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甄嬛傳》中,甄嬛身邊的丫鬟浣碧,後來她成功上位,憑藉著自己的「手段」成為了王爺夫人,晉升為側福晉,可以說是烏鴉變鳳凰了。
而浣碧的扮演者藍盈瑩如今也是重新大火,她因為去年參加《演員的誕生》這檔節目而重新備受關注,節目中極具爆發力的表現不僅僅獲得了評委的肯定也受到了觀眾的青睞。當年出演《甄嬛傳》中的重要角色都沒有讓她紅起來,沉寂了多年後終於被人所周知,真可謂是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不愁不發光」。
回到《甄嬛傳》,這部劇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經典之作,除了演員的演技受到認可外,此劇的製作也稱得上是良心之作,尤其關注細節,演員的每個動作、眼神、每句話,甚至穿的衣服都有一定的含義,也就難怪有那麼多人對這部劇作出個人解讀了。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浣碧這個名字的特殊含義。
浣碧雖然是甄嬛的隨身丫鬟,但實際上她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浣碧母親何綿綿是罪臣之女,當初為了避諱,甄遠道將她帶回了家,並且隱瞞身份,說她是買回來的丫鬟。取名浣碧。
雖然浣碧這個名字是按侍女身份起的,但是從整個劇情來看,浣碧這個名字恰恰暗示了她的作用。如何說起呢?
我們都知道,甄嬛出宮修行後,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果郡王,兩人在外面情投意合,計劃著比翼雙飛、浪跡天涯,但天不遂人願,最終甄嬛不得已回宮,而她與果郡王之事也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浣碧向來不甘自己「小姐的命卻丫鬟的身」,後來接觸到果郡王之後亦為他傾心,設計了一出誤碰小像的戲碼,果郡王不得不娶了她。
將浣碧兩個字拆開來看便是一目了然,「浣」古時有清洗之意,「碧」即綠色,因此「浣碧」即為「洗清綠色」,而我們都知道,「綠」是我們常用的用以形容某種特殊關係的詞,因此浣碧這個名字的用意可謂是顯而易見,為甄嬛、果郡王洗脫嫌疑。
這也是浣碧在劇中的結局,因為小像皇上懷疑果郡王與甄嬛的關係,浣碧現身頂替才躲過一關,這就是浣碧的作用。雖然浣碧用得這個上位之計令人反感,但很難說甄嬛、果郡王之事不會東窗事發,反而浣碧這個舉動徹底洗脫了皇上的懷疑,讓甄嬛的一雙雙胞胎兒女順利降生並長大。所以,對於浣碧這個事情也不能過多地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