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蔡,即蔡智恆是九十年代末非常有名的網絡小說作家,八零後對他會比較熟悉,他的作品《第一次親密接觸》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流傳甚廣,其中電影版的痞子蔡扮演者陳小春應該也就此火了一把,我也曾經買過他的一本小說《檞寄生》,買了之後就發現這本書有一個很明顯的失誤,從文中的敘述和情感表達來看,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是《槲寄生》才對,不僅是書名,書中的內容也都錯把槲字當成了檞字,根據作者提供的郵件地址我還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不出意外的是沒有下文,當然我作為讀者也並不會在意,只是以他當時的知名度,這本書的發行量應該也不小,可惜了以訛傳訛。
蔡智恆的小說《檞寄生》,photo by zhang peiqin
槲寄生是種植物,是一種寄生在其它植物(寄主)上的植物,有點拗口,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如果有機會逛一逛過歐洲的聖誕市場,你一定會發現槲寄生家族中歐洲槲寄生的身影。和聖誕樹一樣,槲寄生也是聖誕節的標配,不少人家裝飾在門上的聖誕花環也會加上幾枝,紅色的冬青果實和松樹枝搭配上槲寄生黃綠色的葉子和玉色的果實也使花環更顯雅致,而這樣的花環除了裝飾作用外,也有對這個家庭所謂的保護作用,免除各種災害等等。 通常歐洲的聖誕市場上及園藝商店都有售賣歐洲槲寄生,從幾歐元到幾十歐元不等。 有關槲寄生的傳說也有好幾個,北歐神話中,女神Frigg有個兒子叫Balder, 他出生時,她設法不讓各種植物傷害他,然而,她忽視了槲寄生-認為這種寄生在其它植物上的植物並沒有自己的根系所以算不上植物,後來Balder遭到了另一個叫Loki的神的算計,他用槲寄生製成了一把長矛,假借另一個神的手殺死了Balder,幸運的是,眾神最終挽救回了他的生命,Frigg女生告誡大家槲寄生應將愛而非死亡帶給世人,然後人們在槲寄生枝下下相互親吻以表示對女神的服從,槲寄生下的吻也被賦予了愛,和平和理解的涵義。在德國也有一個聖誕節的傳統,即在槲寄生下親吻的人會有持久的愛情或者必然會結婚,這樣的一個吻應該被理解為是一種對婚姻的承諾,所以在槲寄生下吻還是不吻是個比較嚴肅的問題,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嚴肅性,逛過幾次聖誕市場,幾乎沒有看到過在槲寄生樹枝下的親吻的場景。
德國聖誕市場的槲寄生裝飾,photo by zhang peiqin
第一次看到歐洲槲寄生,是在二十多年前友人帶我去斯特拉斯堡的路上,遠遠地看到一棵棵樹的高處長著一個一個的球狀物,還以為是鳥窩,過了很久才偶然得知原來那就是槲寄生,再後來才發覺並不少見,城市鄉村基本上都能見到。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灌木植物,槲寄生的寄主種類繁多,通常寄生於麻櫟樹、蘋果樹、白楊樹、松樹、柳樹、榆樹等各種樹木或者灌木上汲取水和養分,寄主的樹種不同,果實的顏色也會不同,但通常見到的都是玉色的為多。槲寄生不能算是完完全全的寄生植物,因為它自己也能進行光合作用,連接寄主的枝幹也長得很茁壯,與寄主渾然一體,槲寄生灌叢的外形通常都是一株株類似球形,曾經看到過很大的一棵,斷面處的直徑竟有成人的手腕那樣粗細。槲寄生主要通過種子繁殖,果實有粘性,如果果實自然掉落下來很容易黏附到樹枝上,各種鳥兒也為槲寄生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槲寄生樹枝間跳躍嬉戲之時,它們嘴邊的食物往往就會黏附到寄主枝幹或者已有的槲寄生枝幹上,所以很多時候,你可以看到整棵樹上長滿了密密麻麻一球一球的槲寄生灌叢。
一棵長滿槲寄生的樹,photo by zhang peiqin
在我國,有很多地方也都有各種槲寄生的生長,可惜這樣原生態生長狀態的槲寄生我卻還從來沒有在旅遊或徒步途種偶遇過,看來緣分未到,不知道這些本土品種和歐洲槲寄生有怎樣的區別,但很偶然的,在一家賣普洱茶的商家那裡偶然接觸到了扁枝槲寄生,俗稱螃蟹腳,這種扁枝槲寄生通常寄生在老普洱樹上,除了細細的莖幹外並無一片葉子,商家往往烘乾後單賣或者是和普洱茶一起壓製成茶餅,單純的螃蟹腳口感很清新,很好喝,喜歡喝茶的朋友不妨一試,至於所謂的槲寄生這樣那樣幾乎包治百病的藥理作用還是別去寄予厚望吧。
螃蟹腳及其與普洱茶壓制的茶餅,photo by zhang peiqin
(歡迎轉發朋友圈或關注微信公眾號「申浦東VS蘇東山」,一起發現和體會生活的美好。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