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 記者/張明瑋
萬裡長江,奔湧不息,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品格,也見證著華夏文明的發展。今天,南宋畫家趙黻的《長江萬裡圖》影印版於江蘇南京問世,與同步出版的其他七卷內容共同構成了《長江歷史圖譜》。
此次推出的《長江歷史圖譜》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江蘇鳳凰出版社出版。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貫徹省委省政府要求,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歷史文化,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從兩千多種輿地、政書、兵書、地方志等古代文獻中,精心遴選長江河道、長江口、江防與沿江風光等古代輿地圖、山水圖,彙編成《長江歷史圖譜》,將歷史上長江的樣貌加以呈現,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提供歷史借鑑。
《長江歷史圖譜》內頁輿圖-洞庭湖圖
什麼是「輿圖」?輿指車廂,引申指車,又指轎子,又引申表示運載。大地如車輿,承載眾生,由此轉喻疆域、大地,輿圖即地圖。總覽三千年中國古籍史,圖譜或附有圖像的書籍不勝枚舉,琳琅滿目,有的稱為圖考,有的稱為圖說,有的稱為圖經,有的稱為圖志,有的稱為輿圖,有的稱為地理圖,種類繁多,各有側重。在古代方志編纂中,歷來頗重輿圖。
卷首《長江萬裡圖》內頁
輿圖也可以獨立成書,自成一體。與圖說、圖考、圖志、圖經等諸多種類相比,圖譜是最講究體系性的,可以構成一個自足的系統。《長江歷史圖譜》就是這樣的例子。全書共設七卷首一卷,用優質宣紙,以仿金鑲玉形式影印,手工線裝,分為五冊,合裝一函。卷首即是全長近10米的《長江萬裡圖》。趙黻是江蘇鎮江人,他的《長江萬裡圖》是現存最早有關長江的水墨畫卷。此圖以長卷形式描繪長江景色,採取全景式構圖,以滔滔江水為主脈,西起西蜀,東至東吳,畫面由虛而實,由遠而近,煙靄瀰漫,圖中近景、中景、遠景穿插有致,渾然一體,咫尺千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長江雄偉壯觀的景象。整幅畫卷充滿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既是此類題材作品中風格獨具的精品,也是南宋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被歷代鑑賞家們視為拱璧。乾隆皇帝生前對這幅畫作情有獨鍾,愛不釋手,反覆把玩,不但留下十方品賞鈐印,而且特地題詩作跋,推崇備至。該畫卷原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番出版,獲得了故宮博物院大力支持。此圖卷極具典藏價值,為全書增色,有畫龍點睛之妙。
此外,其他七卷亦各有千秋。卷一《長江總圖》、卷二《上中遊大江圖》、卷三《下遊大江圖》,可以明萬裡長江大勢大略。卷四《長江口圖》、卷五《滄海桑田圖》,可以明長江古今生態演變。卷六《江防圖》,可以明忘戰必危。卷七《沿江風情圖》,可以明祖國山川壯美。各卷仿照古代圖志體例,前面是圖,卷後附說,對圖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讀者一書在手,可盡覽長江的前世今生、榮枯變化,明萬裡長江大勢大略,知長江古今生態演變,感祖國山川壯美。
今天的新書發布會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江蘇文庫 方志編》主編,《長江歷史圖譜》主編左健偉主持。現場,《江蘇文庫 方志編》執行主編,《長江歷史圖譜》主編張乃格詳細介紹了《長江歷史圖譜》的編纂情況。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總編輯徐海介紹了圖譜的出版情況。教育部長江學者,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程章燦,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也在現場分別對《圖譜》進行了評介推薦。
胡阿祥教授首先從長江名稱的演變、長江名稱的影響以及長江約定俗成的分段名稱等多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長江之於中華文明的意義。在他看來,《長江歷史圖譜》以氣勢恢宏、風格飄逸的《長江萬裡圖》開卷,似有點明地理、文化主旨之效果;主體七卷輿圖選擇精當、類型豐富,尤其編排方面富有義理,兼具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綜而言之,《長江歷史圖譜》堪稱可眼讀可神遊、可寶可藏、鑑古知今的輿圖文獻整理精品。」
程章燦教授則指出,中國古代向有「左圖右書」「左圖右史」的說法,圖畫與書籍、圖像與史書,相互為用,不可偏廢。對於一部優秀的方志來說,輿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書通過對各種歷史文獻中諸多長江輿圖的搜集、排比、整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古人眼中的長江形象,尤其側重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視角,展現長江沿岸各地的歷史變遷。從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長江歷史圖譜》就是一部長江志,也是一部長江圖經。」他表示:「來自圖書館幽深書庫和珍稀古籍發黃書頁之中的長江輿圖,得以匯聚成書,面向全社會公開,對於當今以及未來長江主題的文學創作和文化創意產業而言,這本書有望成為豐富的才思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