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枯松澗火雲洞,孫悟空幾次與紅孩兒交手。
悟空不怕三昧真火,即便在火中,還能捻著訣,找到紅孩兒要打。後來,他被紅孩兒噴煙,被三昧真火弄得渾身燥熱,又被冷水一激,一口氣差點沒上來,多虧八戒救了他。
再後來,悟空找到龍王,希望他在紅孩兒放火時,下點雨滅火。結果龍王的雨水,根本滅不了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反而越下雨火越大。
沒辦法,悟空只好去求助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說,他淨瓶裡的水能滅火,但若是讓善財龍女帶著淨瓶,跟悟空一起去,又怕悟空騙走。
菩薩坐定道:「悟空,我這瓶中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你見我這龍女貌美,淨瓶又是個寶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
很多人據此認為,孫悟空肯定是個好色之徒,所以菩薩才擔心他把美貌的龍女騙去。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其實觀音這話的重點是猴子喜歡騙人寶貝,她主要擔心猴子騙走他的淨瓶。
起初,觀音菩薩是沒打算親自出手的,可能覺得滅火是個小事。但是,若讓孫悟空拿著淨瓶走,悟空拿不動;他的善財龍女倒是能拿動淨瓶,可若是讓龍女帶著淨瓶,又怕孫悟空騙走。
(菩薩道):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
孫悟空要想騙走淨瓶,就得騙走龍女,否則他拿不動淨瓶。再加上龍女很漂亮,孫悟空又經常騙人家寶貝,所以菩薩才會擔心孫悟空把龍女連淨瓶一起騙走。
說白了,龍女和淨瓶是一體的,孫悟空只可能都騙走。所以,菩薩才會有這般擔心。重點也只是淨瓶,而非龍女。
後面,孫悟空說「我弟子自秉沙門,一向不幹那樣事了」,「那樣事」就是說他之前偷東西,而不是說好色之事。
事實上,在西遊記的設定中,孫悟空是沒有色心的,也沒有這方面的欲望。
比如,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後,孫悟空介紹自己就說「萬事不思全寡慾,六根清淨體堅牢」。孫悟空打死的那六個盜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和身本憂,打死這六賊,也是作者隱喻孫悟空去除了慾念。
從很多例子也能看出來,孫悟空並不是好色之徒。
比如在四聖試禪心時,黎山老母、觀音菩薩等人變成母女四人,要招贅唐僧師徒,八戒一看就動心了,但是唐僧沒動心,悟空也沒動心。
三藏見他發怒,只得者者謙謙叫道:「悟空,你在這裡罷。」行者道:「我從小兒不曉得幹那般事,教八戒在這裡罷。」
猴子說得很清楚了,他自小就不懂這些事兒。既然如此,他又怎麼會是好色之徒呢?
同樣的例子還有,在蜘蛛精那一回。
當時孫悟空去找唐僧,正好看到蜘蛛精在洗澡,畫面很是香豔。這個時候,孫悟空可以把金箍棒放在濯垢泉裡攪拌,來個「滾燙潑老鼠」,蜘蛛精們就會死了。但是,孫悟空覺得這樣做低了自己名頭,就沒做。
後面八戒知道了,屁顛屁顛要去打蜘蛛精,實際上他的心思大家都知道。
最能證明孫悟空不好色的,是在老鼠精那一回。當時,孫悟空變成俊俏和尚,老鼠精上來就親他的嘴,還各種撩撥,「心肝哥哥」亂叫,但是孫悟空都沒動心,反而覺得正是打妖精的好時機。
如此坐懷不亂,你說悟空是好色之徒,誰能信服?
有人說,不對啊,孫悟空對花果山的猴子都說「孩兒們」,可見這些猴子都是他的子孫。其實,古典小說裡,將軍或者山大王對部下常常稱「孩兒們」。
《說嶽全傳》裡,牛皋打仗也對部下說「孩兒們」;《水滸傳》裡,王英也對部下說「孩兒們」;包括《西遊記》,牛魔王也對紅孩兒部下的稱呼也是「孩兒們」等等。
就是現在,一些老人見到女孩也說「閨女」,但這不代表女孩是他女兒,僅僅是一個稱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