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掛《長江圖》 中國導演何時能讓觀眾不帶說明書看藝術電影

2021-01-11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9月17日訊,最近,又一部名頭響亮卻不叫座的藝術片出現了——《長江圖》,拿了柏林電影節銀熊後,回到國內院線,又不出意外地摔了一個大跟頭,一周多時間,僅僅收回200多萬。

最近,又一部名頭響亮卻不叫座的藝術片出現了——《長江圖》

導演楊超跟大多數文藝片導演一樣,對票房持「淡定」態度,做出千篇一律的回應:中國藝術電影的市場還沒成形……藝術片必定是小眾的,也理應是小眾的,云云。

呵呵,請原諒知事沒忍住笑出了聲。

每次一部像樣的藝術片上映,都會成為國內影壇爭論的一個焦點,有關藝術和票房的各類討論,輪番上陣好不熱鬧,看上去真的有很多人關心中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可討論來討論去,文藝片不賣座的事實卻還是絲毫沒有改變——《百鳥朝鳳》的那驚天一跪是不可複製的例外——廣大觀眾其實並不關心市場健不健康,只關注這部電影好不好看,至少,能不能讓人看下去。

表面上看來,在柏林得了獎的《長江圖》,能不好嗎?其實還真不一定。

導演楊超對於電影市場的評價都是大實話,但又都是繞彎子的話。任何藝術片導演都可以抱怨市場不成熟,但有人的抱怨是真的委屈,而有些人的抱怨只是一個藉口——因為即便是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這些片子也不會叫好又叫座。

《路邊野餐》的票房也很低,但上映結束後,人人為它喊冤,上映時間太短,排片量太少,是影院的錯。但替《長江圖》喊冤的人好像沒有幾個,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沒那麼好。

有些專業的影評人給了不錯的評價,大意無非總結成六個字:立意好,有內涵!但僅有立意和內涵並非就是一部好電影,導演的工作應該是把立意和內涵用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不然電影就是一個很有思想的結巴,別人看不到思想,只能看到結巴。

我之所以說「沒那麼好」,而不是「不好」,是因為它還是有一些很棒的地方,比如公認的畫面。但這些很棒的部分,掩飾不住導演對電影整體的失控。楊超把一部具有「史詩藝術片」氣質的電影,拍成了一部節奏、情節、剪輯紛紛失控的蹩腳片。

從這個定位上考慮,我覺得200萬票房,應該用來支付攝影師李屏賓的拍攝酬勞,因為我也覺得這200多萬基本是靠李屏賓掙的,畢竟柏林電影節的銀熊就是頒給攝影師的。除此之外,電影導演沒做到什麼了不起的事。

事後證明攝影師得獎也是對的,國內觀眾看完這部電影後唯一能說道說道的也就是電影畫面了——氤氳、朦朧、冰冷、博大、無垠、沉重——電影用一幅又一幅濃墨國畫,再造了一個長江。這個長江當然是美的,是徵服性的,在觀眾心裡投下一道濃的化不開的影子。

但除此之外,提到這部電影,大家都紛紛表示:看不懂,實在是看不懂。

導演楊超說,這部電影對於觀眾有很高的要求。確實,特別高。他舉例說豆瓣影評裡有一位觀眾看完電影「把兩個時空的地圖都畫出來了」。我看了那位觀眾寫的評論,確實牛,看得全面,看得深刻,看得銳利,簡直像是一本《長江圖》的觀影說明書,我覺得這個觀眾是有觀影「超能力」的,替電影導演做了太多的縫縫補補的工作。於是,看完這本說明書,我反而覺得這部電影更差了:這完全是一部不帶說明書就看不懂的電影!

導演說,還是有觀眾能達到我設置的「觀影標準」的,都能自己編寫說明書了。對此我想說的是,既然有導演「官方認定」的觀影說明書,為什麼不在電影裡自附一份呢?我作為一個豆瓣觀影數目四位數的觀眾,目測這樣能「寫觀影說明書」的觀眾,在豆瓣上一隻手數的過來——這個門檻未免也設得太高了。

做個類比,現在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無論哪種品牌,基本都能做到讓用戶拿在手裡就能順利使用,基本的功能都無需看說明書,但他們仍理所當然地配備說明書。而現在《長江圖》這部手機,外表好看,但讓用戶拿在手裡完全摸不著頭腦,一翻產品包裝裡也沒有說明書——並不是說這部手機有多麼高端大氣上檔次,只能說明它眼裡並沒有觀眾。

有些導演真是拿「折磨觀眾」作為樂趣的,並不是出於藝術表現的考慮,而是出於「故弄玄虛」的考慮。《長江圖》並不是一個無主題、無敘事的純意識流藝術片,導演也說電影是有一條完整的敘事線的,那麼如何處理這條敘事線,既是導演的選擇,又是他執導功力的體現。而從最後的成片效果來看,導演的選擇沒做好,執導功力也沒什麼亮點。那條敘事線似乎只是在導演腦子裡比較清晰,而在電影裡卻過於神龍見首不見尾了。

按照豆瓣上那篇「觀影說明書」介紹,男女主人公高淳和安陸之間的故事清晰而又飽含「寓言性」,人與長江之間的關係映射其中。然而導演在電影裡把這段關係表現的過於模糊與朦朧,故意製造的不明所以的靜態鏡頭,使得觀眾耗盡腦汁去猜測鏡頭背後的故事,而無法將注意力放在故事背後更重要的有關長江的映射上。最後的結果就是,故事沒能搞明白,有關長江的思考和映射也是隻字片解。

我也承認,論電影的立意和內涵,《長江圖》確實別出心裁。但導演對藝術片表現方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故弄玄虛讓觀眾猜來猜去」的層面上,這就有些詞不達意了。如果要想看懂電影,觀眾必須自備說明書的話,其實是導演需要一本「如何拍電影」的說明書了。 (和冠欣)

原標題:《長江圖》:不帶說明書就看不懂的文藝片算不算好電影?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還有更多精彩在裡面。來源:微信公眾號 長安街知事

相關焦點

  • 《長江圖》首映 藝術電影首次獲超高關注
    《長江圖》開啟華語藝術電影新浪潮 《長江圖》首映禮嘉賓陣容藝術氣息空前濃鬱。中國詩歌年代旗幟性人物北島、搖滾藝術家左小祖咒,與呂樂、莫西子詩、高原等時尚領軍人物同臺出席活動現場,為《長江圖》9月8日全國上映助陣。 製片方安排首映禮650個座位的影廳,供不應求。臨時加場兩個80人影廳,只能勉強滿足媒體與業內人士需求。
  • 《長江圖》北京首映禮藝術電影首次映前獲超高關注
    製片方透露,第一時間提出看片邀約多達850餘人,藝術電影出現這種盛況實屬空前。除首映禮外,全國院線排片也是意外驚喜不斷。這是繼《百鳥朝鳳》 之後電影市場第一次對藝術電影做出主動選擇的姿態。《長江圖》製片人王彧表示,電影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會自然出現一個「拐點」,藝術電影在這個「拐點」中會迎來屬於自己的市場空間。導演楊超更直白表示,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大群期待藝術電影的文藝人群。
  • 「最貴的藝術電影」《長江圖》創作始末
    這部被張獻民老師稱為「最貴的藝術電影」的作品歷時近十年之久,跨越了三千多公裡的河段進行拍攝。那麼這部「野心之作」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呢?為長江拍一部電影是楊超導演長久以來的心願。從小生活在淮河邊的楊超,不會遊泳,對河流和船只有嚮往。上大學時,他在武漢看到了真正的河流,很震撼,長江的文化符號,深植其心。
  • 《長江圖》導演說:這電影第一遍看頂多半懂
    年初的時候,中國電影《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擒得銀熊,現在,這部電影終於在國內公映了。關於電影、關於演員、關於自己,聽聽導演楊超怎麼說。
  • 各方解讀中國最後的膠片電影《長江圖》
    9月11日,本報與發行方合作在百老匯影城舉行了一場免費觀影活動,一位觀眾映後說「這是一部不能被理解的電影」。如此高深莫測,是故弄玄虛,還是內涵豐富的佳作?我們綜合導演、影評人和觀眾等各方說法試著解讀一下。  逆流與順流:  導演說這是一部科幻片!
  • 最後的膠片電影?《長江圖》膠片電影絕唱
    9月8日,一部全程採用膠片拍攝的電影《長江圖》,即將登陸全國院線。然而,想在當前國內影院原汁原味欣賞這部膠片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奢望。殘酷的現實是,如今全國7000多家影院中,能正常放映膠片電影的寥寥無幾。《長江圖》若想大規模上映,只能轉為數字格式。不知不覺間,膠片電影竟已成為過去。
  • 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長江圖》昆明首映座無虛席
    《長江圖》劇照。 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獲獎的藝術影片《長江圖》,日前在保利影院南亞店舉辦了昆明專場首映會。活動由中航璽樾攜手保利影院舉辦,電影主創人員導演兼編劇楊超、製片人王彧親臨放映廳,並針對電影本身展開了討論與解讀。 作為2016年唯一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華語片,《長江圖》被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據了解,《長江圖》已經參加了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的候選。作為全國500場首映中的其中一場,昆明專場首映會吸引了許多影迷,放映廳內座無虛席。
  • 藝術電影《長江圖》定檔9.8 4K版提前體驗中國巨幕
    圖片說明:《長江圖》劇照圖片說明:《長江圖》定檔海報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6月13日報導:柏林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上海電影節唯一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電影《長江圖》近日在上海舉辦展映會,本片由楊超、江化霖執導,秦昊、辛芷蕾
  • 《長江圖》 中國最後的膠片電影拍了什麼?
    這部由新銳導演楊超自編自導,臺灣攝影大師李屏賓掌鏡,秦昊、辛芷蕾等主演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在今年2月入圍第66屆柏林電影節,楊超獲得金熊獎提名,李屏賓斬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一舉摘得今年上半年國產電影在國際影壇獲得的最高榮譽,引發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 《長江圖》是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還是野心勃勃的藝術傑作?
    但現在有一部野心勃勃的電影,企圖在銀幕上再現詩和遠方。它是《長江圖》,有人說這是今年我們在電影院裡能看到的最好看的國產藝術電影——至少是之一,因為《路邊野餐》同樣被認為非常好看。但也有人說,影片支離破碎,不知所云,不過是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罷了。上次出現這樣尖銳的對立,是去年同一個時段上映的《刺客聶隱娘》。
  • 《長江圖》公映 或成國產膠片電影絕唱
    ­  《長江圖》載譽歸來 或許將是與膠片電影最後的約會­  作為 2016 年上半年唯一斬獲國際大獎的華語影片,《長江圖》導演楊超表示,一條 5000 公裡的長河,不止是一條物理河流,而應該是一條審美河流和夢幻河流,在長江裡流動的不僅是水,而是時間本身。《長江圖》選擇沿江人類發展腳步比較輕緩的地方拍攝,更多關注的是精神生活和心靈結構。
  • 電影《長江圖》上映獲贊 呈現唯美而魔幻的長江
    從影片中涉及的長江沿岸城市,到引領故事線的一本老舊詩集,都成為觀眾評論焦點。  《長江圖》製片人王彧表示,點映場和首映場得到很多院線支持,安排黃金場次上映,排片率也不錯。但是這個時間段電影票房大盤本身並不理想,雖然《長江圖》開片拿到2.5%左右的排片,上座率和場均人數在同期上映影片中排到前列,但整體票房大盤還是影響到《長江圖》票房豐收。
  • 長江圖「很中國」很難懂
    年初的時候,中國電影《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擒得銀熊,現在,這部電影終於在國內公映了。關於電影、關於演員、關於自己,聽聽導演楊超怎麼說。只看一遍的話頂多半懂就不錯北青藝評:《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一項銀熊獎,當時媒體的反應如何?楊超:這是一部「很中國」的片子,外國人未必看得懂。比如在柏林,褒貶皆有,就算是很喜歡《長江圖》的外國記者,也有不少表示「沒太看懂,但就是喜歡」。對國人來說,這也不是一部容易的片子,只看一遍的話,能看個半懂就不錯了。
  • 流水的長江,鐵打的女人《長江圖》想告訴觀眾什麼?
    魔幻色彩在近幾年的國產電影中,《長江圖》是非常特別的一部,作為一部劇情片,電影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呈現長江及其兩岸的景觀,一開始很多人看這部電影,都是被該片的風景所吸引,可以說這部影片從另一方面看,就是一部關於長江的風光片。
  • 試片招募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長江圖》震撼來襲!
    《長江圖》在時空結構上,可謂是一部超級魔幻的電影。它把恢宏的長江囊括到一男一女夢幻般的不斷沿著長江相遇的故事裡。這讓每個人對《長江圖》的都會有不同的讀解。導演楊超表示,《長江圖》無法用語言來描敘,如果可以就不會用十年的時間來拍攝這部電影。長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中國乃至全球華語市場,長江與所有華人都具有非常強大的共鳴性。
  • 《長江圖》導演楊超:詩歌只是時空定律的關鍵點
    由秦昊、辛芷蕾、譚凱、鄔立朋、江化霖等主演的《長江圖》9月8日上映。導演楊超接受京華時報專訪,透露了關於這部被稱作「難懂」電影的初步「解鎖」方式,相對於解讀,他更希望觀眾不帶預設以開闊心態去欣賞這部電影。
  • 第66屆柏林電影節閉幕 華語片"長江圖"獲藝術貢獻獎
    評審團主席看《長江圖》很投入   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2月11日至21日舉行,主競賽單元共有18部影片競逐金銀熊獎。《長江圖》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   由楊超執導、秦昊和辛芷蕾主演、李屏賓拍攝的《長江圖》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長江上的魔幻愛情故事。
  • 《長江圖》發水墨海報 中國古典美融合魔幻愛情
    長江是眾所周知的母親河,而《長江圖》重要主題之一也是關於女性之愛。畫面上小船的逆流,似乎是回歸母體,象徵《長江圖》是一次靈魂的回鄉之旅,側面反映出《長江圖》的藝術野心。  《長江圖》片方還發布經過4K修復的最近劇照。導演楊超介紹,在柏林電影節獲獎的影片屬於2K版,在畫面質量上與最新版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 《長江圖》9月8日上映倒計時 藝術片成最賺錢電影
    藝術電影成為電影觀眾新的審美選擇,9月8日全國院線正式上映。 《長江圖》無法用語言來描敘     《長江圖》在時空結構上,可謂是一部超級魔幻的電影。它把恢宏的長江囊括到一男一女夢幻般的不斷沿著長江相遇的故事裡。這讓每個人對《長江圖》的都會有不同的讀解。
  • 這不是《路邊野餐》,這是科幻片電影《長江圖》拍長江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楊超最感遺憾的事之一是,拍攝過程中,沒有遇到大風大浪。2004年,楊超在長江採風。那時長江還時常奔湧。「沒有了風浪,長江就沒有情感。」「不是山鬼,不是女妖,片中的安陸就是個活人。」多次分享會上,電影《長江圖》導演楊超都這樣強調。安陸是《長江圖》的女主角,她在片中「神出鬼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