於重慶的長江支流清水溪,摸清它的汙染狀況。在一座山峰的近山腳處,我們發現了不明來源的一大股汙水。
  • 《長江圖》:片中對於整個長江的圖景展現非常震撼
    聽說《長江圖》是因為它在柏林摘了個銀熊,因為攝影好。攝影是李屏賓,拍《花樣年華》、《聶隱娘》的。宣傳說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直到它快要上映了,又才關注到這部電影。我從不去刻意關注某個電影,只圖觀影時的一時享受。我看的電影很少,像文藝逼口中一個又一個電影大師的作品我一個都沒看過。有時候,想起來了,就去搜一搜,看一看,打個分,就完了。
  • 以圖為鑑 再說長江——《長江歷史圖譜》今日發布
    卷首即是全長近10米的《長江萬裡圖》。趙黻是江蘇鎮江人,他的《長江萬裡圖》是現存最早有關長江的水墨畫卷。此圖以長卷形式描繪長江景色,採取全景式構圖,以滔滔江水為主脈,西起西蜀,東至東吳,畫面由虛而實,由遠而近,煙靄瀰漫,圖中近景、中景、遠景穿插有致,渾然一體,咫尺千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長江雄偉壯觀的景象。
  • 電影《長江圖》上映獲贊 呈現唯美而魔幻的長江
    江陰  搜狐娛樂訊 在《長江圖》9月8日五百場點映、9月9日正式全國上映之後,影片引發關注。《長江圖》時長兩個小時,美輪美奐,物超所值。男女主演每次相遇,不僅上演激情戲,還帶領觀眾遊覽長江最美景致。從影片中涉及的長江沿岸城市,到引領故事線的一本老舊詩集,都成為觀眾評論焦點。  《長江圖》製片人王彧表示,點映場和首映場得到很多院線支持,安排黃金場次上映,排片率也不錯。但是這個時間段電影票房大盤本身並不理想,雖然《長江圖》開片拿到2.5%左右的排片,上座率和場均人數在同期上映影片中排到前列,但整體票房大盤還是影響到《長江圖》票房豐收。
  • 流水的長江,鐵打的女人《長江圖》想告訴觀眾什麼?
    具體來說,影片用了將近五分之一的時間來呈現一條船在長江上航行,從一開始的吳淞口,穿過長江上的大橋、雨霧,在兩岸小鎮、山林的注視下到達長江的源頭,這幅長江景象成為影片的底色,觀眾似乎都能夠透過屏幕感受到來自長江的潮溼水汽。
  • IN影評——《長江圖》
    劇情簡介船長高淳在駕駛貨船沿長江送貨的途中
  • 長江圖「很中國」很難懂
    只看一遍的話頂多半懂就不錯北青藝評:《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一項銀熊獎,當時媒體的反應如何?楊超:這是一部「很中國」的片子,外國人未必看得懂。比如在柏林,褒貶皆有,就算是很喜歡《長江圖》的外國記者,也有不少表示「沒太看懂,但就是喜歡」。對國人來說,這也不是一部容易的片子,只看一遍的話,能看個半懂就不錯了。
  • 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
    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時間:2016-11-13 19:19   來源:知乎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之後發現大陸上映,果斷又去二刷,重看《長江圖》,會有許多新的見解,我就在此談談個人對於安陸這一形象粗鄙的理解。     安陸這個形象在片中應該有著多層含義。表面上,她是高淳舊時的戀人,影片實際上以逆時空的方式呈現了高淳與安陸的關係,在長江上遊相識、相戀,之後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情人關係 ,直到最後(也就是影片開頭上海的場景),相顧無言,形同陌路。
  • 《長江圖》一部標準的文藝片
    提筆寫下這篇影評的時候,距離《長江圖》在影院下線已經有幾日光景,能趕在大螢屏播放的末尾看到,還真是慶幸,沒有錯過這部好片。其實當時在看完《長江圖》後,並沒有覺得有多少的感官刺激,但是事後回想起來,總覺得就揣著一股感情,沉甸甸的溫存在心裡,直到寫下這篇文章,才算慢慢釋懷。
  • 《長江圖》裡的奇幻漂流
    為什麼,我要特別提到秦昊和辛芷蕾?因為其實在他們還不出名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一起出演過一部電影,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一部代表中國參加德國柏林電影節的電影:《長江圖》。這部電影上映於2016年。當年看完這部電影,我就相信,秦昊和辛芷蕾未來是一定會大紅大紫的。4年過去了,他們真的如預料一樣,成了演技出眾的明星。
  • 開封版《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火了!
    而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時,河南大學文學院1982級校友、中州古籍出版社首席編輯劉春龍,於今年春節期間創作了歌詞《長江、長江,我是黃河》,並向全國發起譜曲徵集。消息傳來,包括開封市、河南大學的全國諸多音樂人紛紛響應,將這經典的呼號,譜成了原創歌曲《長江、長江,我是黃河》,佳作頻出。雖然版本不同,但卻心意相通,都表達了中原人民對武漢人民的問候和鼓勵。
  • 我家住在長江邊——兩位武漢人記憶中的「長江圖」
    歷經15個年頭,世茂錦繡長江見證了橋梁飛駕、城市煥新,也見證了漢陽翻天覆地的變化。時至今日,世茂錦繡長江在江畔勾勒出的天際線早已超越了地理意義上的城市地標,成為了武漢人記憶中的一道風景。時值世茂推出錦繡長江天胤2期之際,鳳凰網房產走訪了兩位居住在漢陽濱江地帶的武漢人,探尋她們與長江有關的記憶。
  • 頗具爭議的《長江圖》丨影向標
    給《路邊野餐》10分,給《長江圖》9分,並不是說後者比前者差。其實,他們都是當今中國電影喧囂的商潮中難得的藝術珍品。在《路邊野餐》中,方言、風物、空氣、甚至空氣的溼度都那麼熟悉,陳昇是影片的主角,但是沒有霸佔電影的空間,我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久久不願出來。
  • 君住長江尾 我守長江頭
    從青蔥少年到已過而立,師格強將16年青春凝固進了身前這扇窗。如今,守橋的日子已經進入倒計時,過去的點點滴滴總是不經意浮現在腦海。提到出現最多的一個畫面,師格強的臉上止不住露出微笑:「是夏天,客車最多的時候,很多人站在車窗邊向我揮手,火車司機也向我鳴笛。」一個溫室大棚,一座三層小白樓,這便是這個哨位上,守橋官兵生活的全部——洗漱和娛樂在溫室,生活和站哨在小樓。
  • 看不懂《長江圖》?看看這篇深度採訪
    其中包括幾次雨滴撲面、一次突然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雪,還有一個繞著山體拍攝雲霧變化的鏡頭。此後,楊超寫了一兩千字的故事梗概,從坎城電影節「電影工作室」得到第一筆資金,又從鹿特丹電影節拿到了一筆「金老虎劇本」的基金,1萬歐元。楊超繼續採風,想找條船上去體驗生活,那是大年前三天,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對要回銅陵老家的兄弟。
  • 光影裡的長江|《再說長江》航攝+衛星遙感全景展現長江生命脈絡
    展現中華兒女對母親河長江的戀戀深情,一直是文藝作品的一個母題,除了《話說長江》,2006年還有一個紀錄片《再說長江》,與《話說長江》相比,時間跨越了30多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進步,長江流域沿岸地區舊貌換新顏,人們對於長江生態建設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提升到新高度。
  • 《長江圖》:水墨影像中的魔幻愛情
    電影裡的男女主角有長江情結,他們彼此安慰說「到了長江就好了」。這臺詞成了一句預言,12年後,楊超的最新長片作品入圍柏林電影節,並摘得「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這部作品就是命運多舛的《長江圖》。楊超對長江的情感由來已久。他乘車路過長江大橋時,低頭向下看,覺得腳下的這條江像是活物,「也是一個巨大的無法改變的自然事物」。
  • 《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不止一個朋友問我,《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電影裡,每一個地方都有跡可尋,每一位人物都有行為動機,每一段故事都似曾相識。但是,連起來就看不懂了。我用一句話來回答這個疑問。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為了寫實。或者說,它追求的第一要義,不是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