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動作片影迷都在等待著,甄子丹主演的《大師兄》。其實這部《大師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動作片,但是這不妨礙它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影片的真正內核應該是一部青春片,加入了甄子丹的動作元素後,讓影片有更多的變化,也更有趣。
編劇講故事的手法現在來說只有36種形式,其實很多故事的模式都是類似的,不一樣的是講故事的方式,還有對於一個傳統故事的改變,我認為《大師兄》做到了不同類型片的組合,這是一種很好的創作方式,讓兩種類型進行了很好的組合和碰撞。
《大師兄》讓我們看見了甄子丹的另一面,就是他文戲的部分。作為著名的動作演員,甄子丹的文戲當然不可能和演技派演員一樣優秀,但是他的文戲一點也不差,不然他塑造的眾多人物,怎麼會那麼深入人心。
只有他的文戲足夠出色,他所創造出來的人物才能被觀眾認可。甄子丹再一次做到了,在這部電影中他飾演了一個算是「麻辣教師」的角色,但是角色本身並不是喜劇的,甄子丹這次表演的節奏是慢的,能沉得住氣的那種。
這也和影片的設定有關係,很多觀眾看了預告片,都會以為這部電影是以校園為噱頭的動作片,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導演闞家偉聯手甄子丹做了一部慢節奏的去好好講故事的電影。
導演把鏡頭對準香港的教育和社會問題,而甄子丹的角色作為引線讓觀眾們走進那些所謂「問題學生」的生活中。和以往的青春片不同,這次的視角是一個老師的宏觀視角,並不是以學生的故事為中心,但是這樣的視角更適合觀眾去了解導演想表達的東西。
影片的故事劇本還算完整,最重要的是導演闞家偉敢以一個比較慢的節奏去講故事,這在當下的港式電影中其實已經不多見了,影片中5位學生背後的故事,代表了多樣的社會問題——香港的移民問題,傳統的家庭問題,與父母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可能是想說的東西太多,導演對於問題的發生和解決看似簡單了一點,但是幾條故事線還是比較完整的。從導演的鏡頭中可以讀到他想表達的和教育有關的問題,我們似乎也可以在幾位年輕演員飾演的角色中找到自己曾犯過的錯誤。
甄子丹教師的角色其實,更像是一種我們對於年少的重新審視。甄子丹這次對於表演的處理上做的都很輕,沒有任何一場戲用力過猛。這和他的人設有關,甄子丹曾經也是一個頑劣的小孩,後來去當兵,經歷了戰爭。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恐怖,他都曾經親眼見證。
在他對於生命迷茫的時候,他選擇了旅行和放空自己。他需要給自己時間去思考,去找回自己。其實這也是我們生活所經歷的事情,我們不一定都親眼見證過戰爭帶來的痛苦,擁有那些埋在心頭上揮之不去的陰影,但是我們都會經歷生活所帶來的苦楚心酸。
導演用了一些篇幅去描寫甄子丹找回自己的過程,其實想告訴觀眾我們也需要給自己一些空間,去重新的審視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導演在處理這些鏡頭的時候也很慢,讓觀眾能去跟隨甄子丹的步伐尋找關於生活的答案。
通過甄子丹這樣的人設,我們能更好的去看待青春期的這幫孩子。我們會在影片中產生這樣的感覺,原來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而現在的我們再去看那個時候的自己,會發現當年是多麼的單純。我們也會像甄子丹表演的一樣,對青春時的過錯微微一笑。
甄子丹在這部電影中也不單單貢獻了自己的文戲,他的打戲仍舊是出色的。而且帶給了影片節奏上的變化,完成了導演想要做這種組合類型的嘗試。
重要的是,甄子丹的打戲也並不是為了打而打,它和劇情也是有關聯的,甚至是緊密結合的。這裡為了不涉及太多劇透,就不過多的說了。
動作設計方面還是可以和大家聊一聊的,這次甄子丹仍舊是使用MMA綜合格鬥的技巧,電影中的幾場動作戲,每一場戲都拳拳到肉,十分真實。就像導演說的,他不想做那種特別誇張的動作戲。甄子丹在保證真實的基礎上,完成了應該賦予影片的商業屬性。
在這裡要多少兩句甄子丹的動作設計,MMA綜合格鬥的引入對於華語的動作片是有特別意義的,它使得華語動作片更加國際化,更加的具有實戰的震撼感,加上甄子丹的設計和改進,觀賞性極佳。
即使現在來看甄子丹在《殺破狼》《龍虎門》《導火線》《一個人的武林》等等作品中的動作設計也不會過時,甚至仍然是當今動作片的一線作品。
《大師兄》也正是靠著導演耐心的故事,和甄子丹給予影片的動作設計,才能讓這兩種題材成功的組合在一起,成為了一個完整度不錯的作品。
但是影片的問題和優點一樣明顯,首先影片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對於香港移民、教育、社會等等問題發出的討論,並沒有得到太深入探討的機會。影片設計出諸多的障礙和矛盾,在和解的處理上也太過於簡單。這讓影片只有一個內容的廣度,沒有實質的深度。
有的網友反映這個片子說教的成分太多,其實我認為影片在說教尺度上的把握還是可以的。首先甄子丹的老師並沒有被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他只不過是母校走出來的問題少年,再經歷了太多之後,他選擇的落葉歸根象徵著一種救贖,也象徵著一種傳承精神。
而教育恰恰也是一種傳承,甄子丹飾演的老師與其說是扮演一個教育者,不如說他扮演的是這個學校傳遞出來的精神,這裡可能有太多的問題青年,但是這裡有好的教育者指引著這些人走上正途。
甄子丹扮演的老師和教育他的校長正是這種關係,甄子丹不過是想把這種母校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怎麼能說他過於說教呢?
因為年齡的問題,甄子丹不可能一直去親力親為所有的武打動作了,這部電影作為他轉型的作品還是不錯的,其實在《追龍》中我們也能看見他身上有著對於表演不一樣的東西。
我認為導演闞家偉在這部電影中還是沒有什麼企圖心的,這樣也好讓他可以認認真真的去做一個故事,影片在配樂、剪輯、還有攝影調度上整體比較細膩。
華語電影需要一些慢下來的東西,雖然這部電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但對於華語電影來說,是一件好事:讓別的製作團隊看見了,組合類型的可能性。
相信以後會有更加類型豐富的華語電影作品出現,我們也期待著更多誠意之作能夠和我們的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