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版新《西遊記》將在本月28日跟廣州觀眾見面。昨日,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扮演者吳樾來到廣州,為該劇的播出預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吳樾否認自己接到這個角色是靠「潛規則」:「居然有人說我給張老師帶幾千萬的贊助——我要有幾千萬贊助我還演啥戲啊?我就去做個小買賣。」
談到舊版《西遊記》六小齡童的版本,吳樾表示絕不怕觀眾拿來對比,「我們不可能很像,我比他帥、比他年輕。」
文/本報記者 莫斯其格
圖/邵權達
昨日廣州宣傳否認「潛規則」
吳樾透露,他演的孫悟空喜感更多:「我有個朋友來看我演了幾場戲後得出結論,這個孫悟空老少鹹宜,每個層次的人都能感受到我要表達什麼。此外,在片場裡,還真有小朋友把我當猴的,還給我送香蕉吃!」
吳樾還分析說:「可以說,新版《西遊記》跟老版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老版是章回性,跳躍的,我們是有連貫性的,孫悟空的成長就是主線。看這個劇的時候你們不妨留意,每八到十集孫悟空就會有一次變化,一個成長的過程。」
拍戲過程極其痛苦
一張「猴臉」花100多萬
廣州日報:接演孫悟空這個角色,對你來說最難的地方在哪裡?
吳樾:應該是造型方面。這次的造型為了逼真,從好萊塢專門訂製的面具,光塑型就準備了3個半月,花了100多萬元就為了做我這張「猴臉」。按照好萊塢那邊的說法,這張面具套在臉上,對人體無害的時間大概是3到6個小時,但我們拍戲每天都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其中化妝一般要用去三個半小時,卸妝一個半小時。就這樣,堅持了9個月。
廣州日報:這個面具戴在臉上的感覺是怎樣的?
吳樾:極其痛苦——拍戲過程中我高燒3次,眼圈皮囊炎3次,每次持續20天,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劇組給我放了半天假去打針。
廣州日報:什麼時候才開始適應這張「猴臉」?
吳樾:戴著面具確實幹啥都不方便,比如吃飯張不開嘴,剛開始還只能用吸管吃流食,後來就學會自己用手撐開厚嘴唇,拿勺子往裡塞東西。慢慢適應了,簡直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後來不用翻自己的嘴可以嗑瓜子了,麻利得很!
差點被換角
想死的心都有
廣州日報:當時是怎麼得到孫悟空這個角色的?
吳樾:應該說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我突然接到這個艱巨的任務。我是進組最晚的演員,當時整個組的成員都不明白,為什麼天上會掉了這麼大的餡餅在我身上。曾經有很多版本的傳說:可能是比較懂演藝圈潛規則?還有人說我給張紀中老師帶幾千萬的贊助——我要有幾千萬贊助我還演啥戲啊?不如去做小買賣!或者投資房地產!
廣州日報:是武功底子幫助你獲得這個角色嗎?
吳樾:那是必然條件。此外,我對自己的先天條件十分自信,我戴了這張「猴臉」之後,每每有人說,比我眼睛小的人還真不能演。不過,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替身們,他們替我分擔了很多——劇中主要文戲和動作戲都是我演的,但我實在分身乏術,幾個組同時在拍,一部分戲就請別人分擔了。
廣州日報:但是聽說當時張紀中一度對你不滿意,曾經想過換角。
吳樾:是的,在拍了大概15天之後,我那時想死的心都有。也許是之前我把困難想得太簡單了,當我不自覺地模仿孫悟空撓爪子的動作,導演又大叫「不要撓」……我緊張得連走路都不會走了,覺得這沒法演了。
廣州日報:後來怎麼獲得張紀中的認可?
吳樾:後來正好轉場回到北京,我就去動物園看猴,一直看到動物園關門。見到真猴子,我終於有感覺了,第二天早晨,所有人都說眼前一亮。
跟六小齡童比
我比他帥,比他年輕
廣州日報:說起孫悟空,六小齡童絕對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有人說你們長得有點像……
吳樾:不可能,我比他帥,比他年輕。
廣州日報:你是怎麼擺脫六小齡童的版本給你帶來的影響?
吳樾:我不用擺脫,因為我不是他,他也不是我。跟六小齡童的造型比起來,我們這個更符合現在老百姓的審美。張紀中老師帶著片花到美國去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導演曾經說,沒想到中國的電視劇水準這麼高。
廣州日報:這個孫悟空跟張衛健扮演的孫悟空有點像?
吳樾:不像,他的版本有點惡搞。
知多D
吳樾自爆新悟空口頭禪
昨日,吳樾透露自己給孫悟空設計了不少細節:「比如說我設計了幾個跟緊箍咒關聯的細節。比如師傅一不留神,他就用金箍棒來戳緊箍咒,還使勁拔,希望擺脫緊箍咒。我還模仿一休哥設計了一個孫悟空的小動作,希望能讓小觀眾們也產生興趣並記住這個好玩的孫悟空。此外我還設計了一句自報家門的臺詞:『我就是五百年前上鬧天宮下闖東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孫悟空 。』這一長串臺詞一氣呵成,還配上自己設計的動作,絕對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