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第四季《王牌對王牌》致敬四大名著在浙江衛視播出,節目中六小齡童和華晨宇合作串燒了一首《齊天+雲宮迅音+齊天大聖+敢問路在何方》,兩代不同「悟空」的合作演繹讓觀眾連連拍手叫好。
舞臺上六小齡童扮上了最經典的美猴王,而華晨宇身穿金碧輝煌的戰甲,兩代大聖相互「挑逗」,各顯神通。雖然這場表演並沒有那麼標準,卻在帶給人們歡笑的同時也帶給了人們不一樣的感覺和思考。
自清代一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角色在中國人心中是無法代替的,86版影視劇《西遊記》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各種「悟空」層出不窮,而音樂作品中的悟空也是神採各異。
從六小齡童到華晨宇,30年的間隔,30年中不同的猴哥,你最喜歡哪個?
要說孫悟空最經典的音樂作品,還是86般西遊記的插曲《敢問路在何方》和《雲宮訊音》。
《雲宮迅音》對整部西遊記來說都是畫龍點睛之筆,雖然沒有一句歌詞,卻飽含著人們對西遊記的想像。氣勢磅礴中有仙界的神聖,空靈活潑中有對自由的嚮往,從環境到人物,《雲宮迅音》襯託下的西遊記都是更豐富的。
每當想起這首純音樂,相信人們腦海中都是關於孫悟空的印象,從出世、美猴王,再到大鬧天宮,《雲宮迅音》襯託的都是最經典、最有個性的孫悟空。
《敢問路在何方》雖不是直接描寫孫悟空,卻突出了更深層面的思考,或者說它是在悟空的角度對未來的猜測,讓悟空活在自由自在的同時,多了份思想和感情。
中國好歌曲第三季舞臺上,原創歌手戴荃成了整季的一個亮點。他的一首《悟空》讓導師頻頻讚賞,也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戴荃的《悟空》偏重國風和民族風,其中長笛、二胡的使用更是讓這首歌中國風韻味十足,戲曲和流行音樂的結合讓悟空有了一個新的形象。
相比於傳統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戴荃的《悟空》多了些叛逆和頹廢。「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我有這變化又如何……」,悟空不再單單立足神話,歌頌無畏和自由,他多了些對理想的思考,多了些憂慮和迷茫。
如果說六小齡童演繹的悟空是完全正面的美猴王,那戴荃所表現的就是他心裡隱藏的悟空,有愛就一定有憎,有理想就一定有羈絆,悟空是神,但神也有自己的思想。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前年今何在的小說《悟空傳》大火,甚至被拍成了電影,先不說電影怎樣,今何在筆下的悟空是值得肯定的,他不在畏懼任何一種神,有血有肉,有愛又恨,只為自己而活。《悟空傳》中的悟空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羨慕、追捧的大聖。
《齊天》是華晨宇為電影《悟空傳》創作的主題曲,也是《悟空傳》中悟空最準確的體現,這個悟空已經不用再用大聖標榜,獨獨二字「齊天」已經能表達出一切。無拘無束,有自己的思想,但在張揚不懼的最後,悟空終究逃不過宿命,但至少,他為自己而活。
在越來越多的齊天大聖迸出後,很多人批判不斷被扭曲的悟空形象,認為他們遠離了吳承恩筆下最初的悟空。在這些不同作品下,作者也許在表達其他更多的感情,但基於的都是那個充滿正義和自由的齊天大聖。
從六小齡童到華晨宇,齊天大聖的形象已經被改編過無數次,但無論悟空無論怎樣改變,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猴子。他也許不是Superman,不能浴火重生,但大聖永遠擁有的是正義和自由。