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人評《長江圖》:若當藝術家是種初心,這「初心」還是早忘掉好

2021-02-19 文藝sao客
繼《路邊野餐》後,近期又一部文藝片被刷屏——由新銳導演楊超自編自導,臺灣攝影大師李屏賓掌鏡,秦昊、辛芷蕾等主演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長江圖》,他們稱,這是中國最後的膠片電影。早在今年2月,這部電影就引起了廣泛關注。該片入圍第66屆柏林電影節,楊超獲得金熊獎提名,李屏賓斬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一舉摘得今年上半年國產電影在國際影壇獲得的最高榮譽。據悉《長江圖》也已入圍AFI美國電影協會電影節,這個電影節號稱是奧斯卡的風向標,此外,電影製片方表示,已準備將影片資料送選,希望能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過影片上映後,在《星際迷航3》、《冰川時代5》等外國大片的強勢擠壓下,至截稿前,《長江圖》共收260.3萬元票房,對於這個成績,導演楊超表示非常失望。這又會是一次文藝片的水土不服嗎?新京報獨家採訪主創,以及邀來影評人賽人,聊聊觀影體驗。高淳(秦昊飾)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回到老家繼承父親的貨船。他從上海出發逆長江而上,發現在不同的碼頭上岸時都會遇到同一個女人安陸(辛芷蕾飾)她時而瘋狂時而溫柔,甚至越來越年輕。她的神秘引起了高淳的關注,在逐漸迷上安陸的過程中,高淳發現自己不僅是逆著長江航行,更是逆著時間前行,他不斷停船與安陸豔遇,但船過了三峽後,安陸卻消失了,高淳瘋狂地尋找她,並在詩集和航線圖中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導演楊超對長江有一種無法描述的情懷,小時候不識水性,卻對船與江河有著一股「生理性」的嚮往。在他看來,陸地是被人改造,然而河流保持了自然最美的面貌,在他拍攝長片處女作《旅程》時,片中就出現了長江的畫面,那時,拍攝長江的想法也在他心裡萌芽。2006年,楊超正式拿著手持DV便登上宜昌前往重慶的客輪,為《長江圖》展開第一次採風。以後的幾年裡,這樣的採風還有四五次,他表示採風是為了更好感受在船上的生活,「寒冬的長江給人的冷是沒法躲藏的感覺,我們和船工一起搭貨船,體會那種完全陌生的生活。」2008年,楊超開始創作《長江圖》的劇本,一寫就是3年。2012年1月《長江圖》正式開機,為了不用暖色調拍寒江,楊超選擇了春節前最冷的一個冬天,沒想到,拍了兩個月就停機了,「一期拍攝結束後一分錢都沒有了。」楊超無奈地聳聳肩,「這個藝術片需要的資金很多,那時藝術片並不像今天這麼活躍,大家都在猛拍商業片追熱潮,面臨夭折的窘境太多了,沒錢,就拍不了了。」於是,劇組又從很多渠道想了很多辦法再「找錢」,2013年10月終於拿到第二筆資金繼續拍攝,到2013年底才完成。「你要問我對這部電影還有什麼遺憾,我想最可惜沒能拍成一個7小時的電影。」男女主角沿著長江相遇的次數由原劇本的22次減少到上映版本的9次,這種刪減,讓男女主角沿著長江相遇成為更漫長的離別。楊超在電影敘事上採用了逆時空的方式,「『一刷』可能不能完全看懂,這種拍攝方式或許是影史獨創的,電影中的每個鏡頭都與情節又牽扯,同時埋了大量的細節,需要觀眾去發掘。」影片最受好評的是攝影,掌鏡的,是拍攝過《花樣年華》、《女人四十》、《太陽照常升起》的攝影師李屏賓。「用數字拍攝,只能體現長江五分的美,」李屏賓是這樣認為的,為了更純粹地展現長江的美和韻味,他說採用膠片才能將美的質感表現到位。在製片人王彧看來「李屏賓對傳統文化和光影構圖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你站在岸上看不到的長江美感、長江蓬勃的景象,在他的鏡頭裡。」據悉,該片共使用了15萬到16萬尺膠片,經過前期拍攝、中期剪輯、後期製作,影片成本達到3500萬。所以,這部一直備受關注的《長江圖》究竟觀影體驗如何?2016年春天的某個夜晚,我終於看到了這部影片——《長江圖》。曾經文藝片的重要面孔耿樂,換作了新一代藝術電影的表情——秦昊。應該說,沒有超出我的想像,一如既往的沉滯,以疏離為樂的自得,同時又洋溢著自賞時所特有的輕盈。但在表情達意上,也就是運鏡造勢上,畢竟花了十年功,還是頗具視覺的美感。這個功勞我不認為完全歸功於攝像李屏賓,起碼楊超對一束光將以怎樣的方向照亮前路和歸程,一定有他個人殫精竭慮的設計。我印象中,影片的夜景比日景更漂亮,也更符合那些模糊而沉鬱的心境。我跟出生在信陽的楊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我是在長江邊長大的。看這部影片,那條逆流而上的航線,我自己也走過幾回,影片一報站名,我大致能猜到下一站會是南京、馬鞍山、安慶、武漢和宜賓。當我百無聊賴地靠在船舷上,最深的感受是時間仿佛怎麼樣也快不起來,任千篇一律的江水在你身邊流過,江風吹亂了你的頭髮。所以看這部影片最大的不滿足,是我體味不到時間的流速,這種「靜止感」也連累到空間的持續位移有種不請自來的裹足不前,也就是說,它並沒有像長江那樣蕩漾開來,去灌溉兩岸黃黃綠綠的景色。好比江上詩人秦昊放棄詩意的緣由,是別人都不寫詩了,還是詩人不吃香了,還是詩歌也無市場了,實在不得而知。總之,這是個容易受傷,且又假意把傷口裹藏起來的小男人,我只是擔心真出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更讓我難堪的是,不到兩小時的電影,對於我這樣熱衷人文敘事的人,感覺都是在受著煎熬。好在,電影實在是門關於時間的藝術,它終會有結束的那一刻。出於禮貌,我是在字幕出完後才匆匆離席。以前的導演愛做導演闡述,我想真要就《長江圖》說些什麼,楊超本人應該是最好的發言人。關於長江,楊超這邊的解釋好像是在說,這影片的主人公並非秦昊和辛芷蕾,而就是這母親河。這聽上去頗有些玄乎。想起我剛接受電影教育的那段時間裡,就有高人給我分析左岸派的名作《廣島之戀》。說岡田英次就是廣島,艾曼妞麗娃就是巴黎。不同的是,這兩個城市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推倒再重來的。但長江不會,它只會在人類所賦予它強大的意義之時,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容易流變的,大概只有那些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的各類人文建築,還有一動心就容易死心的情感交集。《長江圖》所要表達的,應只是變與不變的對峙(而不是對話),這真是太陽底下再庸常不過的遮望眼。很可惜,我是一個很難被概念所徵服的觀者,不管這概念是屬於政治、哲學還是宗教的。只要這些多少有些空洞的理念擱在藝術裡,我常常會有些無動於衷。就事論事是藝術的基礎,也許它根本都不論,它就說一朵小花夾在書本裡,早已枯萎,失去了芬芳,夾在這裡也不知是為了什麼。詩歌也是這樣,有了意象,才會有意義。《長江圖》也是有意象的,長江水不用說了,那一尊尊佛像,也帶著些急吼吼的意願。但如何運用這些意象,是擺在很多藝術家面前一個最大的難題。整部影片更多的時候,像是只有一瓶水,但它總想給我們灌滿一桶水。只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概念裡逡行,是很難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麗時刻。還是歌德說得好:一切理論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就我而言,我是不太願意接受《長江圖》是次非現實主義的創作,有了佛理的介入、或者說時空的非指向性轉換,具體說,也就是秦昊和辛芷蕾的一次又一次神態各異又貌合神離的相遇,稍微細心的觀眾都能判斷出,他們是在不同的時空「面對面」,而非順著長江的航程而一一會晤。簡單說,它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非線性敘述的電影。這種電影,在西方早就屢見不鮮,所以也就見怪不怪了。問題是,在時空與時空之間,你以什麼樣的姿態去撤離和進入,會產生極其動人和神奇的魅惑力。這一點,美國大導演大衛·林奇就是此間的翹楚,他是一個極其擅長雕刻時間劃痕和裂縫的傑出藝術家。他能在高度客觀的狀況下,以匪夷所思的手眼身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洞開一個更加浩渺難測的主觀世界,並為此展開一個自作孽,不可活的生命之旅。這方面,老實說,楊超還是相當乏力的。好比秦昊與犯罪集團的交葛,僅僅是提供了一個貌似兇險的敘事藍本,據說這一段的戲份被刪剪了很多,但就成片來看,仍無法與全片的喃喃自語共冶於一爐,一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的,《長江圖》一旦涉及生活流的敘事時,就有些依葫蘆畫瓢。秦昊與另兩位船工的恩怨,都相當浮泛。一旦離開那些靠臆想和意識流組接的情境,不再不厭其煩地捫心自問時。影片對生活本體的復刻,就沒了質地和聲色。苛刻地說,這是一部嚴重缺乏細節的影片,人無法在具體的事件中運動,也就很難在抽象的時空裡生長。還記得某次我參加某個著名的藝術院校座談,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就痛心疾首地說起這句話:當藝術家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從事藝術的興趣。假若說當藝術家是種初心,這種初心還是早忘掉好。他們有時候連當藝術家的興趣都沒有,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扮演藝術家的身上。我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在北京這地界,搞藝術的人寡,被藝術搞的人眾。由此看來,寡不敵眾是個不爭的事實。
至於一個前文藝青年理想的破滅,又或者長江兩岸風物的流變所引發的對傳統與現代的對抗,也就全都空空蕩蕩而無法嗡嗡作響。突然想起與李屏賓長期合作的導演——侯孝賢常說的一句話:人永遠比作品大。就像憂鬱和憂鬱的人,是兩個概念,後者比前者要豐富,也動人得多。

輸入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逼死強迫症丨高端吃貨丨杜蕾斯美術館丨成人學英文丨精神處男看高中女生丨陰三兒丨奇葩道具保存丨藝術品成emoji丨最美50書封丨恐怖片教父|50歲芭蕾天后丨妓院裡的藝術丨真正的民謠|偽作大師丨跟劇照學拍照丨AV女優的真實生活丨中國最文藝美術館丨欣賞裸體畫的正確方式丨最勵志自拍丨你的姓對應的殺手丨2016要看的大片丨照片變海報丨小城之春丨銀河映像丨神坑動畫辛酸史丨偶戲大師丨文藝片女王丨身價幾十億的樂隊丨冰火花式死法丨中國最懶最窮藝術家丨文青測試丨2016烏鎮戲劇節丨陳粒丨我愛我家總攝影丨人藝最純老炮兒丨最難聊的社恐藝術家丨當代戲劇30年記錄者丨陳佩斯寵物經丨椎名林檎丨寫盡SM的作家

微信號:so_art

我們,sao蕩一切文藝!

新京報文娛採編團隊炮製

若您有建議及想看到的好玩話題甚至薦稿,歡迎及期盼隨時小窗口

相關焦點

  • 彭玉麟的初心
    他早逃之夭夭了),終究可贊;另一半「不求聞達於諸侯」,並沒做到,封侯拜相,至死沒身退,當了武侯——哎,我也不是來堵孔明先生嘴,老人家身未退,有故,功未成呢——霸業未圖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最近有個發現:革命事業若不要成功,有個三周律(亡,興,亡);革命事業若要成功,有個三顧律(請,請,請):領導得屈尊紆貴,三請四拜,去拜請諸葛亮,去拜請彭玉麟。各位以為然否?不然,吾不以為然也。三顧律表達不蠻準確,準確當是:事業初創,三顧律才是對的;朝廷守成,還有甚三顧律呢?
  • 帶著初心與益同行的「老」藝術家——張雲雷
    其實,他也是一個「老」藝術家。七歲時,在天津,他遇到了郭德綱。九歲時,在北京,他學習了曲藝。十一歲,他拜師郭德綱。2005年,因青春期變聲,嗓子倒倉,黯然退出德雲社,開始他的北漂生活。初心:想一直站在舞臺上。
  • 『長江』初心如月 愛在家國
    ——長江引航人在中秋堅守中彰顯初心使命中秋節,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承載著人們對家庭團圓、對生活美滿的嚮往,更承載著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雖然錯過了與家人團聚,但是為了港航企業的發展,為了守好水上國門,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 紅評|沙洲壩、沙洲村,初心一脈相承
    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擔當。6月6日,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下達了主題教育全省動員令。此前,6月3日,湖南省領導集體奔赴「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鄉沙洲村,追憶紅色故事,重溫入黨誓詞,尋根問本初心使命,深刻體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鋼琴家安天旭籤約「長江鋼琴藝術家」
    安天旭籤約「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籤約「長江鋼琴藝術家」長江鋼琴攜手音樂翹楚繁榮音樂文化籤約儀式上,隨著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天延頒授「長江鋼琴藝術家」榮譽證明,安天旭正式成為「長江鋼琴藝術家在談及與長江鋼琴的淵源以及成為「長江鋼琴藝術家」感受時,安天旭激動地表示:「數月前,作為第十六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組實時輪次參賽選手,當我看到長江鋼琴出現在『柴賽』這樣高規格的世界舞臺上,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民族自豪感,我堅定的在比賽中選擇使用了長江鋼琴。今天能夠籤約成為長江鋼琴藝術家,我更是滿懷榮幸和激動。
  • 關于堅持初心的名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卻是我今生今世最大的願望。痴情於你,平凡於我,我只是千千萬萬個喜歡你的一個,但是就讓我一直保持愛你的心,直到某天生命的盡頭都要持續著喜歡你!有種病叫做勿忘初心,你就是我的唯一初心,一直堅持著。六、是什麼讓你堅持到現在,勿忘初心。七、即使現在她還是那位熱衷於譁眾取寵的小丑,不必擔心,簡直太安心,一定要勿忘初心哦。
  • 廣種福田——不忘初心 · 魏治平詩書畫印展12月24日下午在深圳市...
    三十年前《長江日報》總編輯海洋先生,曾提筆寫下《魏瘋子傳奇》,洋洋灑灑八千言,一時間荊楚大地震動。2015年9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魏治平原創書畫藝術展」在深圳博雅藝術展廳開幕,這是當時79歲的魏治平作為「深漂藝術家」的首個展覽,引來眾多文化藝術家恭賀。
  • 勿忘初心!
    而國內某位著名鋼琴演奏家在韓國演出時出現失誤後,在觀眾寬恕的掌聲中匆忙離場,第二天以舟車勞頓為由道歉,可這真的能成為失誤的藉口嗎?我不敢苟同。在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上,備受關注的寧澤濤接連在100米、50米自由式中被擋出決賽圈外,甚至在他的強項100米自由式中連半決賽都沒進入,這還是2016年年初的「亞洲第一」
  • 初心是什麼?
    變形金剛系列之前的幾部口碑都不怎麼好,但是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我想這是我童年的一個夢,就是想做下去,不想醒來。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有裝有線電視,只有四個頻道陪伴著我,翻來覆去就這麼看了十幾年,然後我就長大了,去杭州讀大學。而變形金剛呢就,是我印象最深的幾部動畫片之一,伴隨了我一段童年,留在了記憶的深處。所以現在三十多歲,奔四了,還是很想看。
  • 歐束創始人蓮若:不忘初心,越努力越幸運
    2014年,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當時的面膜產品十分火爆,蓮若從中看到了機遇,豐富的銷售經驗告訴他,化妝品行業大有可為,因為每個女性都希望自己變美變好看,化妝品的受眾群體很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移動網際網路不斷發展,她覺得化妝品的未來也是值得看好的。於是,蓮若毫不猶豫的踏上的這條路。
  • 《長江圖》受熱捧 文化精英捍衛文藝片
    公眾號「詩想家MK」甚至特意撰寫一篇《長江圖:解讀她本身的意義與無意義,所以我們只可以想像它》的多維角度的解讀文章,展現了《長江圖》龐大的內生想像力。這是一部充滿教科式意義的文藝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也是深遠綿長的。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編織,我們的初心究竟是什麼?
    讓日子更舒心,行一段路,讓見識更開闊……初心千姿百態,無法具象化的一一列舉,不論大事小事,做之前最初的想法都可以稱為初心,若再去深究,我覺得這些盤根錯節的表象下面,總該有個撥開迷霧後的根,而這個根,就是我們所有人最開始最本質的初心。
  • 司馬懿依依東望,終究還是沒能望見自己的初心
    因為當時的一場月旦評(沒有科舉考試前篩選文人能士的一種方法),還是要為自己的弟弟出頭,強行上臺與楊修爭辯,被曹操發現他的才智,要聘用為主簿。司馬懿看著自己的弟弟說,看見你,我就仿佛看見了月旦評上那個至純至正的書生,幸得有你保住我司馬家的磊落初心。司馬懿話雖如此,但是自己終究是回不去了。
  • ...光影時空】「致敬初心 傳遞夢想」 我們的紀念日——雲評經典電影
    【相約光影時空】「致敬初心 傳遞夢想」 我們的紀念日——雲評經典電影 2020-07-03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一黨支部開展「尋初心、守初心、踐初心...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9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一黨支部採用「室內+室外」的活動模式,組織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尋初心、守初心、踐初心」主題黨日活動,弘揚老一輩紅色基因,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美德。
  • 長江圖「很中國」很難懂
    只看一遍的話頂多半懂就不錯北青藝評:《長江圖》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一項銀熊獎,當時媒體的反應如何?楊超:這是一部「很中國」的片子,外國人未必看得懂。比如在柏林,褒貶皆有,就算是很喜歡《長江圖》的外國記者,也有不少表示「沒太看懂,但就是喜歡」。對國人來說,這也不是一部容易的片子,只看一遍的話,能看個半懂就不錯了。
  • 《長江叢刊》文學評論(百家論壇) ▏馮祉艾:角色重塑與追尋初心之旅
    角色重塑與追尋初心之旅 ——評李文鋒詩歌集《角色》 初心:詩歌創作的起點與終結 對初心的追尋和展望是作者展開創作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詩人曾捫心自問,數次追尋詩歌的本質特徵和詩人的寫作自覺,尤其是這個角色背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個人價值等,都曾成為縛住詩人手腳、困擾詩人思緒的重要構成。
  • 多情總被無情惱,守望初心各安好
    向泰鐸告訴柳醫生,我高考後沒聯繫你,是我感覺到我對你情感付出的價值沒得到你相應的認可,這可能因為無緣進行溝通,而後來你可能愛上更優秀的人,或有更優秀的人追你,而自己不想去爭。你跑速漸快,我追不上,差距越來越大,如同小縣城和大省城的差別。
  • 背離初心使命!落馬乾部這八種「致命心態」要不得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回顧近些年來的落馬乾部,多少人走著走著,貪戀浮世繁華,欲望滋生,打開心門讓貪婪和虛榮遊走全身,繼而走丟了初心,迷失了方向,到頭來一無所有甚至身敗名裂。正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火熱開展,「學習大國」整合近兩年中國紀檢監察報、檢察日報等刊登的典型案例,為您揭開落馬乾部背離初心的八種「致命心態」。
  • 柴桑區馬迴嶺鎮:學習時代楷模 踐行初心使命(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日前,柴桑區馬迴嶺鎮組織鎮村黨員幹部及駐村第一書記共同觀看「感人瞬間」時代楷模系列微視頻,號召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拼搏、砥礪前行。  看完廖俊波、張富清、杜富國、黃文秀等時代楷模的感人事跡,黨員幹部紛紛表示時代楷模們為國家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為「初心」,不愧為當今中國的「時代楷模」。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就是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境界;學習他們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偉大情懷;學習他們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學習他們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職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