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不懂的人情世故的悟空終究是個孤獨者

2021-01-20 揮筆灑墨趣味歷史

西遊記中不懂的人情世故的悟空終究是個孤獨者!

講到西遊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能力非凡,武功蓋世的悟空,也有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度翩翩的御弟三藏,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不一樣的西遊記,也對西遊記中反映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思考。

今天就以小編的眼界來談談小編心中的這個悟空,在西遊記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一個行俠仗義除魔衛道的勇士?還是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孤獨者?

一、咱們先從悟空的出場來說,悟空終究是個石猴,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當然是沒有其他妖精的背景,有爹媽生養和教育,能夠得到社會上面的歷練,有著周圍人相互指導的培養。悟空出生以後一直在和猴子當中混,想當然沒有關於社會背景的教養和閱歷,這也是小編說悟空終究是社會中的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孤獨者。

從當初拜師菩提老祖以後,雖然是經歷了學校正規化的教育,但是也並沒有得到很多這方面的改善,主要原因咱們要看一下悟空在山中學藝期間,主要做了啥,書中有寫: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

拜師學藝期間的六七年裡,悟空住是在廊廡之間,也就是房子的夾縫裡面。而且悟空的工作無非是每日掃地、鋤園、修花、種樹、燒柴、挑水。說到底也就是一個打雜的,而且連個打雜的都不如,何況還是一個猴子,話說作為師兄弟們一個個都是自稱修仙得道之人,自然也不會和一個猴子走得很近,自然更加沒人搭理這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了。這也是咱們說的悟空沒有學會人情世故的原因之一。

二、從菩提祖師那裡學的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以後,本來是有機會向師兄弟們炫耀的,也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和憑藉自身的能耐,可以拉攏到身邊的師兄弟們,培養感情的。偏偏這個時間菩提老祖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把悟空趕走了。說到這裡大家是否意識到,悟空學藝期間六七載,有沒有一個學藝時候認識的師兄弟?

如果說菩提老祖實力不濟,絕對不可能,從教的孫悟空的本領來講,其他師兄弟絕對也有修成正果之人,為何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師兄弟們記起他?仔細思考一下,試想咱們自己剛剛上小學的時候,那時的同學情誼、即使到了成年步入社會,也會時時刻刻回憶著。反觀悟空的處境是否感到不可思議?是否感覺到這個雖然實力強大敢於鬧天庭的齊天大聖,也是一個被社會遺棄者?

三、話說悟空學了本領做了齊天大聖以後,混跡仙凡兩界,也是到處尋師拜友,還結拜了七個兄弟,如果說天界仙人不屑於和一個猴子畜生為伍,那麼牛魔王,蛟魔王呢?這些妖精可是和悟空是拜把子兄弟,為何悟空被壓倒五行山下以後,這些拜把子兄弟一個都沒有來瞧過他呢?

從悟空的拜把子兄弟之情來講,悟空也是一個失敗者,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兄弟。這個現象也恰恰反映了一個問題悟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而且更加不懂的日常的人情世故。咱們可以從一件事情來看就能知道,當初大鬧天空時候和天庭開戰,大家看看當時悟空的表現:

四健將道:「今早帥眾將與天王交戰,把七十二洞妖王與獨角鬼王,盡被眾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該哭。這見大聖得勝回來,未曾傷損,故此該笑。」大聖道:「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悟空很不地道?何止是不地道啊,簡直是讓人家做炮灰送死啊,還不帶一點心疼地,以這種態度和表現,怎麼可能有朋友和親戚?

四、然後咱們來看取經途中,悟空遇到紅孩兒,紅孩兒本事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是被菩薩收服做了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雖然是修成正果了,那麼究竟是否是妖精的本意呢?作為菩薩身邊的一個童子比較好,還是作為西方妖界的第一妖自在,這個問題還是有不同的答案的。

如果真是作為童子比較好,那麼為何紅孩兒的叔叔如意真仙專門去找悟空報仇呢?以小編的感覺,作為別人的一個下人,即使對方是菩薩,也不一定有做妖王自在。何況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妖王呢?

如果作為一個正常社會人,如果懂得人情世故,悟空遇到紅孩兒時候,已經知道是牛魔王的兒子了,正常流程是先告知於對方的父母,向牛魔王說明情況,何況牛魔王還是自己結拜的兄弟。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重溫一下當年的兄弟之情誼。如果此時牛魔王執意要讓兒行兇,再去求助於觀音菩薩,這樣才合情合理。

反觀悟空的操縱流程恰恰相反,自己打不過直接求助於菩薩,讓菩薩把紅孩兒收走了,這樣不是陷朋友之子於牢籠之中嗎?不僅害了紅孩兒,同時還傷害了兄弟之間的感情。試問大家是不是這個道理?

五、咱們再看取經隊伍中只有四人,唐僧,八戒,沙僧、悟空。本來大家都是同心拜佛共取真經。但是在途中反觀八戒對悟空的表現,大家是否感到很奇怪,就拿白骨精的事件來講,師傅已經對悟空有了反感,此時此刻作為二師弟的八戒,和三師弟的沙僧本應該好心勸解自己的師傅,不要因為一個妖精傷了師徒之間的情分。

但是八戒並沒有那麼做,而且不斷的挑動是非,一心說是悟空變戲法糊弄了唐長老。八戒可是做過天庭的統帥者,最起碼人家也是掌管十萬水軍,智商難道真的這麼低,看不明白是非曲直?只因為八戒對悟空也是非常的不滿。

從這點開看悟空在四人的取經隊伍裡面,也是沒有做好的大師兄的榜樣,亦沒有照顧好師兄弟之間的感情,更加不要提人情世故了。反而腦袋的想法是八戒這個呆子好吃懶做,處處向師傅告狀,慫恿師傅,而且又心中埋怨師傅處處偏袒八戒。而他作為一個大師兄,是否設身處地地考慮過自己究竟的應該扮演的角色呢?

這也就是小編想說的,悟空雖然作為西天取經隊伍裡面的一個勇士,但是也是一個不完整者,不懂得人情世故,終究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孤獨者!

相關焦點

  • 高智商高情商的3個星座,看透了人情世故,反而自身卻很孤獨
    如今的社會變得越來越現實,我們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總能夠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就有這樣一種人,不管是情商還是智商都是非常的高地,總能很輕鬆的就走入人群之中,很容易就能夠結交到新的朋友,在人際關係中也有著較好的人,而且還能把事情辦得非常的漂亮。
  • 西遊記中沙僧為何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對女人沒有興趣?
    西遊記中沙僧為何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對女人沒有興趣?《西遊記》中沙僧的形象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且不近女色。他為何要如此呢,這與他的經歷有關。1、沙僧曾經是玉皇大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在玉帝身邊待過,知道自己要謹言慎行。
  • 《西遊記》中細思極恐的真相
    相信作為中國人的小編,對西遊記並不陌生。它作為中國文化的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故事更是揭示著各種人生哲理。而且對於我們的小朋友們,它更是承載了我們整個童年的一個夢!裡面的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更是我們羨慕不已的本事。小編作為一個西遊記的忠實粉絲,對於西遊記也是愛到骨髓裡面的。
  • 「悟空傳」最大的問題,悟空終究只是一個憤青
    看到不少批評聲說電影中原著的臺詞太少;但說實話,如果這些臺詞真的被放進去了,會不會又被人罵成是矯情、中二?所以也就難怪很多原著粉認為,王家衛才是拍《悟空傳》最適合的導演。《悟空傳》電影版的理想狀態,就是王家衛版的《東邪西毒》。
  • 西遊記中金毛犼下凡,觀音為了是增加磨難?還是為了震懾悟空?
    西遊記中金毛犼下凡,觀音為了是增加磨難?還是為了震懾悟空目中無人?一、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觀音菩薩座下的坐騎是金毛犼,傳說中這種動物,像犬,兇猛異常,會吃人,並常與龍爭鬥的神獸。在封神故事之中,其為上古聖人通天教主截教門下的「金光仙」弟子,同時也為隨侍七仙之一,被派去在萬仙陣中負責控制四象陣,萬仙陣被闡教的玉虛眾仙所破之後,金光仙被南極仙翁降伏擒住,並打回原形變成金毛犼,後成為慈航真人的坐騎,也就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在西遊記中是出現在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這一章節中。
  • 《西遊記》的至高境界,能看懂者卻寥寥無幾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其實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嗎?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 享受孤獨,層次太高的星座,人情世故裡,懂得禮讓三分,獨善其身
    總有人無法忍受生活裡的孤獨,就好比一些人始終改變自己的性格一樣,認為孤獨是原罪。但是,其實生來此世,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甚至可以說,不管多麼相愛的兩個人,終究還是無法逃脫生命的終點。
  • 造物教程 | 西遊記 周星馳、黃渤悟空回憶殺
    在2016年《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和2017年春節檔的《西遊記之女兒國》中,郭富城飾演孫悟空,這個孫悟空不是傳統意義上那個正直善良的孫悟空,師徒和睦;而是更像《西遊記》原著裡那個一身毛病,師徒嫌隙裡的孫悟空。
  • 在《西遊記》裡不懂潛規則是什麼下場?
    這世間凡是看過《西遊記》的,誰還沒個大聖夢?這個從石頭裡爬出來的猴子,能上天入地,卻逃不出如來的五指山;能火眼金睛,卻搞不定唐僧的是非觀;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取經的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都說西遊記是一本明代政治寓言,吳承恩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懂政治才是西遊記裡最重要的潛規則,別說你是孫大聖,哪怕是如來佛祖,不懂潛規則都混不下去。
  • 西遊記:人生大道
    點擊藍字關注 一起快樂讀西遊  一部西遊記,滿滿的人生指南,滿滿的人生大道,細細品讀,一個故事裡,都是人情世故,自己體會,取經路就是人生路
  • 【宇宙真相】學 | 《西遊記》的至高境界,看懂者無幾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其實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
  • 兩首《悟空》一本《悟空傳》,大聖歸來所感
    〖美猴王三個階段:猻,悟,空〗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孫悟空成佛是註定的結局。如果他不去,必然是滅亡,他是被選中的,那麼如果,他不照著既定路線走下去,終究會有另一個被選中的人來取代他,冥冥之中一切都已規劃好。
  • 西遊記後傳中,悟空最後被封為萬佛之祖,那如來是何地位呢
    西遊記後傳中,悟空最後被封為萬佛之祖,那如來是何地位呢。西遊記後傳中,無天帶領魔兵魔將先是攻佔了天庭和地府。
  • 島國惡搞的西遊記,唐僧是女的,悟空全裸無毛
    》,好評如潮的《大聖歸來》,拍的很爛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西遊的影響力早已不局限國內,國外也喜歡翻拍中國的西遊記,其實早在50年代日本就已經拍攝過《西遊記》,比我國最經典的83版還要早30年。
  • 悟空三打白骨精,戰功赫赫反遭害,石猴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還是悟空傻「?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剖析,西遊記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戰功顯赫,為何還是被唐僧掃地出門,如來唐僧究竟有何重大陰謀?剖析問題之前我們先簡短還原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劇情。「」唐僧五人團去西天取經來到白骨洞。白骨夫人施妖法,一變少婦迷誘唐領導,二變幼童裝可憐,三變老叟裝悽苦,白骨精的最終抓住了唐僧。悟空以不變制萬變,暴力打死了白骨精,救出領導和同伴,繼續踏上了自找苦吃取經路」。
  • 《悟空傳》裡的孫悟空才是真正的戀愛高手!
    的確,在影響巨大的央視86版《西遊記》中,孫悟空就是一個不懂男女之情的無性猴,他的任務就是打妖怪,最大的理想就是去掉緊箍咒,回花果山鄉下當山大王。 在吳承恩《西遊記》中,孫悟空似乎也不懂男歡女愛,在原著第四十二回,孫悟空卻與觀音有一段奇怪的對話,似乎揭露了他心中一個秘密。 在枯松澗火雲洞,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得差點見了閻王,只得前去找觀音求救。
  • 本土大聖VS外來悟空——一隻猴子的IP跨國亂鬥
    既然明代的前輩都開始借著悟空的名,行個人抒意之實,後輩再見到諸如《悟空傳》、《大話西遊》或類似風格的作品請不要驚訝,除了「孫悟空」這個符號還在,其他的都屬於借雞下蛋,披著《西遊記》的皮講述後現代、無釐頭的故事,把《西遊記》的內容價值發揮到極致,同時再把悟空的「名人效應」推到一個新高度——他不再是「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一口清氣」,豪情萬丈的大聖,而是好幾天沒刷牙可能有點口臭,幾天不給姑娘寫信了好想她
  • 華晨宇的齊天、戴荃的悟空,音樂作品中的猴子,你最喜歡哪個
    2019年2月8日,第四季《王牌對王牌》致敬四大名著在浙江衛視播出,節目中六小齡童和華晨宇合作串燒了一首《齊天+雲宮迅音+齊天大聖+敢問路在何方》,兩代不同「悟空」的合作演繹讓觀眾連連拍手叫好。自清代一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角色在中國人心中是無法代替的,86版影視劇《西遊記》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各種「悟空」層出不窮,而音樂作品中的悟空也是神採各異。從六小齡童到華晨宇,30年的間隔,30年中不同的猴哥,你最喜歡哪個?要說孫悟空最經典的音樂作品,還是86般西遊記的插曲《敢問路在何方》和《雲宮訊音》。
  • 最難改編IP,「悟空傳」電影到底如何?
    而在很多青年人心中(包括我在內),由《西遊記》改編的作品中,最深刻的,還屬一部小說。這部小說,如今也被再改編成電影,將於不久之後上映——《悟空傳》甚至從表面上看,《悟空傳》電影的情節,與原著也相離甚遠。如同其它作品對《西遊記》的改編,本片幾乎重塑了《悟空傳》的故事情節,只求其核心主題的凝練與表達。
  • 西遊記中的貪嗔痴慢疑
    《西遊記》的境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預知造化會圓功,需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有人說,如果你有一天看懂了《西遊記》,也就懂得了世間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