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為鑑 再說長江——《長江歷史圖譜》今日發布

2021-01-11 荔枝網新聞

  荔枝新聞訊 記者/張明瑋
       萬裡長江,奔湧不息,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品格,也見證著華夏文明的發展。今天,南宋畫家趙黻的《長江萬裡圖》影印版於江蘇南京問世,與同步出版的其他七卷內容共同構成了《長江歷史圖譜》。

  此次推出的《長江歷史圖譜》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江蘇鳳凰出版社出版。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貫徹省委省政府要求,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歷史文化,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從兩千多種輿地、政書、兵書、地方志等古代文獻中,精心遴選長江河道、長江口、江防與沿江風光等古代輿地圖、山水圖,彙編成《長江歷史圖譜》,將歷史上長江的樣貌加以呈現,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提供歷史借鑑。


《長江歷史圖譜》內頁輿圖-洞庭湖圖

  什麼是「輿圖」?輿指車廂,引申指車,又指轎子,又引申表示運載。大地如車輿,承載眾生,由此轉喻疆域、大地,輿圖即地圖。總覽三千年中國古籍史,圖譜或附有圖像的書籍不勝枚舉,琳琅滿目,有的稱為圖考,有的稱為圖說,有的稱為圖經,有的稱為圖志,有的稱為輿圖,有的稱為地理圖,種類繁多,各有側重。在古代方志編纂中,歷來頗重輿圖。   


卷首《長江萬裡圖》內頁

  輿圖也可以獨立成書,自成一體。與圖說、圖考、圖志、圖經等諸多種類相比,圖譜是最講究體系性的,可以構成一個自足的系統。《長江歷史圖譜》就是這樣的例子。全書共設七卷首一卷,用優質宣紙,以仿金鑲玉形式影印,手工線裝,分為五冊,合裝一函。卷首即是全長近10米的《長江萬裡圖》。趙黻是江蘇鎮江人,他的《長江萬裡圖》是現存最早有關長江的水墨畫卷。此圖以長卷形式描繪長江景色,採取全景式構圖,以滔滔江水為主脈,西起西蜀,東至東吳,畫面由虛而實,由遠而近,煙靄瀰漫,圖中近景、中景、遠景穿插有致,渾然一體,咫尺千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長江雄偉壯觀的景象。整幅畫卷充滿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既是此類題材作品中風格獨具的精品,也是南宋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被歷代鑑賞家們視為拱璧。乾隆皇帝生前對這幅畫作情有獨鍾,愛不釋手,反覆把玩,不但留下十方品賞鈐印,而且特地題詩作跋,推崇備至。該畫卷原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番出版,獲得了故宮博物院大力支持。此圖卷極具典藏價值,為全書增色,有畫龍點睛之妙。

  此外,其他七卷亦各有千秋。卷一《長江總圖》、卷二《上中遊大江圖》、卷三《下遊大江圖》,可以明萬裡長江大勢大略。卷四《長江口圖》、卷五《滄海桑田圖》,可以明長江古今生態演變。卷六《江防圖》,可以明忘戰必危。卷七《沿江風情圖》,可以明祖國山川壯美。各卷仿照古代圖志體例,前面是圖,卷後附說,對圖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讀者一書在手,可盡覽長江的前世今生、榮枯變化,明萬裡長江大勢大略,知長江古今生態演變,感祖國山川壯美。




  今天的新書發布會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江蘇文庫 方志編》主編,《長江歷史圖譜》主編左健偉主持。現場,《江蘇文庫 方志編》執行主編,《長江歷史圖譜》主編張乃格詳細介紹了《長江歷史圖譜》的編纂情況。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總編輯徐海介紹了圖譜的出版情況。教育部長江學者,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程章燦,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也在現場分別對《圖譜》進行了評介推薦。

  胡阿祥教授首先從長江名稱的演變、長江名稱的影響以及長江約定俗成的分段名稱等多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長江之於中華文明的意義。在他看來,《長江歷史圖譜》以氣勢恢宏、風格飄逸的《長江萬裡圖》開卷,似有點明地理、文化主旨之效果;主體七卷輿圖選擇精當、類型豐富,尤其編排方面富有義理,兼具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綜而言之,《長江歷史圖譜》堪稱可眼讀可神遊、可寶可藏、鑑古知今的輿圖文獻整理精品。」

  程章燦教授則指出,中國古代向有「左圖右書」「左圖右史」的說法,圖畫與書籍、圖像與史書,相互為用,不可偏廢。對於一部優秀的方志來說,輿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書通過對各種歷史文獻中諸多長江輿圖的搜集、排比、整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古人眼中的長江形象,尤其側重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視角,展現長江沿岸各地的歷史變遷。從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長江歷史圖譜》就是一部長江志,也是一部長江圖經。」他表示:「來自圖書館幽深書庫和珍稀古籍發黃書頁之中的長江輿圖,得以匯聚成書,面向全社會公開,對於當今以及未來長江主題的文學創作和文化創意產業而言,這本書有望成為豐富的才思源泉。」

相關焦點

  • 長江最全「寫真集」發布,長江歷史圖譜首次彙編整理
    " 寫真集 ",首次彙編整理歷史上長江全流域樣貌;一封復古的函套之中,囊括經折裝和線裝兩種古典裝幀形式,內頁選用優質宣紙,以仿金鑲玉形式影印,手工線裝 ……11 月 24 日,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選、鳳凰出版社出版的《長江歷史圖譜》正式發布。
  • 《長江歷史圖譜》:展長江壯闊雄姿
    省地方志辦公室成立專業的選編團隊,在南京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支持下,青燈黃卷,孜孜不倦,從兩千多種地方志和輿地、政書、兵書等古代文獻中,精選反映長江河道、長江口、江防與沿江風光等內容的古代輿地圖、山水圖205幅,編成這部《長江歷史圖譜》,由江蘇鳳凰出版社出版,將歷史上長江的樣貌加以呈現,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提供歷史借鑑。
  • 《長江歷史圖譜》再現「歷史長河」
    《長江歷史圖譜》首發。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為深入挖掘和弘揚長江歷史文化,進一步發揮地方志的資政服務功能,昨天,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出版的新書《長江歷史圖譜
  • 一「圖」在手,盡覽長江前世今生
    如果說長江與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麼長江就是孕育出美麗水鄉、經濟重鎮、人文高地的錦繡江蘇的搖籃。為深入挖掘和弘揚長江歷史文化,進一步發揮地方志的資政服務功能,今天,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出版的新書《長江歷史圖譜》正式發布。
  • 朗讀:《再說長江》旁白
    ▲《話說長江》解說詞朗讀:陳鐸/虹雲(中國電視史上第一批主持人)2006年,中央電視臺為《話說長江》拍攝的續集紀錄片《再說長江》,開篇主要介紹了《話說長江》的一些往事。解說詞由李易(著名播音配音員)朗讀。好的解說詞朗讀能為紀錄片增添色彩、感染力,如果你看過這兩部紀錄片就能深有體會。
  • 光影裡的長江|《再說長江》航攝+衛星遙感全景展現長江生命脈絡
    2006年,大型紀錄片《再說長江》播出,講述了長江流域人民的奮鬥歷程,展現中華民族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都為記錄,但手法不同,《話說長江》重在抒情,介紹的幾乎都是長江兩岸的人文,風俗,自然景觀,所以看《話說長江》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條充滿詩意的長江,這在介紹三峽及其下遊的廣袤長江流域尤為明顯。
  • 再說長江·再聽經典
    作為《話說長江》的續篇,2004年,33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在中央電視臺正式立項並開始拍攝。【2006版《再說長江》宣傳片】如果說《話說長江》是開河之作,《再說長江》則是代表了中國的變化。《再說長江》中有很多《話說長江》的鏡頭重現,當年片中很多人物再次走進畫面。《再說長江》策劃時明確的主旨就是以長江沿岸風光地貌,風土人情的變化來反映中國20年來的經濟建設所帶來的巨變。《話說長江》是部風光片,散文化的解說讓沒走出過家門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國各地人們的生活狀態;2006年,長江沿途很多地方早已成為旅遊勝地,不再神秘。
  • 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
    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時間:2016-11-13 19:19   來源:知乎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第一次是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觀看此片,作為一個沿江城市長大的孩子,被深深     原標題:電影《長江圖》中女主安陸是否能理解為長江?
  • 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一集:大江巨變
    作者 I 中央電視臺《再說長江》欄目組   主播 I 雯子1981年,一代電視人開始了這次盛況空前的拍攝,他們的足跡遍及大江兩岸。20多年前留下的畫面中,長江上這些險峻的峽谷,令人想到了古詩中關於蜀道的描述。
  • 江蘇省發布長江南京段洪水紅色預警 長江南京站水位破歷史最高值
    本文轉自【江蘇新聞】;2020年7月18日9時,江蘇省水利廳升級長江南京段洪水紅色預警。受農曆天文轉潮和長江大流量來水影響,7月18日7時50分長江南京站水位已漲至10.26米,後期長江高水位、大流量將維持較長時間,防汛形勢嚴峻。提醒沿江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防汛抗洪工作,公眾做好避災避險。7月18日早上7點,長江南京下關站水位達10.23米,超越了1954年歷史最高值10.22米。
  • 《再說長江》之《無夢到徽州》(有視頻)
  • 《長江圖》,長江途,這是我的長江!
    長江圖就是這樣一部魔幻現實的作品,它沒有遵循傳統線性敘事,平行時空不斷交錯,還有意識流的穿插,讓觀眾在虛與實、真與幻之間,追隨主角踏上心靈的流浪。影片講述了船長高淳(秦昊飾),在父親去世後,按照習俗養了一條黑魚,等黑魚自然死亡父親靈魂就能安息。
  • 流水的長江,鐵打的女人《長江圖》想告訴觀眾什麼?
    長江和黃河都是我們的「母親河」2005年,早已在坎城嶄露頭角的青年導演楊超偷閒來到長江,正好趕上三峽工程完全淹沒沿岸大部分古鎮風貌之前,他看到了那條讓中國人魂牽夢繞幾千年的母親河,就是在那次旅行中,楊超導演萌生了拍攝《長江圖》的念頭,而且為了實現這個念頭,用了十年。
  • 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
    作者 I 中央電視臺《再說長江》欄目組   主播 I 雯子配樂製作 l 微微笑那是1976年8月25日,28位專家組成的考察隊,經過51天的跋涉,突破冰雪的阻隔走進了長江源頭,一條世界大江的身世終於水落石出。1978年1月23日,中國向世界宣布長江源頭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南側的沱沱河長江全長6380公裡,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河。
  • 再說長江配音技巧分析,淺析紀錄片配音技巧論文
    再說長江配音技巧分析20 多年前,一部史詩般的電視系列節目《話說長江》中的影像,拍攝者將鏡頭對準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記錄下與它有關的神奇自然、厚重人文和長江流域人們的生存狀態。上世紀80年代,一個將改變中國人生活的時代正在到來,時代變遷的急促腳步,成為《話說長江》中,最具歷史張力的影像。
  • 絕版視頻:李易談《再說長江》
    這是李易老師2006年在《再說長江》上映後,在新浪做的一期訪談節目,長達54分32秒,極為罕見,極為珍貴。  但幸運的是,當年《再說長江》上映時,我在新浪看到了這期節目,當時就用流媒體嗅探技術下載保留,如今想來,這是當年最明智的舉動。
  • 《長江圖》一部標準的文藝片
    提筆寫下這篇影評的時候,距離《長江圖》在影院下線已經有幾日光景,能趕在大螢屏播放的末尾看到,還真是慶幸,沒有錯過這部好片。其實當時在看完《長江圖》後,並沒有覺得有多少的感官刺激,但是事後回想起來,總覺得就揣著一股感情,沉甸甸的溫存在心裡,直到寫下這篇文章,才算慢慢釋懷。
  • 中國長江又一物種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頗具爭議的《長江圖》丨影向標
    看《長江圖》,總會強烈地意識到是秦昊在飾演高淳,甚至有好幾次都跳出了情境,不由自主地琢磨秦昊的演技(其實很不錯哦,包括《推拿》),於是也會時不時地想:這是誰的《長江圖》?秦昊的?楊超的?個人覺得,《路邊野餐》是渾然天成的,而《長江圖》充滿了匠心。在中國,長江、長城、黃河……凝聚了自然與文明,成為精神圖騰。即使住在漠北、身在海邊或者從未親近,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有一幅《長江圖》。
  • 電影《長江圖》上映獲贊 呈現唯美而魔幻的長江
    江陰  搜狐娛樂訊 在《長江圖》9月8日五百場點映、9月9日正式全國上映之後,影片引發關注。《長江圖》時長兩個小時,美輪美奐,物超所值。男女主演每次相遇,不僅上演激情戲,還帶領觀眾遊覽長江最美景致。從影片中涉及的長江沿岸城市,到引領故事線的一本老舊詩集,都成為觀眾評論焦點。  《長江圖》製片人王彧表示,點映場和首映場得到很多院線支持,安排黃金場次上映,排片率也不錯。但是這個時間段電影票房大盤本身並不理想,雖然《長江圖》開片拿到2.5%左右的排片,上座率和場均人數在同期上映影片中排到前列,但整體票房大盤還是影響到《長江圖》票房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