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路邊野餐》,這是科幻片電影《長江圖》拍長江

2021-01-11 南方周末

 

《長江圖》動用了三條船:道具船、攝影船和生活船。楊超告訴男主演秦昊,拍戲吃住都在生活船上,是條五星油輪。秦昊進組,發現船艙裡的房間陰暗潮溼,「好像監獄」。(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楊超最感遺憾的事之一是,拍攝過程中,沒有遇到大風大浪。2004年,楊超在長江採風。那時長江還時常奔湧。「沒有了風浪,長江就沒有情感。」

「不是山鬼,不是女妖,片中的安陸就是個活人。」多次分享會上,電影《長江圖》導演楊超都這樣強調。

安陸是《長江圖》的女主角,她在片中「神出鬼沒」。男主角高淳乘坐貨輪溯江而上,在長江沿岸與安陸相遇,並發生愛情。影片在柏林電影節首映時,國外觀眾揣測安陸是水怪,是女妖……在國內,觀眾說,安陸是記憶,是屈原寫的「山鬼」。

每一次,楊超也都不厭其煩地解釋《長江圖》:這其實是一部科幻片。高淳手中的詩集,就是時空之門。在他曾寫過詩歌的地方,他就會與安陸相遇。「我怕觀眾只把安陸視為一個象徵,就不容易看到影片的時空結構了。」楊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擔心觀眾看不懂《長江圖》晦澀的故事結構。

他也拒絕與同樣使用了大量詩歌,並且反響十分不錯的獨立電影《路邊野餐》對比:「《長江圖》的詩歌,是故事情節。不是導演自道。」有趣的是,並非「導演自道」的這些詩歌,全是楊超自己配音:「因為失敗文青特別不好找,想讀出那種失敗感很難。」

15年前,「失敗文青」楊超以短片《待避》在坎城電影節獲得「電影基石獎」;2004年,他又以電影《旅程》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2016年初,《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獲得「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

「傑出藝術貢獻獎」獎勵的是攝影。《長江圖》的攝影是侯孝賢的御用攝影師李屏賓。他和楊超在電影中用膠片實踐了「水墨長江」的構想。

2016年9月8日,《長江圖》在全國公映。上映前,王彧去尋找能夠放映膠片拷貝的電影院,全國只找到了七家。

船工生活只有無聊

為觀眾呈現的長江,是楊超篩選過的。2004年開始,楊超多次在長江採風,他曾站在船頭,在晝夜相交、輪船駛入曠野的時刻,見過那條沒有光汙染、江面光線層次分明的長江,那是最好的長江——

相關焦點

  • 《路邊野餐》小而美 《長江圖》格局雖大卻虛浮
    《長江圖》很難不被拿來與《路邊野餐》相比——都出自新人或不為人熟知的導演之手,都是知識分子化的文藝電影,詩人主人公的人物設定
  • 各方解讀中國最後的膠片電影《長江圖》
      半島記者 王法豔  9月6日晚,《長江圖》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記者的一個朋友映前興致勃勃發朋友圈說「感覺北京整個文化圈的人都來了」,然後,就沒下文了。與日前另一部文藝片《路邊野餐》掀起評論潮不同,針對《長江圖》這部今年唯一在三大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片的影評數量卻少了很多,不少人都看不懂,只好保持沉默。
  • 電影《長江圖》上映獲贊 呈現唯美而魔幻的長江
    從影片中涉及的長江沿岸城市,到引領故事線的一本老舊詩集,都成為觀眾評論焦點。  《長江圖》製片人王彧表示,點映場和首映場得到很多院線支持,安排黃金場次上映,排片率也不錯。但是這個時間段電影票房大盤本身並不理想,雖然《長江圖》開片拿到2.5%左右的排片,上座率和場均人數在同期上映影片中排到前列,但整體票房大盤還是影響到《長江圖》票房豐收。
  • 看不懂《長江圖》?看看這篇深度採訪
    | 本文經南方周末授權轉載。
  • 《長江圖》:片中對於整個長江的圖景展現非常震撼
    聽說《長江圖》是因為它在柏林摘了個銀熊,因為攝影好。攝影是李屏賓,拍《花樣年華》、《聶隱娘》的。宣傳說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直到它快要上映了,又才關注到這部電影。我從不去刻意關注某個電影,只圖觀影時的一時享受。我看的電影很少,像文藝逼口中一個又一個電影大師的作品我一個都沒看過。有時候,想起來了,就去搜一搜,看一看,打個分,就完了。
  • 頗具爭議的《長江圖》丨影向標
    劉宇清:9分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給《路邊野餐》10分,給《長江圖》9分,並不是說後者比前者差。其實,他們都是當今中國電影喧囂的商潮中難得的藝術珍品。在《路邊野餐》中,方言、風物、空氣、甚至空氣的溼度都那麼熟悉,陳昇是影片的主角,但是沒有霸佔電影的空間,我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久久不願出來。
  • 《長江圖》是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還是野心勃勃的藝術傑作?
    但現在有一部野心勃勃的電影,企圖在銀幕上再現詩和遠方。它是《長江圖》,有人說這是今年我們在電影院裡能看到的最好看的國產藝術電影——至少是之一,因為《路邊野餐》同樣被認為非常好看。但也有人說,影片支離破碎,不知所云,不過是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罷了。上次出現這樣尖銳的對立,是去年同一個時段上映的《刺客聶隱娘》。
  • 《長江圖》,長江途,這是我的長江!
    沒有人生可以逆向,所以需要一部電影。長江圖就是這樣一部魔幻現實的作品,它沒有遵循傳統線性敘事,平行時空不斷交錯,還有意識流的穿插,讓觀眾在虛與實、真與幻之間,追隨主角踏上心靈的流浪。影片講述了船長高淳(秦昊飾),在父親去世後,按照習俗養了一條黑魚,等黑魚自然死亡父親靈魂就能安息。
  • 《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不止一個朋友問我,《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電影裡,每一個地方都有跡可尋,每一位人物都有行為動機,每一段故事都似曾相識。但是,連起來就看不懂了。我用一句話來回答這個疑問。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為了寫實。或者說,它追求的第一要義,不是寫實。
  • 《長江圖》 中國最後的膠片電影拍了什麼?
    《長江圖》也已入圍AFI美國電影協會電影節,這個電影節號稱是奧斯卡的風向標,此外,電影製片方表示,已準備將影片資料送選,希望能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影片上映後,在《星際迷航3》、《冰川時代5》等外國大片的強勢擠壓下,至截稿前,《長江圖》以2.5%的排片率,共收150萬元票房。
  • 楊超和他的《長江圖》:逆流而上的心靈苦役
    楊超承認,《長江圖》是挑觀眾的:「和《路邊野餐》的清新可愛不同,《長江圖》有更重的負擔,不管是在文化還是影像意義上,它都是一個瘋狂沉重的作品。」為了這瘋狂而沉重的115分鐘,楊超前前後後籌劃了十年:「長江對我有生理的吸引,直到現在,我還能定定地站在船頭看很久很久,緩緩移動中江岸的變化是很有趣的景觀。我很難厭煩這件事。」楊超對第一財經說。
  • 影向標 關於《長江圖》是匠心之作還是無病呻吟,影評人愉快地撕了起來
    《長江圖》得分:5.8分 1. 劉宇清:9分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給《路邊野餐》10分,給《長江圖》9分,並不是說後者比前者差。其實,他們都是當今中國電影喧囂的商潮中難得的藝術珍品。在《路邊野餐》中,方言、風物、空氣、甚至空氣的溼度都那麼熟悉,陳昇是影片的主角,但是沒有霸佔電影的空間,我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久久不願出來。看《長江圖》,總會強烈地意識到是秦昊在飾演高淳,甚至有好幾次都跳出了情境,不由自主地琢磨秦昊的演技(其實很不錯哦,包括《推拿》),於是也會時不時地想:這是誰的《長江圖》?秦昊的?楊超的?
  • 賽人評《長江圖》:若當藝術家是種初心,這「初心」還是早忘掉好
    繼《路邊野餐》後,近期又一部文藝片被刷屏——由新銳導演楊超自編自導,臺灣攝影大師李屏賓掌鏡,秦昊、辛芷蕾等主演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長江圖》,他們稱
  • 《長江圖》導演說:這電影第一遍看頂多半懂
    北青藝評:《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一項銀熊獎,當時媒體的反應如何?楊超:這是一部「很中國」的片子,外國人未必看得懂。比如在柏林,褒貶皆有,就算是很喜歡《長江圖》的外國記者,也有不少表示「沒太看懂,但就是喜歡」。對國人來說,這也不是一部容易的片子,只看一遍的話,能看個半懂就不錯了。
  • 《長江圖》導演楊超:詩歌只是時空定律的關鍵點
    現在4K版本做了以後,電影視聽完整度達到新的高度,我更願意用影像、聲音呈現這個世界,而不是用旁白去告知觀眾了。」 《長江圖》被稱作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談及膠片電影的即將消失,楊超稱這是正常歷史現象,「我沒有抗拒,我張開雙臂迎接數字時代,數字逐漸會在參數上完成膠片今天能完成的東西,包括層次感的過渡。膠片今後確實不會是主流了。」
  • 最後一部膠片電影《長江圖》——我愛你,你就是我的神跡
    那麼當我回頭再看《長江圖》,我卻覺得並且十分相信,這是一部最為接近電影的本質,最適合告訴觀眾什麼是電影的一部電影。詩人和世人,這兩個諧音所表徵的意象,在世俗關係上從來都不和諧。世人不知一種境界,那種境界是遠遠高於可觸可感的現實,而只能存在於詩人所化的幻象中。當一部電影以這種以身份內在的強烈不對等來設置人物關係時,各種所謂的「邊緣人」便會出現。
  • 《大唐玄奘》力壓《長江圖》,衝奧片審查的標準是什麼?-虎嗅網
    有消息稱,由霍建起執導、黃曉明主演的《大唐玄奘》已被選中「衝奧」,而之前傳言「衝奧」、在柏林電影節擒到「銀熊獎」的《長江圖》落選。這個結果引來網友一片譁然。這樣的狀況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去年代表內地的「申奧片」最後選定《滾蛋吧,腫瘤君》,而非之前傳出的《狼圖騰》,也引來眾多質疑。
  • 《長江圖》,一部旅行電影
    9月8日,《長江圖》上映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的《長江圖》全程膠片拍攝,耗時近十年作為唯一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長江圖》斬獲了最佳攝影「銀熊獎」但是,觀影評論褒貶不一,爭議較大,豆瓣評分暫時停留在7.1分#一部旅行電影#
  • 《路邊野餐》走紅 畢贛:有人需要藝術電影,我們就能存在
    在今年的北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中,《路邊野餐》《呼吸正常》《長江圖》等青年導演作品頗受追捧,出現一票難求的景象,而去年執導《心迷宮》的忻鈺坤及執導《少女哪吒》的李霄峰等導演也因作品的大熱而「走紅」。
  • 砸掛《長江圖》 中國導演何時能讓觀眾不帶說明書看藝術電影
    表面上看來,在柏林得了獎的《長江圖》,能不好嗎?其實還真不一定。導演楊超對於電影市場的評價都是大實話,但又都是繞彎子的話。任何藝術片導演都可以抱怨市場不成熟,但有人的抱怨是真的委屈,而有些人的抱怨只是一個藉口——因為即便是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這些片子也不會叫好又叫座。《路邊野餐》的票房也很低,但上映結束後,人人為它喊冤,上映時間太短,排片量太少,是影院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