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今天來看第四期,這期的內容,除了蝴蝶花在園藝上較常見外,其他的植物都不是很常見。文獻對於他們的研究也較少,就從同屬植物來了解他們吧。
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來自於百合科,蜘蛛抱蛋屬。
根狀莖近圓柱形,具節和鱗片。葉單生,兩面綠色,有時稍具黃白色斑點或條紋;花被鍾狀,外面帶紫色或暗紫色,內面下部淡紫色或深紫色。
蜘蛛抱蛋屬植物的功效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有10種治療風溼骨痛、跌打損傷、骨折等症。有5種治療咳嗽、肺炎、肺結核等症,此外還有治蛇咬傷的功效。
蜘蛛抱蛋屬植物富含甾體皂苷,甾體皂苷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這些種類中開發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止咳化痰類等新藥具有廣闊的空間。
少數民族群眾會將大部分蜘蛛抱蛋屬植物叫地蜈蚣,在壯藥中叫蛟孵結(壯語)。
峨眉蜘蛛抱蛋在中國植物志中暫時未搜索到,蜘蛛抱蛋屬的蜘蛛抱蛋在園林應用方面較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蜘蛛抱蛋葉子挺拔,四季翠綠,姿態優美,淡雅而有風度,是南方栽植最普遍的觀葉植物之一。
常散植於園林和庭院樹下,有效地彌補林下、建築物轉角、山溝邊等地綠化困難的缺陷,增加了園林綠化景觀層次,同時也豐富了林下生物多樣性。
蜘蛛抱蛋也常栽植於花壇中,給園林和庭院增添綠色,還可與其他花卉植物配合布置會場,以襯託出其他花卉的鮮豔、美麗。
蜘蛛抱蛋葉色深綠而光亮,形態奇特,整體觀賞效果極佳,是理想的室內盆栽觀葉植物。其對光強要求很低,即使在室內弱光下放置2~3個月植株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觀形態。
蜘蛛抱蛋一年四季都可在室內養護,因此很適合作為廳堂、會議室等場所的極好盆花材料,尤其適合在人流稠密的候車室、地鐵、影劇廳及商店內陳設。
此外,蜘蛛抱蛋葉片還是高級插花葉材,葉片經人工造型,用以陪襯鮮花,寓意天長地久。
蜘蛛抱蛋以根狀莖入藥,一年四季可挖,鮮用或曬乾備用。有活血通絡、消暑祛溼、和胃安神、退熱利尿功能,主治熱咳、中暑、頭疼、失眠、腸胃炎、嘔吐、急性腎炎、腰痛、關節痛、牙痛、跌打損傷等。
蝴蝶花(Iris japonica)來自於鳶尾科,鳶尾屬,別名蘭花草、扁竹、鐵豆柴。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可分為較粗的直立根狀莖和纖細的橫走根狀莖,直立的根狀莖扁圓形,具多數較短的節間,棕褐色,橫走的根狀莖節間長,黃白色;鬚根生於根狀莖的節上,分枝多。
葉基生,暗綠色,有光澤,近地面處帶紅紫色,劍形。花莖直立,高於葉片,頂生稀疏總狀聚傘花序,花淡藍色或藍紫色,中脈上有隆起的黃色雞冠狀附屬物。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產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山坡較陰蔽而溼潤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緣草地,雲貴高原一帶常生於海拔3000-3300米處。也產於日本。
為民間草藥,用於清熱解毒、消瘀逐水,治療小兒發燒、肺病咳血、喉痛、外傷瘀血等。
關於蝴蝶花的中藥應用文獻特別少,但其在民間應用廣泛,是個特別值得去民間收集相關資料的植物。
一篇介紹化學物質檢測的文獻提到蝴蝶花在我國民間有偏方用其治療糖尿病,偏方很值得去研究,讓其更安全的發揮用途。
日本金腰(Chrysosplenium japonicum)來自於虎耳草科,金腰屬,別名珠芽金腰子。
多年生草本,莖基具珠芽,莖疏生柔毛。花密集,綠色,種子黑棕色,橢球形。花果期3-6月。
產吉林、遼寧、安徽、浙江和江西。生於海拔500米左右的林下或山谷溼地。朝鮮、日本也有。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關於日本金腰的文獻只有一篇,提到了他可以分離出具有細胞毒性的化合物,藥物既然有藥性,必然也是有毒性的,我們來看金腰屬目前的本草資料。
金腰屬我國有35種,南北均產,主產陝西、甘肅、四川、雲南和西藏。該屬植物藥效顯著,長期被廣泛用以治療各種疾病。
中華金腰全草入藥,清熱退黃;虎皮草可用於清熱、平肝、解毒、治小兒驚風、臁瘡和燙傷等;蔽果金腰可清熱解毒和治傳染病引起的高熱症等。
長梗金腰可用於清熱解毒,治膽病引起的發燒頭痛、膽囊疾患、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肝壞死等症等。
裸莖金腰藏名亞吉瑪,為著名藏藥,對腫瘤細胞抑制率可達75%。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來自於桑寄生科,槲寄生屬,別名冬青,北寄生。
灌木,高0.3-0.8米;莖、枝均圓柱狀,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分枝,節稍膨大。雌雄異株;花序頂生或腋生於莖叉狀分枝處。
果球形,具宿存花柱,成熟時淡黃色或橙紅色,果皮平滑。花期4-5月,果期9-11月。
我國大部分省區均產,僅新疆、西藏、雲南、廣東不產。海拔500-1400(-2000)米闊葉林中,寄生於榆、楊、柳、樺、櫟、梨、李、蘋果,楓楊、赤楊、椴屬植物上。
全株入藥,即中藥材槲寄生正品,具治風溼痺痛,腰膝酸軟,胎動、胎漏及降低血壓等功效。
本種果實的顏色,據記錄:寄生於榆樹的呈橙紅色,若寄生於楊樹和楓楊的呈淡黃色,寄生於梨樹和山荊子的果呈紅色或黃色。
槲寄生屬植物為桑寄生科常綠半寄生小灌木,別名北寄生、柳寄生、飛來草、寄屑。本屬植物常寄生在槲樹上,故名槲寄生。
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地區,資源豐富,是傳統的植物藥。
槲寄生為傳統植物藥,我國傳統上將它作為祛風溼藥物,其味苦、性平,有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養血,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用於風溼痺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症。
《滇南本草》:「生槐樹者,主治大腸下血、腸風帶血、痔漏。生桑樹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絡,風寒溼痺。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嘔吐噁心翻胃;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
此處描述功效主要是祛風溼、通經絡,止痛,加之產於雲南,據現代植物分布考察雲南無槲寄生分布,此處應該是指桑寄生。另外此處記述了不同宿主對桑寄生功效有不同影響。
槲寄生和桑寄生長期混用,功效在諸多本草文獻及藥典中也未見不同,均為「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補血安胎。」
臨床用於治療腎虛所引起的一些諸如腰痛筋弱、風溼痺痛、胎動不安,崩漏經多,產後乳汁不下,頭暈目眩等症狀。
但是兩種寄生來源不同,性味(一個苦一個澀)、質地(一個質稍柔潤,一個顯柴性)、顏色(一個皮部木質部色黃一個皮色紅棕,木部色淺)各異,功效不盡一致。
桑寄生在《滇南本草》中最初記載功效是治筋骨疼痛,走筋絡,風寒溼痺,可見桑寄生長於祛風除溼止痛(抗炎作用顯著),槲寄生長於補肝腎、滋陰養血安胎(降壓作用很強、抗腫瘤等)。
現代藥理研究:桑寄生有較強降壓作用,抗炎作用顯著;槲寄生所含的蛋白質、多肽類物質,對多種惡性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兩種寄生的長期混用容易出現中藥處方療效不穩定。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廣西蜘蛛抱蛋屬的藥用民族植物學研究 呂惠珍 黃寶優 潘春柳 彭玉德 黃雪彥 廣西藥用植物園 廣西藥用資源保護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 廣西南寧
(2)蜘蛛抱蛋的栽培及應用 岑百花 李遠發 廣西柳州市大龍潭公園管理處 南寧
(3)中藥蝴蝶花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的建立 張金專 羅愛芹 劉立文 方敏 鄧玉林 武警學院消防工程系 河北 廊坊
(4)國內金腰屬藥用植物研究進展 竇全麗 張仁波 遵義師範學院生物系 貴州遵義
(5)槲寄生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陶明煊 吳國榮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6)從本草考證論桑寄生和槲寄生 楊曉東 劉興文 李福兵 胡曉莉
圖片來源
(1)陸耕宇 中國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