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新奇,功底紮實。」
12月19日,在《我在大理寺當寵物》收官慶功會上,搜狐視頻自製出品中心總監、《我在大理寺當寵物》總製片人劉明麗將搜狐視頻自製劇特點總結為這8個字。穿越「天價劇」的漩渦,搜狐視頻在深耕「小而美」的自製戰略上始終保持自己的節奏,此次慶功會上的主角——甜寵劇《我在大理寺當寵物》,就是搜狐視頻自製劇特點的「集大成者」。
自甜寵劇多次「以小博大」撬開流量市場後,此類劇集晉升為各大視頻網站自製網劇的新風口,多部甜寵劇排隊撲向市場,與此同時,也難免陷入同質化的怪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大理寺當寵物》集萌寵、懸疑、奇幻、喜劇等多種元素於一體,憑藉清新的視覺,雙倍甜蜜的浪漫戀情,輕鬆的敘事氛圍,高潮迭起的懸疑案件,開拓出甜寵劇的全新表達方式。
該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大理寺少卿的寵物生涯》,講述了具有「人貓換形」能力的現代絕版陰陽師茹小嵐,在古代與大理寺卿青墨顏攜手屢破奇案,共同演繹了一場跨越時空、跨越品種的高甜人寵戀的故事。
憑藉「創意新奇」的內容,「功底紮實」的製作,《我在大理寺當寵物》在熱播期間收穫大量好評。自9月25日開播至今,該劇播放量破億 ,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4.7億次,豆瓣評分最高時達7.3分,在骨朵彈幕詞雲上,「好看好看」「小貓咪」皆為高頻詞彙。
多元素融合,成就甜寵劇「創新者」
「讓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
網紅歌曲《學貓叫》的流行,側面展示出「貓」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佔據的重要位置。藉助這股「萌寵當道」的東風,《我在大理寺當寵物》融入「人貓換形」這一奇幻設定,將甜寵劇中的「甜」與「寵」兩大特質發揮到極致。
從「貓形」化為「人形」後,女主人公茹小嵐「貓性」與「人性」融為一體,性格「傻白甜」又略帶中二,還擁有鍾情於魚,對逗貓棒毫無抵抗力,變成人形也喜歡被主人撫摸,害怕打雷等「貓性」特質。這種獨特的萌寵系女友設定,使得男女主人公的鬥嘴日常演變為了「擼貓日常」。
「人寵戀」妙趣橫生,戀情甜上加甜,不僅女性觀眾受用,也正中吸貓一族的下懷。劇中茹小嵐的貓身「扮演者」——金漸層貓,外形可愛,萌力十足,即便不是甜寵劇、懸疑劇受眾,也會因為這隻萌寵而有了持續追劇的動力。
除萌寵、奇幻元素的融入外,《我在大理寺當寵物》還開啟了以集齊「五色石」為目的單元形式懸疑線。男女主人公攜手屢破奇案,這些高潮迭起、疑竇叢生的懸疑案件,為兩人的情感升溫提供了合理的推進過程,也為男主人公大理寺少卿青墨顏提供了展現業務實力的機會,豐富其性格魅力。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骨朵受眾畫像中,該劇男性觀眾佔比為32%,位列甜寵劇較高梯隊,即在受眾層面上,《我在大理寺當寵物》中懸疑元素的融入,或同時也滿足了男性觀眾在破案上的觀劇訴求。
考慮到主人公從現代穿越到古代,利用現代知識「開掛」的劇情設置已經不再新鮮,《我在大理寺當寵物》不執著於這一設定的二度運用,而是讓穿越元素髮揮起了影視劇中最原始的娛樂功能。兩種價值觀相互碰撞,古今對話天然產生出諸多笑點,「喜劇」也成為這部劇不可或缺的標籤之一。
《我在大理寺當寵物》集多種元素於一體,拆解傳統套路,助推劇情向縱深處發展,成功滿足該圈層受眾對於甜寵劇新鮮感的訴求。而更為難得的是,主創團隊對於元素融合拿捏妥當,儘管看點多元,但「浪漫愛情」仍是這部甜寵劇的「頭等大事」,其餘元素及支線的採用,都在為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忠心」服務。多種元素的融合,成就了這部作品的創新性及精品化。
取「類型」精華,去「傳統」糟粕
在萌寵、懸疑、奇幻、喜劇等多元素的融合與激發下,《我在大理寺當寵物》在人設上運用「守正奇用」戰略,在經典人設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升級。
與傳統甜寵劇中傻白甜式女主角不同,女主人公茹小嵐性格中擁有「貓性」成分,自帶天然「萌感」,這一新鮮設定降低了觀眾對於「萬變不離其宗」的「傻白甜」式女主人設的接收門檻,即便是女性觀眾,也能對女主角滋生出一種主人愛護寵物的寵溺心理。而該角色扮演者胡意璇外形甜美純真,眼睛靈動十足,肉嘟嘟的臉頰也讓男主角青墨顏的「捏臉殺」充滿萌感。
而男主角青墨顏,延續霸道總裁經典人設,將「不苟言笑」「口嫌體正」的人物特質發揮到極致,與此同時卻又在多重懸疑案件中,表現出邏輯縝密的智謀,以及為天下捨棄自己的氣魄,為角色新增幾分魅力。其扮演者徐開騁外形俊朗,英俊帥氣,收割少女心,實屬信手拈來之事。
除了讓男女主人公大談戀愛外,《我在大理寺當寵物》還一反甜寵劇只撒糖不虐戀的常態,通過對劇情的精巧設置,讓這對昔日戀人在後期變為敵對雙方,擁有各自不得不行使的使命,劇情由「一路撒糖」急轉直下,「糖裡帶渣」反倒讓觀眾更加欲罷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同時也繼承了「甜寵劇」精華,以快節奏故事進程吸引觀眾,演員顏值高、畫面清新精美、戀情奇幻浪漫、氛圍輕鬆歡快,小到海報設計,大到整體色調、構圖、配樂、場景設置,都透露著一股清新、甜蜜、明朗的氣質,給人一種輕鬆愉悅的觀感。
從細分圈層入手,針對用戶差異化需求,升級題材及內容,《我在大理寺當寵物》取「類型」精華,去「傳統」糟粕,成為同類型作品中的一股清流。也正是這些元素的成功創新及大膽運用,讓這部成人世界的童話故事,儘管充滿不可信因子,也讓觀眾願意沉溺其中。
突破類型困局?要做出細分創新
「選擇一個項目,不應該害怕它的類型同化問題,而是應該在大的類型方面,做出細分的創新。」在《我在大理寺當寵物》發布會上,劉明麗曾這樣表示。
網劇市場發展到現在,很多從業者都已洞悉到,網劇受眾集中於年輕群體,他們更青睞短小精悍、節奏輕快的輕體量劇集。男女主顏值高,劇情節奏輕快,故事有新意,男女主人公互動甜蜜,風格輕鬆幽默,這樣的配置及設定更能激發年輕人的追劇熱情。
然而隨著各類型劇集百花齊放,反覆開發,擺在從業者眼前的難題是,如何在既定類型中,針對受眾群體再做新文章?誠如劉明麗所言,越是在此時,在類型基礎上,做出細分的創新尤為關鍵。
自網劇市場爆火以來,甜寵劇憑藉甜而不膩的劇情,輕鬆幽默的風格,在「她經濟」浪潮中,輕鬆俘獲少女心,成為了視頻平臺中小體量網劇的流量擔當。而隨著業界對於甜寵劇的熱情只增不減,作為切分偶像劇市場的重要利器,甜寵劇僅靠原有「甜寵」元素,故步自封,攻城略地,戰鬥力恐難以維繫。畢竟糖吃多了,沒有恰當的調味劑也會膩。若想激發觀眾追劇熱情,少不了創新性與好故事的雙重加持。
此次《我在大理寺的當寵物》融合多種元素,主線突出,既滿足部分觀眾的個性觀劇需求,又迎合了多數觀眾的共性審美需求,元素多而不雜,包羅萬象而內含乾坤,以差異化「人貓戀」打破類型困局,綻放出了「小而美」劇集的真正價值。
披上創新這件外衣,多重元素巧妙運用,勢必會為甜寵劇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避開版權購買的紅海,不以大製作為噱頭的搜狐視頻,除自製劇《我在大理寺當寵物》外,其出品的懸疑類型劇《法醫秦明2》《罪案心理小組X》,粉絲向自製劇《降龍之白露為霜》,跨次元劇集《炮灰攻略》《動物繫戀人啊》《拜見宮主大人》等,在獲得不俗播放量的同時,也贏得了不同圈層用戶的高口碑熱議。這些作品的成功,都體現了搜狐視頻深耕「小而美」自製劇的戰略眼光和製作實力。
在本次慶功會上,搜狐視頻CEO張朝陽動情的表示,「這些年來搜狐視頻耐得住寂寞,認真耕耘,在內容製作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2019年還將推出更多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